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萬曆新明》第三百九十四章 鬼妹
萬曆新明宮內宮外第三百九十章恭定王當大封船駛入大洋的時候,從甲板上極目四望,所見者藍天白雲,無邊無涯,水成大塊,讓蕭崇業心懷大暢。

此次朝廷派出的封船艦隊共有五支,其中一支赴日,一支赴琉,還有一支赴暹羅等中南小國,另外兩支則因仁聖太后思念女婿心切,早早就奔赴西洋,往歐羅巴去了。

蕭崇業出使前,朝鮮國王已經上表請求朝廷仿日本故事,在朝鮮駐軍,被皇帝堅決拒絕,僅同意其在釜山建設軍港,便於朝廷海軍駐紮。雖然朝廷無意駐軍朝鮮以鉗製之,但朝鮮王不敢不做此表態,以示事大忠貞之意。

朝廷不想在朝鮮駐軍的主要原因並非賈三近出使時所言:「王其衷心,皇上悉知之;然地小民寡,養朝廷之軍頗費糧帑,與民有傷——」之類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僅僅是因為兩國在陸地上接壤罷了。

若朝鮮有變,大軍直接跨江而過,旬月即能克其王城,朝鮮如何敢與大明離心離德?日本、琉球就不然了。

蕭崇業能感覺到,皇帝對日本戒心甚重。先前索求蝦夷,後又割裂薩摩而準島津立國——南北兩端將日本夾在中間,中間又駐紮朝廷大軍,就是要將其穩穩轄製,令之俯首帖耳。

琉球自從大明立國以來朝貢不絕,但皇帝和朝廷開始都並不以之為意。大變法之後,朝廷開放海禁,琉球的地位才逐漸上升。此次出使,政事堂的目標並非強求琉球請朝廷駐軍——但「萬國津梁」為大明所用,則是出使的最低要求。

誰知經軍情局幹將謝傑一番操作下來,加上半傀儡的琉球王也想借朝廷虎皮製約諸「親方」,雙方一拍即合,竟然辦成了朝廷駐軍的事兒,正使蕭崇業的功勞簿上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因此心情好也就不足為奇。

正在甲板上欣賞海天之色,身後有人輕咳一聲道:「大人昨夜睡得好嗎?因有些風浪,下官幾乎沒睡。」

蕭崇業扭頭看時,正是副使軍情局行人司主事謝傑。見他臉上頗有倦容,蕭崇業摸著鬍子微笑道:「老夫任兵科給事中時天南地北都去過了;後任南京操江禦史,船是坐慣的;變法之後,日本、安南也走了幾趟,因此還好,並不暈船。」

謝傑聞言拱手,向蕭崇業致以敬仰之意。他走上幾步,與蕭崇業並肩而立,看那巨舟劈波之狀。蕭崇業臉現笑意,拍了拍謝傑肩膀道:「老夫年過花甲,本該退休了——原想著此次出使是最後一次,沒想到還要到蘇祿走一遭。但較之琉球,呂宋對老夫來說,更是兩眼摸黑,更要仰仗漢甫了。」

謝傑聞言,臉上表情並沒有什麼波動,只是重重點頭道:「大人放心,此次出使雖然倉促,但軍情局在呂宋佈局多年,再加上這些精兵,我們吃不了虧去。」

蕭崇業終於聽到謝傑口中說出「軍情局」三個字,心癢難搔,忙順著話題問道:「漢甫是萬曆二年進士吧?如何進了軍情局?」

謝傑看了頂頭上司一眼,微笑答道:「下官中進士在三甲之末,選官本在行人司。大變法時,行人司眾僚一分為三,一部分人去了宗人府、一部分去了鴻臚寺,我因年輕且家貧,貪圖軍情局補助高,就主動申請到了軍情局行人司,由文職轉了軍籍。」

蕭崇業讚歎道:「漢甫這一步走的妙!當年的行人本為九品,去鴻臚寺、宗人府除了有些油水,難免沉淪下僚!如今你五品在手,此番出使後四品在望,可見這做官哪,一步也走錯不得。老夫虛長你十七歲,如今也不過四品,卻也該退休了。」

謝傑聞言咧開嘴笑了笑。蕭崇業又讚歎道:「此番出使琉球,老夫聽說你於暗室兩次拒絕中山王重金,卻做得好,老夫臉上甚有光彩。」

謝傑忙躬身道:「都是老大人率先垂範,下官不過是有樣學樣而已。不敢當大人謬讚。」蕭崇業撫須笑道:「你我辭了賄賂,卻有好處。鄭迥言中山王感念你我卻金之德,要在天使館內修一座『卻金亭』,並上奏朝廷。這是臉面有光的事兒。皇上聞知,必然大悅。」

謝傑聞言先是點頭,隨即苦笑道:「大人,後來使者可要臭罵你我兩個了——將來在卻金亭前,如何厚著臉皮收錢?這中山王也雞賊的很。」蕭崇業聞言前仰後合,笑的眼淚都流出來了。

見談得入巷,蕭崇業按捺不住心中好奇,終於問道:「漢甫,大變法時,錦衣衛和東廠一分為三,一部分歸了內廷侍衛處,一部分歸了安全局、一部分歸了軍情。這內府、安全局與原先廠、衛並無太多不同,這軍情局卻神秘的很——少有人知,不知都做些什麼事?你如何說動中山王請朝廷駐兵?」

謝傑聞言,又看了他一眼,表情略有躊躇。蕭崇業忙找補道:「如果屬於機密,漢甫不必說,這點規矩老夫還是懂的。」

謝傑心內沉吟一番,才微笑道:「倒也沒有那麼蠍虎的。下官只是在想如何措辭。其實,軍情局之設,無非兵法所言『用間』而已。所謂『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軍情局其實就是間諜窩。」

蕭崇業聞言,心道你說這些我都知道。他撓撓頭繼續問道:「華夏之人與夷人語言面目不同,這用間也不容易哈。就是這琉球人,與中原人也不同。」

謝傑微笑道:「如今日月所覆之地,皆有漢人商賈往來。所謂用間,無非誘之以利,說之所欲,挾之以小眚,製之以大非而已。」

蕭崇業聽了這四句,心中悚然而驚,不由得想離謝傑遠一些。謝傑對氣機非常敏感,見蕭崇業生了提防之心,心中苦笑,臉上卻露出真誠的表情道:「大人放心,這些道道兒軍情局不敢再國內用的,哈哈。」

蕭崇業這才覺得有些失態,尷尬的笑了笑。見謝傑無意回答說服中山王的細節,他轉了話題道:「老夫聽說蘇祿國有三王,以東王為尊。永樂十五年,蘇祿東王率王妃、諸子等朝覲。返國時病逝於山東德州,成祖賜謚『恭定』,並親撰碑文、悼文。——不知皇上如何翻起前事來了。」

謝傑聞言,瞪大眼睛道:「大人真是博聞。此事下官不知,可真?」

蕭崇業聞言也愕然道:「當然!軍情局上下不知此事?」謝傑臉色凝重,搖了搖頭,嘆息道:「恐朝中上下,知道此事的也不多。」

蕭崇業總算找到了能壓謝傑一頭的地方,哈哈大笑搖頭道:「你說朝廷不知,那絕無可能!當年東王世子回國繼位,其王妃葛木寧及次子溫哈喇、三子安都魯和侍從十餘人留居德州守墓。對守墓的恭定王家人,由德州官倉給每人每月提供口糧一石和布匹、銀鈔等,成祖爺另恩賜祭田三頃三十八畝,永不起科。如今德州府還管著那恭定王的後人......」

說到此處,蕭崇業不由打個磕絆,有些舉棋不定道:「除了我這樣修過國史的,這朝廷諸公還真未必知道這『恭定王』是蘇祿國人,一百六十多年了,其親屬後裔必然繁衍眾多,德州府也未必能管飯管到現在。」

謝傑聽了,苦笑著重重點頭。

------題外話------

注1:卻金亭載於正史。

注2:如今德州仍有恭定王墓,據現已開發成旅遊區。

ps:這一個月來,老摩心中一直有句話,叫「文章憎命達」。妻突然檢查出來惡性腫瘤,令老摩先是五雷轟頂般,接著進退失據。不幸中的萬幸是,進京手術一切順利,病理結果顯示並無轉移,老摩心中才定。在此,也感謝不離不棄的書友們,給老摩很多鼓勵和安慰。多嘴說一句:珍惜眼前人——經此一事,感悟頗深。

7017k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