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歷史諮詢商》第九十七章 兄弟鬩牆
裴矩的人馬去了北方,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會投降突厥,他們向北突進甩掉了唐軍的追兵之後,迅速的掉頭向西,沿著秦朝古長城向西挺進,經過野豬湖之後一直西進,這一路上風沙漫天,人煙罕至,除了商隊之外,再無其他人出沒,而此時尚處於早春時節,西域的商人還沒有這麼快趕過來,所以他們一路上都沒有暴露行蹤,直到他們兵臨嘉峪關,這裏駐守著唐軍的一支小部隊,人數只有五十人,隊正是隴西人,他們見到大批的隋軍突然殺來,漫天遍野綿延十餘裡,早就嚇破了膽,哪還敢駐守在嘉峪關,連忙讓人點燃烽火,自己率領部下逃跑了。

隋軍沒有遭到抵抗,很順利的進入到了嘉峪關,嘉峪關此時還不是一座關城,歷史上在明朝時期,明君為了防止北方的蒙古人扣關,所以修建了現在的長城,也就是明長城,後世一提到萬裡長城,都會不自主的想到秦朝時期的萬裡長城,其實秦朝的長城早已被風化和戰火損毀殆盡,隻留下一層淺淺的地基,而我們現在看到的都是明代的長城。

明朝開國太祖朱元璋在他登基不久之後,因為北方的蒙古人雖然被明軍攆出了中原,但是他們是草原部落,只要元氣不損,很快就能捲土重來,數千年一來北方的遊牧民族對中原朝廷的威脅都是刻骨銘心的,所以為了防止這一局面,朱元璋下令修建萬裡長城,北起山海關,中居鎮北台,西至嘉峪關,綿延萬裡,不過在前期,它們並沒有發揮出朱元璋想像之中的作用,朱元璋雖然率軍擊敗了元軍,但是他卻知道蒙古人的實力遠不止元軍的這種程度,它們還有大量的軍隊在西方和北方,因此即便是當元軍逃回草原之後,朱元璋依舊對蒙古人心懷忌憚,但是他卻不知道,成吉思汗的幾個兒子所建立的汗國其實已經是逐漸的開始走向隕落了,蒙古人本來就不多,加上被分封出去了那麼多人,蒙古本土的人口就更加稀少了,草原上的人數還不到五十萬人,這麼少的人想要發展起來一支強大的軍隊也是不是那麼容易的,所以在前期,明長城並沒有起到它預想之中的效果,而到了後期,隨著後金的發展壯大,明長城這才發揮出了它應有的功效了,而山海關也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隘,關乎著京畿地區的安危。

裴矩帶兵進入到了嘉峪關,這個時候的嘉峪關還只是一座小城,城中只有數百戶居民,人口不足三千人,不過裴矩沒有絲毫的嫌棄,他在城中停歇了一段時間,將城中的百姓全部動員起來,強迫他們跟著遷徙,他所要去的地方是更加邊緣,更加荒蕪的地方,哪裏的人口會更加稀少,他必須要將他一路上所見到的所有人口全都裹挾進去,方才有足夠的人口基數能夠立足,不然的話,他的十萬大軍就算是在異域打下了無數的土地,卻根本就沒有人口基礎,站不穩腳跟。

隋軍一路向西,過了嘉峪關之後沿途將人口糧食和一應物資全部都帶在軍中向西前進,唐軍接到烽火報警之後,派遣了柴紹的河西軍前來追擊,他不敢太過於深入,追擊到了玉門關之後就聽下了腳步,因為隋軍已經走遠了,而且沿途之上幾乎所有有用的東西都被洗劫一空,各地的村莊和小鎮都空空如也,這意味著什麼他心裏也很清楚,隋軍不會回來了,肯定是要跑到很遠的地方去了,所以與其冒險追擊,還不如回去稟報找不到隋軍的蹤跡的好。

李淵在得知了隋軍向西遠去了之後,心裏面也沒有太過於注意,這支軍隊人數雖多,卻已經成為了一支失去了支持和聯繫的孤軍,他們應該再不會輕易的返回中原了,加上河西走廊的範圍很大,隴西一帶地勢複雜,人口稀少,不比中原和江南富饒地帶,就算是想要發展也不一定能夠發展起來,所以他不擔心這支隋軍。

而眼下最讓李淵感到擔心的還是自己的次子李世民,自從上一次他跟李世民關係鬧僵了之後,李世民是一次也沒有返回長安,而且對他的命令也有點陽奉陰違的意味在裏面,這些都讓李淵的心裏面感到稍稍有些不安,擔心李世民會舉兵謀反,或者是擁兵自重,眼下唐軍的氣勢如虹,已經開始在全方位取得優勢了,其中向南進攻西梁蕭銑的軍隊取得的戰果最為豐碩,西梁蕭銑本來就不是實力非常強大的對手,所以唐軍對他們具有相當大的優勢,而且湘元一帶的隋將陳棱此時態度不明,既不表態支持洛陽朝廷,也不聲明自己要獨立出去,只是按兵不動,但是蕭銑跟他打了大半年的仗,此時對他可謂是十分的忌憚,如果他的軍隊不動的話,那麼西梁軍就根本不會撤走,雙方在襄陽一帶的對峙很嚴重,西梁軍的人數本來就不多,精銳的士卒又都被帶到了湘元前線去了,這使得留在後方的軍隊戰鬥力很不堪。

而河間郡王李孝恭的軍隊雖然不是唐軍的精銳,但是這支軍隊也打過不少的硬仗,能夠在建唐之後位列凌煙閣二十四重臣之二的位置上,李孝恭的能耐還是不容懷疑的,他在對付巴蜀的西梁軍的時候採取了步步為營,反客為主的方法,這一招曾經被蜀國大臣黃忠用來對付漢中的夏侯淵,最終斬去曹操的一臂,而此時李孝恭用此計也用的爐火純青。

本來關中距離漢中和巴蜀是有著秦嶺的阻隔的,綿延的山脈和岐山等險峰,形成了一些狹窄的道路,大軍要經過這裏,只有強攻才有效果,而李孝恭卻街道荊襄,走漢水逆流而上,出了上庸城,隻取陳倉,一下子就佔據了主動權,然後唐軍以陳倉為據點,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將西梁軍逐漸的逼了出去,西梁軍不甘心失敗,幾次率軍來攻,都被李孝恭以拖字訣給拖住然後實施反打,西梁軍四戰三敗,兵無戰心,士氣低迷,不得已只能後撤進入蜀中。

而在河東,李元吉的部隊得到了王世充的投靠之後,也從河北竇建德那裏取得了不少的收益,夏軍人數雖多,但是地盤也攤得很大,從幽州、河北、山東這一條線下來,他們的兵力就顯得不是那麼集中了,之前由於高句麗的反攻,所以竇建德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東邊,眼下高句麗自己內部起了內亂,百濟和新羅聯合起來進攻高句麗,企圖奪取平壤,他們這才撤兵,於是竇建德也終於是可以松下一口氣了。

而李元吉則趁此良機,向東搶佔了很大一塊地盤。

只是在李元吉的北邊,有一個叫做劉武周的實力一直在對唐軍施加威脅,劉武周和部將宋金剛等人起兵造反幾乎就在李淵太原起兵的同一時間,不過和李淵不同,他沒有關隴貴族的支持,加上以前也不是王公大臣,所以威望有限,投靠他的人倒也不是很多,但是在去年,他向北方的突厥可汗稱臣,得到了突厥人的支持,突厥人想要通過控制劉武周來獲得他們所需要的茶葉和鐵器,而劉武周則通過交換從突厥人那裏得到了大量的戰馬甚至是士兵,劉武周一直都沒有太大的動作,所以李元吉卻沒有放在心上,但是王世充卻知道留著劉武周在自己的身後,這總歸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於是他建議李元吉先出兵,趁著突厥人退回到草原去這個空窗期,先將劉武周解決了再說。

但是李元吉的眼光太差,他認為劉武周實力很弱,掀不起什麼大風浪,根本不足為據,而他們眼前的敵人是竇建德,所以不要去管那些蘚疾之禍,要先去將威脅最大,同樣也是地盤最大,功勞最大的竇建德解決了才行。

在他看來,自己的堂叔李孝恭已經帶兵進入了蜀中,而二哥李世民更是手握重兵,隨時都有可能進攻洛陽,而他們兩個無論是誰取得了功勞,那麼都會給他帶來非常大的壓力,同樣是統領一方的人,他們兩人的戰功是遠遠超過自己的,如果自己不能在河東河北這一塊取得一點戰果的話,那麼在朝堂上就會說不過去了。

李元吉是一個自負的人,但是別人自負都是因為自己有本事,這才自負,他倒好,什麼本事也沒有,也學會了自負了,王世充苦勸無果,他就是不肯派兵前去進攻劉武周,反而是盡出晉陽之兵向東挺進,意圖進攻河北。

竇建德見勢不妙,一邊急召山東的劉黑闥部率軍回援,一邊派遣使臣,以重金和厚禮買通劉武周,讓他幫忙在唐軍的背後製造麻煩。

劉武周跟宋金剛一合計,如果任由唐軍擊敗了竇建德,那麼唐軍的下一個目標肯定就會是他們了,所謂唇亡齒寒,雖然李元吉只是一個毛頭小子,按道理說他不應該是竇建德的對手,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他在得到了王世充的三萬精銳之後確實是實力大增,所以如果他打敗了竇建德,那情況就糟了,所以他們很快就答應了竇建德的要求,表示自己會在唐軍和夏軍交戰之際出兵偷襲他們的後方,打亂他們的陣腳。

李元吉對此一無所知,他親帥十萬大軍,隻留下一萬軍隊駐守晉陽,剩下的能戰之兵全都被他調動去攻打竇建德了,為此他還徵用了五萬多民夫參與軍隊糧草和其他物資的運輸之中,由於此時正值春種時節,所以他的這一做法遭到了百姓們的強烈抵觸,李元吉絲毫不退讓,下令軍隊強征民夫,搞得各地民怨沸騰,怨聲載道,唐軍在河東百姓的心中形象一落千丈,降低到了冰點,這些都為他的大敗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雖然跟李元吉的關係不太好,但是在大的利益面前,他還是能夠明辨是非的,本來李世民確實是希望能夠進攻洛陽的,雖然李密的手中有好幾座大糧倉,但是李世民接到密保,知道李密的這些糧食度已經快要耗盡了,洛陽城將會面臨斷糧的危險,而此時在洛陽附近,足足集中了近百萬的人口和超過三十萬的軍隊,這麼多張嘴要等著吃飯,糧食的消耗是異常的厲害的,因此李世民敏銳的嗅到了這其中的機會,此時正值早春,正值糧食青黃不接的時候,等到種糧一播種下去之後,洛陽城中的糧草勢必還會再一次的降低,因此這個時候率兵包圍洛陽,逼迫李密出來交戰,然後再拖而不戰,遲早將會把隋軍拖死,只是隋軍勢大,他的手中的軍隊雖然精銳,但是畢竟人數比較少,只有十幾萬人守衛潼關是沒有多大的問題的,但是如果要出去進攻洛陽的話,那就有點不同了,因此他一邊上書朝廷,要求朝廷派出援兵,一方面給李元吉寫了一封信,要求他派兵協助自己的這一計劃,李元吉收到李世民的信之後,裡也沒理,直接就給丟在了一邊,他才不會做這種給人做嫁衣的事情,況且他的部將王世充恨李世民入骨,他也力勸李元吉不能答應李世民的要求,所以李世民的這一謀劃並沒有成功。

因此,李世民也算是徹底的看清楚了自己的這個三弟的真實面目了,於是在李元吉出兵河北這件事情之上,他雖然知道此時出兵絕對不是一個好時機,但是他卻選擇了沉默應對,並沒有給李元吉提出警告,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警告別人並不會聽。

好在他身邊還有一個李元霸,李元霸以前都很聽他的話,這一年多以來一直隨著他征戰天下,跟他的關係就更加親近了,而且有李元霸在自己的身邊,李世民心中就感覺非常有底氣,李元霸被琅琊榜列位天下排名第一的猛將,這可不是浪得虛名的,無數次的交戰,只要李元霸一帶頭衝鋒,唐軍的氣勢就會瞬間提升到頂點,而且對方陣中就算是猛將齊出,也根本不是李元霸的對手,所以唐軍才會所向披靡,無堅不摧!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