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到亂世搞基建(女穿男)》第75章 第 75 章
入秋時節的近午時分,正是天氣酷熱難耐的時候,城裏的人都躲在屋子裏、樹蔭下避暑納涼,大街上空蕩蕩的。

為了十畝地、為了戰功朝著山陰縣發起進攻的鎮邊大軍,來到城門外時,城牆上已經沒有一個人,城門敞開,地上還掉著銅板。

鎮邊大軍人多,壓根兒不怕埋伏,毫不猶豫地奔向城門。

沐耀手拿精鐵所鑄的長矛,一馬當先,躍過城門通道。

眾千總、兵卒們緊隨其後,黑壓壓的大軍猶如潮水般穿過城門通道。

街道上空蕩蕩的。

不要說敵軍,連行人都看不到幾個。

沿街兩街的住戶、商鋪嚇得紛紛關門,零星的路人跟沒頭蒼蠅似的隨便找了家鋪子躲進去。

縣城的常規駐軍,這還是不吃空餉滿員的情況下。其餘的,都是各家的家兵,不算在駐軍內。

沐耀看了眼空蕩蕩的大街,立即點了身後幾個千總,讓他們兵分兩路,一路直撲縣衙,一路飛奔趕往囤有縣兵的縣尉府。

至於縣令的府邸和其他豪族大戶家,則讓給其他千總們去打。

山陰縣有三萬多戶,總人口有十幾萬,是很富裕的大縣,地多,糧食也多。富,所以特別瞧不起隔壁的陳郡。

大盛朝的主要產出就是種糧食,為了方便耕種,大部分人都生活在鄉裏間,就連豪族也多是以鄉聚族而居。縣城裏的居住的主要以官吏、商人、縣兵的家眷為主,還有一些好享受的豪族,在城中置了宅子,養些舞姬美妾,呼朋引伴尋歡作樂。

整個山陰縣城,攏共只有幾條街,各式各樣的人加起來,不到一萬人,街上的宅子一目了然。

十幾萬大軍全部湧進城,把街道擠得滿滿當當的,各個大戶更是被圍得嚴嚴實實。不要說翻牆攻門進去,一人從牆上掰塊土,都能把牆拆了。

將軍有令,投降的不殺,要留著開荒修路。誰要是殺降,誰去開地修路挖水渠!

雖然沒有在戰場上割到敵人的腦袋,不能分地,但戰俘、繳獲都算戰功。

豪族中有帶著家兵反抗的,等於送地了,當場叫兵卒子們一擁而上,砍下了腦袋。

賴瑾作為一個未成年主帥,不願去幹衝鋒陷陣冒生命危險的事,安安穩穩地坐著馬車裏翻著淮郡地圖,研究後繼作戰和安頓民生的事,跟在大軍後面慢悠悠地進了城。

他進到縣衙,只見到處都灰撲撲的,牆是土木混合結構刷了層白灰,柱子刷上紅漆,這是唯一能顯闊的地方,頓時嫌棄。

整個縣衙看起來跟農村土財主的屋子差不多,隻比山匪的匪寨氣派一點點。

縣令、縣尉、縣監、主簿等縣裏的官吏及家眷一網成擒,全都押來,人多到院子都快擠不下。

縣令見到賴瑾,格外激憤,叫道:「你……你竟然造反。」

賴瑾重重地「哈」了聲,說:「明明是博英郡侯是東陵齊國的姦細,趁著我們成國公府的兵馬抵禦外敵時,背後捅刀子,我這是既是為自保,也是為護國,哪來的造反。」他想到對方都快死了,也懶得多費唇舌,說:「你也別生氣,反正都要死了,對吧。」

縣令倒抽冷氣,難以置信地看著賴瑾:「你……你要拿我人頭?」眾來都是鐵打的豪族,流水的皇帝。賴瑾造反就造反,竟然要殺他們,不怕天下豪族群起而攻之嗎?

賴瑾懶得再跟他廢話,直接下令:「拿下的所有官員、豪族,全誅!其家兵、奴僕充作戰俘,送去邊郡開荒修路。農戶、工匠,要留著種地造東西,不許傷他們一人。」

他要收地,留著這些大地主隨時準備搞事造反,後患無窮,不如一波清理乾淨了事。

況且,本來他是朝著打草原去打外敵的,逼得他調頭回來在大盛朝疆域動刀兵打內戰,不來個血洗,真當他好欺負。

他志在草原,不願摻合大盛朝即將到來的一鍋粥大亂戰,不一次性把他們打服、打怕,往後他在草原上奔騰的時候,這些人時不時地來騷擾一波他的後方,煩不煩勝。

副侍衛長阿喜,當即帶著人把院子裏的人押到縣衙外,把他們全部砍了頭,殺得人頭滾滾,血把縣衙門前的地都染紅了。

侍衛長阿福親自帶著人出去傳達命令,不一會兒,又殺得在縣裏安家的、置宅的豪族血濺滿地。

下午的時候,各豪族囤積的貨物、家裏的財物俱都搜尋出來,一車車、一箱箱地拉到賴瑾的那裏,縣裏的糧倉也找到了。

不要說去年的陳糧,前年的都有,留在庫裡霉爛了很多,老鼠養得比賴瑾的兵還壯。

賴瑾想到沿途看到的那些穿著粗布麻衣餓到瘦骨嶙峋的百姓,對砍掉這些豪族的腦袋沒有半點壓力。

他家也是豪族,一等一的大豪族,都沒颳得像這些人這樣。

在他家的治下,至少給當地百姓留口飽飯養活人口,遇到災年還要振災。那種生得多養不活的,他家買走養大,培養成小廝武仆、府兵、兵卒,只要他們肯上進拚命,都有機會掙出個前程。

清郡、尚郡處於久經戰亂荼毒之地,百姓要說活得有多好,其實很難的。一代代人不停地戰死,包括他家。他娘親家裏,到他這一代,只剩下他了。他阿爹兄弟姐,如今只剩下阿爹這一支。為什麼他阿爹非得要幾個姐姐也學武、學打仗,學帶兵,因為不知道哪天家裏的兒郎可能一下子就都死了,她們得自己立起來保護自己,甚至在家裏沒有人的時候,得像他阿娘那樣,撐起一族一郡。

他沒去過清郡和尚郡,但從小跟這兩郡出來的兵卒子混在一起,在他們想念故鄉的時候,聽到他們提到那邊的情況。

淮郡沒經過戰亂,治下的百姓卻比戰亂之地的百姓還要慘。

陳郡窮,那是因為以前屬於陳國。十幾年前,讓老承安伯帶著十萬楚郡兒郎打進去,給他打廢了。老承安伯帶著十萬楚郡兒郎追著陳國舊部進入草澤,隻回來六千,自己也殘了。陳郡最後讓老皇帝摘了挑子,派了現任郡守謝有文的爹當郡守。謝有文是當地大族,他爹掛了後,他又繼任,可以說是跟在皇帝後面撿了個便宜。打陳郡功勞最大、為皇帝出生入死的承安伯家,落到最後連老窩子楚郡都丟了,這會兒窩在長郡。

賴瑾覺得大盛朝的世道,有時候挺讓人一言難盡的。

他感慨了一回,便讓新上任不久的功曹余修統計戰功,讓兵卒子們做飯,敞開肚子吃飽,休息一晚,明天得兵分兩路繼續進攻。

兩路大軍,十萬人直奔下一個縣城,曹縣,另外三萬人清理山陰縣治下各鄉的豪族。

賴瑾在大軍出發前,下達戰令:「把塢堡全拆了,塢堡裡的豪族一個不留,全誅!塢堡中的奴僕、家兵通通算作戰俘,押去修路開荒!那些種地的莊戶農人,以後都是我的,得給我們種糧,一個都不許動。誰敢動一個農戶,我要誰的腦袋!」

拆了塢堡,拆除地方豪強武裝,將來好治理。

他不想傷百姓,但直說容易招人翻白眼,不被當回事,因為百姓是賤民,命賤,是人人可欺的。在大盛朝的人心裏對權貴充滿畏懼,打狗要看主人,有主的,就不好欺負。打下地盤,把百姓劃成他的人,傷他的人,那是得罪他,問題就大了。這樣一來,大家就很容易理解,不敢輕易傷民了。

往後打其他的郡縣也是這樣。

大部分兵卒都是農戶出來的,聽著將軍這命令嚼一嚼,心中也是百般滋味,還有點窩心。他們出自多戰之地,最是知道戰爭之下的百姓有多苦了。

三萬人打塢堡自然不能分兵,反正塢堡跑不了,又無法聚成氣候,挨個打就是了。

經過一夜,各鄉的豪族已經收到消息,紛紛準備禦敵。

他們面對這麼龐大的大軍,想要連合,都怕叫人堵在路上。從山陰縣城出來,有好幾條道路通往不同的鄉,沒人知道大軍會從哪邊走,是先打誰,還是一起打?這時候,各豪族都只能自保,顧不了別人,無法聯合便跟散沙沒區別。

淮郡的豪族,跟長郡還不一樣,戰鬥力差遠了。

長郡地處衝要之地,經過無數的戰爭,治下的塢堡修得又高又堅固,比山陰縣城的城牆還要堅固。

淮郡遠離京城,離草原又隔了一個陳群,幾乎沒什麼戰事,修建塢堡只是因為家裏屯糧多,別的地方都修了塢堡,覺得那樣安全,照著式樣修一修,牆不夠高也不夠厚,比起普通的民居大院,也就是牆頭上多了些能站人的地方。

他們養的家兵人數也不多,大多數只有幾百人,不少小豪族的私兵中,只有當頭目的才有甲衣穿,其餘的只有把鐵矛。想臨時招鄉勇進來禦敵,沒有備多餘的武器,連臨時戰鬥人員都湊不出。

這樣的力量,抵禦小股山匪是足夠了,遇到大軍,不堪一擊。

幾萬大軍攻打塢堡,把塢堡團團圍住。

他們就近砍大樹撞牆、牆門,一會兒功夫就把門撞破了,三尺厚的塢堡土牆撞出許多大洞。

鎮邊大軍從牆洞裏、大門口衝進去,見到穿著錦鍛綾羅的人直接斬殺。

他們見到身穿甲衣手拿武器的,腦袋立馬就給砍了。十畝地到手!

這一戰血洗山陰縣所有豪族,得收多少地。將軍一向闊氣大方,分地不太可能分不產糧的山地,很可能會分產糧高的中上等田地。

各營之中,混有督察營的人,沒誰敢為了點獎賞便拿自己的腦袋、前程冒險,去用僕人、壯農的腦袋冒領戰功。殺良冒功,除軍藉,斬!死了連點撫恤都沒有。

種種軍規鐵律之下,戰鬥進行得有條不紊。

很快,山陰縣下的十三個鄉的豪族打得只剩下縣令家所在的槐樹鄉。

槐樹鄉是一個大鄉,塢堡修得比別處更加高大堅固。縣令一族,坐擁半個縣的地,家兵有三千之眾。他這實力,拉到郡城中,都是一地大豪族級別的了。

可三萬上過戰場的鎮邊大軍,打他三千沒經過戰事的家兵,比打山匪還要輕鬆。

塢堡牆厚,撞不開,大軍只能搭梯子往上攻,硬攻。

他們就近砍木頭趕造成攻城梯,密密麻麻地架滿了牆頭,梯子上爬滿了人。

守牆頭的人想要推梯子,根本推不動。他們看著對方上來,拿著長矛就往鎮邊大軍的胸口扎過去,可那是有甲衣的。牛皮甲衣很堅固,胸口還掛有鐵製的護心鏡。

前面的還沒戳翻,後面的人就又攻上來了。

北衛營大軍出來的人,殺敵經驗之豐富,遇到這樣的家兵,一打十都沒問題!

雙方不僅裝備上有差距,體格、戰鬥力根本不在一個水平。他們上了牆頭,跟猛虎入羊群似的。

好多家兵都是頭一次上戰場,看到前面的家兵不斷倒下,又看到鎮邊大軍這麼猛,當場嚇尿的不在少數,還有抱頭大喊:「不要殺我……」

都是青壯!雖然沒什麼戰鬥力,但拿去挖渠修路是把好手。

逮到俘虜的戰功也不差,能不殺的都留下了。

大將軍對修路、挖水渠、水塘有執念。鎮邊大軍不想再被派去幹修路挖渠的事,也樂得多留些俘虜。

他們只花了一天時間便把槐樹鄉這個最大的豪族打下來了。

大軍在塢堡歇了一夜,第二天便開始搬糧食、財物、清點斬獲的人頭、俘獲的俘虜等戰功,同時兵卒們開始拆塢堡。

塢堡建起來耗費了很大的人力財力,還可以用來臨時屯兵什麼的,他們不明白將軍為什麼要拆。不過,當兵的隻管執行將軍的命令就是,沒有人議論。

他們埋頭拆塢堡城牆,拆著拆著,發現牆裏有一條地道,摸進去,到了地下暗室,只見銅錢在裏面堆成山,都生銅銹了。金子、珍珠、玉器多不勝數。

發現地下寶庫的千總,當場「嘩」地一聲,大叫:「發了啊!」對將軍佩服得投地!不拆塢堡,怎麼發現得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