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輪迴漢末》第一卷 初臨漢末 第十五章 計設南匈奴
一晃便是七月末旬,朔方郡除去行商之事,一切皆已走上正軌。不僅項敖和胡昭對南匈奴有想法,暫時掌管項敖軍事的徐福更是心動。

七月初,匈奴中郎將張修因與南匈奴單於呼徵不能相容,遂殺呼徵,另立右賢王羌渠為單於。後朝廷以擅殺之罪,下獄死。而南匈奴卻不平靜了,呼徵單於舊部並不承認新立單於右賢王羌渠的統領,而右賢王羌渠當然是選擇鎮壓,於是南匈奴內亂開始了。項敖之前便看出端倪,便以八百裡快馬,極書請戰書於洛陽朝堂,請求發兵。

「臣年幼不知親,幸得眷顧,學成至今,感念陛下庇佑。臣師極少,但無不授臣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臣年少便得如此隆恩,感於肺腑,甚是惶恐,日夜思慮為陛下分憂。世人皆稱臣乃大孝,然臣自知羞愧。然,漢武之風,匈奴、羌人、鮮卑等外族皆臣服於吾大漢,吾大漢威臨天下。陛下仁德,善置於百姓,不願兵戎。然,秦至吾朝,外族無不對吾中原富足虎視眈眈。......臣願以命換大漢疆土,雖死無怨。...」

項敖信中不僅大拍劉宏馬屁,字句之中更是表達對大漢的忠誠,對劉宏的忠誠。不過此書因會在朝堂商議,項敖更是列舉許多外族臣服之後又復侵略大漢的史實,望說服朝中眾臣。

而項敖此舉更是讓朝堂掀起大浪,大多數士族反對,認為大漢乃是禮儀之邦,不許浪費國庫錢財,只需安撫監督即可。外戚一派倒也未多說,畢竟他們在意的更是權利。

宦官倒是支持項敖,畢竟他們喜好揣度劉宏心思,知道劉宏想要漢武帝般的功績留名青史。原本不參與政鬥的不少武將卻是朝堂激憤,極力贊同項敖此舉。關於若是收服之後的教化工作項敖也略有提及,大概的意思就是文化入侵。大多數人並未覺得有何問題,不少士族更是阻止,畢竟諸子百家文學掌握在他們手中,是他們愚統百姓的工具。

但是有遠見的當朝大儒或名士確實震驚不已,從項敖奏書中的隻言片語,大儒聽得心驚膽戰。如此少年竟然能洞悉如此之深,甚至可劃歸到至高的權術謀略之中,若真讓此少年實施,恐天下會大變。不過大儒們也不是傻子,如此場景若是將項敖此舉的目的說得清楚,恐怕項敖在大漢無立足之地。

他們想改變大漢的腐朽,但奈何大勢不許,隻得明哲保身。今日見得遠在北境的少年又如此宏願,心中對大漢的希望更是篤定。於是一眾大儒在朝堂之上眉來眼去,推出當世儒將盧植表態。畢竟盧植也是行伍之人,對於操戈之事說來也更有說服力。

「陛下,」盧植硬著頭皮站了出來:「臣以為,外族之中,不乏有野心之人,只要給外族之人崛起的機會,便會成為吾大漢威脅。匈奴現在雖是弱勢,但數年之前鮮卑也不只是偏隅一方,龜縮在幽州以北的狹小之地麽,而如今確實我大漢北方最大的威脅。臣以為若能徹底收服南匈奴,吾大漢便只需抵禦鮮卑就好,不必分心南匈奴。再者從疆域觀之,河套以南之地若劃入大漢領地,能對西垂之地的羌人及其他外族形成壓製,對於西域都護府也是支持。此事利大於弊。」

「哼!盧尚書說得輕巧,枉起操戈勞民傷財,年前大漢才過天災,正值國庫虛弱之時,如何出兵?」

「哦?劉司徒確實忙於社稷之事,方才項太守奏書之中不是已說明此次動兵只需求部分兵甲,並不需要朝廷下發糧草輜重麽?」盧植也是直接,此話轉成百姓白話不就是說司徒劉郃耳朵打牛蟲去了麽?

「盧尚書...」劉郃字季承,乃是當朝司徒,朝堂之上竟被盧植如此戲言,老臉置於何地。

「好了!」漢靈帝有些微怒:「吾項卿雖是年少年前卻也是做出汝等所為大臣未能辦到的事情,若項太守此次失利,朕自然會處罰於他。征討南匈奴此時就如此定下,置於日後教化問題再作考慮。」還未等少數士族反對,張讓一等宦官便拜服而下,大呼陛下英明,而贊成的一眾大臣亦是作揖拜呼。大匠陽球與司徒劉郃相視,皆是皺眉。

退朝之後,陽球與劉郃來到劉郃府上。陽球字方正,與蔡邕叔父衛尉蔡質關係不和,對蔡邕多次誣陷。

「季承,如此這般,若讓蔡邕等人得勢,日可不好對付啊。」

「方正不必太過擔憂,老夫方才在途中也考慮些許。雖讓他們掙得此舉,可那項敖不過小兒。年輕人嘛,想為大漢開疆擴土也是好事不是,可難匈奴在漠北稱霸如此之久,豈是好相與的?呵呵,朝廷也曾多次出兵塞外,近些年可有勝報?吾等靜觀便可,想想如何彈劾項敖出師不利之責才是正事。況且如何說來,盧子乾也是方正弟子,老夫還是要給些許薄面才是。」

陽球略作思考,也覺劉郃所言甚是,便放下心中憂慮。

此時已是七月中旬,戰機不等人,劉宏也是懂的,便快馬回奏,並暫時拜項敖為匈奴中郎將,允許擴軍至一萬,分為兩營。以平叛南匈奴內亂為由允許出兵。並告知項敖雖無糧草輜重支援,卻有三千兵甲送到項敖手中,用於擴軍。

而此時項敖手中滿打滿算才將近兩千士卒,出去雞鹿塞留守兵卒,馬上能跟出擊的兵卒總共不到一千五百之數,其中騎兵還佔了大半。雖然漢靈帝劉宏藉此機會向讓項敖擴軍,可惜的是,朔方郡人數太少了,饒是項敖積極治理之下,人數堪堪突破三萬。

別說擴軍一萬,即便是五千之數都是難上加難。除非項敖窮兵黷武,強募一萬,可朔方共計三萬人口,要養一萬人的軍隊,不需半年就得拖死。

得到朝廷任命之後,不僅項敖極為高興,就連徐福都是激動不已。項敖心中甚至在想:又不是吾的人,汝高興個啥?不過也不影響項敖的安排,項敖名張龍接管雞鹿塞重建工作,並派人協同張龍保護牧民放牧安全。

雖然張龍心中更想隨同項敖領兵作戰,奈何項敖手下確實無太多人可用。召回薑炎之後,便命薑炎領騎兵五百由三封出境,並遣薑猛和薑靖隨行,先行探路。項敖則在朔方郡內緊急募兵,主要是後勤兵卒。

而劉宏送來的三千兵甲,隻拿出來八百交於高順。高順經過數月的表現已讓軍中大多士卒服氣,項敖早在月前就將任命高順為三封都尉。三封本是縣城,隻設縣尉,負責督查盜匪之事。雖未將三封改建成軍事要塞,不過,項敖卻專為三封設都尉,為的就是尋得時機想南匈奴動兵。

募兵也是不慢,原本項敖在鮮卑手中就出來許多百姓都願入伍為卒,此次項敖的朝廷允許,招募之事卻也極為順利。

項敖便將騎兵擴充至兩千,步兵除去高順此次隨行的八百作為必要的攻堅部隊,隻招募將近七百之數,五百留下三封城防,兩百隨軍押送輜重。項敖將新招募的五百騎兵交於張龍,以防鮮卑意外來襲。而雞鹿塞中出去重建的百姓,也還剩餘五百士卒防守。

對於朝廷此舉,徐福雖然興奮,但是如何都想不通,項敖此時兵少將寡,完全不適於出兵,而且朝廷也未派中央精銳部隊,說是平叛,怎麼越看越是像小孩過家家一般。

「此次舉兵,如何作戰,元直可有看法?」

「府君,朝廷到底是何用意,即已拜府君為匈奴中郎將,並且也同意出兵,為何不派兵增援,甚至糧草輜重都不不給予?」

「元直不用太過在意,敖只是想知道如此情況下吾等該如何用兵,才能利益最大化。要清楚,吾等重點並不是要屠殺多少匈奴,而是掠奪人口。」

徐福聽完恍然,此次出兵雖打著幫助南匈奴平反的旗號,可重點不是平反啊。可是漢靈帝為何會同意?朝中其他人又是何意?

「以福看來,吾軍甚寡,不宜正面大規模作戰,可謀劃羌渠部,讓羌渠為之先鋒。」

「嗯,元直果然與吾所慮甚同。」項敖點頭,然後抬頭熱切的望著徐福:「那元直此行可否暫為吾隨軍軍事,出謀劃策?」

「理當如此。福職責所在。「徐福作揖拜首,接下項敖提議的軍師之職。

「如此甚好。」項敖拉起徐福,二人便在桌上的南匈奴和並州的輿圖上合計計謀。

不過南匈奴之地多為高原和沙漠隔壁之地,並無太過複雜的地形,而且南匈奴多在高原上不多的草原上活動,要找到他們也是簡單,只是商量要如何減少傷亡而已。正面對陣,項敖不輸徐福,可談到謀劃之能,項敖不及徐福。作為好友,也數次在沙盤對壘過,只要不涉及到權謀之術,徐福完敗。但是若加上權謀之策,項敖只能呵呵以對。

項敖以薑炎為一部,加派騎兵五百,共計一千騎兵從三封入南匈奴境地,遊走掠奪人口。以焦猛和焦靖為一部,同樣領騎兵一千之數,從大城縣入境,同樣是人口掠奪的目的,遊走涼州與並州之間地域。不過項敖也不傻,為不影響其後續計劃,掠奪的人口定是不承認羌渠為單於的反叛之眾。畢竟,項敖可是大搖大擺的帶著五百精騎和八百精銳步兵朝南單於羌渠的廷帳而去。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