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歷史諮詢商》第九十九章 建德稱臣
尉遲恭見到李元吉,本以為是一個長得五大三粗的猛將,但是見他身高不足六尺,渾身上下瘦的皮包骨,看起來一點都不像是戰場上的一員猛將,但是他手中的那兩柄猶如磨盤大小的鐵鎚卻又是實實在在的存在在他的手中的,那一對打鐵鎚的分量絕對不在五百斤一下,他既然能夠輕鬆的使用這種兵器,那麼琅琊榜上關於他的敘述多半就是真的了。

琅琊榜上將李元霸列為第一好漢,尉遲恭本來還頗為不服,他雖然也榜上有名,不過卻是十名開外,兩人的排名相差甚遠,習武之人皆有爭強好鬥之心,見到比自己強的,自然就像去比試一番,爭一個高低,所以,即便明知對方的實力在自己之上,尉遲恭還是戰意凜然。

「殿下,您不是有意組建一支玄甲軍嗎?我看著尉遲恭倒是一員合適的將領,殿下可不要讓趙王殿下傷了他的性命!」

李世民出征的時候將程知節和房玄齡留在了潼關,他們一文一武,剛好能夠穩住局勢。

而他的身邊則帶著李元霸跟劉文靜,這兩人一人出謀劃策,一人陷陣衝鋒,正好合適。

「玄甲軍一事不可操之過急,眼下父皇猜忌我日益加深,我不可在這個時候再組建玄甲軍,不過玄甲軍一事宜早不宜遲,等這個風頭過了,我遲早還是要組建的,你說的沒錯,尉遲恭確實是很合適,他為人剛烈,打仗勇猛,我要的就是這樣能打仗,能衝鋒,不需要有太多權謀的勇將,雖然元霸也很合適,但是他的殺心太重,每打一仗勢必會大肆殺戮,我擔心他自己會被自己的心魔吞噬,到時候只怕是連我都難以影響他了。」

李元霸自從離開了紫陽真人和天龍觀之後,他的性情就開始轉變,他本來智力就異於常人,加上常年征戰沙場,導致他嗜殺成性,每次大戰數他殺的人最多,因此軍中的將士對他既敬佩有畏懼,敬佩的是他的武力和他的勇敢,在戰場之上,帶頭衝鋒的武將是最能激起士兵們的熱血的,更何況這個武將還是一個戰無不勝的戰神,那他在軍中的人氣就更高了。

但是另一方面,因為他嗜殺成性,導致士兵們漸漸的都感到心底發寒,這樣的殺神出現在他們的身邊,畢竟是有些讓人寢食難安的,所以他們私底下偷偷的給李元霸起了一個外號,叫做殺神。

李元霸事先被李世民叮囑過,讓他不要傷了那個使鐵鞭的黑臉將軍,因此他雖然心中不樂意,但是還是沒有下狠手,面對尉遲恭的進攻,他隻用了一隻手,坐在馬上,動也不動,僅用一隻手的戰錘抵擋,但是單憑這樣,尉遲恭就佔不到半點的便宜,每一次的交手,李元霸都巋然不動,而他卻經受不住雙方交手時從對方那裏傳來的那一股大力,幾招過後,他的右半邊身子都開始微微顫抖起來,尉遲恭隻感覺到自己半邊的身子都被震麻了,手臂乃至肩背腰身都沒了力氣,只能用左手勉力支撐。

他心中駭然,難道這就是琅琊榜第一高手的實力嗎?瞧他的樣子,估計還沒有使出三成的功力,甚至自始至終都沒有挪動半步,卻已經將自己逼到了如此地步,這如果是他使出了全力,那該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情。

劉武周和宋金剛的臉色都不太好看,場面上尉遲恭完全是落入下風,只要李元霸願意,隨時都能取他的性命,他們都偷偷的看了一眼軍士們的表情,將大家相比之前顯然是士氣下降了不好,而只要尉遲恭一敗,唐軍必定趁勢掩殺,到時候只怕他們就要一敗塗地了。

劉武周給宋金剛使了一個眼色,讓他帶著軍隊緩緩的撤退,後軍和中軍先撤,前軍殿後。

李世民並不是在看戲,他早知道劉武周要跑,字啊李元霸出戰的時候,他就已經給左右兩軍下令,讓他們悄悄的摸到劉武周軍隊的兩翼跟背後去,截斷他們的退路,準備發起總攻,此時劉武周剛剛一動,他就立刻下令進攻,唐軍陣中傳來了一陣急促的鼓聲,在戰場上,這陣鼓聲傳出去了老遠,而就在鼓聲響起之時,劉武周軍中傳來了一陣急促的鳴金聲,這是撤退的命令,尉遲恭虛晃一鞭,拔馬便要撤退,但是一直沒有動的李元霸卻在這個時候動了,只見他雙腳在馬背上一點,縱身一躍,凌空向下抓來,這一抓在尉遲恭的眼中充天塞地,避無可避,躲無可躲,令人無力反抗,他只是下意識的閃了一下,卻沒有做出任何的反抗,就被李元霸像是提小雞一樣給抓在了手中,就地一摔,早有唐軍士兵飛奔上前,將他拿下。

而李元霸這個時候終於是可以放開手腳了,他揮舞著大鎚,怒圓雙目,氣勢洶洶的殺進了劉武周大軍之中,像是一台鋼鐵推土機一般,攪得劉武周軍隊陣腳大亂,死傷無數,跟在他身後的唐軍士氣大振,隨後衝殺過來,隻殺的劉武周的數萬軍隊死傷無數、血流成河!

河東一戰,李世民率軍擊潰劉武周部,擒獲劉武周部將尉遲恭,斬殺劉武周重將宋金剛,重新奪回了太原,而太原是大唐的龍興之地,它對於大唐的意義十分的重大,所以李世民的威望在這一戰之後又大大提高,朝堂之上漸漸有越來越多的人看好李世民奪嫡了。

太子李建成在這一場變故之中,不僅丟掉了太原,而且自己手中最大的一支軍隊還在河北被竇建德擊潰,就連李元吉都被斬殺了,這使得他的威望和實力都受到了極大的打擊,要不是因為現在李世民跟李淵之間的關係也不怎麼樣,不然的話朝中的大臣只怕是都要跑到他李世民的麾下去聽命了。

李世民多下了河東,不高興的可不止李建成一人,竇建德也很不高興,他好不容易打敗了一個李元吉,結果還沒有來得及高興,又來了一個李世民。

雖說李元吉是親王,李世民也是親王,但是這兩人的分量可不太一樣,李元吉經驗匱乏,大意輕敵,剛愎自用,很好對付,但是李世民心志堅定,身邊不乏能出奇謀的大才,加上他極善用兵,麾下的士卒也都是久經沙場的悍將和猛士,這樣的人可不好對付,所以他雖然提兵已經進入了河東了,但是他卻沒有繼續向西逼近,他暫時還不想跟李世民交手,因為他並沒有勝算。

而就在此事,洛陽的隋朝卻派人送來了一封信,這封信是小皇帝楊侗寫給他的,信的意思是願意進封他為大隋夏王,為河北道總管,統領河北的軍政大事,但是他必須要先向洛陽朝廷上書表示稱臣才行。

除了這封信之外,還有李密寫給他的信,這封信是一封聯合他一起討伐唐軍的信,李世民只有一個,但是河東和潼關他都必須要守住,所以只要兩人聯手,就能夠讓李世民首尾難顧,到時候就能徹底的解決掉李世民這個大威脅了。

竇建德知道,洛陽朝廷的意思是盡量的爭取他,這個時候他們的實力很弱小,不能夠四處樹敵,能夠拉攏一個過來那自然是最好的,唐朝已經建國,他們拉攏不了,只能拚死打壓,但是自己還沒有稱帝,只是自封為夏王,所以他們還可以拉攏,而這合作對於自己也確實是有好處的。

潼關跟河東相比,雖然河東的面積更大,人口更多,但是潼關卻是通往關中的要道,因此對於李唐來說,潼關的重要性顯然是在河東的前面的,因此如果他竇建德跟洛陽朝廷聯手進攻的話,那麼李世民肯定是分身乏術,到時候兩害取其輕,他必定會死守潼關,放棄河東,而河北距離河東最近,因此河東易手,最大的得益者將會是他竇建德,而不是洛陽朝廷。

竇建德思考再三,最終還是決定接受洛陽開出來的條件,對洛陽稱臣並不會矮化自己,反而還會佔據一個大義,就算是將來要撕破臉皮,那也很簡單,但是這個時候兩家聯合確實是對彼此利益都有幫助。

竇建德留下劉黑闥在河北防禦唐軍,自己帶著五萬大軍來到了黃河邊上,他自然不敢進入洛陽城,眼下他再沒有受封之前依舊是朝廷眼中的逆賊,要他進入洛陽城,風險太大,他不敢也不會去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去做這個賭注。

竇建德在黃河邊上接受了隋景帝的冊封,正式被封為夏王,總管河北之地,但是雙方卻沒有說明山東和河東之地的歸屬,這給雙方日後都留下了很大的迴旋餘地,因此雙方彼此都心照不宣,這廠互相之間彼此猜疑的結盟算是完成了。

雙方結盟之後,約定了出兵的計劃,竇建德派遣劉黑闥率十五萬大軍,走井陘關,穿過太行山脈進攻太原軍,而自己則帶著十五萬大軍沿著漳水出涉縣,進攻上黨郡,南北夾攻,威逼太原城。

與此同時,李密派遣單雄信領兵五萬,走水路逆流而上,沿著黃河西進,準備進攻潼關,而他自己則親帥十五萬大軍走陸路進攻潼關。

如此一來,四路大軍共計五十萬人,李世民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全部抵擋住的,縱使他再怎麼用兵如神,在這樣的攻勢之下都分身乏術必須要做出取捨。

而如果他選擇爆太原,那麼走水路的單雄信則可以立即渡河北上,和竇建德合兵一處圍攻太原,而如果他放棄太原,選擇保潼關的話,那麼單雄信的水軍也會在河道上威脅他們渡江的軍隊,這讓李世民無論作何選擇,都會面臨極大的損失。

而此時,消息傳到長安城,長安城內一片恐慌,李密跟竇建德兩人本來就是天下用兵最多的兩個軍閥,眼下他們合兵一處,兵鋒所向幾乎無可抵擋,唐軍要怎麼才能保住關中不被攻破?

李淵首先想到的就是保住潼關,只要潼關不失,關隴就能保全,因此他一邊調遣李孝恭和柴紹的軍隊回京馳援東線戰場,一邊給李世民下達了七道詔書,讓他立刻撤出太原,全力防守潼關,不能讓潼關城被攻破。

李世民何嘗不知道這個道理,但是此時他卻有些身不由已,他的軍隊離開太原之後,很快就被劉黑闥的軍隊給纏上了,劉黑闥麾下有一個叫做蘇定方的小將,他今年不過二十齣頭,但是他的武功卻十分的出眾,手中一桿長槍使得出神入化,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他是一員騎將,能在馬背上左右開弓,箭法出眾,人稱蘇神箭。

蘇定方的人馬不多,只有五千餘人,但是就是這五千餘人讓李世民非常的頭疼,唐軍不能急退,只能緩緩撤退,不然的話就很容易被蘇定方找到空檔然後突襲,而蘇定方很善於突襲,他的騎兵或遠或近的跟著唐軍,專門挑唐軍要害的位置進攻,唐軍幾次設計想要誘騙他,然後聚而殲之,但是都沒有得逞,反而是讓蘇定方更加的小心謹慎,進攻的時候更加的果決,絲毫不拖泥帶水。

唐軍這邊跑不快,但是夏軍和隋軍卻已經就位了,李世民得到消息,知道風陵渡已經被隋軍的水軍控制,他已經不能從這裏返回潼關,於是只能向西撤退,撤到河套地區,從哪裏進入關中,然後再趕赴潼關。

李世民想跑,竇建德當然是不願意,他立刻給劉黑闥下令,讓他們馬上率軍追擊,務必拖住唐軍,李世民知道不斬斷追兵的話,潼關他們肯定是抵達不了,於是埋下伏兵,伏擊了劉黑闥的追兵,劉黑闥驚慌失措,被打了一個措不及手,但是他畢竟人多,發現唐軍軍心不穩,知道他們急著想要撤退,於是不計代價的追了上去,跟唐軍廝殺在了一起,夏軍的裝備和訓練方面都不如唐軍,交戰之後唐軍佔盡上風,但是劉黑闥有十五萬人,他接到的是死命令,要他務必拖住唐軍,所以就算是唐軍得勝,除非是全殲夏軍,否則還是不能擺脫追擊,而竇建德的人馬此時已經越過上黨郡,追了上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