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桃李滿宮堂》第七十六章
兩篇文章隻論立意而言,以物言志自然比以物喻一位女子來得高大上。其他莫論,就憑這立意,另一篇文章就輸了。

再來,看那一手字,另一篇文的字確實和凌蔚流傳出來的字差不離。但凌蔚忙於公事,已經很久沒有流傳出新的手稿。兩者一對比,雖說大體框架似乎沒多大改變,但誰的字更好,一目了然。

或者說,從其中可以看出凌蔚的字的非常明顯的進步,似乎是把一人的曾經和現在拿來作對比。

這一看,說不是仿造,還是有預謀的仿造,都不可信。

「這幅字送你了,和另一篇一起掛著吧。」凌蔚霸氣的將毛筆扔回桌上,背著手,帶著兩「跟班」施施然走了。

「咦?我不可以拿回去嗎?」太子戀戀不捨,他想要這幅字啊。

「回去另送你一篇。」凌蔚可是要把字掛著持續打臉的,哪能讓小孩把字收回去?

「那你保管好,絕不可以送人,誰問著要都不可以。」太子忙叮囑掌櫃。

掌櫃一邊抹汗一邊點頭哈腰:「小的知道,小的絕不把這篇文章給別人,誰問著要都不給!」

這太子發話了,除非是皇帝想要,不然他哪敢給?!

「另一篇也不要給別人,一直掛著,等到瑾堂氣消了再把另一篇文燒了吧。」太子補充道,「不是什麼文章都能冠上瑾堂的名字的。」

「小的遵命,小的一定照做。」掌櫃差點忍不住流出一行男兒淚。這次錯誤,估計上頭會弄死他吧?

有人送他一副凌蔚的真跡,凌蔚的字很少流落在外面,就算在狀元樓寫的那幾幅,也被人拿走了,能在狀元樓上掛一副凌蔚的文章,掌櫃樂得不行,一時鬼迷心竅,沒想太多。

後來知道這讓凌蔚有了些許汙點。但文人嘛,哪有不風流的,況且和名妓神交什麼的,也是很高雅的。掌櫃的也沒撤下來。

結果這文章根本就不是凌蔚寫的,那問題就大了。

而凌蔚親自來闢謠,還帶著秦王太子兩見證人,那問題就更大了。

掌櫃心中咒罵著那背後黑手。誰沒事弄這麼一出,就算這鍋栽給凌蔚身上,也是不痛不癢啊,不是有病嗎?

.......................................

這背後黑手所出的計謀,自然不只是這麼簡單一出。

這可是一套連環計。

幕後黑手先弄出凌蔚給名妓寫文章的假象,並傳得沸沸揚揚,坐實了這篇文是凌蔚寫的這件事。

在幕後黑手看來,凌蔚或許會對外稱這不是他寫的,但是別人不會相信啊。他也拿不出不是他寫的證據來啊。

之後,藉由凌梧也追捧此女一事,就可以做出父子爭一女的局面。

這文人追捧名妓是風流雅事,父子爭一女可就不是了。凌蔚怎麼來說,都是德行有虧,就算其他方面打擊不了,這太子少傅的職位肯定是得給擼了的。

太子少傅是輔佐太子之人,德行上肯定要杠杠的。

他們的目的,就是讓凌蔚從太子太傅的位置上滾下來而已。

凌蔚已經讓他們感覺到了威脅,把凌蔚的官位擼了,他們再安插自己的人去「影響」太子,一舉兩得。

至於那白仙仙,到底知道不知道那文是不是凌蔚寫的,那就說不準了。

反正凌蔚澄清此事之後,白仙仙就出來哭訴了。說她一低賤青樓女子,哪認得誰是真正的凌侯爺?一位書生說他是凌侯爺,並奉上這篇文章,她看著這文章寫的如此之好,字體又和流傳出來的凌蔚的文字摹本如此之像,她自然就認為是真正的凌侯爺了。

這天子腳下,哪可能有冒充官員之事?所以小女子確實冤枉啊。

至於那書生在哪?抱歉,小女子從那以後也沒見過那書生,我可是從未出過青樓的苦命女子,哪裏能知道那書生跑哪去了?

小女子冤枉啊,確實冤枉啊。

趙圭差點氣得帶人去把青樓砸了!

不認識凌蔚,扯淡啊你!那之前叫住凌蔚求詩文的,難道是鬼魂不成?!這明擺著是受了誰的指使,得了誰的好處,起了熊心豹子膽呢。

誰會給一個青樓女子膽子,讓她不怕堂堂一侯爺的抱負,那肯定是比侯爺更厲害,讓她確信能保住自己的人了。

那是誰,還用想嗎?

然而這女子也確實是蠢。真出了事,許諾的人怎麼可能保住她?她以為她是誰啊?一時間甜言迷糊,還真以為自己能像話本裡一樣,青樓女子改頭換面跑到王府裡去當小妾了嗎?

扯淡啊不是。

最多當個沒名沒分的玩物,然後玩夠了送人而已。話本能相信嗎?

立志當荒唐王爺的人就算想故意給自己弄個汙點,也不敢給青樓女子名分。漢王可是立志當皇帝的人,估計連接她進府都不可能。

不然百年之後,史書之上寫著,某年某月某日,時日還是王爺的某皇帝,收了一名妓入府。

他臉還要不要了?

他不但是立志當皇帝的人,還是立志當千古一帝的人呢。

「得了,和她計較什麼?」凌蔚倒是難得對付一介青樓女子。本身就夠苦命了,他也懶得出手,「不知道她現在想明白沒,怎麼傻乎乎的自己跳入這種渾水。」

「估計是那位給了她天大的許諾,比如山盟海誓之類。」趙圭自詡風流,雖然被他爹打壓,但女人的心思還是懂的,「而且……估計你上次駁了她臉面,正讓她記恨著。況且她見識短淺,隻以為傳出個假文章,弄出你追捧她的假象,不過是讓你增添一段風流韻事,再給自己的花魁之爭多一點籌碼而已,哪裏會想的那麼多,那麼深?」

記恨?至於嗎?凌蔚摸摸鼻子。

好吧,白仙仙估計真的是太蠢了,想的太少了。那騙她的人,估計也只是說想給自己增加點緋聞之類無傷大雅的事。

若是其他人,若不是牽扯到其他事,估計就是一笑置之,最多對外宣傳那文絕對不是自己寫的,表明態度之後,就懶得分辨了。

反正文人出名之後,假託名字寫詩作詞的可不少見,這就跟贗品似的。

而這文章,可不是贗品,而是以假亂真的高仿作了。

........................................

凌蔚解決了此次謠言後,就擺出一副懶得和人計較的姿態,日常該幹啥幹啥,一點都沒有眾人所想的那樣找人算帳的樣子。

想起之前凌蔚那暴怒的樣子,或許其實他對什麼強加在自己身上的風流事一點也不在意,在意的只是別人用一篇不怎麼樣的文章,冒用他的名字而已。

是的,之前被人傳為經典的文,一瞬間就被打入了塵埃。

眾人都笑話說,這文敢署上凌蔚的名字,簡直是不自量力。看看,這一對比就知道高下了。

還模仿凌蔚的字跡呢,當人家字原地踏步走嗎?

至於這件事更深層次的意義,就沒人細想,也不敢細想了。

黎隸把凌蔚召到宮裏密談了一次,凌蔚出宮時,又帶著一堆賞賜。

顯然黎隸是知道誰幹的,他也知道凌蔚知道是誰幹的,並且把凌蔚的不追求,腦補成不想讓他為難。

凌蔚還真沒想那麼多,他只是覺得沒證據——況且就算有證據有如何?抹黑朝廷官員?這罪名能扳倒誰?

黎隸覺得凌蔚就算不朝著他大兒子發難,顯然也會拿小兵小將們發泄怒火。結果凌蔚屁事不做,還是整天樂呵呵的帶孩子,坑坑同僚,再給太子擺談些小故事,完全不打算追究這事。而凌蔚則認為,冤有頭債有主,沒辦法朝著罪魁禍首下手,那殃及池魚不但沒什麼意思,還會多費許多心思,劃不來。

不過皇帝老大既然腦補他這麼忍辱負重,他便做出個忍辱負重的樣子,話裡話外就是臣受了委屈但沒關係!誰讓這是陛下您的兒子!您的兒子就是臣的表兄弟!一家人坑來坑去哪能生氣!不生氣!臣一點都不生氣!所以陛下你也別生氣!龍體重要啊你千萬別生氣!這是表兄年紀還小被人誘騙了其實他傳承自你的基因還是棒棒噠!能改!

這一番話聽得皇帝陛下是老淚縱橫,對著凌蔚吐了一池子關於兒子不聽話被外人迷惑了的苦水。於是兩人「舅舅呢」「外甥呢」「舅舅呢」「外甥呢」輪番喊了好幾次,凌蔚覺得自己的臉皮厚度再次有了新的進步,估計有兩面城牆那麼厚了。

不過過程是尷尬的,結局是美好的。看看那些可愛的金子銀子,凌蔚就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至於要不要向漢王討要點利息,凌蔚說,他不是已經向漢王他爹要利息了嗎?

不管怎麼說,皇帝陛下的印象才是最重要的,那些傻逼們怎麼就不明白呢?一個大權在握集權在身的皇帝陛下認為他是清清白白,那麼無論再多人潑汙水,他都是清清白白。此番打臉無論成功與否,能否消弭流言,反正皇帝陛下站在他這邊,他就是正確的。

漢王不但沒能潑他汙水,反而讓皇帝陛下對凌蔚越發愧疚信任,也對漢王他自己越發失望,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皇帝陛下算不上好父親,但絕對是對兒子們有父愛的父親。然而這親情,也是會慢慢磨沒的,特別是在皇帝陛下有這麼多兒女的情況下。

不作不死,已經被激起怒火的凌蔚,微笑著等待漢王最終結局的那一天。

........................................

京城中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那謝家年輕一輩中,頭號種子選手謝霖安病倒了,據十分沒有職業道德,私自泄露病人*的某醫生道,謝霖安是鬱結於心。

這謝霖安也是在京城紅過一段時間的。

當年劉祺趙圭參加科舉那一屆,謝霖安是被稱作和劉祺爭奪狀元之人,那才名在京城中,和劉祺是共爭鰲頭之勢。

結果劉祺考上了狀元,謝霖安卻因病錯過了那次科舉。從此以後,這位才子就彷彿衰神附體一般,霉運連連。

本來錯過一次,結果加開恩科,謝霖安能多複習一年,似乎也沒什麼。況且有把握的人前一年都考了,這一年除非是像他那種意外缺考的,不然就是前一年沒信心科考的。

一年前都沒信心,一年後又能牛逼到哪去?

謝霖安是志得意滿啊,認為那狀元之位就是他囊中之物,好生無聊啊,不如去找找劉祺麻煩吧。

然後,他就遇到了一生的宿敵(剋星),凌蔚。

在那之前,謝霖安還以為劉祺是他一生的宿敵來著。他和劉祺同為京中才子之首,同年科舉,一位為大皇子表親,一位為太子表親,可不是宿敵?

但是誰知道這半路殺出個凌蔚,一切就變得不同了。

先是狀元樓被凌蔚打臉,然後科舉時被凌蔚打臉,最後凌蔚節節高升皇帝卻不重用他於是他只要進了大皇子府成為幕僚。

藉著,就是他出招凌蔚接招打臉他出招凌蔚接招打臉,直到現在。

他豁出去了,他寫出一篇自己最滿意的文章,連自己文人的人格尊嚴都不要了,勢要讓凌蔚敗一次。

然後凌蔚扔出一篇文,再次打臉,他的那篇文被貶的一文不值。

於是他病倒了,他認為上天不公,如果此時有《三國演義》,那麼他一定會高呼著,既生瑜何生亮,既生謝霖安,何生凌蔚。

然而,凌蔚可能一時間真寫不出他雕琢了許久拿出來的精品文章,奈何他是個文壇大盜啊,而作者三觀不正,遵從某點古代穿越文和某江古代穿越文的爛俗套路,寫了和幾百上千篇穿越小說一樣的情節,讓本文主角凌蔚,站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巨人肩上,啪啪啪的打了他的臉。

實在是可悲可嘆。才華比不過金手指,真真是三觀不正。

於是謝霖安吐血了,和某作者文下所有刷負分的讀者們一樣,吐血了。

這特麽還能這麼玩?

作者告訴你,這爛俗的情節啊,從十幾年前就開始這麼玩了。

然後謝霖安就鬱結於心,病倒了。

他這麼一病倒,知情人就呵呵了。

還想著是誰寫出這麼一篇好文章來栽贓凌蔚呢,結果人家自己都露餡了。

就算謝家說著謝霖安是懷才不遇才鬱結於心,但偏偏在這個節骨眼突然感覺懷才不遇了,誰信呢?

皇帝冷落他也不是一兩個月的事了,是一兩年,他一兩年前怎麼不鬱結於心。

但雖然大家都這麼想,可苦於沒證據,無論是謝霖安還是謝家,都死咬著懷才不遇不鬆口,那麼他就是懷才不遇吧。

皇帝陛下說,謝卿家既自覺有才不得重用,那朕就重用你吧。那兒有個縣城不錯,你去當個縣令造福一方百姓吧。什麼,你還病著,不方便啟程?謝卿家你才高八鬥憂國憂民,一方百姓還等著他們的父母官呢,快上路吧。

宣旨的太監皮笑肉不笑的將聖旨遞給了謝霖安,拒絕了謝家人遞過來的荷包,施施然的走了。

德性!以前進宮的時候趾高氣昂的,還當著面罵他閹人!真當他沒了蛋蛋就沒了血性呢?很多太監都等著機會給他使絆子呢。

人家太子殿下可是儲君,除陛下外就沒比他更大的呢,對著他們這群慘絕的閹人,還不是很客氣?

不過太子小時候也不這樣,跟漢王脾氣也差不多,都是凌侯爺教的好啊,凌侯爺還會給太監們講故事聽,這麼和善的侯爺,哪去找啊。

你說那凌侯爺講的什麼故事?司馬遷知道不?鄭和知道不?大明朝鎮守邊疆和將軍們一起保家衛國的鎮守太監們知道不?

咦?都不知道?那就對了,因為那不是咱們大晏,是凌侯爺的故鄉華國啊。

這太監也可以很有血性的,這太監也可以流芳百世的。蛋蛋什麼的隻關係到有沒有血脈流傳,但是青史留名,可不會管你有沒有蛋蛋啊。

凌蔚好像給太監們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然而他自己並不明白這一點。

他只是從史書中讀到,太監們也是不甘寂寞在宮廷中撕逼來撕逼去甚至想控制皇帝的。這些太監們雖然沒這意思——太監撕逼得皇帝不給力才成,但是耐不住他們太無聊會起其他的心思啊。

古代把女人壓抑的這麼厲害,還會有女人有野心。那古代宮廷裡的男人,怎麼可能沒野心?這和蛋蛋真沒關係。所以凌蔚就想著,給太監們樹立幾個良好的模範吧,你們有野心,就朝著名垂青史奮鬥吧。

反正他只是無聊了隨口說了些小故事,就當嘮嘮嗑了,皇帝陛下也沒意見,反而很感興趣,那麼他也就有空就說一說了。

史書中的好太監,真的挺多的。忠君愛國的太監們,比某些有蛋蛋的男人們,有種多了。

這男人的子嗣說不準能流傳幾世,但這史書可是會一直流傳下去的。

於是凌蔚一時心血來潮,給他奠定了未來太監之友的基礎,也算是……不知道怎麼評價好了。

........................................

凌蔚收到了謝家很豐厚的年節禮。

他突然有點為謝榮感到心酸。

之前他對謝榮還是有很大的偏見的。畢竟謝榮對他有偏見,說他壞話還為難他,他又不是聖人,怎麼可能會對謝榮沒惡感?

不過後來共事這麼久,不管謝榮是出於何種目的,但對他是真的好,教了他很多也幫了他很多。再說了,謝榮工作是真的認真負責,也難怪皇帝陛下對漢王蹦躂這麼惱怒,還把戶部這麼重要的地方交給謝榮。

謝榮漸漸想通,朝著陛下、朝著太子靠攏,無奈漢王不給面子,謝家其他人也不給面子,謝榮雖然身為族長,卻像是孤軍奮戰似的,被謝家其他人孤立了。

作為族長,作為謝家在朝中最大的官,謝榮本不應被謝家其他人孤立。但誰讓漢王在呢,誰讓漢王要求架空謝榮、孤立謝榮呢?這戶部尚書加族長,怎麼比得過未來的皇帝?

漢王背後還有其他世家支持,根本不在乎謝榮這一個戶部尚書。再說了,漢王若真出什麼事,謝榮能逃得過?謝榮被孤立了正好。他們扶持漢王,就是想扶持一個對自家有利的皇帝,若是謝家太給力,漢王肯定更親近母族,他們不是白忙活了?

現在這樣,他們在後面出謀劃策出錢出力,謝家旁支那群傻蛋在前面當擋箭牌,還有謝榮拉低謝家對漢王的印象分,剛好。

可憐的謝榮,拚了命的想把家族從深淵裏拉回來,卻孤木難支,除了自己小家庭的人之外,其他凈是拖後腿的。他忙不慌的給皇帝、太子增加好感,跟凌蔚套近乎,另一邊就有人不但蹦躂,把他辛辛苦苦刷起來的好感度降到負數。

真是可悲。

凌蔚見著謝榮的大公子謝華親自過來送年節禮,那態度之恭敬,就忍不住有些心酸。

「華章兄何苦如此?」凌蔚對謝華的印象還是不錯的。這人雖說算不上才華橫溢,依靠父蔭坐到了禮部員外郎的位置,但為人還算是厚道,也沒有什麼惡習,在京中世家子弟中,也是難得的沒有從骨子裏散發出的高傲味道的一位。

謝華聽從父親謝榮之命,和凌蔚交好。一來二去,兩人算不上多好的朋友,但也是熟人了。

「終歸是我謝家的人。」謝華也心酸。大皇子看不起他和他二弟,轉而交好謝霖安,兩人心中不忿也無可奈何。但謝霖安犯錯,還要他和他父親賠罪,這心中怎麼也過不去這個坎。

但即使他父親被謝家架空了,但有著謝家家主的名號,謝家出什麼事,他都得連帶遭罪。有時候他想著,乾脆讓父親把謝家家主的位置讓出去得了。

可是個人都需要臉面,何況是謝榮這麼高傲的人,他怎麼可能做出這種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