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之巨宼逆襲》第四百八十六章清談誤國
李元利站在船頭上,看著天邊剛升起來的紅彤彤的朝陽和拍打著船頭的浪花,心中突然有了觸動。

他不由得想起了梁啟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說》。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好!」隨後走來的傅青主撫掌大聲道:「好文章!殿下,您這文章應該還沒作完吧?」

顧炎武也笑道:「此文猶如滔滔江水,奔騰直瀉,勢不可擋,且氣勢磅礴,實乃難得之佳文!王爺,您以前總說自己文筆不好,可您這篇文章,已經是上佳的了!」

傅青主的博學,是令人難以想像的。他不但在醫學、書法、金石等上面的成就有目共睹,就是在文章上的造詣也是不低。

前幾年因生活所迫,傅青主與兒子傅眉在太原南門附近的玄通觀旁開了個小藥店,因為地勢偏僻,所以生意不是很好,於是傅青主手書了一張招貼貼到大街上:

「世傳儒醫西村傅氏,善治男女雜症,兼理外感內傷。專長眼疾頭風,能止心痛寒嗽。除年深堅固之沉積,破日久閉積之滯瘀。不妊者亦胎,難生者易產。頓起沉痾,永消煩苦。滋補元氣,益壽延年。諸瘡內脫,尤愚所長。不發空言,見諸實效。令人三十年安穩無恙,所謂無病第一利益也。凡欲診脈調治者,向省南門鐵匠巷元通觀閣東問之。」

看看人家隨手寫的一張廣告,都能讓人讀得朗朗上口。

這則廣告的效果當然不會好,因為傅青主名氣大,求他寫字的人非常多,有人一看是他親手寫的,馬上就撕下來拿回家珍藏,因此咱們現在才能在山西省博物館看到它。

所以傅青主一家的生活依舊拮據,經常要靠親朋好友接濟度日。

和傅青主比起來,顧炎武在文學上的造詣還要高上幾分,兩人都如此誇讚李元利,卻是令得他很是汗顏。

「傅先生,寧人先生,這篇文章可不是我寫的!」李元利現在已經不需要利用文才來打名聲,因此連忙搖手聲明:「這是一位姓梁的先生所作,我今日也是觸景生情,偶有所感,才想起這篇文章來了!」

明末時之亂世,不知埋沒了多少有才之士,因此李元利這樣一說,二人也沒有疑慮。

「此文寫得慷慨激昂,可見其人亦有大抱負,王爺為何不請他出來為國效力?」

「找不到人!」李元利不想再提及這事,於是便轉換了話題:「寧人先生,籌建中的京師學院還要差不少教授,不知你有沒有什麼合適的人選推薦給我?」

顧炎武撫須沉吟了一會,方才說道:「江西宋長庚有大才,涉獵也廣,可為其一!」

「宋長庚?」

「就是宋應星!其兄宋應升曾為前明廣州知府,明亡後掛冠歸裡,後服毒殉國,也算是忠良之士!王爺是否有所耳聞?」

「誰知道宋長庚就是宋應星?」李元利嘀咕了一句。

古人除了名外還有字,名是長輩起的,只能供長輩呼喚,字是為了便於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是出於禮貌和尊敬。但古人留名於後世,字卻是沒有多少人知道的。

《天工開物》就是宋應星所著,在明清時便流傳甚廣,一度傳到海外,李元利豈能不知?

「讓他去京師學院做教授,不如進治粟院去搞研究更好?」

「長庚先生年事已高,學生倒是覺得他任教授更為合適。」

「那好!長庚先生為其一,寧人先生再說下其他的人選。」

「紹興黃太沖博學多才,天文地理、經學歷算無所不通,尤精史學,可算一位!」

黃太沖就是黃宗羲,在當時的名氣甚至比顧炎武還大,李元利還沒到江南時便聽人說起過,而且還對黃宗羲作了很深的了解,但他對此人卻沒有多大的興趣。

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黃宗羲是東林黨派的文人。

東林黨人在晚明發起的黨爭,可以說是促使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黃宗羲深受他的的父親黃遵素——「東林七君子」之一,以及東林黨主要成員楊漣、左光鬥等人的影響,而他也確實在崇禎年間參加了黨爭。

對於黨爭,李元利是絕對不允許而且竭盡全力去防範的,他曾不止一次在大興軍內部強調「嚴禁拉幫結派」並且付諸了行動,因此被貶官的也不止一個兩個,他又怎麼會讓黃宗羲這樣的「黨人」進入朝廷?

說到黃宗羲的學問,天文地理、曆法算術等對李元利來說完全不值一提,至於學術思想,李元利也不需要坐而論道、誇誇其談的學術思想,他需要的是踏踏實實的苦幹實幹精神!

所以李元利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顧炎武的提議,「黨人用作教授,不妥!若日後修史,倒是可以用得上他。」

顧炎武有點尷尬,雖然他不是東林黨人,可他曾經是復社成員!

復社雖然是個文社,但它的主要成員張溥、張采、吳偉業等皆以東林後繼為任,復社也被時人稱為「小東林」或「嗣東林」。

嚴格說起來,復社成員也可以算作黨人,這正是顧炎武尷尬之處。

傅青主見此情形,連忙「呵呵」笑著打圓場道:「殿下,如今在這船上,就算確定了教授人選,也不能馬上相召,不如到了燕京再行商議?」

李元利剛才本就是隨口一問,他其實並不怎麼在乎這些封建文人,這並不是說他不看重國學,而實在是怕了現在這些所謂的「大儒」。

先不說他們的氣節到底如何,就是整日裏清談所謂的「學術」,也讓李元利感到厭煩。各種思想對於現在的國家來說有什麼用?是能讓人吃飽飯,還是能使得國富民強?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篤行務實才是李元利要提倡並大力加以推行的。

「也好!」李元利了看出了顧炎武神色有些尷尬,於是也借坡下驢,「那就到了燕京再議!」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