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之巨宼逆襲》第四百八十八章紫禁城
永曆十一年九月十六日,大興軍數萬將士在漢王李元利的率領下,終於踏進了神往已久的燕京城內。

兩年之前,若是有人說燕京會不攻自破,大興軍能夠不費一兵一卒收復燕京,恐怕根本沒有誰會相信,但李元利卻早就預料到有這一天。

韃子不是傻子,也不是後世倭國的「神風特攻隊」,要說亡命,他們還比不過倭寇。在明知不敵的時候,他們怎麼會死守燕京?

策馬進了東華門,再跨過玉河上的望恩橋,紫禁城即將展現在李元利眼前。

他以前很多次想過自己進入紫禁城後的情形:或欣喜若狂,意氣風發;或感慨萬千,言來之不易;或嘆世事無常,二十年間紫禁城三易其主……

但他從來沒有想到的是,此時此刻,他的心裏竟然比平日裏更加平靜,古井無波。

或許是修鍊了《洗髓經》的緣故?應該不會有這樣的效果吧?

李元利自嘲地笑了笑,這時候他才發現,前前後後的將士們全都變得鄭重起來,包括高信、尤烈以及一眾親兵們在內,沒有一個人說話,也沒有人左顧右盼,耳邊只有「唰唰」的腳步聲,讓人感到一絲壓抑。

「將盧九德喚來!」李元利轉頭向身後的三元吩咐了一句。這紫禁城這麼大,沒有嚮導可不行。

三元應聲而去,不一會兒就帶了一名中年人上來,此人面白無須,身著青色儒服,看起來倒是斯斯文文。

「奴婢拜見爺爺!」盧九德邁著小碎步走到李元利馬側跪倒在地,聲音略微有些尖利。

不過李元利沒有給他好臉色,他將馬鞭向前一指,「你隨我進去,將這裏面的情形與我詳細解說一番。」

這盧九德是本是揚州人,自幼便入宮做了太監,因其勤快能幹,又略懂些兵法,很得崇禎看重,令其以內官身份督鳳陽府官兵。崇禎九年流寇肆虐,盧九德奉詔率官兵迎擊,數破賊兵,後因在南京擁立福王有功,被弘光帝朱由崧擢升為司禮監秉筆太監,提督京營。

順治二年清軍南下,揚州失守,朱由崧棄城而逃,趙之龍、錢謙益等開城迎降,盧九德也就順勢降了韃子,但卻不受韃子待見。一直到了永曆元年(一六四六年)底,他又上疏自薦督理蘇杭織造為韃子效犬馬之勞。哪知碰了一鼻子灰,清廷反而下諭旨斥責:「盧九德不當列名疏內,況秉筆太監本朝無此職銜,著削正嚴飭。」

自此之後盧九德就熄了這份心思,隱姓埋名躲在南京城內苟且偷生,不料南京城轉瞬之間就被大興軍攻破,緊接著他就在後面的全城大索中被揪了出來。

本來他應當和那些被抓獲的降清漢官一齊斬首示眾,但因其在後來抓捕趙之龍的時候立了微功,得以將功贖罪免其不死,被關押於南京獄中。

此次大興軍北上,因禮部尚書袁宗道覺得可能會用得上這老東西,便將其帶了過來,此時卻真派上了用場。

盧九德聽了李元利吩咐,連忙上前一步,微彎著腰牽著馬韁,一邊走一邊低眉順眼地說道:「稟爺爺!從此直走便是協和門,然後再右拐,便是皇極門。若是往左拐,便是午門。」

明朝時的太監,都是稱呼皇帝為「爺」、「爺爺」或「萬歲爺」,換句話說,就是在皇宮的太監之中,「爺爺」這個詞代表的不是他們的祖父,而是至高無上的皇帝陛下。

太監本就是皇帝的家奴。

盧九德前些日子才僥倖逃得性命,此時更是小心謹慎不敢犯錯,這稱呼自然也是再三思慮過的。

叫「爺」顯得有些親昵,這是比較受寵的宦官才有此殊榮,叫「萬歲爺」吧,李元利又還沒有登基,萬一被挑出毛病,盧九德哪兒能吃罪得起,他現在還是待罪之身呢。

只有叫「爺爺」,即顯得尊崇,又不會太過逾製,剛剛好。

「稟爺爺!進了皇極門,便是皇極殿,也就是大明皇爺們上朝聽政的地方!」

「就是金鑾殿?」

「正是!」

就在此時,先入紫禁城查探的尤烈卻急匆匆地趕了過來稟道:「王爺!紫禁城只有部分宮殿完好,被焚毀的很多!」

李元利一揚眉毛,「劉渾不是說韃子沒有在燕京城放火嗎?」

「看樣子不是剛燒的,應當有些年頭了!」

「盧九德!」李元利話音剛落,就聽見盧九德尖聲回道:「老奴在!」

「你可知這紫禁城宮殿被焚毀是怎麼回事?」

「爺爺,這是當年甲申之變時焚毀的!好象整個紫禁城都燒得差不多了!老奴聽說韃子入京之後,韃子偽帝便命人搶修宮殿,但至今為止,也隻修復了聽政議政、起居飲食之所,仍有大部分宮殿未曾修復!」

這盧九德不愧是伺候過皇帝的人,雖然現在有些提心弔膽,但說起話來仍然是清晰明白。

只不過李元利卻完全沒有聽明白,這甲申之變到底是什麼鬼?但他有點不好意思開口相問,於是便轉過頭來看向後面的顧炎武。

「……應該是當年大順軍退出燕京時焚毀的。」顧炎武吞吞吐吐地說了一句。那盧九德臉上笑容不變,心裏卻暗自腹誹道:「這才是遺害子孫哪!當年闖賊在焚毀皇城時,肯定是不會想到他家還有後人能入主紫禁城吧?」

顧炎武此話一出,李元利頓時就明白過來,原來這是李自成作的孽!心裏也是有些惱火。

怪不得天下人都將他們視為流寇,不事生產,隻搞破壞,走哪兒都是燒殺擄掠,這不是賊匪又是什麼?

你說你跑就跑吧,放把火燒了紫禁城算個什麼?對你又有什麼好處?難道這麼一燒,就能阻止韃子進入紫禁城?

這麼大一片皇城,要修復哪兒是一年半載就能幹成的事?韃子入京已經十多年,也才修復了一半不到,這把火燒得可真夠狠啊!

李元利心下憤恨,但臉上卻不好表露出來。無論如何,這李自成也是他名義上的乾爹的乾爹,這要是讓人知道他心懷怨憤,少不得有那迂腐文人要拿他「不孝」來說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