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桃李滿宮堂》第七十七章
謝華,字華章,謝榮嫡長子,戶部員外郎。

謝瓊,字瓊瑤,謝榮嫡次子,宮廷二等侍衛。

謝榮的兩個兒子也算得上是一文一武,但無奈都不怎麼給力。謝華太老實,謝瓊也不會來事,兩人簡直不像是老狐狸謝榮教出來的。

謝榮的夫人也是個挺厲害的人物,不知道是不是父母都太厲害了,謝華和謝瓊都耿直忠厚的不像一家人。

正因為如此,漢王很不待見這兩兄弟,但凌蔚確實對兩人感觀不錯。

特別是謝瓊,叫著他瓊瑤瓊瑤的時候,心情就會特別好,很容易臉上自然而然就露出微笑。

這個原因,大家都是明白的。

謝榮這兩個兒子都不是什麼能讓謝家更上一層樓的人,可這性格,也不是給謝家招災的人,若謝家不出什麼意外,下一代還是挺穩的。

再說了,謝榮身體不錯,難說不能把這兩個兒子培養起來。就算兒子培養不起來,不是還有孫子嗎?

謝家還有兩位皇子在宮裏呢,怎麼也不會衰落下去。

但是現在漢王在作死,謝家旁支在作死,那就不好說了。

........................................

「謝榮給你送禮來了?」黎隸問道,「聽說你跟謝榮那兩不成器的小子關係還不錯?」

「華章和瓊瑤都是耿直人,相處起來很輕鬆。」凌蔚答道,「很難想像他兩是謝大人的兒子。」

黎隸哈哈大笑:「朕也覺得。謝榮是給你賠罪?」

凌蔚摸摸臉頰,苦笑道:「謝大人也是不容易。謝大人一心為著皇上,可謝霖安不聽他的,他也沒辦法。謝家旁支出了禍事,還是得謝大人背鍋。謝大人和趙王爺都很累,大家都體貼點,多好?」

黎隸嘆了口氣:「也就只有你敢說實話。」

「陛下是臣的舅舅,漢王和趙王都是臣的表兄,臣自然說實話。」凌蔚勸說道,「陛下別太擔心,漢王只是被蠱惑了,趙王不就挺好嗎?謝大人和謝家兩位公子也是兢兢業業的為陛下做事。搗亂的只是一小部分人而已。」

「你倒是寬容,旁的人遇到這種事,肯定得恨上。」黎隸心裏舒坦,不愧是他教導長大的外甥啊,簡直比他一些親生兒子還像他,這麼寬宏大度。

「有什麼恨的,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凌蔚笑道,「就算是大不了的事,臣也不會責怪不相乾的人。或許陛下覺得臣為謝大人求情很匪夷所思,但臣曾經跟謝大人共事過,臣覺得,謝大人在戶部確實讓陛下省下許多心思。」

「你也替代不了?」黎隸好笑道。

凌蔚把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臣不成,太累。」

「你這個憊懶小子。」黎隸又好氣又好笑,一巴掌拍在凌蔚背上,「你現在可是太子少傅,就這麼給啟辰做榜樣的。」

「做榜樣的是陛下,微臣何德何能,惶恐至極。」凌蔚忙道,「況且,臣懶惰了,殿下才勤快啊。」

「就你歪理多。」黎隸忍不住又是一巴掌,這一巴掌有點重,拍的凌蔚差點趴地上去。

皇帝陛下雖然許久沒有騎馬打仗,但是身手還在,凌蔚深受其害。

「得了,憊懶小子,你休息了那麼久,也該忙一忙了。」黎隸笑道,「給朕滾到禮部去,科舉由你當主考官並組織出題。」

凌蔚傻愣愣的指著自己,連謝恩都忘記了:「我?微臣我?陛下您開玩笑吧?主考官怎麼講,也應該是像微臣老師那樣,鬍子一大把的人才可以吧?」

「誰跟你說主考官必須得鬍子一大把?」

「這樣才能顯得德高望重啊陛下。」

黎隸摸了摸自己下巴的鬍子。雖然是歪理,但好像有道理啊。凌蔚在讀書人中聲望已經比較高了,他想讓凌蔚的聲望更進一步,這樣不但打他主意的人得掂量掂量,對太子也有好處。

等凌蔚聲望超過那些老頑固,他也好把空了許久的太子太傅的位置安上人。

不過似乎真的操之過急了?

「那就副主考官,協助出題吧。」黎隸點了點頭,「居然你推舉你老師,那就趙昭當主考官。他是國子監祭酒,也合適。」

「其實老師也很怕麻煩,微臣害怕回去老師會用鞋底抽微臣。」凌蔚縮了縮脖子,「而且,副主考官也很麻煩啊,出題比答題還麻煩。」

黎隸瞪了凌蔚一眼:「朕金口玉言,你嘰嘰歪歪什麼?」

凌蔚嘆了口氣,乖乖跪下:「臣,領旨謝恩。老師要用鞋底抽微臣,陛下要救微臣啊。要不陛下給老師下旨時,寫上不能因為這件事抽微臣?」

黎隸拿起手中壓紙的白玉尺子就給了凌蔚腦袋一下:「朕認為,該下旨給趙昭,讓他多抽你幾下。」

凌蔚捂著腦袋喊疼,可憐兮兮的看著黎隸。

「起來!朕沒用勁,叫什麼叫。」黎隸被逗樂了,「給朕好好乾活。」

「好的陛下,遵命陛下。」

「又貧。」黎隸讓凌蔚坐下,又問道,「老麽最近心情看起來不太好,你們兩鬧彆扭了?」

「沒有。」凌蔚想了想,「估計是臣要到公主府過年,鷹飛有點不高興。」

「小孩子脾氣。」黎隸還以為什麼事呢,「這有什麼大不了的。給朕都到宮裏過年,把常樂也叫上。」

凌蔚無語。您還說黎膺小孩子脾氣呢,結果瞬間就幫黎膺解決問題了,這寵弟弟也寵的過分了吧?誰家過年不想在自己家裏來著?把人叫到宮裏過年三十,虧您想得出來。

「就這麼定了。」黎隸準備下來好好說說黎膺。多大點事啊,鬱鬱這麼久,早點跟朕說,朕不馬上給解決了?這弟弟啊,長大了還是讓當哥哥的操心啊。

凌蔚無奈。這回去不但老師會抽他,估計他哥也會抽他了吧?

........................................

所幸皇帝陛下並沒有欺負凌蔚的意思,讓趙昭當主考官以及讓常樂公主攜駙馬兒子到宮中過年三十的聖旨都下了,不過沒人知道這和凌蔚嘴賤有關係。

趙昭當主考官,沒人覺得有什麼不妥。雖然以前都是禮部的人主持,但趙昭作為國子監祭酒,地位身份聲望都是足夠的,當主考官也沒差。

人禮部的人都覺得很合適,其他人也沒什麼鬧騰的理由。

相比之下,凌蔚當副主考官倒是顯眼了些。但他是趙昭弟子,又是太子少傅,聲望在年青一代讀書人中數一數二,好像除了年齡之外,也沒什麼可指摘的地方。

有一堆人拽著凌蔚的年齡說事,皇帝陛下隻感嘆一句,朕每次重用瑾堂,你們都說他年齡,也只能說他年齡,可見瑾堂的能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為此,朕每次用了瑾堂之後就會把瑾堂的官職擼了讓他休息,免得你們繼續說他。等這件事結束之後,瑾堂不會在禮部任職的。

眾臣皆無語。陛下你嘛意思呢?臣怎麼看不懂?

凌蔚尷尬摸額頭。

陛下這意思還不明顯嗎?他凌蔚就是一塊磚,哪裏要用哪裏搬。

好吧,這也是陛下信任的表現。

至於公主那裏的旨意雖然也唐突了些,但皇帝陛下是以念舊為名,邀了京城所有的關係最近的宗室過年三十,所以倒也沒人覺得是專門為常樂公主下的這個旨意,隻認為陛下估計有什麼大動作了。

或許是看到了一些不安分的宗室背後的動作,想要敲打一番。

然而皇帝陛下只是為了他麽弟不能跟凌蔚一起過年而想出的法子而已。這估計說出來也沒人相信。

........................................

「希望父親在宮裏別出什麼岔子。」凌韞口中念著三清老祖阿彌陀佛,如果這時候基督教傳進來,估計他還會在胸口劃拉十字架喊著上帝保佑了。

「大哥你別太緊張了,父親在陛下面前還是有禮有節的。」凌蔚寬慰道。

凌韞苦逼的看向凌蔚,眼中明晃晃的寫著「不信」兩個字。

凌蔚側過臉。天啊嚕,大哥到底對渣爹絕望到何種地步?他真的覺得渣爹在皇帝陛下面前還是很正常的。

凌蔚隨著常樂公主一起進宮,第一次見到那麼多宗室之人。

除了當初和皇帝陛下爭皇位的平王守著皇陵沒能來之外,皇帝陛下其他兩位兄弟,蜀王和淮王都來了。

這兩位王爺的母妃身份低微,似乎在奪嫡之戰中也不是站在皇帝陛下這邊,所以並沒有得到重用,在京城就跟個透明人一樣,還不如一般達官貴人來的風光,凌蔚也從未見過這兩位王爺。

除了這兩位王爺之外,皇帝陛下的姐妹也來了四人,不過受封長公主的卻是並非皇室血脈的先皇養女,凌蔚他娘。可見這四位姐妹也不受皇帝陛下喜愛。

大晏的公主也不是省油的燈,估計這四位姐妹也是站錯了位置,不然也低調如此。

這麼看著,皇帝陛下和黎膺當年處境確實十分堪憂,似乎除了他們兩兄弟相依為命之外,就沒人支持他們了。

也難怪兩兄弟感情如此親密。

黎隸許久不召集這些人一起進宮,也是看著這些人就想起當年的事,怎麼想心裏怎麼不舒服。

他可是太子,皇后嫡長子,正統的皇位繼承人。結果居然沒人把他當回事,個個都以為他會完蛋。

現在誰完蛋了?哼?!

過了這麼多年,他現在把人召集起來,看著那些人唯唯諾諾的樣子,突然覺得這幾年做的有點不對。

應該早點把人召集起來,最好每年都叫進宮裏吃年夜飯。

看著多開心啊。

黎隸笑容頓時燦爛了,燦爛的一些人腿肚子都在打顫,之前因為一些人的蠱惑有些動搖的心立刻就搖晃了回來。

黎隸在當初四面楚歌的地步,都能當上皇帝。現在漢王的段數夠他看嗎?太子地位這麼穩固,哪有可操作的餘地?他們可不想和平王一樣,去給先皇守靈。

大晏朝封王的封號都是按照封地來的(雖然那地方並不歸他們管),獨獨平王的「平」字不是地名,可見處境之淒慘。

黎隸讓他活著,可不是因為心軟。

黎隸還不知道自己心血來潮,有了這麼份額外效果。

不過即使知道了,他也不在乎。

對於這群手下敗將,黎隸只會說,隨便蹦躂,朕不是針對你,而是在場的各位,都是垃圾。

........................................

這年三十的宴會是宮裏私宴,男女也是分開坐的。

皇帝陛下右邊坐著和他同姓的,左邊坐著和他不同姓的。

按照尊卑排序,右邊是太子,左邊是凌梧。

黎膺很不高興。

顯然他哥給他出的解決方法並不合他心意。

他想跟凌蔚兩人一起過年,不是跟著一大幫子掃興的人一起過年。

還好皇帝陛下也不願意和這些人一起過年,吃完飯之後就把人打發走了,男賓隻留下凌蔚黎膺,女賓隻留下常樂公主。

凌韞夫婦回去照顧他爹,不讓他在常樂公主不在的時候出什麼麽蛾子。

凌韞對他爹已經神經過敏,草木皆兵了。

凌蔚和黎膺終於可以在一起過年——雖然身邊跟了一群小朋友,成年皇子已經回自己府上,太子死皮賴臉表示他還小還沒成家於是留了下來。

而常樂公主被劉皇后留下來,則是商量太子妃的人選。

劉皇后並不想在娘家選人,在她看來,盛極必衰,一家不能出兩代皇后,甚至皇妃都不要出,這才能讓皇帝放心。

這家裏的前途是男人打拚出來的,而不是掛在女人裙帶上的。

劉皇后為人謹慎,不但娘家姑娘不要,和娘家沾親帶故的——比如姻親家,也是排除在外的。

常樂公主雖然認為劉皇后太過謹慎,但小心駛得萬年船,劉皇后能受皇帝陛下信任如斯,說不得就是因為這份謹慎。

況且常樂公主也認為,這家中榮耀不是靠著女人吹吹枕頭風就能來的。

除了劉家和劉家的姻親,太子妃的選擇面就狹窄了許多——劉家和劉家的姻親都是很靠譜的,家中也有許多教養良好的好姑娘。

太子妃的人選不好選啊。陛下正在打擊世家,那麼太子妃肯定不能是一等的世家之女。但太子妃家中沒些底蘊,又會丟太子的臉。所以只能在已經轉型為勛貴的世家中選。家中既要有底蘊,又要一顆紅心向著陛下,不能有世家那副怪脾氣——劉家就很不錯,可惜劉家是劉皇后娘家。

除此之外,太子妃的娘家還得省心,但家中子弟又不能太沒用。太子雖然不需要太子妃娘家的幫襯,但太子妃娘家也不能給太子拖後腿。哪怕清貴之家,子弟未做官但有才名有清名,也是可以的。

符合這些條件,還得有適齡的嫡女,選來選去,劉皇后和常樂公主隻選出三家。

一是程家嫡女。這程家就是凌韞妻子程鸞的娘家。程家雖說前朝沒落過一段時間,但靠著跟隨先帝打天下,恢復了以往的榮耀。不但底蘊深厚不輸於其他世家,也是鐵桿的皇黨。不若如此,常樂公主也不會選擇程鸞作為長媳。

第二,則是鄧家嫡女。這個鄧家和常樂公主也有關係,乃是凌蔚師娘鄧晴娘家。鄧家雖是勛貴,但那鄧家嫡女的母親陳氏卻是世族嫡女,出嫁前出嫁後的名聲都非常好。她教養出的女兒,怎麼也不會差。

第三位寧家嫡女,常樂公主就不怎麼熟悉了。但凌蔚卻是熟悉這一家的。那寧家,就是和緣分不淺的寧賢將軍家。皇帝肯重用寧賢,自然寧賢一家一直是跟著皇帝走的。寧賢家也是世家,不過在大晏建國之時出了些岔子,一幫人支持前朝,寧賢這一脈支持先帝。後來先帝獲勝,寧賢這一脈自然就成了本家。

因這個關係,寧家雖說是世家,但發家史和勛貴也差不多了。

這三家的家風底蘊以及政治立場都是合適的,剩下的就是考核三位女子,哪一位更優秀一些了。

疼愛孩子的劉皇后還琢磨著,最好讓太子相看一下。這太子妃,最好還是得讓太子有幾分喜愛之情。這樣夫妻兩以後生活才和諧,未來帝後也才會和睦。

帝後不合,后宮不穩,那是大忌。

還在裝小孩跟凌蔚要紅包的太子,並不知道自己馬上就要相看媳婦了,還樂呵呵的扒著凌蔚不放,別人要一個紅包,他非要兩個。一乾弟弟妹妹也學他,一個不夠,要兩個。凌蔚大呼破產,然後笑眯眯的挨個兒補發。

黎膺搖搖頭。凌蔚就是太寵孩子。這可是皇子公主,哪是這種寵法?

算了,皇兄不在意,皇嫂不在意,他也不用在意。

........................................

雖然逃過了年三十,但凌蔚還是得回公主府吃團年飯,外加給祖宗上香。

凌梧不是蠢人,之前白仙仙的事,他也知道自己也是被利用了,心情很是不爽,對漢王也沒那麼熱絡了。

雖然他自認為對常樂公主沒有那崇高的愛情,偶爾還會給常樂公主找氣受,但這麼多年夫妻,常樂公主正兒八經的找他商量,他腦袋正常的時候還是會聽的。

這時候他和常樂公主的相處,就像是同僚,而不是夫妻。

比如這時候,他就認為常樂公主說得對。

為什麼要恢復世家榮耀?因為自己是世家,自家得利啊。

如果自家不得利,別人家得利,那麼自己跳個什麼勁兒呢?

現在凌梧他自己手握兵權,大兒子繼承兵權妥妥的,爵位也不會削減;二兒子自己掙了爵位,又有文名。大兒子二兒子都深受皇帝和太子信任,太子即位,自家也是妥妥的輝煌無比,甚至可以壓下京城其他世家也說不準。

所以,太子即位哪裏不好了?

漢王?漢王即位,難不成會提拔他們凌家不成?

常樂公主沉痛道,雖說夫妻不和,但她既然嫁入凌家,就是凌家的人。她兩個兒子都姓凌,自然要為凌家打算。這漢王如果即位,凌家的兵權說不得就給謝家了,凌蔚作為太子少傅說不得還要被貶謫甚至坐牢,凌家可就敗了哦。

而太子地位穩固,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即位。凌韞和凌蔚已經和太子十分親近,凌蔚更是太子身邊第一人。太子即位之後,凌家兩兄弟一文一武,都是位高權重,肯定比現在更輝煌。

所以,何必為他人做嫁衣?你看看,現在漢王不是連你也算計進去?

凌梧想想也是,太子繼位,他兩個兒子絕對是被重用,凌家肯定會輝煌。那麼其他世家衰敗與否,和他有什麼關係?和凌家有什麼關係?凌家輝煌就好了啊。他真是被那一通世家輝煌的說辭給弄昏頭了。

這世家也有更替,他凌家要輝煌了,其他家族興衰榮辱,自己顧著自己吧。

這麼一想,凌梧心情就好了,也不再天天教訓凌韞和凌蔚親近漢王了。

在他看來,甚至太子繼位之後打壓其他世族更好,凌家不就一枝獨秀了?

凌蔚覺得他爹挺天真的。不過現在天真點也好,免得又弄出什麼麽蛾子讓他們收拾爛攤子。

........................................

皇帝陛下給凌蔚扔了一副重擔子,導致凌蔚剛過完年就開始忙碌。

這科舉出題什麼的,簡直是太難了。一乾德高望重的讀書人,為此爭的臉紅脖子粗,都擼袖子打架了。

凌蔚這才知道,自家老師的戰鬥力有多強。聽說師兄趙圭經常挨打,為師兄默哀三秒。

凌蔚自知年齡最小,資歷最淺。在他們吵架的時候,就縮在一旁當透明人,除非問到他,不然絕對不說話。

他以為自己夠透明了呢,沒想到還是躺槍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