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歷史諮詢商》第一百零一章 河東局勢
宇文化及一敗塗地,十數萬大軍十不存三,逃到南方的就更少了,由於其交戰的位置靠近河流,宇文化及的軍隊敗退之後一窩蜂的都湧入到了這條和流之中,其中互相踐踏、被水沖走、中箭身亡、被追兵追上殺死的不計其數。

宇文化及本人也死在亂軍之中,而剩下的大部分軍隊都被李密收編了,李密的實力大增,而南方也少了一個強大的軍閥。

等到李密班師回朝,小皇帝楊侗加賜九錫,上朝不用跪拜,並且將他的封底分在了關中,這一舉動背後的意圖李密自然是心知肚明,但是他卻微微一笑,也不去加以干涉,天下未定,封地封在哪裏都沒有關係,所謂兵敗如山倒,就像這一次的宇文化及,而一旦他的軍隊不能夠戰勝李唐的話,那麼他的封地就算是封在再好的位置也沒用,這沒有軍隊保護的封地只能是別人的囊中之物,跟他李密沒有多大的關係,而打敗了李唐之後,他的封地封在關中,關中八百裡沃土,四面八方有多個關卡保護,可謂是既安全有富饒,可真是理想之地,所以他也很滿意。

當然了,小皇帝這樣做的意圖很明顯,那就是隨時提醒他,目前他們的最大敵人是西邊的李唐,瞧,你的封地還被李唐佔據著呢!這樣才能讓李密跟他齊心協力,不知道這個計策到底是出自誰的手,是裴仁基嗎?也只有他了!

李密自然知道眼下最大的敵人就是李唐,但是李唐的實力十分的強大,又得到了關隴貴族的鼎力支持,想要打敗他們是十分的困難的,關中自古都是龍興之地,兩漢之所以強大,跟其定都長安有很大的關係,定都長安之後,為了保護首都的安全,帝國的軍隊必須要控制河套地區,這裏是遊牧民族趨之若鶩的地方,這裏的水草充沛,氣候宜人,在遊牧民族的心中是一塊寶地,但是對於中原王朝來說這裏不能耕作,所以並不算是很好的地方,但是這裏是草原,是可以養馬的地方,河套地區出來的戰馬,維持著大漢帝國強大的騎兵,而正是有這些強大的騎兵,他們才能夠打敗強大的匈奴,而之後經歷了東漢末期的動亂,以及三國混戰之後,中原的實力大損,河西之地丟的差不多,這也導致兩晉期間的五胡亂華,將北方的漢人幾乎屠戮一空,而失去了養馬之地的東晉,終其一朝也只不過是守土有餘進去不足,沒了騎兵,想要北伐是很難成功的,儘管劉裕曾經北伐過,但是效果卻並不是非常大,而儘管洛陽跟長安之間的距離並不算是非常的遙遠,但是定都長安跟定都洛陽之間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李唐此時盤踞長安,從風水氣運上來看已經是佔據了龍興之地,而其很快出兵控制了隴右地區,這為他們保存了一大片養馬之地,說起來隴右地區比起漢代的河套地區要大很多,隴山以西,包括了天水、平涼、定西加上河西四郡,即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以及漢代的西域都護府等等大片土地,這個時候的沙漠化還沒有後來那麼嚴峻,這些地方都是適合放牧的大片草地,從青海地區到陰山山腳,這一大片地區都是中原民族跟草原遊牧民族的交隔線,草原的遊牧民族強大,則這些地方就很難保全,而這些地方不能全部丟掉,那樣的話中原王朝就沒有了養馬之地了,所以戰爭也會因此爆發。

在隋朝的時候隋軍的裝備精良,戰鬥力彪悍,成功的擊敗了******,使得長安的安全形勢大為緩解,但是突厥人雖然被擊敗了,但是好大喜功的隋煬帝並沒有將他們徹底的剷除,反而是養虎為患,此時形成了尾大不掉的情況,所以李唐北邊的安全形勢其實很不容樂觀,畢竟有著強大作戰力和機動能力的突厥騎兵在一旁虎視眈眈,這種感覺是很不好受的。

李密回到府中,給河東的竇建德寫了一封信,他跟竇建德之間的關係不算是太好,不過之前在義軍的時候,跟河北的竇建德也算是有過交情,雖然不深,但是也能夠派的上用場。

李密自從被封為魏王之後,在洛陽便一直住在前楚國公楊素的府上,楊素是隋朝權臣,說起來李密也算是他的門生,從前曾依附於其門下,跟楊素長子楊玄感私交頗深,楊玄感起事的時候他也曾經跟隨楊玄感征戰,為楊玄感出謀劃策,只是楊玄感此時有些剛愎自用,對於自己的上中下三策偏偏選了下策,最終導致失敗,而擊敗他的恰好就是當今的天子,當年的越王楊侗。

這可以說是造化弄人吧!繞了一個大圈,到頭來李密又回到了原點,以前追隨楊玄感替他謀劃天下,對手是楊侗,現在楊玄感兵敗身亡,而他卻成了大隋的肱骨之臣,又要為當年的對手效力,這種感覺十分的奇怪,也很奇妙。

竇建德此時的心情可不太好,殺了李元吉也無助於事,而且還讓他的大夏軍跟關中的李唐徹底的決裂了,而李世民的軍隊雖然在撤退,但是太原卻被那劉武周給奪去了,這讓人難以接受,竇建德此時正在想著要如何跟劉武周作戰,這傢夥沒什麼大的能耐,之前跟唐軍交戰的時候跑的比兔子還快,結果自己的部將尉遲敬德被擒,宋金剛被殺,他都沒去管,這個時候竇建德帶兵向西追擊的時候,這傢夥突然跑過來將太原城給佔了。

沒了太原城的河東地區是不完整的,這一點竇建德深有體會,而劉黑闥的追兵在向西追擊的過程之中遭到了李世民的埋伏,損失慘重,要不是蘇定方拚死抵擋,此時他的部隊只怕是損失過半了,因此竇建德雖然表面上做出一副努力西進,窮追猛打的架勢,但是實際上已經撤掉了前面的軍隊,也不敢讓劉黑闥繼續追擊了,而是跟自己合兵一處,準備將那太原城奪回來。

此時他早已收到消息,知道那宇文化及被李唐說動,派兵前去進攻洛陽,南邊的隋朝軍隊已經撤兵回援了,因此作為兩路軍隊之中的一支,他已經沒有繼續西進的理由了,只是他此時身位夏王,朝廷上的命令多少要聽一聽,做一個樣子出來就可以了。

不過竇建德心裏面還有點擔心,李唐在東面的壓力,尤其是潼關的壓力減少了之後,會不會重新向河東進軍,畢竟太原對於他們來說意義非凡,尤其是對於李世民來說,他的軍隊本來佔據了潼關這一要塞,但是其糧草和軍械卻受製於長安,李世民有野心,這一點竇建德是看得出來的,聽說之前在太原的時候,李世民不想放棄太原,因為佔領了太原就意味著有大量的人口和田地,收上來的賦稅和糧草足以支撐其軍隊自給自足,再不用受製於人,而藏匿於晉陽宮的大量軍械也能夠方便軍隊使用,所以直到李淵連發七道調兵命令之後,李世民才不甘心的撤退了,而他肯定不會就此死心的,很有可能還會出兵前來進攻。

竇建德派兵將太原城圍了一個水泄不通,劉武周的軍隊原本就不算是很多,而且經過之前的那一場激戰之後,他的部隊損失嚴重,此時只剩下大約三四萬的兵力,不過太原城雖然不像是長安和洛陽那樣高大堅固,但是這也是一座大城池,想要拿下它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在城內還有三四萬的守軍的情況下,強攻雖然可能得手,但是付出的代價必定是十分的沉重。

竇建德一方面不希望自己的軍隊出現太大的傷亡,另一方面也不希望太原城受到太大的破壞,破壞了城池之後等到李世民的軍隊打過來就麻煩了,而且劇烈的攻城行動肯定會讓太原城受到極大的影響,到時候城內一片狼藉,城外的居民跑的荒野千裡,那太原城佔領了也沒有多大的意義。

所以他第一時間就派出了自己的信使進城去面見那劉武周,既然不能輕易開戰,那談判也是可以的,只要劉武周不獅子大開口,那竇建德是願意跟他交換的。

竇建德起事於河北,之所以在河北他能夠那麼容易就成功,主要的原因是河北的天災**比較嚴重,百姓家破人亡生活過不下去的多,所以參加義軍的也就多了,河北大大小小的義軍沒有一百支也有五十支,經過好幾年的征戰之後,能夠保存下來並且發展起來的倒是不多,混的最好的就只有他竇建德一人了,就連駐守在涿郡的羅藝都敗在他的手下,不過涿郡當年受到三征高句麗的影響比較大,尤其是最後一次,軍中爆發了瘟疫,而涿郡也沒能倖免,城中有很多百姓都感染了瘟疫,使得城中的人口銳減,要不是有大批隋軍為征戰留下來的軍械糧草倉庫支撐著,涿郡早就是一片鬼城了。

這讓他想起了當年東漢末年的黃巾之亂,當時的巨鹿一帶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巨鹿、常山一帶哀鴻遍野,死傷無數,猶如鬼城,而如今的情況跟當年也沒有好到哪裏去。

竇建德在當世頗有仁愛之名,這是一個優點,也是一個缺點,在李唐席捲天下之際,很多人都能夠被李唐所容納,但是竇建德是絕對不能降唐的,這一點他心裏清楚,李淵李世民的心中也清楚,原因就在於他在民間的名聲太好了,這樣的人即便是投降了,那也是統治者猜忌和懷疑的對象,畢竟民間有足夠的支持,他隨時可以扯旗造反,所以必定是落不了好下場的,這一現像即便是在和平時期也時有發生。

一些位極人臣的大臣,他們手握大權,必定為帝王家猜忌,像軍中的大將,朝堂上的宰相等人,他們如果平日裏道德上十分規範,十分親民,處處以身作則,在民間素有威名的話,那麼完了,這人肯定是活不長了。為什麼?因為統治者心裏會對其十分的忌憚,你這麼好,民間的威望這麼高,那你想幹什麼?相當皇帝嗎?

權利的爭鬥歷來都是十分血腥的,這一點誰都知道,因此有很多人會故作糊塗,身處高位而展示出一個不是很完美的自己,比如說道德敗壞,貪財、好色、好賭等等,他們或許不是這樣的人,但是卻要這樣做,而且還必須要這樣做,還要讓統治者知道他們的毛病,你得有把柄握在統治者的手中,這樣的話他會認為能夠拿捏住你,因此才會放心的重用你。

舉一個例子,清朝中後期時候的曾國藩,當時他手中握著一支能征善戰的湘軍,而且無論是淮軍的李鴻章還是撚軍的左宗棠,都是他的門生,而當時的清廷雖然有幾十萬的八旗和綠營士兵,但是這些軍隊百餘年未經戰事,軍紀鬆弛,戰鬥力低下,已經不能打仗了,遇到當時風生水起的太平軍,他們一觸即潰,根本就抵擋不了,而手握重兵,能夠逆天改命的曾國藩一下子就成為了清廷關注的重點,說是關注,其實是猜忌,慈禧太后此人向來心狠手辣,在她看來,曾國藩的湘軍越是能打,對清廷的威脅就越大,這個時候是他們幫著清廷打太平軍,但是等到太平軍被殲滅之後,他們會不會反過頭來造自己的反?

於是清廷派人開始密切監視曾國藩的一舉一動,甚至已經準備好了要除掉這個未來對帝國威脅很大的湘軍將領了,曾國藩察覺到了危險,他很聰明,明知道自己寫的家書會被清廷竊取,但是依舊故意在家書裏面表現的對家裏的財物和其他東西十分關心,這讓慈溪等人的心裏放心了下來,還通過曾國藩的家書抓到了他的很多貪墨土地,收受賄絡的把柄,這樣一來,被抓住了「把柄」的曾國藩總算是避免了被殺掉的危險,躲過了一劫。

ps:本來已經準備太監了,但是後來想一想,太監不是一件好事,儘管寫的痛苦,成績也很撲街,但是還是要堅持完本吧,不能把太監當成一種習慣,這一個月沒寫書,好像均定還上漲了五個,收藏倒是跌了300多。。。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