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歷史諮詢商》第九十五章 劉文靜的連環計
劉志跟方行天乘船靠了岸之後,跟隨船的隋軍士兵告了別,然後這才向內陸走去。

兩人是在東海郡上的岸,先到東海郡去換了兩匹馬,然後跟城裏的琅琊閣的人馬接觸了一下,獲得了一些最新的情報,東海郡地處山東南部,江淮北部,是後世很有名的連雲港,由於外面有一個天然的海州灣,所以這裏的海運也比較發達,跑海上貿易的商人不少。

由於方行天不太會騎馬,所以劉志選擇在東海郡稍作停留,多待幾天,讓方行天多適應一下。

而他自己則藉此機會,給各地的琅琊閣情報人員下達了新的指示。

而他也了解到了自己在離開的這幾個月的時間裏面,中原發生的事情。

此時的洛陽城已經是李密的地盤了,不過李密的身份卻是大隋的魏王,這是一個異姓王,自古異姓王就很少出現,歷史上異姓王的下場基本上都不怎麼好,主要是因為受到掌權者的猜忌和忌憚,不願意將他們遺留給自己的下一代,以免養虎為患,所以多半他們都會在自己的任期之內將異姓王處理掉,西漢的劉邦、大明的朱元璋,莫不是如此。

但是眼下的大隋已經變了模樣,所以洛陽的楊侗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就在劉志在濟州島上的這一段時間,天下一共發生了兩件大事,一個是王世充意圖謀反,結果失敗,丟掉了洛陽向西投靠了李世民,但是他的軍隊還沒有到達潼關,就聽到唐軍出兵的消息,他擔心李世民會對他不利,於是連忙從蒲津渡渡河北上,投靠了河東的李元吉,從而成為了太子建成的部下了。

這一下子果然是激怒了李世民,他在王世充率軍渡河的那個時候,就已經猜到了他的想法,李世民豈是肯吃虧的主,他立刻下令唐軍前去追擊,結果隋軍渡河渡了一半,就被唐軍追上了,三萬多隋軍被唐軍驅趕逼迫進了黃河之中,結果一大半的隋軍被淹死了,王世充本人還好是跑得快,不然也要被淹死,但是這樣一來,他從洛陽城大戰之中拉出來的六七萬人馬就折損一半了,只剩下三萬餘人了。

消息被河東的李元吉知道,他頓時大怒,立刻派人將這個消息傳給了自己的兄長。

李建成怎麼能夠忍受李世民的這種挑釁,他當即去了李淵哪裏告禦狀,李淵本來接到消息還聽高興的,王世充雖然不是有名望的大家族出身,但是他好歹是大隋的重臣,更加上他的手中還有一支規模不小的軍隊,如果能夠將他的軍隊接收過來的話,那麼就等於是減少了唐軍的很大阻礙,而且還壯大了唐軍的力量,因此他打算重用王世充,就算是不給實權,也要封他一個高官,這樣就能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作為千金買馬,就是要形成一種效應,讓各地的隋軍將領和大臣們知道,只要他們願意向唐軍投效,那麼他們就都能像王世充這樣得到重用!

但是眼下這可倒好,李世民率軍將王世充痛打一頓,不僅讓王世充的部隊損失慘重,更加嚴重的是對唐軍的聲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王世充是在擺明了態度要投效的時候,被唐軍攻擊的,這就會對其他人,對那些有意向唐軍輸誠的人起到一個很不好的印象,那就是即便是他們投靠了唐軍,也有被攻擊,被擊殺的危險,所以這樣一來,無形中就會阻斷很多想要投效大唐的隋臣的道路。

李淵對於李世民本來心裏面就是又愛又恨,李世民是他的兒子,他領兵在外本來李淵是很欣慰的,李世民在潼關打了不少的勝仗,他也很高興,但是隨著李世民的實力越來越強大,他的幕僚他的軍隊漸漸有一些脫離控制的跡象,這讓李淵有些警惕了,在他的默許之下,李建成本來在軍中毫無根基,但是現在他已經成功的培植起來了好幾股親近自己的力量,比如柴紹的軍隊、李元吉的軍隊,這些都是傾向於太子李建成的。

李淵不是不知道在這個天下動亂的時候,自己在自己的內部搞分化是有很大的隱患的,但是他卻不能容許李世民一家獨大,所以才會這樣出此下策,而這一次,李世民之所以如此膽大妄為,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之前過於縱容的結果,所以他心中在思考,究竟要怎麼樣削弱李世民的力量。

在潼關,在出兵擊潰了王世充的軍隊之後,李世民便意識到了自己可能創下大禍了,他的幾個核心幕僚如劉文靜和房玄齡等人都對他的這個做法很反對,但是他當時實在是氣不過,氣不過王世充的朝三暮四,氣不過自己大哥對自己的挖牆腳,這才出此下策,現在禍已經闖下了,再去自責已然無用,必須要儘快的想到解決辦法才行,不然的話以自己大哥的脾性,他肯定不會就此輕易的放過自己。

「殿下,陛下此事必定是已經知曉此事,我們眼下最大的問題是太被動了,所以必須要變被動為主動,不然的話我們在這件事情上將必定會受製於人!」

這個道理李世民何嘗不知道,但是具體要怎麼做,他的心裏面卻沒有一個很好的注意。

「那依你的意思,這件事情我們應該如何處置?」

劉文靜上前一步說道:「殿下,臣有一計,但是需要殿下全力配合,而且殿下興許還會吃點苦頭!」

李世民反應速度很快,馬上抓到了他這句話裏面的重點,於是說道:「你的意思是我們要去負荊請罪?」

劉文靜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說道:「陛下眼下必定處於盛怒狀態,陛下向來注重名聲,輕易不肯敗壞,而殿下這一次出兵攻擊降唐士兵,這一點勢必會隊大唐造成很不好的影響,所以陛下必定格外生氣,所以單單只有負荊請罪是不信的!」

李世民有些頓悟了,他畢竟聰慧過人,立刻就知道了劉文靜心中的打算,指了指東邊,對劉文靜說道:「你的意思是說,我們要善於利用外部的條件去做文章?」

劉文靜微微一笑,「殿下才思敏捷,微臣正是這個道理,眼下李密既然已經率軍進入洛陽,成為洛陽朝廷的異姓王,我們便大可以用他的聲名來造勢,那王世充麾下有上十萬精銳的士兵,尚且不敵李密的瓦崗軍,眼下李密既然已經率軍進入洛陽,那麼他們必定是已經精誠合作了,李密手中有兩個重要的糧倉,回洛倉和洛口倉,而洛陽城繁華,城內人口眾多,工匠和軍械也不少,兩者互相取長補短,則李密的軍隊將很快搖身一變,從之前的裝備粗劣,訓練荒廢的農民軍,變成一支擁有強悍戰鬥力和完整裝備的精銳大軍,這支軍隊一旦建成,將會對我們大唐造成十分惡劣的影響,甚至會帶來很大的威脅,所以我們拿他們來做文章,這也沒有什麼不妥!」

李世民點了點頭,李密的魏軍足足有三十多萬人,如果真的給他們時間,然他們整軍備戰的話,將來還真的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麻煩,所以劉文靜說的並非沒有道理,只是這一番操作,要怎麼去弄,他還真是沒有主意。

李世民城府很深,素來極有心機,不然的話他也不會再皇位爭奪之中取勝,但是因為現在他的心中不平,受到了自己情緒的很大幹擾,所以反應沒有平時那麼快了。

劉文靜暗暗嘆息,秦王殿下畢竟還是年輕,如果他在積累沉澱幾年的話,就一定不會是眼下的這種衝動和浮躁的狀態了,不過這也證明了他的眼光是不錯的,那就是李世民擁有很大的潛力,很大的進步空間,而他本人的資質就很不錯,擁有成為威震天下霸主的一切資質,這跟太子李建成不一樣,李建成看上去彬彬有禮,才學出眾,但是他並不特別,一切都顯得過於平庸,而且他的性格裏面優柔寡斷比較多,這樣的人很難成就大業,而裴寂看中了他的身份,卻忘記了他的才能,反而還來勸說自己,但是劉文靜自己卻認定了秦王李世民,絲毫部位裴寂的說辭所動。

「殿下,微臣以為,我們可以買通從洛陽過來的商人,然後讓他們散佈洛陽朝廷將要大舉對西用兵的消息,除此之外,我們之前不是押下了不少得官文嗎?現在都可以呈上去,不過裏面的內容卻是要修改一番,至於怎麼修改,就說隋軍在潼關一帶的活動日益頻繁,大有要進犯潼關的意圖,一些隋軍的斥候還企圖度過黃河北上聯繫關中的裴矩部隊,企圖裏應外合,兩面夾擊,攻取潼關,威逼長安,如此一來,朝廷就算是不相信我們的說辭,也必定不敢掉以輕心,而且李密此人素來機警,對機會的把握能力很強,殿下前往長安謝罪,不妨把消息泄露出去,然後讓李密知道,這樣一來,李密必定會認為少了殿下駐守的潼關將會是一個很好的奪取機會,他很有可能會出兵潼關,如此一來,我們的連環計便已經成功了。」

李世民眉頭一皺,開口問道:「先生說的連環計是什麼?」

劉文靜拱了拱手,說道:「殿下,您赴京請罪,此雖為化解王世充事件的化解之法,卻也是微臣部下的一個局!」

李世民心中微微不快,佈局?拿自己佈局?相信誰聽到這樣的話都不會開心,不過他畢竟是知曉大局,因此沒有在這件事情上耿耿於懷,問道:「先生還請詳說,世民願聞其詳!」

劉文靜說道:「殿下西去,不妨帶上五萬精兵一同前往,這樣的話,縱然太子有意謀害,估計也會先忌憚一番,而起陛下也不敢對殿下太過苛責,不過在這件事上面殿下要以解除兵權為由帶兵赴京,不然的話很容易被扣上意圖謀反的罪責,而這支軍隊初時要大張旗鼓,聲勢越浩大越好,這樣有兩個作用,一者可以震撼京師的宵小之輩,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一方面也可以將消息傳給洛陽,讓他們出兵來犯,以配合殿下在陛下面前唱戲,不過這畢竟是在演戲,所以殿下的這支軍隊絕對不能真的帶到長安去,在離開潼關七十裡之後,這支軍隊將被留下大半,殿下只能帶少數人馬進京,不然的話如果李密軍隊真的打來了,微臣有恐潼關有失。」

李世民點了點頭,「一切依先生之言而行!」

劉文靜很欣慰,李世民不問緣由,便聽信與自己,這是對自己的一種充分信任,這讓他感到很高興。

「殿下一定還在奇怪,我所說的連環計的連環在哪裏?且聽我細細道來,臣接到密報,江都的宇文家族意圖謀反,準備弒君篡位,這個消息是上個月月底傳過來的,現在已是月初,想必宇文一家已經動手,那麼此時的大隋實際上就已經名存實亡了,而宇文家族一旦奪權,必定會想要奪去天下,殿下率軍西進,引來洛陽城中的守軍出城進攻潼關,而如此一來洛陽城也就空虛了,潼關守軍十數萬,即便是帶走五萬人馬,依舊還有近十萬,因此李密必定會出動超過二十萬大軍來攻,而這樣一來,守衛洛陽的守軍便變得非常的稀疏,宇文家族必定會率軍進攻洛陽,而陛下在知道李密出兵潼關之後,念及潼關安危,必定不敢責罰殿下,殿下便可率軍回歸,而此時李密也肯定是接到了洛陽傳來的求救信,肯定會火急火燎的率軍回援,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趁機悄悄出兵,在兩軍爭鬥的你死我活之際,一舉將他們擊潰,此戰若是能勝,殿下將奠定天下霸業,拿下了李密和宇文述這兩個最大的勢力之後,就只剩下像蕭銑和竇建德這樣的小規模亂軍了,到時候殿下收攏李密和宇文述的殘軍,軍勢大振,帶軍平定他們兩人也勢必易如反掌,而帶著大勝之勢和不世之功,殿下距離東宮,只怕是不遠矣!」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