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之巨宼逆襲》第四百七十章閻爾梅
到太原去請傅青主,短時間內之內肯定回不來,而且還不一定能夠請得到,李元利對何慶琳的師父宗衡道人也抱了一絲希望,這道人有沒有習練這兩部經義還不知道,但肯定他是能夠看得懂的。

最糾結的是何慶琳,這處密室是他最先發現,可現在他卻不能自由進入。李元利給他的說法是:這是先人留下來的遺寶,在沒有切實的保護措施前暫不開放,當然,他師父宗衡道人或傅青主這樣的高人來了也可以打開密室。

這找的借口爛得不能再爛,那密室內的牆壁可是用瓷土燒製的城磚砌就的,怎麼可能會壞?別說這種高檔貨色,就是外面城牆上那些太祖年間用粘土燒製的城磚,風吹日曬了三百年,還不照樣好好的?

可現在是大興軍的天下,何慶琳能有什麼辦法?不過李元利總算沒有把事情做絕,他答應何慶琳只要宗衡道人或傅青主來了之後,就允許他再進去練功。

還有一點讓何慶琳比較滿意的是,李元利給了他一個親兵小頭目的名額,不用再去養馬,也不用像那些親兵一樣輪值,卻有八兩銀子的月餉。

這每個月八兩銀子的收入對他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有人說「窮文富武」,這話其實並不完全對,在這個時代,無論是讀書還是習武,都不是普通百姓能夠承受得起的行當。

先拿讀書來說,筆墨紙都是消耗品,而且價格不菲,念書要有先生教,私塾也要交束倄,書的價格更是居高不下,普通百姓家哪來那麼多閑錢?對平常人家來說,省吃儉用一整年也不一定供的起一個孩子念書。

鑿壁偷光的故事流傳千古,但有多少人知道匡衡晚上讀的書是他白天無償為大戶人家做事借來的?而且只是借,讀完了還得還給人家。

讀書不易,習武更不易!

首先是拜師的問題,拳師收徒一般要看家境和人品,這樣的徒弟懂得尊師重道,也有能力孝敬師父,功成之後也不會成為江湖匪類給師父臉上抹黑。

窮家子弟拳師不愛教,沒錢孝敬師父不說,天天吃糠咽菜,還要習武,那身體哪能吃得消?

習武之人難免經常磕磕碰碰,受傷了得醫,這又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如果說一戶家境稍好的百姓省吃儉用能夠供一個孩子讀書的話,那一戶吃穿不愁的中等人家也供不起一個孩子習武!

就拿近代的武術名家來說,尚雲祥、孫祿堂、陳發科、楊露蟬、大刀王五、燕子李三,這些人哪一個是窮人?雖不敢說他們全都家財萬貫,但至少家中也是地主。

何慶琳現在習練的是道家行氣煉體之術,這對身體雖然沒有傷害,但卻需要相應的葯湯來輔助行功,而且用的都是黃精、鹿茸等壯筋益髓的名貴藥材,否則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他當馬夫一個月一兩銀子的工錢,就算一年下來不吃不喝,也不夠抓一副葯的錢。他師父宗衡道人又常年看不到人影,而且也是一個窮道人,要想依靠他根本就不可能。

所以這一個月八兩銀子的餉銀,對何慶琳來說還真是雪中送炭。一想到這個,他心中原本有的一絲憤懣也就慢慢平息下來。

人窮志短啊!

但說到底這密室也不是他的,李元利就算把他趕走,他也只能徒呼奈何,現在這樣安排,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傅青主短時間請不來,宗衡道人也是杳無音訊,李元利自己進密室參詳了幾天,還是摸不著半點頭緒,隻得將這心思放到一旁,專心處理正事。

治理荊江的官吏已經派了出去,但大興軍現在佔了這麼大的地方,要處理的事情還有很多。

李元利出了密室之後,便不停地召見各部官吏,然後和他的幕僚們一起商議如何處置,一下子又忙得不可開交。

如今漢王的幕僚除了顧炎武以外,收復南京之後又增加了幾個一直堅持抗清的仁人志士,其中就有方以智和王夫之。

這兩人在後世的名氣頗大,但在現在,他們的名頭還沒有另外一個幕僚閻爾梅響亮。

閻爾梅是崇禎三年舉人,和顧炎武、方以智一樣曾為復社巨子,甲申之亂後入史可法帳下為幕僚,力勸史可法進軍山東、河北等地,以圖恢復故土,時任南京兵部尚書的史可法卻沒有採納他的意見,反而一力主張退守揚州。

史可法是位有氣節的忠臣無疑,但他的戰略眼光卻並不怎麼樣。

閻爾梅建議他北上之時,卻正是大好時機。韃子追擊李自成十天,在河北兩次打敗大順軍,使其退入山西,但自身也十分勞頓,而且對於山西以西的大順軍余部和以南京為中心的弘光朝廷底細並不清楚,韃子之所以不窮追李自成,也正是不敢貿然行事處於觀望階段。

清軍初入中原根基未穩,此時,大順軍原來佔據的河北、山東、河南等華北地區處於群龍無首的空白地帶。從六月至十月期間,是弘光朝恢復國家、鞏固南京政權最關鍵的時候,史可法如派明軍北上,收服北方數省絕對沒有問題。

但弘光朝廷上下想的是偏安江南,以淮河為界,「坐山觀虎鬥」;史可法想的是「借刀殺人」,希望能夠藉助韃子的兵力來剿滅李自成。

於是,在燕京陷落三個月之後,八月初,在史可法等人的催促下,以左懋第為首的「議和團」,帶著白銀十萬兩、黃金一千兩、綢緞一萬匹向滿清「通好」,感謝他們殺退了叛匪李自成,並請結為「叔侄」之好。

只可惜,大禮被照單全收,「議和團」團長被拘禁,勸降無果後第二年被處死,其他人被趕了回去。華北各省百姓在混亂中等待來的不是明軍,而是已經搞清楚了明順兩軍的底細並休整好的清軍。

到了十一月,清軍開始南下,迅速佔領了河北、山西、山東以及河南大部分。但清軍的主力一直集中西北攻打李自成,此時華北仍然空虛,若是史可法此時北上,仍然能夠輕而易舉地收復北方各省。

只可惜,史可法選擇的是退守揚州,於是有了揚州十日,於是有了後人稱頌:「三百年來土一丘,史公遺愛滿揚州。」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