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桃李滿宮堂》第七十八章
主考官只有趙昭一位,副主考官除了凌蔚之外,還有好幾位。

但無論有幾位,凌蔚都是最年輕的一位。

不是所有人讀書人都能大肚容人。文人傾軋非常普遍。

礙於趙昭在場,其他人不好明顯的排擠凌蔚。凌蔚也識趣,並不發表任何意見,隻默默的縮在一旁等他們吵出個寅卯子醜來。

等這群人吵了幾天,終於把題目確定了。或許是閑下來了,發現旁邊還有這麼個礙眼的,一個考官便殷勤說道,讓凌蔚負責經義的出題。

「當年瑾堂經義的卷子,現在還在供人瞻仰。」那位姓吳,留著三縷美須的考官拱手道,「想必瑾堂一人就能完成了吧。」

經義別看只有那麼幾篇紙,但其內容廣泛,不知要查閱多少書籍。其工作量之大,向來都是幾位考官共同完成。

可以說,出題最大的工作量就在這裡。

讓凌蔚一人完成,顯然是在為難人。

但凌蔚並非不可以一個人完成。

稍稍沉思一會兒,凌蔚就準備示弱拒絕這件事。

「吳大人說笑了……」凌蔚話音剛起頭,就被趙昭打斷了。

「瑾堂,學業可有懈怠?」趙昭問道。

凌蔚愣了一下,道:「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瑾堂一日不敢懈怠。」

「是否每日勤讀不輟?」

「是。」即使忙於公務,讀書也是凌蔚為數不多的休息方式之一。

「可否有把握完成這次經義出題?」趙昭嚴肅道。

凌蔚又愣了一下,看著趙昭黑沉的臉,慢慢露出一個笑容:「若諸位大人不嫌棄,在下願接下這份差事。」

「這可是科舉大事,急得很!」旁邊一考官忙道。他顯然看出來,趙昭是動了真火了。

其實吳考官也只是嘴上說說,想聽凌蔚服軟而已,真沒打算讓凌蔚一個人做這事。

要是最後試題出不出來,擔責的可是所有人。

「瑾堂你需幾日?」趙昭並不理會。

凌蔚道:「兩日之後,在下將初稿給諸位大人定奪。」

「那麼兩日之後見分曉。若不能完成,我會親自向陛下請求,讓你退出這次主持科舉。」趙昭環視周圍臉色不定的眾人,「可還有異議?」

「趙大人嚴重了,凌大人可是陛下親自指定。」吳考官頓時覺得下不了台,陰陽怪氣道。

「老夫會一力承擔。」趙昭捋了捋鬍鬚,「吳大人請放心。」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願當出頭鳥,面面相覷。

早聽說趙昭脾氣暴躁,隨著其歲數漸長,趙昭的脾氣已經收斂許多,讓許多人忘記當年的他和凌蔚一樣,是一個喜歡到處打臉的人(凌蔚:……我明明是被動打臉……)。

這旁的人確實對凌蔚有些妒忌,表情上也帶出來一些。但朝中那麼多大臣都沒能讓皇帝陛下改變主意,而凌蔚也確實除了年齡之外,無可指摘,他們也就是酸兩句罷了。要說真為難人……以凌蔚在皇帝太子面前都是大紅人的資本,誰會為難他?

吳考官也是酸兩句而已,待凌蔚服軟之後,再打著哈哈說自己只是開玩笑,也就過去了。

誰知道趙昭這破脾氣真的爆了,非得讓凌蔚獨自完成經義的出題?

而這話是吳考官先提出來的,其他人當時也跟著附和,都沒有提反對意見的。凌蔚順勢答應下來,似乎也沒什麼錯。

就算他們要扯出事關重大,趙昭都說自己要一力承擔了,還說他自個兒也覺得學生資歷太淺,若不能完成這件事,就是能力不足,不堪留在此處主持科考,他們還能說什麼?

並且他們隱隱覺得,是不是趙昭真的覺得凌蔚參與主持科考不合適,樹大招風嘛,說不得只是找個借口讓凌蔚退出?

眾人躊躇著,想著反正就是兩天的事。他們一起加班加點,兩天也只是翻書討論,還沒開始出題呢,等得起。

兩天后凌蔚就滾蛋了,那多神清氣爽啊。

得,沒人覺得凌蔚能完成這件事似的。

「那下官就拭目以待。」吳考官冷哼一聲,豎子狂妄,自不量力!

「在下不會讓諸位大人失望。」凌蔚拱手微笑。

........................................

「所以瑾堂那小子就真的接下了?」黎隸拍著大腿,吹鬍子瞪眼,「朕指定的人選,居然難為難!有什麼不滿意的,直接對朕提!」

趙昭道:「陛下意在為瑾堂揚名,那讓瑾堂自己解決這件事才是最佳。況且或許連微臣也難以完成,但對瑾堂而言,他若真勤讀不輟,並不難。」

黎隸的氣稍稍順了些:「也是。瑾堂還是有些天賦的。」

他得意的笑道:「朕的外甥,自然與眾不同。這次也能讓他們好好看看,自己不成,不要以為人人都不成。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看以後誰還拿瑾堂的年齡說事。那小子現在閉關看書?」

「是閉關了,在做什麼微臣並不清楚。」趙昭答道,「但看瑾堂胸有成竹,微臣也並不擔心。」

黎隸得意的點點頭。不愧是他外甥,他教出來的孩子,就是能幹。

趙昭心中也很得意。不愧是他學生,他教出來的孩子,就是厲害。

太子看看黎隸,又看看趙昭,小聲道:「父皇,兒子能去幫瑾堂嗎?」

「好好獃著,別添亂。」黎隸道,「這事旁的人參與進來,反而沒有瑾堂自己來得快。」

「真的?」太子還是擔心,「幫著翻翻書也不行?」

「還不如他自己翻書快。」

「兒子可以幫忙抄書啊!」

「你要閑得慌,去找你王叔學騎射。朕可聽老么說,你騎射功夫有退步。」黎隸瞪。

太子耷拉著頭:「兒子遵旨。」

太子一步一嘆氣的走了。黎隸哭笑不得:「朕這太子,就是被瑾堂寵壞了,在朕的面前沒大沒小,讓趙愛卿見笑了。」

太子怎麼也是被陛下您寵壞了,和咱學生有什麼關係啊?趙昭心中吐槽,嘴上卻道:「太子在陛下面前,本該如此親近。太子是天下人的太子,但太子在陛下面前,就只是兒子而已。」

黎隸點頭:「說得也是。但啟辰也大了,該成家立業了。」

趙昭低著頭,不再回答。這話可不是他該搭的。

.......................................

經義出題一事,對於凌蔚而言,雖說有些勞累,倒也確實不是完成不了的事。

過目不忘,他這金手指可一直沒丟過。

再加上這幾年他不但沒有丟下讀書,反而因為家中漸漸富裕,又能隨意出入黎膺書房,所以閱讀面更廣、閱讀量更大了。

凌蔚先翻閱了歷代科舉經義試卷,閉著眼,在腦海裡整理每代經義試卷的出題規律——雖說所出題目不盡相同,但範圍總是那些,每一部分題也不是雜亂無章的。

凌蔚打好腹稿之後,就開始打草稿。這時候他列出來的就類似於後世的考試大綱範圍,並且列出具體書目以供參考。

考試大綱和參考書籍反覆刪減之後,凌蔚就開始確定題量,以及每一部分在題量中的比重。

確定好具體數量之後,就只剩下出題了。

根據往年考試平均難度,凌蔚分了難、中、易三等題目。易的題目,自然是經義書籍中膾炙人口的一些經典篇章。這些篇章幾乎人人都會背,但太過經典不可能不考,屬於送分題。

中等難度就是選擇一些較為具體的事件,比如年份、地點、時間之類。要答出這類題,就需要看書仔細,並且記憶較強。

而難題,則是從書本上不能直接得到答案,需要通過一部分邏輯推斷來得出答案。比如題目問《春秋》中某一未提明的時間,孔子在何地。考生們必須記得孔子在那時間前後最接近的時間所做的事,然後通過邏輯和常理推斷,得出孔子此時在何處的結論。

這不但要能記憶細節,還要有一定生活常識和活躍的思維,不是死讀書就能答的出了。

經義也是能考出考生們的腦袋好不好使的,可不是光背誦就可以的。

除了填空題,經義還有給材料作文。不過這經義所需要寫的文章題目,和詩詞題目、策論題目等已經被其他考官在那幾天吵架中吵出來了,凌蔚就不需要廢功夫了。

他所出的題,只是填空和簡答題而已。

隻一日,凌蔚就將試卷出好。剩下一日,他則把用到的書搬出來,一道題一道題的檢查。

雖然他過目不忘,但記憶總有疏漏,說不準就有記岔的地方,或者寫錯的字之類。

他還真發現幾處小紕漏,改正之後,又擔心自己檢查不出來,拉著黎膺給他做苦工。

黎膺檢查了一遍,表示並無錯誤之後,凌蔚才好好的睡了一覺,精神飽滿的去「交卷」。

........................................

在凌蔚「交卷」的時候,趙昭倒挺淡定,其他考官卻緊張的不行。

他們倒不是擔心凌蔚,而是擔心自己。

經過這兩天的思考,他們覺得,就算凌蔚說他一力承擔,但是若是凌蔚真的不幹了,皇帝陛下還是會生氣吧?

要不等凌蔚完不成的時候,他們好好勸一勸,還是把凌蔚留下來。經過這次打擊,凌蔚總不會那麼狂妄了。

稍稍打擊一下就好了。

趙昭知道他們的打算後,冷笑不已。

凌蔚什麼時候狂妄過?他可是一直沒插過嘴,在旁就跟透明人似的。但就是有人跟他過不去,上趕著讓他打臉。

凌蔚和他年輕時候的脾氣不同。他是主動去打別人臉,而凌蔚則是不斷有人找他茬。

他這個當老師的,看著就生氣。

凌蔚真的將試題交來的時候,考官們並不意外。

出題不難,但題要出的好,那可不容易。

但凌蔚帶來的不只是試卷,還有他的考試大綱和參考書籍。

這一套試題中包含哪些範圍,每個範圍佔多少題量,出自哪些書籍多少頁哪一年的版本和註釋,凌蔚都寫的一清二楚。

不止這些,凌蔚還寫了往幾年的考卷分析,明擺著自己這份試卷所出題的範圍和難度,是一樣的。若是有人質疑凌蔚出題的根據,那麼這就是根據。

往年的試題,就是根據。

考官們在看到凌蔚寫的考試大綱、參考書籍、以及往年試題分析的時候,就感覺心中「咯噔」一響,升起不好預感。

在傳閱完那一份考試大綱和往年試題分析的時候,眾位考官已經耷拉著腦袋,認為不用看題了。

凌蔚這份大綱把試題出處都寫出來了,還需要看什麼?

本來以為凌蔚這次可以被「治」一「治」,銼銼他的銳氣。這對年輕人也是有好處的啊。

哪知道凌蔚還真能完成這個需要很多人完成的任務,拿出了一份無可挑剔的試題。

看著那份大綱,那份分析,那份參考書籍,最後再看看那份試題,之前的輕視和不滿也煙消雲散了,甚至連妒忌都妒忌不起來了。

這有真才實學,就是真金不怕火煉啊。怪不得皇帝陛下如此看重,確實是除了年齡之外,凌蔚不輸給他們在場的任何人了。

而年齡很重要嗎?凌蔚年齡小,卻比他們更有才華,年齡更是優勢啊。

「瑾堂高才,在下自愧不如。」一位考官放下試題,嘆口氣,拱手鞠躬,「之前多有得罪。」

有這位考官起頭,其他考官也跟有了台階下似的,紛紛表示歉意。

皇帝陛下擬定的這一批考官名單,多是有德有才的人。起先或許對凌蔚有偏見,但現在凌蔚顯示出不輸於當年三元及第的才華,證實了趙昭所說的「勤讀不輟」,其他人的偏見也就變成了佩服了。

「凌大人準備充分啊。」吳考官似笑非笑,他就不信了,真的兩天能弄出這麼詳盡的試題,「陛下早就告訴凌大人,有意凌大人參與這次出題了?」

吳考官一說,其他人心中恍然。

是啊,說不準是早就準備好的。說不得這份單子都不是凌蔚一個人做的呢。

皇帝陛下提攜凌蔚的意思十分明顯,不一定不是借這件事故意讓凌蔚出名。說不準趙昭也是知情的,故意演戲而已?

雖然這事是吳考官提出來的,但說不準趙昭和凌蔚自己會找機會,讓事情往這方面發展。

眾人的眼光有些疑惑了。

畢竟這非一人之力能做出的事,他們疑惑也再所難免。

凌蔚冷哼。他就知道一定不會就這麼結束。

「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蔑。夏五月,鄭伯克段於鄢。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九月,及宋人盟於宿。冬十有二月,祭伯來。公子益師卒。」凌蔚突然開頭道,「元年春,王周正月。不書即位,攝也。」

「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蔑,邾子克也。未王命,故不書爵。曰『儀父』,貴之也。公攝位而欲求好於邾,故為蔑之盟。夏四月,費伯帥師城郎。不書,非公命也。」

眾人先是愣了一下,然後有人突然拿出《左氏春秋》翻開——為了出題,他們這裡的書籍很多,並且都是分好類的。

「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薑,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薑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及莊公即位,為之請製。」

「公曰『製,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製: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製也,君將不堪。』公曰『薑氏欲之,焉辟害?』對曰……」

半個多時辰的時間,眾人就這麼傻愣愣的坐著,聽凌蔚背書,聽他一字不漏的背完春秋。

凌蔚示意旁邊小吏摻滿茶水,潤了潤嗓子後,道:「這《春秋》就用了半個多時辰,若要在下一本一本的背完,恐怕今天時間來不及了。在大綱上的書籍,在這裡也是有的。諸位大人可以隨意拿一本,起一句兩句的頭,由在下背誦後面的。」

眾人面面相覷,顯然被凌蔚的「背書」給嚇到了,都不知該如何反應。

趙昭冷笑一聲,隨手拿起《禮記》:「夫為人子者,三賜不及車馬。故州閭鄉黨稱其孝也,兄弟親戚稱其慈也,僚友稱其弟也,執友稱其仁也,交遊稱其信也。見父之執,不謂之進不敢進,不謂之退不敢退,不問不敢對。此孝子之行也。」

凌蔚道:「夫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遊必有常,所習必有業。恆言不稱老。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群居五人,則長者必異席。」

「天下有王,分地建國,置都立邑,設廟祧壇墠而祭之,乃為親疏多少之數。」

凌蔚道:「是故,王立七廟,一壇一墠,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曰顯考廟,曰祖考廟;皆月祭之。」

一考官拿出《周禮》,道:「司諫掌糾萬民之德而勸之朋友。」

凌蔚道:「正其行而強之道藝,巡問而觀察之,以時書其德行道藝,辨其能而可任於國事者,以考鄉裡之治,以詔廢置,以行赦宥。」

…………

幾來幾往,在場的所有考官都參與了這場別開生面的「抽背」。凌蔚的考試大綱中除四書五經之外還有其他別人寫的註釋和經義文章,共上百篇文章,他們都一一抽查過,又是一個時辰過去,凌蔚除了讓續水之外,中途都未停頓過。

吳考官的臉色越來越不好看,在大家都不再「抽背」,凌蔚也微笑不語,現場鴉雀無聲的時候,吳考官嘆了口氣。

他站起來,正了正衣冠,對著凌蔚長長一作揖:「是下官小人之心。凌瑾堂高才,下官不如也。」

「吳大人何必這樣。」凌蔚把吳考官扶起來,道,「瑾堂年少,諸位大人不信任,情有可原。若諸位大人已經認同,那就協同努力,不誤了科舉大事才是。」

「凌大人寬宏大量,但下官卻不能厚顏無恥。」吳考官面如死灰,「下官將向陛下請辭主持科舉之事。」

「吳大人何苦如此?」凌蔚忙道。

吳考官搖搖頭:「下官決議如此。」

凌蔚還想在勸,吳考官卻堅決告辭。

「時辰已晚,有什麼事,明天再說吧。」趙昭道,「科舉時間臨近,所忙之事還多。」

眾人紛紛告辭,在告辭之前,紛紛朝著凌蔚再次道歉,弄得凌蔚尷尬不已。

明明是自己被為難,怎麼跟自己為難別人似的。

「幹得好,沒給老夫丟臉。」趙昭上馬車前,勉為其難的誇獎了凌蔚。

凌蔚摸摸鼻子。這件事就算結束了?

........................................

這件事並未就此結束。

吳考官不是說著玩的,他真的很堅決的去向皇帝陛下辭去了此次考官之職,併名言自己聽信謠言,以為凌蔚名不副實,多有為難。如今凌蔚已證明其才華足以擔任考官一職,並且心胸開闊,並不因為他的為難而責怪他。這讓他羞愧不已,無法接受考官一職。

皇帝陛下也勸說了一下,意思意思,見吳考官意已決,便道:「吳愛卿被蒙蔽,事不怪你。愛卿能坦然承認不足,正說明愛卿心胸同樣廣闊,品德高尚啊。」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