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李泰的大唐》第九十九章 念頭通達直指本心
高玉琪終於額角見汗渾身戰慄,許久方才仰天長嘆,神色之間道不盡的蕭索落寞。

李泰見狀這才苦笑道:「你看,答案在你心中,你比誰都明白,非得孤一語道破害得大家都失了體面。

何苦來哉?」

生無可戀地看了一眼李泰,高玉琪踉踉蹌蹌失魂落魄回到書房,他滿面淒惶咬牙跪下叩首道:「殿下一語驚醒夢中人,望殿下看在二十年來高氏一族全力修好大唐的情分上,搭救高氏闔族之禍!」

李泰面上頓時春回大地,忙不迭扶起高玉琪道:「你我過命的交情,高兄的事泰怎能袖手旁觀?

蓋蘇文狼子野心,其窺視高句麗大位已久,對中原同樣心懷不軌。

若不除去此僚,無論高氏王族還是大唐,誰都不能高枕無憂!」

一番較量勝負已分,高玉琪裝腔作勢訛詐不成,李泰全面掌握了主動權,已經沒有必要繼續壓迫太甚。

二人各自收了神通,高玉琪泣道:「若無殿下點化,我高氏一族幾無人矣,外臣萬死叩請大唐為高句麗戡亂平禍!」

李泰一臉為難道:「高氏謹行修德結好大唐二十載,大唐何忍高氏一朝族滅為逆賊所謀?

不過高氏與泉氏之爭,畢竟是高句麗內務,大唐雖是宗主天朝,在泉氏沒有發動叛亂以前戡亂安邦,這……

高兄,不是泰矯情,所謂師出無名必受其咎,如之奈何?」

「殿下的意思外臣明白,不過遼東實際受控於泉氏之手,即便外臣代表國主答應五十裡不設防,若是泉氏不允,這一紙合約與廢紙何異?「

高玉琪終於鬆口,不過仍然將一切推在泉氏身上。

李泰眯眼道:「高兄勿慮,高氏如今仍是高句麗之主,一旦國主有命而外臣不從,呵,咱們大唐身為宗主上國,說不得只能代行家法除去這個逆賊!」

這話說得,高玉琪險些暈過去,這不又回到問題的原點嗎,事情一旦到了這個地步,大唐要替高氏出頭震懾逆賊,除了發兵更有何良策?

這同樣會逼得蓋蘇文舉兵作亂,在大唐出兵之前悍然發動將高氏王族連根拔起,這是嫌高氏死得不夠快?

高玉琪遲疑道:「殿下高義外臣感激不盡,不過如此一來遠水不解近渴,國主豈非陷於死地?

平壤如今七分姓泉三分姓高,蓋蘇文素來暴虐,一旦知悉王室與大唐之約,必定會先下手為強!」

「那就讓他沒有機會下手!」李泰猛然大喝,目中凶光閃爍直欲擇人而噬。

高玉琪心驚肉跳道:「如此,計將安出?」

李泰惡狠狠道:「一紙國書耳!」

「國書?」高玉琪跟不上李泰的思維,疑惑地看著這個辣手彌勒。

「不錯,只要高句麗發國書懇請大唐維護平壤局勢,並遣精兵入駐以平衡兩方矛盾,大唐必定應國主所請,遣一衛精銳長駐平壤威懾逆賊蓋蘇文。

有大唐天兵震懾,蓋蘇文借他一百副熊心豹子膽,也不敢對國主鷹視狼顧擅行威權!

如此高氏可全宗廟,大唐為藩國戡亂亦是順天應命,高氏自此無憂矣!」

李泰侃侃而談,高玉琪卻是目瞪口呆!

這……

這不成了前門拒虎後門進狼嗎?

身為一個智商超過普通人的外交使節,請神容易送神難的道理他比誰都清楚。

可知道是一回事,做出選擇又是一回事,他遲疑道:「可高句麗無天朝大軍入駐國都故事……」

「高句麗亦無權臣當道國主朝不保夕之故事!」

李泰厲聲回懟,鬧呢,都啥時候了還想著吃魚不惹腥,真當大唐是開善堂不成?

簽訂城下之盟,對於任何一國使節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即便高玉琪深深明白這已經是高氏王族逃出生天最後的機會,可他仍然遲疑猶豫下定不了最後的決心。

李泰將高玉琪表情盡收眼底,這廝磨磨唧唧不肯點頭,其心理防線還抱有最後一絲幻想。

得給他加把火,讓他明白國務大計不是請客吃飯。

「高兄,如果我沒猜錯,泉文生必定以高句麗大義脅迫與你,我不知道你們雙方各自會提出何等要求,不過有一點我深信不疑。

為了高氏的活路和王室的權柄,你定然不會答應他的要求。

泉文生為了泉氏的大計,也不會同意你的條件。

……你不用這樣看著我,你獨自一人前來與我相會,已經說明了一切。

恕我直言,你們兩方的矛盾已然不可調和,現在爭的便是一個先手!」

李泰的話戳中了高玉琪的心思,他皺眉道:「殿下此話怎講?」

「高兄身在局中一葉障目,如今的局勢,以蓋蘇文的威勢遲則一年快則半年,必定發動宮變清洗高氏。

以高氏掌握的力量,如何對抗蓋蘇文的雷霆一擊?

我大唐一衛精銳能夠早一日開入平壤,高氏就能早一日轉危為安!」

李泰起身緩緩踱步,將高氏的傷疤血淋淋揭開,讓高玉琪再無法逃避。

可憐高玉琪身為高句麗王族,因為自己的猶豫遭到李泰無情羞辱,偏偏左思右想卻無一言能夠反駁。

只能臉色一陣白一陣紅,尷尬羞憤欲死垂首無言,略有些失措得捧起茶盞掩飾慌亂。

不見棺材不掉淚說的就是這號人了,李泰並不準備就此收手放他一碼,繼續魔音灌腦道:「依著我說,蓋蘇文色厲內荏不足為懼!」

「哦?

殿下此話何解,此僚處心積慮手段了得,用漢人的話說,他已是等同加九錫,離著篡位不過一步之遙,殿下如何能夠輕視?」

高玉琪不解李泰為何在此時寬他的心,這不是與大唐的目標背道而馳嗎?

李泰大笑道:「壞就壞在這個加九錫!

我若是蓋蘇文,天時地利人和盡操我手,快刀斬亂麻直接發動宮變,先殺高建武去掉心腹大患,後立王室旁支為傀儡,過得一年半載再受新君禪位,如此豈不快哉成事?

嘿,加九錫不過是火候不夠的延緩之計,蓋蘇文行事如此拖泥帶水瞻前顧後,我實在想不出他如何竟能號稱一代梟雄!」

「啪」

茶盞掉落茶湯四濺,高玉琪面色煞白癱坐在地,李泰這一席話徹底擊碎了他最後的顧忌和顏面。

這不是臆想,按照蓋蘇文的行事,他遲早會走上這一步,區別不過時間早晚,以及手段隱晦還是酷烈!

李泰淡淡看了一眼倉皇失措,衣衫讓茶湯濺濕一片再無半分體面的高玉琪,這就是臣強主弱的下場,古今中外概莫能免。

他所預測蓋蘇文的行事,真切地在原本歷史上發生過,這一世受大唐刺激,若是泉氏再行篡逆,高氏一族的下場只會比前世更慘。

不過李泰並無幸災樂禍之意,因為按照前世的軌跡,大唐後期皇室的下場比起高氏更加不堪。

荒淫和服用金丹而死的皇帝不論,被權臣和太監所殺的天子竟然一隻手數不過來。

肅宗、憲宗、敬宗、文宗……

前後四位皇帝被太監所殺,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也是空前絕後。

死於閹人之手還不如高建武,人家好歹被梟雄手刃呢,大唐哪裏有看人家笑話的本錢。

這一世改變自己的命運不夠,還得改變後世子孫死於非命的慘劇。

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改變大唐國家政治架構致命的漏洞……

「殿下!

高句麗凡所事宜願聽憑大唐處置,惟願大唐天兵早日開入平壤,為高氏一族消解大難!」

高玉琪在李泰的震懾和敲打之下,終於念頭通達直指本心,「萬般無奈」地接受了李泰的城下之盟!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