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到亂世搞基建(女穿男)》第149章 第 149 章
沐瑾回到府裡時,正是下午,編著律令的還沒散值,正在左廂房裏忙碌。

他知道編著律令的人不會少,初步估計怎麼也得有二三十人,等到了府裡,才發現前院左側的三間廂房都擺滿了書桌,坐滿了編著律令的人,竟有百人之眾。

蕭灼華和方易跟在沐瑾身後,見他剛進府門就直奔左廂房,半點都不意外,但對於左廂房沒有因為意見不同而發生爭吵,稍微意外了下。

蕭灼華問廂房門口站崗的兵卒:「今日怎麼沒吵?」

兵卒抱拳行了一禮,道:「回殿下,方才吵著差點要打起來了,但大將軍剛進院子,屋裏不知誰喊了聲大將軍回來了,便瞬間沒了爭吵。」

沐瑾剛進屋,聞言回頭看了眼外面,又看了眼低頭做專心忙碌狀的眾人,心說:「我又不是班主任,至於這樣子嗎?」轉念一想,他比班主任還可怕,也就釋然。

眾人也聽到屋門外的對話,假裝才發現沐瑾進來,紛紛起身行禮:「見過大將軍。」

沐瑾笑罵聲:「裝!行啦,都免禮。你們要是好好乾活,我能把你們都供起來,哪能隨便發作罵人。」他說完,順手拿起門口邊一個文書小官放在桌子上的律令翻看。

律令還沒裝訂成冊,成草稿狀撂在一塊兒,上面壓了塊鵝卵石,防止風把紙吹跑。紙不厚,大概有十幾紙,字很漂亮,也很工整,至少入眼就是賞字悅目,不像軍中那幫不肯好好練字的大老粗,寫得歪七扭八,得挨個字慢慢認。

最上面頁寫的是文書小官所屬的部門、姓名、官職,籍貫,年齡,性別等基本信息,第二頁則是寫的《淺談婚姻律令》,發表的是他對一些條文的意見,其中著重講的是,當父親的該不該撫養外室子、私生子,他認為無媒無聘是為苟合,道德敗壞,不知廉恥,且是對於婚姻締結兩姓之契約的背叛。納妾,是要經過正室同意,方才能納進門來,養妾室、妾室所生的錢財,也是通過正妻同意,才支出的。私生子女、外室子女,那是背著正室做出來,若正室不願意,那便不能給予其財產。

他又講到關於嫡出跟庶出在財產繼承上,正室只有一個,大部分人家都是生個兩三個嫡出的便成了,庶出的,若是好色之徒,生個好幾十個、上百個都是有的。有時候,庶出的少,嫡出的多,那這嫡庶以七三繼承家業,又當如何分?例如,七個嫡出的,共分七成,每人各得一成,一個庶出的得三成家業,豈不是庶出的高於每個嫡子三倍家業?不妥!

沐瑾見狀,明白了,兩個多月了,還在吵,沒有定下來。可這吵起來,你不服我,我不服你,什麼時候是個頭?他把草稿放回去,問方易:「要制定哪些條例都列出來了嗎?」

方易道:「已經列出來了,但吵了一個多月也沒個定論,都是各有各的道理,又難免會顧此失彼。」

沐瑾道:「成,我們明日開始逐條研討,早日將律令定下來。你們先將手頭的律令按照總綱整理好,方便明日議定。」

第二天,沐瑾在比上值時間晚了一刻鐘,去到左廂房議事。

剛上班,當值的工作人員得整理下當天的工作,沏點茶醒醒神,同事間交流幾句,有些晚起的,還需要吃點東西飽肚子。就算是機器,還得經常保養,人上班,也得給留點摸魚放鬆調整的時間。

沐瑾掐著點慢悠悠去到左廂房的時候,他們都已經做好了清早的準備工作。

律令分成刑律、婚姻律令、兒童保護律令等多部,分成好幾個組完成。

這麼一分,一間廂房坐不下,左邊幾間廂房都挪給他們了,沐瑾挑了中間最大的廂房,把他們都聚到一起。

待眾人入座後,沐瑾又讓方易安排文書,之後說道:「在場所有人都能參與討論,無論說什麼都不算犯忌諱,因為你們說的,在別的地方,一定還會有人跟你們一樣的想法,提出的任何異議,都代表著在其他地方一定會出現,而我們制定律令越周全、囊括得越多、越完整,越好。」

他正說著話,蕭灼華領著謝娥,還有能到堂上議事的官員們都到了。她抬手示意他們繼續聊,示意一眾官員在角落旁聽,她自己則坐到沐瑾旁邊,也是來旁聽的模樣。

沐瑾也不知道為什麼,見到她就覺得心情特別好,大概是因為太養眼的緣故。他笑了笑,說:「別一副隻來聽的樣子,有意見儘管提。」

蕭灼華說:「今日是擬定律令的第一天,帶著他們來聽聽,瞧瞧是什麼模樣。各部衙門的事務繁忙,就不參與進來了。」

沐瑾「哦」了聲,心裏明白,她是不想跟他有衝突,把掌控權交出來了。他說道:「不參與進來,聽一聽也好,方便以後參與實施工作。」

蕭灼華也是這麼想的。主要是沐瑾的腦子轉得又快,想得又長遠,他們的見識、想法都不太能跟得上,而以他的行事作風,一定會在做事前交待清楚原由、目的。大家來聽聽,才知道往後做事,該往哪個方向使勁。

用他的話說,方向必須先明確,才知道路怎麼走,哪怕繞了彎路,最終也能到達目的地,要是最開始方向就走偏了,那後面做什麼都是無用功。..

沐瑾又扭頭對方易說:「你安排文書,把我們今天的談論話題,內容一字不漏地記下來,回頭整理成兩份。一份,載入史冊,今天參與討論的所有人,包括殿下來人來旁聽的,都記載下來,好叫以後的人知道,我們這部律令是如何制定的,能起到參考、參照的價值。」

方易應道:「是!」

沐瑾繼續道:「第二份,整理成冊,今天我們所討論的內容,就是對於整部律令的解讀,往後學習律令、判案、斷案,都以此為參考。文字的解讀,哪怕是同樣的字,也能有多種不同的理解,有這部解讀,便能盡量避免判決與制定律令目的相反的情況。」

方易抱拳道:「是。」當即點了三個文書,坐在旁邊做記載。

沐瑾又問:「點卯冊在嗎?」

一旁的文書立即呈上,沐瑾翻了翻,見墨漬還沒幹透,都是剛簽的,便又交給文書,說:「讓旁聽的也都簽一簽。」雖說他自己不太在意名聲這東西,但眼下青史留名對大部分人來說,是夢想,是理想,是追求。人家辛苦做事,他也得讓人有實現夢想追求,相輔相成嘛。

準備工作做完,沐瑾正式進入正題。

首先討論的就是為什麼制定律令。沐瑾之前在堂上發了那麼大的火,後來又再三強調,目的非常明確,方易跟各部的人根據他的意見、目的,寫下為平定天下打造豐衣足食的太平盛世,為國祚千秋萬代長治久安,為了讓世道充滿光明、公平、正義、正直,特意編著此律令……

洋洋灑灑一大堆,沐瑾之前看的時候就已經麻出一身雞皮疙瘩,這會兒讓文書當眾念出來,又有點渾身發麻。

這種東西,最容易變成口號,看過就算,但得寫清楚追求的目的、目標,具體實現過程。

沐瑾又在上面加了一句話,國之律令是國家的基石、權威,是維持國家富強統一的實施章程,它是莊嚴、神聖、不可侵犯、不可藐視的,所有人都必須遵循律令,若有違者,必受律令製裁。

蕭灼華問道:「統一?」

沐瑾點頭,道:「裂土分疆為戰亂之根源,國家統一凝聚力強,則國之強盛,國若四則國不成國。君王、臣子、百姓當全力維護國家統一,為捍衛國之領土、國之尊嚴、國之威儀、國之榮耀,國之子民,萬死不辭!所有人當誓死效忠自己的國家,所有人都是國家的一份子,國家也當保護好它的每一個子民,不使其受屈辱,不使其受飢苦,讓每一個子民都能活得堂堂正正有尊嚴。」

堂上一陣沉默。

禮部的一個年輕小官站起來,抱拳問道:「大將軍,每一個子民,包括奴僕嗎?」

無數道目光齊刷刷看向禮部小官,又看向沐瑾,氣氛一下子變得凝重起來。雖然沐瑾已經說好讓大家儘管提意見,但這事挺微妙的。沐瑾繼承清郡沐氏的前業,手裏有十幾萬奴僕,讓他送去邊郡開荒。那些奴僕開出來的地,歸他們自己種,他們的身份也從奴僕,變成了農戶。其心思,多少還是能窺見一二的。每一個子民都有尊嚴,但奴僕連命都不是自己的,見到主人就得跪,哪來的尊嚴。沐瑾的奴僕確實活得有尊嚴,好多都在朝堂、軍中擔任要職,有了富貴前程。

可是如今許多豪族已經沒了地,要是再沒了奴僕,怎麼活?

沐瑾說:「奴僕勞作,為其主人、為國家出了力,為什麼不給他們應有的尊嚴?作為主人,輕賤奴僕,作為君王,輕賤臣子,作為國家,輕賤子民,那麼,奴僕可會忠心於主,臣子可會忠心於君,子民可會忠心其國?國家給予了子民尊嚴,子民叛國,人人得而誅之。主人給了奴僕尊嚴,奴僕背主,當殺!不當何此嗎?」

那禮部小官想了想,好像有點道理,就像賴貴,哪怕現在當了都察院的都禦史,沐瑾還是他的主子,仍得向沐瑾效忠,要是敢背叛沐瑾,死無葬生之地。沐瑾身邊的奴僕多忠心啊,指哪打哪,毫無二話,除了他,誰都使喚不動,拉攏不了。他抱抱拳,坐了回去,心裏有點百味陳雜。實在是,家裏的奴僕瞧見外面的變化,心思浮動,甚至有了不少逃奴。

可如大將軍所說,世道在變,奴僕們的心思也在變,當如何禦使奴僕,還得多琢磨。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