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唐之驚夢》第637章 烽煙四起(十三)
張博的心胸和慈悲的確不凡,如此人物得了江山,必將是天下百姓之福。雖然信上沒有說會如何處置自己,也沒有說給什麼承諾,但這樣反而更讓嚴莊感到安心。

「請轉告大元帥,嚴莊定當遵令行事!」片刻之間,嚴莊就不打算守著安慶緒這艘註定要沉默的破船了,即使將來沒好下場,多救些百姓就當為自己贖罪吧!

易成又笑著道:「嚴先生,我主仁慈,可有些下作的事,我等身為屬下不得不擅自去做,在下懇請嚴先生寫些書信…」

河西走廊,早在李亨派出李光弼去佔據武威郡城(涼州)的時候,就已經晚了一步,張博任命的河西節度使張重光就已經在武威城了。

追夢商行在武威城經營了二十年,方方面面早就已經完全滲透了,張博一聲令下,張重光只要率領一萬軍飄飄然的就進城了。

李光弼不敢攻城,即使攻城也手必敗,隻好退而求其次道退到了武威城東百裡道的一個鎮上,同時向靈武道李亨請示下一步的動作。

李亨接到文書,氣得鼻子都要歪了,可也無可奈何。這時候李嗣業建議去接管和政郡(岷州),以確保跟巴蜀的通道順暢。

於是李光弼就領軍前往和政郡,此時的和政郡聽命於巴蜀的太上皇,太守見是李亨派來接管的大軍,也不敢擅自就將郡城讓給李光弼,急忙大門緊閉同時飛書向李隆基稟報。

而李光弼處處吃癟,早就憋足了氣,見到和政郡太守居然不尊天子的旨意,大怒之下就喝令開城,否則就攻城。城中守將懼怕,就打開了城門。

安史之亂爆發,胡人兇殘,大唐上下已然懼怕胡人不已。而李光弼又是契丹人,所部也大多都是胡人,太守唯恐遭到迫害,帶著人就跑向巴蜀去了,太守這一跑連帶著城中大戶也跟著跑。

李光弼也不阻攔,等大戶都跑了,正好收了他們的家財以充作軍餉,結果又引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所部三萬人良莠不齊,有人開始搶奪百姓財物,別人自然跟進,一下只是和政郡大亂。

等李光弼穩住局勢,和政郡已然被毀了一半,這一下不但將李光弼陷入了兩難之中,連帶著李亨的形象也是大毀。太守等人逃回巴蜀,向太上皇哭訴。李光弼打破和政郡,縱兵劫掠百姓,引發了蜀中百官的聲討。

身在巴蜀的百官本就無所事事,這下李亨落下了口舌,這些人豈能不刷一波存在感?於是一番挑撥離間搬弄是非,成功的在李隆基的心頭上插上了一個刺。

李亨知道了消息,頓時氣得暴跳如雷,可事情已經發生無法挽回,難道還要自毀長城的去處罰手下不多的大將?處理是不可能處理的了,拉攏還來不急呢。只是不做做樣子也說不過去,就下了一道旨意不疼不癢的訓斥幾句了事。

結果又造成了更嚴重的後果,那就是李光弼新招募的契丹人更加的有恃無恐起來了。哪怕是李光弼在加緊約束,也無濟於事。

安慶緒雖然是大燕國皇帝安祿山的接班人,接連幾場敗戰,加上自己作死弄得幾乎是眾叛親離,又被史思明接連截胡,使得實力大損,范陽城裏屬於自己的隊伍只有不到兩萬人了。

安慶緒長得虎虎生威,比之安祿山那是有模有樣得多,也更像是醫院虎將。可虎父犬子這個成語用在安慶緒的身上也算是實至名歸。

安祿山怎麼說也算得上是一個厲害人物,從一介奴隸到造了強盛無比的大唐的反,稱之為梟雄也不為過,安慶緒相對來說就顯得差多,除了殘暴這點不差乃父外,其他方面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弒殺了安祿山,在一乾悍將的面前,安慶緒就顯得稚嫩得多了。想要駕馭如史思明這等野心勃勃的人物,安慶緒顯然還不夠格!

只可惜安慶緒是一個平庸的武將,沒有稱霸天下的帝王之才,甚至連統帥千軍萬馬的主帥之才都不太合格。

這不,史思明就沒將安慶緒放在眼裏了。

十二月,史思明築壇於上谷郡城北,自稱大聖燕王,以周摯為行軍司馬。史思明稱王后,遂於上谷郡明面上是按兵不動,實則調兵瞞過范陽,屯兵於漁陽郡,開始經營平盧,以為根基。

史思明自稱聖王,讓叛軍內部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動蕩,張博見狀瞧準時機,不顧天冷發出了全線出擊的命令,平叛大戰再次發動。

張博坐鎮常山郡城,中路軍由張雲為主帥,張風和魏剛為副帥,顏季明和元載為參軍,一乾少年派為骨幹,率領五萬軍直撲上谷郡攻打史思明。

東路軍張巡率軍五萬攻打河間郡,西路軍南霽雲由西往東攻打上谷郡為中路軍側翼。

在下達攻擊令的同時,張博還頒佈了兩條命令,一個是主動投誠的地方將免除賦稅兩年。第二個是隻誅罪大惡極之人,脅從者不罪!

叛軍正處於惶惶不安之中,三路大軍所向披靡,所到之處無不紛紛改弦易轍,重新投入到大唐的懷抱。當然了,對於叛軍和被佔領的地方,張博的兩條命令的威力自然不容小覷!

駐守河間郡的叛軍大將是李懷仙,李懷仙是安祿山手下僅次於崔乾佑和史思明的大將,在之前的作戰中都沒有出現在戰場上,只因為他原本就是安祿山留下來看家的人。

李懷仙手下的五萬大軍基本上都是范陽軍的老底子,而且是以河北的漢人為主,這在叛軍各軍中可是絕無僅有的!雖然李懷仙的身上也有一半的胡人血統,可在他的身上已經完全看不出來了,對此他也是從來都是自詡為漢人,以身為漢人為榮。

對於,李懷仙對和他的隊伍,叛軍中所造下的罪孽也是最少的。當然這並不能說他就是善男信女了,相反李懷仙同樣是個野心勃勃的人,甚至比史思明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從安慶緒敗退回范陽,再三徵召都不搭理就可以看出來了。

李懷仙之所以不劫掠地方,原因有二,一個是手下基本都是當地的漢人,要是敢劫掠,非失去軍心不可。

二是李懷仙是叛軍將領中難得喜歡讀書的人,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要槍也要去搶別人的,兔子還知道不能吃窩邊草呢!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