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唐之驚夢》第638章 烽煙四起(十四)
現在張博三路大軍壓來,而且張巡的東路軍離河間郡城可是不遠了,李懷仙設下的幾道防線都不攻自破,這讓穩居釣魚台的他也開始坐不住了。

面對此時的嚴重局面,李懷仙也在考慮自己的退路了,他想到方案只有兩個,一個是自己身上沒有什麼血債,投降張博謀求一個大將軍的地位,應該沒什麼問題,即使平定了北方,面對大半個大唐,張博還是處於用人之際的。

另外一個方案就是效仿史思明自成一派割據勢力,佔據幾個州縣登基為帝,享受一下當皇帝的樂趣。

李府書房內,李懷仙盯著眼前的河北山川圖久久不語,想著要是自立的話,自有退向平盧了,可他也明白,史思明打的也一樣是這個主意。因為他們都明白,范陽是守不住的,張博不打下范陽也是不罷休了。

而平盧不一樣,張博不一定就要打下,畢竟對他來說收復范陽就等於平叛已經基本完成,就要掉準矛頭對付大唐李家父子了。

就算張博還要平盧,那麼大不了再往後退就是,佔據一塊地盤稱王稱霸的地方還是有的。李懷仙已經打定注意要自己玩了,那麼迫切要做的無非又是兩件事了,一件是如何安全的帶著隊伍撤回平盧,另一個就是如何將史思明和安慶緒給賣了!

只有賣了他們兩個,才能讓平息天下人的怒火,也能讓張博即取得平叛大功,又對天下人有了交代,那麼就不會對自己趕盡殺絕了!

怎麼才能將史思明和安慶緒給賣了呢?李懷仙陷入沉思!

這時,管家前來稟報:「大帥,吳先生和馬將軍來了。」

李懷仙從沉思中醒來,點頭道:「讓他進來!」

吳先生名叫吳恆,是李懷仙的心腹幕僚,馬將軍叫馬天寶,是李懷仙的心腹愛將。這兩人一文一武,都是他最為信任的人。

吳恆和馬天寶走進這間熟悉的書房,行禮道:「參見大帥!」

「跟你們說了多少回了,在我這裡毋須多禮,坐下說話吧!」李懷仙指了指幾把椅子。

李懷仙待吳恆和馬天寶坐定,就笑著道:「你們二人一同前來,想必是對當前局勢有了想法了吧,無論什麼想法,但說無妨!」

馬天寶看了一眼什麼的吳恆,吳恆知道這是要自己來說了,於是沒有直接回答李懷仙的問題,而是反問道:「張巡大軍還有兩天就要到了河間郡城了,大帥以為咱們能守得住這座城池嗎?

吳恆的意思李懷仙明白,這是要自己快做決定了,到底是戰是退還是投降,再不做出抉擇可就晚了。可這關係到自己以及數萬人死生存亡的決定,又豈是那麼好決定的?

李懷仙也反問道:「先生何意,不妨說來聽聽,我也好做個參謀!」

「大帥,實際上您只有一天的時間用來做出決定了,一但張巡的東路軍抵達城下,那是就幾乎沒有選擇的餘地了。屬下相問大帥,是戰的話,咱們勝算不大。是走,不管是去史思明那裡,還是安慶緒的范陽,都絕非良策。」

面對心腹,李懷仙也沒什麼好隱瞞的,就直接道:「如果走,咱們佔據平盧的話,可為我的基業?」

吳恆和馬天寶對視一眼,二人已然知道了李懷仙的打算了。於是吳恆道:「大帥,平盧可是史思明的老巢,他經營日久,恐怕他現在打的也是這個主意了!」

「若是史思明被牽扯在了易州,或者直接被張博擊敗,那麼咱們得平盧豈不是名正言順?」

吳恆不客氣的反駁道,「大帥,您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且不說史思明是否已經跟您打的是一樣的主意,就說咱們怎麼繞過伊易州和范陽,將這數萬人馬已經數萬輔兵民夫帶到平盧去?」

看著李懷仙的臉色有些不好,吳恆當作沒有看見,繼續道:「張巡正在趕來,中路又有在常山郡城堅持那麼久的張博兒子率領的精銳中的精銳,大帥您能保證他們不會偷襲咱們這十幾萬人,還是大帥以為他們追不上咱們這十幾萬人?」

最後吳恆再次給李懷仙潑了一盆冷水道:「就算咱們到了平盧,在那苦寒之地沒有了中原的財力物力的支持,也不說有沒有糧食養活咱們那麼多人,就說一點,要是張博發兵來攻打,大帥以為這皇帝能當多久?半年,還是一年?」

李懷仙滿頭大汗不吭聲了,吳恆語重心長的道:「大帥,要是現在還是大唐的天下,那麼平叛之後朝廷軍力羸弱,咱們割據一方,朝廷無可奈何,只能採取懷柔和默許的態度,可現在崛起的是如日中天的張博,以他強大的軍事實力加上偌大的聲望,人心所向,取唐代之是板上釘釘的事了。以他的以往所作所為,他會允許大帥割據一方嗎?」

李懷仙知道自己的相當皇帝過癮的算盤終究落空,嘆道:「別說是讓我割據了,就是突厥渤海契丹奚人能不能存在,都不好說了!」

吳恆道:「若是那樣,當了皇帝的大帥被剿滅,會是什麼結果,想必大帥也是知道的,所以在這緊要關頭,為了大帥的前程富貴以及數萬兄弟的身家性命,屬下請大帥一定要慎重考慮!」

吳恆的勸說使李懷仙的割據之心有點動搖了,那麼戰即敗,唯有投降張博了,對此李懷仙又很不甘心,沒當幾天皇帝怎麼名垂青史。即使安祿山,後事史書上註定將會有濃重的一筆。

對於李懷仙這等以胡化漢的人,更注重的是在史料上留下濃重的一筆,這一筆要是是名垂青史那固然是好,要是不能,哪怕是遺臭萬年,那也是可以的!

這時,旁邊的大將馬天寶開口道:「大帥,此刻張博正是用人之際,咱們現在投靠過去,再拿史思明和安慶緒當個投名狀,那麼張博定鼎之日,也就是大帥封王之時。」

兩人的輪番勸說,已經使李懷先心中投降的分量已經佔到七成了,就在這時,帳外有腳步聲奔來,一名親兵道:「大帥,雙峰口劉乃喜投降,唐軍前鋒已經越過了雙峰口!」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