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到亂世搞基建(女穿男)》第76章 第 76 章
周溫得知賴瑾要發兵攻打曹縣的消息,匆匆趕到賴瑾跟前,將盤踞於曹縣的曹氏來歷、傳承詳詳細細告訴他。

曹氏在天下豪族中,實力不算雄厚,但其祖上是赫赫有名的大齊丞相曹何,是非常有名望的望族,提起淮郡,人們想到的便是淮郡曹氏。

大齊丞相曹何,歷經三朝,輔佐兩位帝王,一介文臣被封為文忠公,青史留名。他的後代分成好幾支,分散在曹縣各鄉,以居住在曹鄉的那一支為本家,其餘各支緊緊圍繞在本家周圍,形成非常龐大的家族勢力。

如今的曹氏有子弟在淮郡當主簿、糧曹的,也有在其他郡縣為官的。自大齊朝國祚崩了後,曹縣族長世世代代當縣令,縣尉、縣監等其他官職也都由曹氏子弟牢牢佔據。

這等實力,加上祖上蒙蔭,又地處偏遠,爭帝位的都奔著京城去,等打到淮郡的時候,那都是天下大勢已定,他家只需要俯首稱臣即可。新帝念及他家的名望,也都禮待相待,以博好名聲。

周溫想說,可以不打曹氏,直接招攬。可他深知,將軍想要地、錢、糧,如果不打,很難養活大軍。可作為幕僚,有些事情總得叫將軍知道,心裏有個數。他特意提了句:「曹氏的先祖,文忠公曹何,那是青史留名之人。」

大將軍要是把淮郡曹氏打了,也得青史留名,大家都會說,文忠公曹何的後代傳承二百多年後,亡於大盛朝成國公府的賴瑾之手。文忠公曹何留的是青史美名,大將軍留個青史罵名。這也是為什麼無論誰家做皇帝,都留著他們家的原因。

賴瑾「哦」了聲,說:「青史留名啊。」留就留唄,怕什麼。皇帝家的祖上更顯赫,開國皇帝呢,到後代手裏照樣亡國,憑啥名門望族要跟皇帝區別對待。

乾他!

賴瑾催周溫趕緊去幫著余修清點戰功,叮囑道:「打仗不容易,都是掙的賣命錢,可別點錯了。」

周溫聽賴瑾這樣子說,就知道這事不能再提,抱拳領命而去。他只是參軍,出謀劃策說明利害關係即可,至於如何決斷,輪不到他來說道。他要是再說下去,惹怒到將軍,把他從參軍貶回到功曹,多不劃算。

賴瑾佔下山陰縣的消息,當天晚上便到了曹縣。

曹氏族長兼曹縣縣令曹雄聽到消息後,召集族老及族中有作為的年輕子弟商議此事。

如今博英郡侯的次子就在郡城,曹氏都知道博英郡侯要打賴瑾,他們原以為這場仗要在陳郡打,火燒不到他們身上來,已經打算出點兵分點好處。哪想到,賴瑾竟然先打過來了。如今這場仗的形勢立即有了不同,賴瑾跟博英郡侯有了抗衡之勢,勝負之戰就定在了淮郡郡城,就看誰先佔下淮郡。

曹雄算了下雙方的時間,賴瑾已經到了山陰縣,過了曹縣、文縣,就是郡城,順利的話,就能攻打郡城了。

博英郡侯現在估計還在臨江郡,與淮郡之間隔著一個魏郡,如果急行軍,最快十天左右才能到。

淮郡富庶,郡城堅固,據城以守,只要守上十天半月的,博英郡侯到了,佔據郡城地利,就能擋住賴瑾,甚至趁著賴瑾無堅城可守,反攻過去。

這場戰局的關鍵就在於賴瑾能不能在極短的時間裏拿下郡城。

哪怕現在賴瑾去攻郡城,時間都很緊。他既然著急攻郡城,必定不會攻打曹氏,應該只是過兵。

賴瑾的兵有十幾萬之眾,曹縣的縣兵、家兵加上族中青壯,最多只能湊人。雙方實力相差過於懸殊,曹縣如果去抵擋賴瑾,純屬以卵擊石,自尋滅亡。

大家都覺得,賴瑾是出了名的渾、愛金子,給他送些金子歸順他就是了。出兵幫博英郡侯的事打賴瑾分一杯羹的事就此作罷,將來賴瑾跟博英郡侯打成什麼樣子,跟他們沒有多大關係。

曹雄瞧著賴瑾剿匪的勢頭,打匪寨都是一天攻完,猜測他多半分明天就會趕到曹縣。以賴瑾的性子,很可能到了曹縣,二話不說直接進攻,如果等到大軍抵達再談順歸,說不定就晚了。

曹雄連夜開庫房,取了兩千兩金子,十幾車銅錢、布帛,趕奔地入曹縣的官道,去等賴瑾。

斥侯早在大軍攻進山陰縣城後,吃過午飯便趕往曹縣。在曹縣收到消息時,他們已經盯上了縣令曹雄,將他的動向彙報到賴瑾那裏。

賴瑾剛起床就已經知道曹雄拉著錢財在路上等他了,心說:「這可真是送上門來的肥羊。」當即安排人去把新上任的前軍營的營將沐翔叫來。

之前剿匪時,沐翔累積的戰功不多,但他和千總賴忠一路上輪流帶兵守護在賴瑾的身邊,讓他安安穩穩的沒受到絲毫損傷,這就是大功勞。前軍都尉沐羆帶人去了草原,打仗總得有開路的前軍,賴瑾便把千總沐翔調到前軍,升成了率軍萬人的營將。

沐翔收到賴瑾命令,帶著一萬前軍開路,見到有一百多人拉著十幾輛馬車等候在路中間,心道:「就是你們!」他抬手一揮,身後的兵卒子一擁而上,當場把人捆了,堵了嘴,押著繼續前行。

曹雄被堵著嘴,仍舊嗚嗚叫喚:「我要見賴將軍。」喊的含糊不聽,但仍能聽出喊的是什麼。

押人的兵卒子壓根兒沒搭理他,隻斜斜的白了他一眼:讓你見了,我們去哪裏拿戰功,況且,是將軍下令捆你。

可軍中的事,自己知道就成,往外說容易泄漏軍中機密招來殺頭禍事。大家最多就是在營帳中小聲議論幾句,去到外面都閉緊嘴,幹活掙軍勞都不夠忙嗎,廢什麼話。

鎮邊大軍進入曹縣,沿著官道走了十裡地,便到了文治鄉塢堡。

文治鄉只有曹氏分支這一個大家族,其餘的全部都是個戶、奴僕,根本沒有購買力,連個集市都沒有。大軍走著走著,忽然見到離官道約有半裡地處有一座牆高三丈的塢堡,一條兩條馬車寬修得比官道還要平整的路,直通塢堡。

在路口處,正有一夥錦衣華服的人立在那裏,翹首以望。

文治鄉的這支曹氏族人,為了表示歸順誠意,特意到路口相迎。

沐翔看著他們都有些無語了,二話不說,按照將軍的的吩咐,當場把人按住,捆了,帶著前軍直奔前方不遠處的文治鄉塢堡。

曹氏一族壓根兒沒有想到賴瑾會在他們擺出十足歸降誠意的情況下,還派兵來攻打,根本沒有做什麼防範,哪怕為防萬一把家兵都拉到了牆頭,也沒太當真。

直到大軍過來,才突然慌神,趕緊下令關閉塢堡大門。

幾萬大軍連點糧都沒帶,隻扛了攻城的梯子、防落石的巨盾就過來了,輕裝簡行,全速奔行的起來的速度自然很快。

在塢堡的人還在倉促應戰時,他們已經搭著梯子往上攻了。

一邊猶如猛虎出閘,一邊倉促應戰,又兵相相差懸殊,鎮邊大軍沒費什麼勁便攻下了塢堡,將反抗的就地格殺,沒反抗的都通通俘虜了帶走,再留下一位千總帶著人拆塢堡、搬運裏面的錢財糧食物資。

大軍打仗,總得有補給,他們為了提高行軍速度,出山陰縣時什麼都沒帶,路上的吃食只能從塢堡中得。

賴瑾見攻下塢堡,特意讓賴福去了趟,問沒有把文治鄉的曹氏族人都殺了吧。

畢竟能拉著錢來主動歸降,哪怕是牆頭草叫人挺看不上,但態度好,這仗打起來又輕鬆,沒什麼傷亡,跟白送似的,他也不好繼續要人性命。留下他們性命,往後押去邊郡修路挖田,乾幾年過後,要是表現好,再放歸為平民就是。..

邊郡那地方,說是不產糧,其實不盡然。草原不必提,那是重點項目,另外還有一直連到南邊的沼澤地,那可是相當肥的。沼澤地可以開成田,養鴨、養鵝、養魚,種荷花、蘆蒿,弄成魚米之鄉。

開田的時候,挖出來的都是腐殖土肥力很好的,運到水田旁邊地勢較高的地方堆成土地,多多少少能種出些糧食。有水田,有腐殖土填埋出的旱地,就能耕作養殖養活人口,這樣就有了人煙。

哪怕開荒很苦,工程很大,但開出來的田地世世代代都能種,只要控制好慢慢投入,不要操之過急導致過度負荷,都是可行的。戰俘也是人,總不能都殺了,安排過去開荒完再把他們就近安置,正好合適。

曹縣是個大縣,但一縣之地,全長只有一百多裡,一天就走完了。從進入曹到,到抵達縣城,隻經過三個鄉裡地。他們分出兩萬兵去打另外兩個塢堡,另人則直奔縣城。

打完縣城,那兩萬人差不多也打下塢堡,到時候再趕上大部分會合就成了。

曹雄的長子曹縣縣尉帶著人站在城樓上,大喊:「賴瑾,你無恥!」他的父親帶足誠意去投降,竟然叫賴瑾給抓了!從古至今,從來沒有聽說過這樣的!

賴瑾不跟他廢話,直接下令攻城。

大軍終於遇到正經的能出戰功的攻城戰了,看到城樓上的人就如同看到十畝地,呼呼地往上沖。

搶先攻上城牆、攻開城門,都是甲等戰功。有甲等戰功傍身,晉陞的時候,能優先提拔。

曹縣縣城兩千人,遇到的是四萬大軍進攻,二十倍於他們的兵力。一邊是沒經過戰事的縣兵、家兵,一邊是北衛營、山匪出身的帶著新招來的民兵、青壯,這仗的結局從開始便已經定了。

從傍晚打到入夜,鎮邊大軍便把縣城攻了下來。

他們進城之後,沒有歇,連夜攻入城中各豪族的高門大宅中。

曹縣裏能派出來的戰鬥的,都派去守城了,這會兒要麼被俘,要麼已經戰死。各家各戶俱都沒了什麼防守力,當天晚上便把曹縣縣城全部拿下。

賴瑾下令休整一日,便直奔淮郡曹氏的本家塢堡曹鄉。那地兒肥啊!

曹鄉塢堡的人,收到縣城淪陷的消息,自知不敵,匆匆逃往郡城。

家裏的銅錢、糧食、布帛又多又重,想要都帶走,車子都不夠拉,一天都裝不完,會大大拖慢逃命速度。

賴瑾的大軍來得太快了,他們怕走晚了都折進去,隻帶了些貴重的金銀細軟,便坐著馬車,一路疾奔逃往郡城。

賴瑾沒費什麼事,就把曹鄉拿下。他連拿兩縣,還打下曹鄉這麼個巨肥的塢堡,不要說大軍的糧食,未來兩三年都不用愁發不出餉了。

他湊夠錢糧,直奔下一座縣城。

一座縣城擋不住住賴瑾的大軍,縣城裏的人嚇得紛紛逃命。

不僅是縣城,各鄉的豪族、富戶全部嚇得逃往郡城。

人都逃了,沒有抵抗。賴瑾輕輕鬆鬆拿下縣城後,帶大軍奔赴郡城。

他帶出來的另外的幾萬兵都散出去清理這三縣還沒打下來的豪族,等他們打完,再到郡城合兵。

郡城才是真正出戰功的地方。

那些派出去清理各豪族塢堡的千總惦記升營將、升都尉,玩命地掃蕩豪族,只花了兩三天時間便把塢堡都拆了,拉著大量戰俘、戰獲趕往郡城去跟賴瑾會合。

賴瑾從進入淮郡,到打到淮郡郡城,只花時間,俘獲數萬人。這些豪族從主人到奴僕,全都成了戰俘。

賴瑾下令大軍在郡城外休整一天,養足精神準備攻城。

淮郡郡守派出主簿,要跟賴瑾談和。

賴瑾正在研究怎麼調派軍隊攻城,聽到阿福稟報,心說:「沒空,不想談。」又想著,見見也無防,於是叫人把人放進來。

來的是個姓曹的主簿,出自曹鄉,是曹雄的親弟弟。他表示淮郡從來不參與戰事,願意投降歸順,請賴瑾放淮郡一馬。

賴瑾說:「我放你們一馬了啊,你看我都沒像盡誅山陰縣那樣殺盡你們家的人,還不算放你們一馬?怎麼,還不滿意啊?那我回頭就把你們曹氏一族的人頭擺到陣前去堆成山,想必很壯觀。」

曹主簿的臉色大變,叫道:「你!你想落下殘暴之名嗎?」

賴瑾說:「你們往我頭上栽贓造反的名頭想要逼死我,如今挨打了,覺得低個頭,我就該不動你們分毫?不然就罵我殘暴,給我千古罵名?臉可真大!回去傳個話,是你們先挑起的戰事,戰事既起,不打出個你死我活,別想了結。」

曹主簿道:「此事因博英郡侯而起,他有陛下詔書,與我等何乾。」

賴瑾看著曹主簿,哧笑一聲,「難怪打你們跟撿乾便宜似的。」

身處戰場,還想坐壁上觀喝著茶看戲嗎?這會兒是他先到,淮郡擋不住,願意投降於他。要是博英郡侯先到,淮郡就站在博英郡侯那邊出兵打他了。

陳郡太窮了,他得佔下淮郡,才能真正立足於西邊再不懼任何人來打他。他對淮郡是志在必得,對這夥佔據淮郡的豪族,則是必須鏟。這事根本沒有談的可能。

賴瑾忙,沒空跟曹主簿廢話,當即叫阿福把人扔出大營,叫他們以後不要再派人來了。

他估計淮郡根本沒有懂兵的掌軍之人。這些豪族,承平已久,懈怠了。可他不因此大意,打仗輕敵是要吃血虧的。淮郡富,郡城修得很堅固,各地的豪族嚇得都逃到郡城聚集出起幾萬人馬守城。

對方雖然戰鬥力弱,但有城牆抵擋,防守上佔優勢,賴瑾打起來並不佔便宜。郡城又卡在必經要道上,繞不過去,只能硬攻。

雖然兵將們都想掙戰功願意拚命,但賴瑾不願拿人命去填城牆。他見時間尚早,叫人去把宣傳兵叫來,可以先來波攻心,擾亂對方軍心。

宣傳兵見過賴瑾後,去到淮郡郡城的弓箭射程外,架起牛皮做的大喇叭,對著城樓上喊話:「牆上的兵卒,你們聽好了。我們將軍有令,殺敵一人,獎十畝地。我們一天三頓飽飯,頓頓有肉,每月俸錢兩千錢,一年四季兩套新衣,兵卒們的錢多到推車都拉不動。我們明天攻上城牆,就可以拿你們的人頭換地換錢換戰功。」

「在我們邊郡給將軍種地,將軍免了我們的田地稅、人頭稅。只有你們這些可憐蛋兒,吃不飽,穿不暖,被收刮錢財糧食,遭人隨意打罵,連打仗送死都還在餓肚子呢。今天吃肉了嗎?你們效忠的豪族們庫裡的糧食都霉爛了,也不發給你們吃……」

宣傳兵在前面喊著話,身後則有夥頭兵拉著繳獲到的雞鴨羊鵝,來到城樓上的人都看得見的地方,就地宰殺,挖坑埋鍋做飯,當著對面大軍的面做飯燉肉。

另外還有一車車的銅錢、金子、布帛拉到郡城外堆成山,擺在眾人的眼皮子底下。

宣傳兵大聲喊:「看到我們的戰獲了嗎?這些都將作為戰功發給我們。豪族們逃到城裏,把這些都留下啦,就算你們打了勝仗,他們也不會分這些給你們的……」

隨著宣傳兵們一喊,城樓上餓著肚子的家兵們俱都將目光落向了對方的鍋灶和擺開的堆成山的銅錢。金燦燦的銅錢,在夕陽的照耀下晃著光,格外惹人注目。

這麼多的錢,寧肯讓鎮邊大軍搶了去,也不發給他們。可他們深知自己要是敢表現出不滿,絕對挨鞭子,甚至可能沒命,也只能默默地看著。

不少家兵跟著主家匆匆逃到郡城,剛趕到還餓著肚子,就又跟著主家上了城牆。這會兒聞著外面的燉肉香,聽著喊話,更餓了,心裏也不由得感到委屈,升起不滿。

郡城驟然湧進好幾萬人,亂成一鍋粥,不少豪族正慌得六神無主,自己還餓著肚子呢,哪有空管底下的人。

更有一些豪族在郡城沒置宅子沒有產業,自己住的地兒都沒有,正在大街上到處住的地方,便聽聽到賴瑾的大軍已經抵達郡城,要攻城了。他們擔心全家老小都被抓走,又匆匆帶著人上城牆去禦敵。

淮郡一下子聚集好幾萬人,勢頭看起來很猛,但他們全都是拋家舍業一路逃過來的,狼狽又混亂。

郡尉聽到喊話,覺得再這樣下去肯定會出事,立即去調郡裡的糧食,準備先穩軍心。

可如今才剛到秋收時節,糧還沒有收上來。去年收到的糧食吃到現在,已經消耗了許多,又讓賴瑾買了一波,所剩無幾,面對幾萬人的吃食花消,根本承受不住。如今城中的豪族俱都怕自己沒有糧食,根本不敢賣存糧。有糧的趕緊給自己底下的家兵發糧,表示擊退賴瑾後,他們擺出來的那些金銀財物拿出來分給大家,以鼓舞士氣。

沒糧吃不上飯的,到半夜餓得不行了,便出去偷搶了。

賴瑾派出的斥侯也在城中,混在偷搶的隊伍裡,到處放火。

如今的建築多是土木結構,刷的油漆又是易燃的,秋收時節,天氣乾燥,再加點易燃的乾草等,一點就著。

一名豪族的糧倉都叫斥侯給點了。

這時候城裏起火,顯然是有賴瑾的人進來了,大家頓時更加慌亂。有喊著救火的,有慌得六神無主的,也有著急忙慌地調兵往城牆增援的,就怕賴瑾搞夜襲。

全城的人都動了起來,聚到郡城的郡兵、縣兵、家兵全在半夜被趕上城牆去防守。

然而,對面的大軍一點動靜都沒有。

大家熬了一夜,又困又累。

第二天,大清早,鎮邊大軍吃飽喝足,把昨天顯擺的戰獲拉回到後方,隨著戰鼓聲響,數萬大軍朝著郡城方向攻去。

清剿各鄉的千總們聽到探哨送來的已經開始攻城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趕奔郡城。

那麼多豪族聚在郡城,這得是多少戰功和戰獲,錯過這場機會,營將的位置就該叫別人佔去了。已經有二十萬大軍了,以後多半不會再擴軍,再沒有這樣的機會。

隨著各鄉的千總、營將們匯聚過來,十三萬大軍在郡城會合,發起了猛烈進攻。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