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之巨宼逆襲》第四百七十一章歸心
閻爾梅在復社之中,詩詞歌賦不及吳偉業、陳子龍,學術文章也不及顧炎武和黃宗羲,但李元利看中的,是他那忠貞不屈的氣節和屢敗屢戰的堅韌。

李元利知道閻爾梅的事跡,是顧炎武講給他聽的。

崇禎十七年,韃子搶佔燕京之後,閻爾梅便在其家鄉組織了七千人的抗清隊伍。雖然閻爾梅拜見南明小朝廷的巡按王燮面陳抗清大計,想一展報國之志,卻始終不被昏官所採納。直到弘光元年(一六四五年)才受史可法之聘赴白洋河入幕。

閻爾梅在史可法帳下為幕,向他提出了三條建議:首先安撫興平伯高傑舊部;再收復軍事重鎮徐州;最後西征北進,控制魯、豫,與徐州形成鼎足之勢。

如果史可法採納了這三條建議,苟延殘喘的大明帝國或許會獲得一線生機,史可法鎮守揚州的歷史悲劇也就不會上演,可史可法最終選擇的是退守揚州!

永曆二年,閻爾梅與山東榆園軍合作,削髮為僧,自詡「蹈東和尚」,以河南少林寺為聯絡點,開始雲遊四方,積極組織反清復明鬥爭,雖屢屢失敗,亦百折不撓。永曆七年,閻爾梅在再次失敗被捕後,準備以死報國,因而他在面見總督沈文奎時「瞪目直上視,不拜」,慷慨吟誦:「忠孝平常事,捐軀亦等閑」!

其餘被捕的義軍首領被韃子殘酷殺害,但對閻爾梅這個名動大江南北的名士,沈文奎卻只是將他關押起來,希望能夠勸降於他。

在此期間,他昔日的親朋好友紛紛勸誘他出仕新朝。投靠清廷後任巡撫的趙福星和吏部尚書陳名夏都曾拉攏他入仕清廷,均被其斷然回絕。

整整兩年的牢獄生活,卻沒有改變閻爾梅的堅持,他反清復明的癡心仍然熾烈,永曆九年的時候,他終於在義士的幫助下成功地逃離了關押他整整兩年的濟南監獄,潛回了老家沛縣。

次年,清軍抄沒了閻家,其妻妾被逼雙雙自殺,閻爾梅攜幼子逃往河南,過起了顛沛流離的生活。一直到大興軍收復南京之後,他聽聞昔日好友顧炎武也在漢王李元利帳下之時,他才趕到南京來,與李元利一席長談之後,欣然和顧炎武一樣,做了李元利的幕僚。

與他一同來投李元利的,還有當年同為「復社」巨子的方以智。

明末四公子之一的方以智,因家學淵源,博採眾長,學識涵蓋文、史、哲、地、醫藥、物理,可稱廣博。

而另一名來投的王夫之,也是一名抗清志士,這些年來同樣四處奔走,欲圖「反清復明」。

這三個人,都是意志非常堅定的人,按理說他們的理想是「復明」,不會輕易便投了李元利,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是顧炎武和張煌言。

但歸根結底,是李元利現在已經有了大義名分,朱明皇室基本斷絕,永曆帝朱由榔也形同廢人,這幾年來李元利將他好吃好喝地養在長沙,卻還是沒能誕下一男半女。

大興軍在收復南京之後,王太后便已經下詔,同意永曆帝禪位於李元利,雖然李元利以韃虜驅除未盡為由沒有立即繼位,但這事情已經天下皆知。

前兩年還在幻想「復明」的前明遺民,現在都沒了念想,有些人仍然不願入仕,但也有些立志終生反清的仁人志士投到了李元利帳下,閻爾梅、方以智、王夫之他們就是這其中的代表人物。

對於這種有氣節而且品行高尚的文人,李元利表現出了極大的熱忱,雖然顧炎武等人只是漢王府的幕僚,但李元利仍然給予他們三品文官的待遇,而且對他們十分尊重,人前人後都以「先生」稱之。

這一點讓方以智和王夫之這兩個非常執拗的人都感到很滿意,而且他們在和李元利多日接觸之後,發現李元利並不是一個粗魯武人,相反他在治國治軍方面的理念令閻爾梅等人都感到嘆服。

特別是李元利在數理方面的學識,更是讓方以智驚為天人。

這一點都不奇怪,要知道方以智的父親方孔照是萬曆四十四年的進士,官至湖廣巡撫,他從小隨父親宦遊天下,與湯若望等傳教士都是熟識,而且他的業師王宣也是一位有才之士,擅長以象數言物理,曾著就《物理學》一書,所以方以智對數理知識有一些了解也是正常。

不過在李元利面前,他也只能稱為是「初涉數理」,因此三人之中,對李元利最為佩服的,卻是方以智這學識最為淵博之人。

顧炎武去了山東,李元利便將張煌言、閻爾梅等人請來,共同商議這段時間各部奏上來的事情。

其實和諸將官議事一樣,與其說是商議,還不如說是李元利將要做的事情分析給他們聽,盡量讓他們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這麼做有什麼利弊。說白了,他就是想培養一些得用的人才,能夠給自己分擔一些壓力。

別看這些文人名士寫點文章或者詩詞歌賦還不錯,管理一州一府可能也拿得下來,但要從國家的層面來處理事情,他們還真沒這個能力。

從來沒有執政經驗,哪兒可能一下子便懂得管理一個國家?歷朝歷代朝堂上的重臣,哪個不是在地方熬到發須皆白,才僥倖進入中樞?

就連李元利多出幾百年的見識,而且還有後世很多成功的案例來作為參照,現在也覺得有力不從心之感,要操心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他已經有心將前明時的內閣恢復起來,但顯然現在還不是時候。

看看幾人已經在花廳坐下,李元利又命人上了茶來,這才對他們說道:「昨日軍情司收到密信,言道東虜已經開始在京師、京畿附近各府縣重新統計戶口,東虜偽朝已有北遷跡象,我怕韃子心太狠,將北直隸的人口盡都遷移到關外,到時咱們可就麻煩了!」

「不知諸位先生認為咱們是現在進軍好呢,還是等汛期過後再行北伐?」

閻爾梅等人都知道大興軍沒有乘勝北伐的原因,但如果給韃子太多的時間,讓他們能夠從容不迫地將北直隸的人口錢財擄掠一空,這顯然也不是什麼好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