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歷史諮詢商》第一百零二章 上山下山
天龍觀內,劉志沒能見到那紫陽真人,據那觀內的童子說道,他的師父去西域了,據說是去采一種叫做天山雪蓮的東西,此時已經離去多時,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回來。

劉志在觀內盤恆幾日,想起以前在現代世界中所看到的一本武俠小說,名字好像叫做《九陽玄劍》,書中曾經記載了男主角在一處道觀跟人廝殺之後所牽涉出來的一宗離奇的江湖恩怨,這個時候想起來,不知道這道觀是不是這個時候的天龍觀?

他在道觀中閑來無事,也沒有做好接下來要去哪裏的打算,之前在東漢末年曾經輔佐漢獻帝登基,匡扶漢室,將四百年強漢稍稍的拉了一把,倒是不知道這結果如何,但是經歷過那一次之後,他對這之後的爭霸之路已經沒有多少想法了,此時天下大亂,整個局勢一團亂麻,河北的竇建德、江南的杜伏威、荊襄的陳棱、西南的蕭銑、關中的李唐以及中原的殘隋,這些爭鬥他都不想要插手,因為在他看來這是沒有意義的。

天下間的爭鬥從未平息過,無論是對外還是對內,各種爭鬥乃至流血衝突都一刻未停,管得了一件,卻管不了所有,有人會說,勿以善小而不為,但是這跟那又不一樣,這種事情談不上是好還是壞,歷史終歸只有一種結果,但是如果因為他的出手而讓歷史發生偏轉的話,那麼日後百姓們的生活相對於歷史來說是變好了還是變壞了,這是誰也說不好的事情。

而中國古代這麼多的朝代之中,最為強大的只有兩個,一個就是四百年的強漢,一個則是三百年的大唐,漢唐盛世一直為後人所津津樂道,其實在劉志看來,唐不過是隋朝的延續,大隋雖然短暫,但是也極為強盛,所以如果歷史按照原本的軌跡走下去,讓那李唐得了這江山,那是沒有什麼問題的,畢竟迎來的將會是一個盛世,但是如果隋朝能夠頑強的走下去的話,其實他心裏也是十分的期待的。

這個時候最讓劉志擔心的或者說是最讓他牽掛的其實只有兩個地方,一個是濟州島上的秦瓊等人,不知道他們此時是否已經出發,戰鬥是否順利,他自從上了岸之後,就已經很難收到濟州島上的情報了,當初登陸的時候還好說,可以利用飛鴿傳信,到是可以收到一兩次那邊的情況,但是此時等他到了山西之後,就基本上沒有辦法接收到那裏的情報了。

而另外一個讓他關心的地方就是台灣了,此時的台灣被稱作為琉球,又有大琉球和小琉球之分。

琉球的建設已經持續了一年的時間,當初登島的人還少,不過才數百人而已,但是後來收到了趙七發過來的幾次簡報,大致的了解了那裏的一些情況,知道現在登島的人數已經超過了千人,而且人數還在持續的增加。

趙七沒有彙報更多的情況,只是介紹了他們在島上開墾了多少的田地,種植了大量的糧食,其中還有包括劉志之前帶給他們的那些農作物,包括玉米、紅薯、高產水稻等等東西,這些東西之中玉米是不太適合琉球的情況,琉球多雨,玉米需要乾燥,下雨時間長了容易傳不了粉,所以產量上會受到限制,但是紅薯這種東西在琉球上種植實在是太合適了。

琉球多山地,平原少,能夠適宜生存和耕種的也只有靠近西邊海峽的這一塊狹長型的土地,其中又以北邊淡水河這邊的最為合適,往東走一點都是深山老林,這裏面不適合耕種,條件惡劣,瘴氣密佈,還時常有猛獸出沒,更重要的是這些地方有一些當地的土著人居住,他們對於外來者可謂是十分的敵視。

不過在開荒者的陣營裏面,土著人阿土就幫助他們化解了不少的難題,他作為開荒者和當地土著人之間溝通的橋樑,實在是功不可沒,不過眼下登島的人數還比較少,因此他們開墾的範圍也有限,儘管出現了跟當地土著居民的衝突和矛盾,但是還不是很激烈,不過可以預料,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他們的人數的增多加上被他們開墾的土地的增長,他們和當地土著人之間的矛盾很有可能會進一步的激化,這其實就是劉志所擔心的事情。

如何處理民族問題是自古以來世界範圍內的一個難題,後世的各國說起來都說民族平等,但是真正的民族平等是不存在的,幾乎所有的穩定國家,其國內都是一個民族佔主導,其他民族人數絕對不能多,只能漲少數,比如俄羅斯,比如中國、比如英國、比如德國等等。

這些國家的主體民族都佔總人口比例的90%以上,此外還有很多反面例子,比如說伊拉克,這個地方是東西方匯聚的地方,民族種類繁多,加上宗教信仰的問題,使得這裏的和平穩定簡直就如同水中花井中月一樣。

而近年來隨著敘利亞和利比亞問題,導致越來越多的難民湧向歐洲,歐洲原本是個多民族的地區,這也就是為何歐洲上千年的歷史之中很難出現一個統一所有地方的帝國,不是沒有,是很難出現,羅馬不算。

而等到這些難民湧入進來之後,歐洲人突然發現,自己國內的少數民族的人數開始變得多了起來,這其中以******人最為多見,各國的******人數都大幅上升。

少數民族人數一多,勢必會對現有的秩序有所不滿,因此提出自己的聲索,這就造成了國家局面的不穩定,甚至是動蕩和戰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不是所有的******都是恐怖分子,但是幾乎所有的恐怖分子都是******,這一說法如果換一個說話的話就更加準確了。

有危機存在才會有壓力,而壓力才是催生進步的基石,劉志雖然心裏擔心,但是他也只是寫了幾封書信給趙七,讓他注意處理民族問題,不要引起距離的排外行動,但是由於他並不在琉球,所以他也只能做到這一步了,其他的事情還是要靠他們自己才行。

天龍觀原本香火還行,這個時候佛教在中原雖然已經開始漸漸的出現了,但是還遠未到流行的地步,龍門石窟說起來是北魏時期修建的,但是劉志之前曾經在洛陽的時候還特地去看了一眼,別說什麼大佛了,就連小佛都很少見,幾乎所有的洞穴裏面空空蕩蕩的,什麼也沒有,而且這附近倒也看不出什麼戰爭破壞的痕跡,所以倒是真不知道後世的萊爾考過學家口口聲聲言之鑿鑿的說這龍門石窟修建於北魏493年,這是怎麼得出來的,劉志一時還沒有搞懂。

而相較於佛教,其實道教在中原才是更加的流行,道教起源據說是自春秋戰國之後,延續到隋唐時期已經有接近一千年的歷史了,其影響力十分的廣泛,古人形容一個人有仙氣,會說他仙風道骨,不會說他佛光觀音骨吧!而風水之說也據考是來自於道教學說,因此道教甚至被唐朝尊為國教,李淵還自稱自己的祖上就是道教的始祖老子李耳,他李家明明是胡人,怕別人說自己血統不正,倒還真會攀扯關係,結果到了武則天上台之後,她就不買帳了,不僅連國號都改了,還在敦煌修建了莫高窟,將佛教推崇到一個新的頂點,自中唐之後,佛教終於是在全國都流行起來了。

反正閑來無事,他跟方行天兩人在天龍觀呆的時間久了,也感覺到厭煩了,方行天本來是紫陽真人的關門弟子,但是他好像並不喜歡這裏,在天龍觀呆了幾天之後,就嚷嚷著要下山,甚至連他師父去向他都不怎麼關心,用方行天的話說,他師父道法高超,一般人不是對手,不要說沒有人去找他的麻煩,就算是真的有人不開眼,真的去找這個霉頭的話那也完全不用擔心,普天之下還沒有誰能傷的了他的師父。

「哦,是嗎?那上次你師父怎麼會被你師兄打傷?」

劉志見他說的肯定,於是拿上次紫陽真人被自己弟子李元霸打傷的事情打趣道。

方行天一聽,臉色就變了,看了看劉志,又低頭走了幾步,看起來好像不太想回答這個問題。

劉志知道這裏面另有隱情,不然的話當初紫陽鎮人的師兄那王道士想要去責罰那李元霸的時候,他就不會為李元霸求情了。

王道士雖然看上去像是一個一把年紀的糟老頭,這傢夥一心想要探訪東邊的那傳說中的蓬萊仙島,據說先秦時期的徐福就是道家的弟子,在他遺留的書信之中記載了他當年派出八百童男童女東出蓬萊的見聞,據說他將那八百童男童女獻與海外的仙君之後,終於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幾味仙藥,然後根據這些仙藥煉製了幾顆長生不死葯,不過根據史記記載,秦始皇最終還是在沙丘駕崩了,也就是說他並沒有吃到這長生不死葯,但是徐福卻沒了蹤跡,也不知道他究竟是活下來了,還是死掉了。

不過在東郡這一帶,一直有傳言稱在秦末亂世的時候,有一艘名叫蜃樓的大船向東行駛而去,這只是傳言,到底是真是假沒辦法證實,但是這王道士卻信以為真,天天就想著要出海去探尋這海外仙山,這說起來也巧了,要不是他這麼執著,只怕劉志當初穿越過來的時候就要倒霉了,獨自一人流落到海外的一座孤島上,要是沒有船隻經過的話,他只怕是要上演一番魯濱遜漂流記了。

方行天不想說,劉志自然也不會勉強,兩人騎著馬一路上慢慢下山,首先便來到了太原城,太原城之前劉志是來過的,不過那個時候天下還沒有大亂,所以他來的時候看到的太原城還是完整的。

這個時候太原城上已經看得出經過了戰火的洗禮了,城牆上有好幾處都被投石機給砸壞了,漏出了一圈龜裂的細紋,劉志一直對古代的投石機的威力抱著懷疑的態度的,這主要是這方面的資料比較缺乏,史書上說的未免有誇大之嫌,而考古得到的實物也不多,像什麼回回炮、投石機、陌刀等等東西雖說書上記載很厲害,但是他沒有見過實物,沒有見過其發威,因此心中懷疑。

而後世的電視劇,尤其是國產的電視劇,大多都是粗製濫造的,一個一群人一起放箭的鏡頭,細看之下很多人的箭一出手就掉在了地上,那投石機,簡直是要多簡單就要多簡單,也讓他的心中對此存在很大的疑問。

在東漢末年的時候,那個時候就已經有投石機的問世了,當時在官渡之戰中袁紹的軍隊和曹操的軍隊就上演了一場投石機大戰,當時的投石機的最遠射程在三百步左右,一步的距離是一米二左右,也就是說投石機的最遠射程在360米左右,這其實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不過劉志是親眼見過它們的威力的,只能說,這東西看上去嚇人,實際上的效果也就那樣,說起來有三百步的射程,但是想要有效的殺傷敵人必須要靠的更近一點,想要對城牆造成損害,就必須發生更重的石塊,這就需要更加靠近,結果明明射程有三百多步的大傢夥,往往需要推到一百五十步以內才能用來攻城,這個距離上其實十分的危險,對方除了弓箭招呼不到之外,投石機、石砲甚至是床弩都能對進攻方的士兵造成巨大的威脅。

而到了隋唐時代,雖然回回炮還沒有出來,但是投石機的工藝已經大有改進,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這個時候的投石機的威力比以往的時候要大上不少,但是這個時候大家都很有錢,中原的馬匹的數量也不少,所以攻城戰比較少見,但是野戰比較多見,所以各個軍閥都十分重視騎兵,大家似乎是形成了一個默契,要打架,就派騎兵互相衝殺,誰都不想圍著一座城池殺來殺去,這也就是為何野戰無人能敵的李世民,對一個洛陽孤城無可奈何的原因。

而太原城牆上的這些痕跡,很明顯就是投石機發射的石塊所擊傷的,其他武器還沒有這種威力,太原城的城牆可是大青石條砌成的,床弩是射不動的,不要說釘進去,碰到了估計就會被彈回去了,而也只有投石機這種霸道武器才能對其造成損傷。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