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國院士》第610章 舉世無雙
  小型堆的首次測試實驗,從上午九點半開始,一直持續到了中午接近一點左右,才階段性的告一段落。

  星海研究院的小食堂中,全程跟著參觀完整個實驗的袁英才看向徐川的眼神中滿是炙熱的光芒。

  如果說大型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給能源領域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的話,那小型化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改變的更多的則是軍事、航天航空、海航等各種需要供能系統的領域。

  且不說航空母艦這種大型設備,就是一架搭載了小型聚變堆的戰略轟戰機,都能擁有全球巡航的能力。

  更別提還可以部署在上百公裡,甚至是外太空的空天戰機和空天母艦等一系列國防設備了。

  這份改變,對於未來的戰爭形態的影響將是巨大的。

  而對於航天科工來說,擅長於各種國防設備研發,以及在信息產業、裝備製造業等方面開發了一系列重大軍民結合技術產品的他們,如果能與星海研究院在小型堆上面進行商業合作,絕對能藉此開拓出的一片更為廣闊的市場。

  另一邊,京城。

  長安街北側的北海小島上。

  科學技術蔀的蔀長袁周禮手中拿著一份報告文件,跟隨著警衛員行色匆匆的走進了眼前這棟不算不算高大的二層小樓中。

  敲了敲書房的大門,隨著裡面傳來一道‘進來’的聲音後,他快速的推開了門,走了進去。

  “怎麽了,什麽事這麽急?”書房中,老人笑著看向匆匆趕過來的袁周禮問道。

  深吸了口氣,平複了一下呼吸和情緒後,袁周禮快速的開口道:“首張,星海研究院那邊的最新消息,在小型化可控核聚變技術上,有了重大突破!”

  “按溫遠航同志整理和匯報的情況來看,星海研究院已經成功的實現了小型堆的點火與發電測試。”

  “從目前的測試數據來看.小型堆的研發,相當順利!”

  聽到這個消息,坐在書桌後的老人瞳孔驟然收縮了一下,就連他都忍不住呼吸急促了兩分。

  快速的接過袁周禮遞過來的報告文件,拆開,裡面是一份有關於小型堆測試實驗的數據文件,以及一些關於這些數據對應的簡略解釋。

  畢竟專業化的東西,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懂的。

  快速的瀏覽了一下手中的報告文件,老人眼眸中流露出一絲喜悅的神色。

  笑著放下了手中的報告,老人看著上面的信息輕聲感慨道:“有徐院士這樣的學者,國之大幸啊。”

  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上次星海研究院的那位溫遠航同志給他做匯報的時候,說是需要到明年二月份左右才能完工。

  沒想到這會才十二月上旬中,他們就交出了一副令人滿意的答案。

  盡管從報告上來看,後續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測試和調整,但毫無疑問,那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看向了站在對面的袁周禮,快速的問道:“按照溫遠航同志的匯報,在小型堆完成後,華星聚變裝置是不是就可以拆出來了?”

  小型堆的完成,由螺旋石-7X改造而來的華星聚變裝置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

  當然,這裡指的是小型化可控核聚變技術研究路上的使命,而在剩下的時間中,它將轉移到03號航空母艦上,繼續它的國防生涯。

  對於等待已久的他們來說,這無疑是這個冬天中聽到過的最好的消息。

  袁周禮點了點頭,快速的回道:“我這邊和溫遠航同志溝通過了,海軍裝備處那邊將會安排一支團隊進入星海研究院,學習了解的同時完成華星聚變裝置的轉移工作。”

  “而星海研究院也會安排一支小組全程進行配合和提供技術支持,按照當前溝通的預估,華星聚變堆的拆除和重新在03號航母上的組裝需要花費大概兩個半月左右的時間。”

  “那03號航母那邊準備的如何了?”

  “03號航母的改造工作從今年7月份左右開始,包括聚變堆安裝位置的改造,以及磁流體發電機組和超臨界蒸汽發電機組的調整部署已經完成從目前的工作情況來規劃,預估在明年三月中旬至四月初左右能完成所有的工作。”

  老人笑著點了點頭,有些感慨的開口道:“一艘核聚變動力的航母,這放到兩年前的,誰敢想?”

  袁周禮也跟著笑了笑,道:“那時候大家都還在研究著可控核聚變技術呢,甚至不少人都覺得這是一條絕路,走不通。而徐院士硬生生的在這條不可能的道路上踏出了一條通天大道,這份才華與能力,可謂是舉世無雙!”
    老人笑了笑,忽然想起了什麽,問道:“對了,航天那邊情況如何了?我記得徐院士那邊研發的空天發動機也出來了吧?”

  袁周禮點頭道:“嗯,前段時間徐院士去參與了載人航天與登月工程招標大會,展示了星海研究院研發的電推進系統。”

  “按照航天局內部的溝通來看,接下來的航天項目大概率將采取化學燃料運載火箭和電推進系統齊頭並進的方式來完成。”

  “即通過化學燃料運載火箭將探月工程所需的物資運送到近地軌道上,通過對接完成轉移,由航天飛機完成載人登月和探月工程。”

  頓了頓,他有些遲疑的看了一眼老人,接著道:“不過星海研究院那邊是否能按期完成航天飛機的研究設計、製造測試等流程,這個不太好說。”

  “如果星海研究院那邊延遲的話,後續要麽改動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時間,要麽則將航天飛機的任務交給航天集團。”

  “但這樣一來,不管怎麽做對咱們的航天發展恐怕都有不小的打擊”

  航天局的人才和眼光自然是有的,化學燃料運載火箭和電推進系統各自的優劣勢,徐川能看到的東西,他們自然也能看到。

  通過這種協調合作的方式來完成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無疑是最優秀的解。

  而且在航天領域的蛋糕分配方面,也可以讓更多的航天企業參與進來,打破以往兩大航天企業壟斷航天資源的局面。

  只不過相對比那些老牌航天集團來說,星海研究院在航天領域的上的底蘊還是有些太薄淺了。

  再加上航天飛機的設計製造又是一個大項目大工程,能否按期完成,誰也無法保證。

  因此這段時間,航天局為了相關的工作也是吵破了天。

  有人覺得目前的重點不是發展電推進技術和航天飛機,電推進技術雖然重要,但趕在NASA航天局之前將宇航員送到月球上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也有人覺得應該相信徐院士,也應該更主動的去推進電推進系統和航天飛機的發展。

  畢竟從日益成熟的小型可控核聚變技術與空天發動機技術來看,未來的航天領域,電推進絕對會取代如今的化石燃料推進,佔據主流的地位。

  而既然他們在這裡一領域已經實現了技術領先,沒有道理不優先支持電推進和航天飛機的發展,繼續跟在NASA的屁股後面使用化石燃料推進,對於國家航天的未來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當然,對於這一觀點,反駁的人自然也有。

  畢竟電推進系統和航天飛機對於華國來說是一個新的技術,前面已經沒有了石頭可以給他們摸著過河了,安全性和穩定性是否可靠,是個未知數。

  而摸著石頭過河也自然有它的好處,至少從安全性和穩定性上來說,已經完成過多期嫦娥工程的化學燃料運載火箭自然更有把握。

  為了這事,前段時間航天局現在都快分裂成兩個了,兩派人天天在會議上吵來吵去的。

  聽著袁周禮的擔憂,老人笑了笑,說道:“航天領域的競爭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咱們自己科技實力的發展。”

  “無論是化學燃料運載火箭也好,還是航天飛機+電推進技術也好,都是咱們國家安家立國的根本,現在與未來皆在技術的發展上,我們不能因噎廢食。”

  微微頓了頓,老人接著道:“當然,在航天領域上,對比之下星海研究院的底蘊還是有些不夠的,必要的時候,我們肯定要拉一把。”

  相對比老牌航天集團來說,星海研究院在航天領域就是純純的新人了。

  雖然或挖或借調的方式從其他航天企業攢了一批人成立了航天研究所,但底蘊肯定是趕不上常年在航天領域耕耘的老牌集團的。

  不過電推進的未來不容小覷,正如航天局的部分專家預見的一樣,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站在一個國家的高度上來考慮,他更不能只看現在的發展與競爭,更要著手未來的布局。

  而且適當的時候,拉一把星海研究所,也能提高國內航天領域企業的競爭,符合他們之前推動航天企業多元化發展的政策。

  畢竟那些老牌航天集團壟斷航天領域的發展已經很久了,不添加點外來的競爭,他們也很難自主的活躍起來。

  良性的競爭,才更能促進科技的發展嘛。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