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歷史諮詢商》第九十六章 裴矩脫身
李世民依計而行,房玄齡張了張嘴,但是終究卻沒有開口。

李世民這邊主動認罪,並且負荊請罪,還帶了五萬精兵,浩浩蕩蕩的向著長安城而來,這一下子滿朝文武震動,京師內外一片嘩然,眾人都議論紛紛,以為秦王有了反意,要帶兵圍城了。

而這樣的機會太子一黨自然是不會放過,參奏李世民意圖不軌的奏摺每天都有大批呈上了李淵的案桌上,而李淵的心中其實也十分的擔心,他也害怕李世民真的是意圖謀反,於是他立刻調遣京畿附近的軍隊進京拱衛,以確保長安無恙。

李世民初時人數眾多,但是沒過多久他們的規模和聲勢就小了不少,所帶的兵馬也大多留在了距離長安很遠的地方,這讓李淵的心裏面總算是鬆了一口氣,李世民終究是沒有要以下犯上的意思,不過這件事情他做的實在是過分,讓李淵的心中很是不快,心想著以前想要留著他征戰沙場,現在只怕是不能繼續這樣縱容他了,不然的話一旦秦王府的羽翼漸豐,那麼大唐的天下也就難說是誰的天下了。

這邊李世民出兵擊潰王世充,然後被李淵責罰的事情很快就傳到了李密的耳中,在他看來這簡直是上天送給他的一個絕佳的機會。

潼關是洛陽和長安之間最重要的一處關卡,本來他想著李世民既然帥重兵屯居潼關,想必一時半會也很難攻下關城,而與其徒耗人力物力在進攻上面,還不如在靠近洛陽的官道上再重新築城,他拿下潼關,並非是為了出兵進攻李唐,李唐實力雄厚,加上還有關隴貴族們的支持,和他們交戰以硬碰硬明顯是不理智的,他不做這樣的事情,眼下洛陽的位置可不太好,必須要立足於防守,所以奪取潼關很有價值,但是卻不能因此而付出巨大的代價。

李世民帶著五萬大軍回到了長安,這個消息對於李密來說是很誘人的,李世民的用兵之才他是很佩服的,因此也很慎重,在李世民駐軍潼關的時候,他根本就沒有想過要率軍前去進攻,但是眼下李世民既然已經離開了,那潼關的守軍就要弱上一大截了,這個時候趁機前去攻打,那也未必不行!

李密立刻進宮稟報了越王楊侗,越王眼下是他的上級,雖然他也被封為魏王,但是越王才是洛陽城的主事,所以該講的禮節還是不能落下的。

楊侗自然是對此沒有什麼看法,李密願意領軍出征,收復失地,那自然是很好的,但是他卻擔心洛陽城的安危,於是李密帶著王伯當等人,率領二十萬大軍西征,他留下了裴仁基和單雄信防守洛陽,裴仁基為人謹慎,也善於用兵,單雄信是他的人,留下來既可以保護洛陽,也可以監視越王的動作。

劉文靜所料不差,李密確實是出兵了,而與此同時,在江都城內,宇文化及在用重金買通了楊廣的一眾禁軍之後將自己的兒子宇文成都支走,然後帶兵進宮,逼著楊廣退位讓賢,楊廣自然是不肯就此退位,但是他已經沒有了選擇,宇文化及下令士兵抓來楊廣的一乾心腹大臣和眾多后宮人員,逐一當著他的面殺死,甚至連他的孫子楊炎都沒有放過,最後還將楊廣給殺死了。

宇文化及殺了楊廣之後,本打算推出自己的父親宇文述稱帝,但是宇文述念及自己年紀過大,加上侍奉過兩朝皇帝,屬於大隋舊臣,弒君已經是極大的罵名了,他不想再背負另外的一個罵名,於是乾脆將自己的軍隊交給了自己的這個心狠手辣的兒子,一併交給他的還有他的皇位。

宇文成都在以前深得楊廣的信賴,他返回江都之後聽聞楊廣已經被自己的父親殺了,一時之間難以接受,竟然萌生去意,帶著一家老小,乘船離開了江都,沿著長江漂流而下,據說定居在海外的一處島上,一些商人還在出海的路上遇到過。

宇文化及志得意滿,接管了隋朝在江南一帶的勢力,他跟楊廣不一樣,他對江都沒有什麼感情,而且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江都的位置也不太好,距離北方還是太近,宇文化及想要一個更安全的地方,他打算以江南為根據,建立一個跨越南方的帝國,勢力範圍要達到當年東吳孫權在位時候的水平。

宇文化及將都城建立在會稽郡的錢塘城,這裏就是後世的杭州,在宋朝時期也是南宋的首都臨安。

宇文化及準備劃江而治,建立一個跟當初南陳一樣的國家,跟長江以北的王朝分之天下,這一點到跟劉文靜的想法有些不太一樣,因此在接到李密出兵進攻潼關,洛陽城防守空虛的消息之後,宇文化及並沒有對此有任何的表示,他一邊在江寧組建一支強大的水軍,準備控制長江的航道,阻斷北方強敵跨江來犯的道路,一方面將江都城內的各種物質都打包裝船,走水路運往錢塘。

楊廣麾下的將領來護兒在江都事變之中躲過一劫,在得知宇文化及弒君之後,他也向洛陽的越王表達了忠心,表示將效忠越王。

但是來護兒的手下已經沒有多少的軍隊,而漢元一帶率軍抵擋西梁蕭銑的陳棱,在得知江都事變之後,也沒有明確的表態。

李密的軍隊剛剛來到潼關,正在攻打潼關關城,洛陽城中的消息就已經傳過來了,裴仁基在得知楊廣被宇文化及縊死之後,扶持越王楊侗稱帝,然後冊封李密為魏王,並且給他下令,讓他帶軍立刻趕回洛陽,不得繼續進攻潼關。

於是當李世民率軍返回的時候,李密的魏軍已經徐徐後退,他沒有帶兵追擊,因為已經沒有了必要,隋軍進退有序,防禦嚴整,盲目追擊並沒有什麼作用。

劉文靜的連環計隻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另外一半卻沒有成功,這讓李世民很是被動,他雖然在長安城外拖延了幾日,沒有進京,在得到隋軍大兵壓境的消息之後,李淵果然立刻下令讓他率軍回援,但是這一次他們的謀劃卻也大大的破壞了他在李淵眼中的形象,讓他們父子之間的關係更加的惡化了,雖然化解了王世充一事帶來的後果,但是卻也給他種下了另外一個苦果。

天下的大勢變化的如此之快,到也真是讓劉志有些瞠目,不過河北的竇建德在李密進入洛陽的時間卻偷偷的跟江淮的杜伏威結成了同盟,之前最強大的瓦崗軍此時已經歸降了朝廷,而大隋的天下已經徹底的崩壞了,天下間出現了兩股一流的勢力,一股是佔據長安的李唐,另外一股就是擁有洛陽的殘隋,而剩下的,無論是西蜀之地的蕭銑,還是佔據了大半個江南的宇文化及,還有他竇建德都在實力上稍弱於這兩個勢力,而江淮的杜伏威在上一次的失敗之後,本來已經是窮途末路了,要不是因為大家的注意力都沒有放在他的身上,他現在早已經覆滅了,所以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三流勢力,但是多一個朋友總比多一個敵人要好得多,即便是三流勢力,竇建德也願意結交,因此他現在面對李密和李唐兩股力量的威脅,不得不收緊軍隊,不能繼續向外擴張,江淮之地他去不了,結交一個杜伏威,等到將來萬一有事情,還能夠互相幫忙,牽製一下洛陽的殘隋。

而如此同時,在謀劃了多時之後,裴矩的軍隊卻悄悄的向北撤軍了,北邊是突厥人的方向,因此本來唐軍也沒有在這一邊佈置軍隊,裴矩一行人馬向北撤軍,無異於自尋死路,走向絕境,不用唐軍出手,突厥人也會出兵解決他們。

但是唐軍還是有些大意了,裴矩的謀劃非常的詳細,他在撤軍的時間上拿捏的非常好,他曾經多次出使突厥,所以知道北地開春和遊牧的具體日程,因此選擇了在陰山腳下的突厥人剛剛離開,不會返回的時候率軍離開,這樣一來,突厥人的軍隊雖然就在他的前面,但是卻並不會重新跨過陰山前來進攻他,因為經過了一整個冬天的消耗之後,草原牧民們所養的牛羊此時都掉了很多膘,而且一整個冬天的時間就已經消耗了不少的牛羊了,這個時候如果再繼續征戰的話,就會錯過牛羊最重要的繁殖時間,草原人是以這些牛羊為生的,它們在這個時候被吃掉的越多,那麼他們這一年的損失也就越大,所以這個時候他們都不會征戰。

而一般人對此根本不了解,但是裴矩卻很了解,他在去年的冬天便已經開始囤積糧食,甚至從突厥人哪裏購買了大批的牛羊充當食物,將其他易於儲存和轉運的糧食湊省了下來,為此他還不惜出售了一部分的鐵器,以換取足夠數量的牛羊,這才結局了最大的一個難題,那就是糧食的困局。

隋軍的速度很快,他們向北日行二百餘裡,三天的時間就已經徹底的跳出了唐軍的包圍圈,關中多山的地形對於唐軍而言雖然是一個屏障,但是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無形之中的阻礙,阻擋了他們第一時間進行追擊的可能。

而等到唐軍的騎兵出動之後,他們又遭遇到了李靖的騎兵的埋伏,結果死傷慘重,不僅徹底的跟丟了目標,而且也大大的挫傷了他們的士氣,讓唐軍都深為忌憚,再也不敢輕易追擊了,結果這支隋軍漸行漸遠,漸漸的消失在了茫茫的草原之上了。

裴矩的脫逃,讓李淵很是鬱悶,他本來是想要招降裴矩的,尤其是在江都的隋朝徹底的崩塌了之後,裴矩實際上已經是無主之臣了,真的要他向洛陽的小皇帝效忠?那好像也不太可能,他應該明白眼下的天下大勢,所以李淵期待他能夠做出一個英明的決定,但是誰能想到他竟然跑掉了,而且還是在數萬唐軍的眼皮子底下跑了,至於他跑到哪裏去了,李淵其實並不怎麼關心,西北其實已經是他的地盤了,裴矩無根無基,又能去哪裏?

雖然他沒能得到裴矩,也失去了得到河東家族支持的一個大好的機會,但是隨著裴矩的這支隋軍的撤離,關中的局勢可就徹底的安定了下來了,在關中就再也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威脅到他李唐的統治地位了,這樣的話,只要分派兵力守住關中的各個關隘,就能夠將關中的軍隊人數削減一些,將更多的軍隊都送到外面去作戰。

裴矩成功的逃走了,這讓洛陽城的楊侗和裴仁基等人又是高興,又是擔心,他們高興的是這支隋軍是忠心於大隋的,是裴仁基的族中老者,是大隋的重臣裴矩的部隊,其中更是有七八萬大隋的精銳士卒,他們成功的逃出了唐軍的包圍,這也就意味著大隋又減少了一部分的力量損失,但是同時因為這支軍隊不知去向,而且逃跑的方向也是突厥人的草原深處,所以大家都很擔心,一是擔心他們的安全,突厥人雖然之前入侵的時候被擊敗過,但是他們全民皆兵,武裝起來很快,草原上各個部落錯落分佈,他們十萬大軍行軍,行蹤肯定會被探察到,而他們孤立無援,地形也不熟悉,要是遭到了突厥人的進攻的話,那局勢就不太妙了。

還有一些人擔心,擔心裴矩帶著這支軍隊是去投降突厥的。

儘管這個說法的可信度很低,但是畢竟也是有人支持的觀點,所以在沒有進一步的情報之前,這種說法也否點不了。

突厥本來在隋文帝的時候就已經衰落到了極點,但是經過近二十年的休養生息之後,他們的實力又很快恢復了過來,並且最終養虎為患,成為了大隋的很大的北方的威脅,但是他們的生產技術還很落後,必須要逐水而居,武器裝備也非常落後,馬鐙馬鞍都不完備,裝甲弓弩都很匱乏,所以作戰力受限,但是如果有一支實力強大的隋軍投降他們,那局面就大大不一樣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