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國院士》第609章 小型堆的完成!
  複興路所發生的事情,徐川並不清楚。

  不過對於他來說,老航天配合與否,影響並不算很大。

  正如可控核聚變領域的發展一樣,諶明繼的存在也並未能影響到他的研究和發展。

  科技的發展,是人類永恆的追求。

  從過去到現在,人類始終在探索和發掘新的技術思路,以提高生產力和生活水平。

  無論是能源、材料、信息還是其他的領域,任何前沿的技術都在被開發和應用。

  這些技術正在引領著未來的發展,將帶來深刻的變革,以及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的新挑戰。

  正如蒸汽機被內燃機所碾壓,然後消逝在歷史的進程中一樣,這是大勢所在,無人能夠抵擋。

  當然,若是老航天集團能夠與他形成互相配合與支持,那再好不過了。

  電推進系統在航天領域的確是有著很大的優勢,不過缺點也並非沒有。

  500KN的推力雖然在電推進領域已經很大了,而且考慮到電推進的入櫃方式和線路與傳統的化石燃料運載火箭不同,它最大能夠將五十-六十噸左右的物品送入近地軌道上,這差不多就是它的極限了。

  而對於傳統的化石燃料火箭來說,這個數字只有它的十分之一。

  比如SpaceX公司的星艦,就能將重達五百五十噸的物品送上近地軌道,哪怕是國內的長征九號,也能運載數百噸的貨物上天。

  在大質量的貨物運輸這一塊,傳統的化石燃料火箭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

  事實上,在徐川的考慮中,化石燃料火箭在這次的載人航天和登月工程上同樣是有著重大作用的。

  他之前和航天科工的科研人員與總負責人進行對接,包括在衛星捕獲技術領域的合作與挖人,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為這方面做準備的。

  航天飛機載人上天,化石燃料運載火箭將大質量的貨運運送入軌,然後兩者在近地軌道上進行對接,完成物資轉移,再由航天飛機奔赴月球,完成登月以及後續的工程。

  這種方式,能夠最大限度的結合新式航天飛機與傳統化學燃料運載火箭兩者的優勢。

  前者能承載的物資遠不止五十噸,但推力卻不足以將更多的物資從地面送入近地軌道,脫離地球的重力約束。

  但一旦離開了地球的重力場,進入了近地軌道以後,在太空中完成物資轉移的話,航天飛機能攜帶數百噸甚至是上千噸的物資奔赴月球。

  而這是傳統的化學燃料運載火箭所做不到的。

  結合兩者的優勢,不僅能夠將更多的物資送上天,送到月球,也能節省更多的經費。

  畢竟在太空中推進數百噸的物資前往月球和攜帶數百噸的物資進入太空對於航天飛機來說可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前者可以說是易如反掌,而後者則需要數次甚至是十數次的發射。

  從京城回到了金陵後,徐川的日常工作就落在了航天飛機的建造上。

  十一月初,歷經了快一年的時間,通過螺旋石-7X數據而改造的小型化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終於在能源研究所的核心實驗室中完成了。

  相對比華星聚變裝置超過十米直徑的體積來說,這座全新組裝完成的小型聚變堆,或者說緊湊型聚變堆,其直徑只有三米,高度更是不到兩米。

  這種體型大小的反應堆,安置在實驗室中對比之下更是顯得迷你至極。

  “不可思議,聚變堆居然能小到到這個程度,你們到底是怎麽做到的?”

  核心實驗室中,從航天科工那邊特意趕過來商談合作的袁英才站在空曠的實驗室中,看著眼前不比自己高多少的小型聚變堆臉上滿是震撼和驚訝。

  雖然早在來之前就已經猜到了小型可控核聚變技術有了突破,但真當這樣一台小型的聚變堆放在自己眼前的時候,他仍然被震撼到了。

  徐川笑了笑,淡淡的開口解釋道:“並不算很難,永磁體仿星器+高臨界磁場的超導材料這兩項是基礎,解決了這兩個問題,要完成聚變堆體積的小型化的並不是多麽困難的事情。”

  聽到這話,袁英才從震撼中回過神來,嘴角不自然的動了動。

  並不是很難.
  這話說真夠裝咳咳真看不起小型化可控核聚變技術的,仿佛順手就能解決一樣。

  不過很快,他就敏銳的意識到了這句話中的重點,迅速的詢問道:“永磁體仿星器?仿星器?你們在小型化可控核聚變技術上走的是仿星器的路線,並不是托卡馬克路線?”

  事實上,不僅僅是星海研究院在研究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小型化,航天科工其實也有相關的項目。

  只不過目前來說,他們依舊走的是托卡馬克裝置小型化的路線。

  畢竟複合型托卡馬克裝置已經成功的實現了點火。要說將體積做小,在技術已經實現了的基礎上自然希望更大。

  只不過從項目成立到現在,航天科工也沒做出什麽有效的成果。

  一年的時間,還不夠他們的專家教授完全弄懂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呢,更別提在此基礎上完成小型化了。

  更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星海研究院走的小型化路線,居然不是托卡馬克,而是仿星器這一條另外的磁約束道路。

  之前可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消息來著啊。

  還有那個永磁體仿星器又是什麽新技術?
  一時半會的,袁英才有太多疑惑和問題了。

  徐川笑著點了點頭,道:“沒錯,這座小型堆,走的路線正是仿星器而非托卡馬克裝置。”

  “因為托卡馬克裝置在運行時,腔室內高溫等離子體的等離子體磁面撕裂、扭曲摸、等離子體磁島等問題很難解決。”

  袁英才皺起了眉頭,快速的開口問道:“但破曉聚變裝置不是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嗎?”

  徐川搖了搖頭,笑道:“並沒有,破曉聚變堆只不過是通過擴大體積、增強臨界磁場、以及改變聚變堆外圈磁場的結構強行壓下去的。”

  “這個問題並沒有得到完整的解決。”

  “而隨著聚變堆的體積做小,這類問題會愈發的嚴重,在托卡馬克裝置上,體積小到五米*五米*五米左右的時候,高溫等離子體相關的衝突和撕裂就不可調和了。”

  “所以我們選擇了更換一條沒有等離子體磁面撕裂、扭曲摸、磁島等問題的路線,而仿星器,在這方面恰好有自己的優勢.”

  徐川簡單的解釋了一下小型化聚變技術,接著道:“正好,相關的檢查已經完成了,接下來我們要對這座小型堆進行點火實驗,袁總要不要一起過來看看?”

  聞言,袁英才用力的點了點頭,道:“當然,方便的話。”
    徐川笑著道:“沒什麽方不方便的,跟我來吧。”

  說著,他朝著核心實驗室的總控制室中走去。

  在這裡,繁多的科研人員和工作人員正緊張有序的忙碌著。

  “情況怎麽樣了,什麽時候可以進行點火?”控制室中,徐川朝著梁曲問道。

  小型化聚變堆的路線雖然是他提出來的,一些核心難題也都是他解決的,不過整體的設計、製造、組裝等流程他都沒怎麽參與,全都是由梁曲在把控掌握的。

  看到徐川,梁曲打了個招呼後應道:“準備工作都已經完成了,現在在進行最後的檢查,大概半個小時後能完成檢測開始點火實驗。”

  徐川點了點頭,帶著袁英才走到了另一邊等待起來。

  半個小時的時間並不長,在梁曲的主持下,小型化聚變堆的首次點火實驗,開始了。

  盡管有華星聚變裝置的經驗在前,但小型堆的測試實驗依舊是從氫氦三模擬實驗做起的。

  相對比氘氚原料聚變來說,氫氦三模擬運行雖然並不能發生完整的聚變反應,但在溫度的提升和等離子體湍流的控制上更有優勢。

  當然,更關鍵的在於它能測試出聚變堆整體狀況的同時,還不會出現大范圍損傷聚變堆的問題。

  畢竟直接上氘氚的話,一個沒控制好,聚變誕生的能量對於反應堆和腔室的衝擊損傷絕對是巨大的。

  哪怕是聚變的原料使用量再說,其瞬間誕生的高溫與等離子體依舊不容小覷。

  和核試驗相關的東西,就沒有不危險的。

  【穩態磁場強度達到78.55特斯拉,目標達成!】

  【微調磁場已經按照指令完成修正,反應腔內磁場達到目標規劃!】

  【.】

  【氦三原料已注入!】

  【ICRF加熱天線啟動完成,當前溫度已抵達四千七百萬攝氏度,預計十分鍾後抵達八千萬攝氏度!】

  【.】

  總控制室中,徐川安靜的坐在椅子上看著梁曲對小型堆模擬實驗的指揮,聽著耳邊反饋回來的各種工作匯報。

  對於如今的能源研究所來說,完成一項氫氦三模擬實驗並不是什麽值得關注的事情。

  如果不是這次是組裝完後的小型堆第一次進行點火實驗,乾系重大的話,徐川甚至都懶得過來看一眼。

  畢竟相關的實驗他已經做過無數次了,哪怕是對於能源研究所的其他人來說,完成核聚變實驗也不是什麽稀奇的工作。

  所有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穩步有序的推進著小型堆的運轉。

  直到,控制室中,一句振奮人心的報告傳遞了過來
  【檢測到氘氚聚變反應!】

  一句簡短的報告,讓控制室中的所有人都振奮了起來。

  小型堆的氘氚點火實驗,成功了!

  看著總控制屏幕上跳動的曲線和數據,徐川臉上也帶上了淡淡的笑容。

  正如他所預料的一樣,小型堆在經歷了華星聚變裝置無數次的實驗模擬和數據調整後,順利的完成了點火工作。

  雖然後續還需要進行一些參數與實驗的調整,但最為核心與關鍵的步驟,他們已經跨過去了!

  控制室中,受邀前來參加點火實驗的袁英才在看完了整個模擬實驗和點火過程後,感受著控制室中的歡呼,他竟然有點茫然。

  這.這就成功了?
  不是說這是小型堆的第一次點火實驗嗎?

  這就完成了?
  什麽情況?是不是也太輕松了一點,太快了一點?
  他全程都沒感受到什麽緊張期待的氣氛啊?
  注意到這邊的動靜,徐川笑著開口道:“感覺如何?”

  聞言,袁英才回過神來,咽了口唾沫忍不住問道:“我怎麽一點感覺都沒有?完全不像是小型堆試驗成功的樣子。”

  頓了頓,他接著補充道:“小型堆這種重要的實驗成功了,歡呼呢?喜悅呢?慶祝呢?你們這也太淡定了一點吧?”

  聽到這話,徐川淡然的笑了笑,道:“對於星海研究院來說,小型堆的技術已經相當的成熟了。”

  “早在這次實驗之前,華星聚變裝置就通過模擬的方式進行了無數次的點火和運行實驗,有這份經驗和數據在,小型堆的點火對於我們來說,並不是什麽難事。”

  “至於歡呼喜悅慶祝這些,當然會有,但不是現在。”

  “等到慶功宴的時候,他們自然會歡呼慶祝。”

  “至於現在,還有很多的工作在等著他們呢。”

  說著,他努了努的嘴,指向一旁依舊在自己的崗位上工作的研究人員,繼續道:“這一次的實驗,除了點火完成氘氚聚變外,還需要進行運行時長、等離子體溫度極限測試、裝置翻轉穩定性測試等多種實驗。”

  “因為這座小型堆是用於航天飛機上的,它在運行中可能會遭遇到的各種情況,我們都需要進行最為詳細的實驗和測試,獲取到相關的數據才能判斷它是否真正的成功了。”

  站在總控制室中,袁英才臉上的表情除了震撼之外,還有幾分複雜,甚至還帶著一絲懷疑。

  事實上,哪怕是到了現在,他依舊都不怎麽敢相信小型化聚變堆真的成功完成了點火。

  不僅僅是對這項技術本身是否能做到的懷疑,還有對實驗成功後總控制室中這些人淡定的表現的懷疑。

  包括徐川在內的所有人,對於點火成功的淡然,以至於讓他不得不懷疑這次的點火是否真的成功了,而不是捏造的實驗和數據來蒙騙他。

  但此刻展現在他眼前的事實,包括反饋到控制室中的那些數據,那運轉在小小的反應堆腔室中的高溫等離子體,以及那向外輸出的電能,在此刻將他腦海中的那些想法,粉碎的一乾二淨。

  小型堆,他們真的做到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