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國院士》第608章 外骨骼與仿生學機器人
  第608章 外骨骼與仿生學機器人
  實驗室中,已經完成了實驗和測試的鄭海收回了思緒,摘下來控制頭盔走了出來。

  徐川看了過去,好奇的開口問道:“感覺怎麽樣?”

  鄭海思索了一下,才開口回道:“很神奇的感覺,尤其是腦海中會出現無人機傳遞回來的視角和畫面的時候,有點像自己多出來一隻天然的手臂(無人機)的感覺,不過這種感覺很模糊。”

  頓了頓,他補了一句:“這項技術和我以前在軍隊中測試過的神經裝置和虛擬裝置都完全不同。”

  徐川有些詫異的看了他一眼,好奇問道:“你之前還體驗過其他的這類產品?”

  鄭海笑了笑,回道:“很正常,我的工作性質注定了我會接觸到各類前沿的科技設備,尤其是那些能用於軍事的。畢竟只有了解清楚了這些東西的性質和能力,才能更好的進行工作。”

  “那以前的那些是怎樣的?”徐川迅速的問道。

  想了想,鄭海開口道:“有點類似於控制鍵盤打遊戲的樣子,你按了什麽技能,腦海中想了什麽方法,被控制的設備才能進行對應的活動,需要較高的集中精神和注意力。”

  “而徐曉做出來的這個,更輕松一些,腦海中的一些想法誕生了,它就能捕捉到。更神奇的是它還能反饋一些無人機能捕捉到的畫面和感受,雖然很少也很模糊。”

  徐川點了點頭,思索了一下後看向徐曉,道:“曉曉,說起來,你們的這種神經控制設備,能用來控制機器人或者說外骨骼之類的設備嗎?”

  通過神經控制設備來控制機器人或者外骨骼,並不是一件多麽稀有的事情。

  甚至在一些國家中,包括華國,有軍隊已經用上了這項技術。

  2019年的時候,國內曾經舉辦了一場穿戴式單兵外骨骼助力裝備挑戰賽,吸引了上百支隊伍參加比賽。

  而在這次的挑戰賽上,各單位研發的各種單兵外骨骼也精彩亮相,每個穿著外骨骼服搬運物資的士兵都步履矯健。

  事實上,外骨骼服的研發目的除了提高士兵的負重,更重要的是減少士兵發生骨骼疾病的概率。由於裝備機械化在現代戰爭的普及,單個士兵上戰場所需要攜帶的基礎裝備,例如頭盔,槍支彈藥手雷,急救包等多種物資,加起來有數十公斤。

  長期的超負荷載重,不僅影響士兵行軍打仗時的戰力,還會引發骨骼疾病。

  比如科威特戰爭期間,米國許多士兵就因為負重太大而引發了骨骼疾病,導致米軍每年都要花費大約5億米金來治療士兵的骨骼疾病。

  如果能通過神經系統控制的外骨骼來代替士兵完成或者降低負重,無異於能極大的提高作戰能力。

  不過目前來說,市面上的一些外骨骼有很大的缺點。

  最主要的有兩部分,一部分是續航依賴電池,做不到長久的使用。

  這一部分得依賴電池的技術提升,鋰枝晶難題已經被他解決了,相信後續這個問題很快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

  而另一個問題則是控制以及靈活度等方面上的難題了。

  目前的外骨骼基本都是通過綁定在肌肉上的感應器來進行姿態測量的,這種方式雖然能用,但也限制了士兵的靈活度。

  那些大幅度、大角度的動作很難完成。

  而這個問題,在徐曉的研究上,徐川看到了解決的希望。

  當然,前提是這種神經控制設備能應用在外骨骼和機器人上面。

  “當然!”

  聽到徐川的問題,徐曉昂起頭,得意的說道:“這種新型感應技術和其他神經控制設備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命令的控制系統。”

  “其他的設備都是以腦電波為基礎,先發出再轉換,然後通過無線或數據網對設備進行操控。而我們研發出來的這種則是采用了最新的生物擬真模式,先將被控制的設備擬真成類人體的機構,然後反饋模糊的指令到人體大腦,再回調控制模式。”

  “這樣做的好處就在於鄭大哥剛剛說的那樣,讓整個無人機感覺起來就像是自己的手臂或者身體原先就有的部件一樣。”

  “而人體的外骨骼和仿生機器人理論上來說只會比無人機更加適應大腦的操控,畢竟它本身的機構本就類似於人體,是通過仿生和人體模擬技術做出來的。”

  頓了頓,徐曉長舒了口氣,搖搖頭接著道:“不過那需要我們將人體的神經信號庫完整的整理出來,並做出對應回應和控制系統,需要至少幾年的時間不說,也需要大量的經費和資金才有希望。”

  聞言,徐川笑著摸了摸她的腦袋,開口道:“時間和經費都不是什麽問題,只要伱覺得有希望能做到就行。”

  頓了頓,他接著道:“這樣吧,我給你投資兩個億.”

  聽到這話,徐曉愣了一下,隨即興奮的原地一蹦三尺高,快步的走了上來,抱住徐川的手臂就開始撒嬌賣萌。

  “老哥!真的嗎?”

  “真的是兩個億嗎?”

  徐川笑了笑,說道:“兩個億沒有什麽問題,不過這是有條件的。”

  “什麽條件我都能答應!”徐曉脫口而出道。

  徐川瞥了眼自家這個跳脫的妹妹,繼續道:“很簡單,這筆錢不是直接給你的,而是會注冊一家公司,通過公司的名義與你和水木大學進行項目合作。而資金的用途以及項目的進展,方向等常見投資上的一些工作,你都需要整理進行匯報。”

  “另外,在項目的投資和未來的利益以及股權上,我需要佔比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剩下的百分之五十,你作為負責人,你拿多少,以及水木大學那邊拿多少,這個你自己考慮”

  之所以整出一個公司來,一方面是他有些擔心徐曉把控不住,畢竟兩個億這個數字太大了,至少對於徐曉而言是的。

  另一方面則是,他比較看好這方面的研究,虛擬現實領域的投資在未來本就是個熱門的領域,而徐曉所研究的方向也很突出。

  真要能做到的話,在醫療、軍事、工業、遊戲等各個領域都能擁有極大的市場。

  而且拋開這第一筆投資以外,後續在他看來肯定是還需要追加投資的。

  如果不是擔心嚇到徐曉,第一筆投資放二十個億對他來說也不過是一個數字而已。

  兩個億,在他看來,不太可能或者說基本不可能解決這個問題。

  另一邊,複興路。

  工業與信息蔀的總蔀大樓中。

  坐在辦公室中,一名頭髮已經全白了的老人帶著一副老花鏡慢慢的看完了手中的報告文件。
    在他的對面,是航天局的領導鄔遠康,這會正正襟危坐的端著身姿坐在沙發上。

  過了半響,辦公桌後的老人伸手摘掉了眼鏡,放下了手中的報告文件後輕輕的搖了搖頭。

  “這事,老航天那邊做的有點過了。”

  關於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的招標大會在昨天落下帷幕後,相關的報告文件和會議紀要由鄔遠康第一時間整理出來,第二天就送到了航天局的上司手中。

  畢竟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如今的地位和以往完全不同了。

  在過去,航天領域的發展和研究在華國雖然算不上多麽的偏門,但也算不上多麽的受重視。

  整個航天領域加起來一年的資金和經費也就那麽一兩百億而已。當然,國防航天領域的經費是沒有算進去的。

  聽起來很多,但是對於華國這樣的經濟大國而言,甚至可以說是可有可無的存在。

  要不是很多航天領域的技術還能應用到國防技術上,航天領域的發展在之前的國內大概也就是送送衛星上天,搞搞空間站之類的。

  那些火星探測之類的技術,很多時候都是被競爭對手和國際形勢逼迫的跟進上的,他們本身對這個的需求並不高。

  畢竟航天領頭的投資短時間內很難帶來正收益的回報。

  雖然可以在國內外刷一波聲望,但無論是登月也好,還是登火也好,能帶來的東西和利益並不多。

  不過如今情況不同了,如今的航天領域,可以說是科研項目中的當紅炸子雞。

  光是在這次招標大會上商議的《關於探月工程地月貨物運輸方案征集》和《月球表面臨時/永久基地建設方案征集》這兩個項目,其航天局規劃的經費就超過了三百億,平均一個項目一百五十億。

  算下來一個項目就足以抵得上以往航天領域一整年的經費支出了。

  不僅是經費,最上面的領導們對航天領域的發展也相當的重視,不止一次過問相關的事情。

  因此哪怕是工業與信息蔀這邊,也不得不跟著一起提供提航天局的重視。

  而這其中,上面的指示就有一項是鼓勵民航企業投資航天技術,以及開放一部分航天領域的蛋糕給民間航天企業。

  對於老牌的航天企業來說,這一刀算是砍在他們的身上。

  畢竟在過去國內大部分的航天蛋糕都是這些老牌航天企業吃到的。

  不過老實說,即便是砍了一刀,那些老牌航天企業能吃到的蛋糕卻完全不少於以前,而且比以前還要多。

  畢竟以前的蛋糕總量就那麽大,就算是你全吃下去也就一百多億。

  而現在,在國家增加了對航天領域的投入後,老牌航天企業就算是隻吃到了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一,經費資金都比以前要多了。

  然而正如徐川所說的一樣,可能是他們壟斷習慣了,在國家決定鼓勵民航企業投資航天技術,以及開放一部分航天領域的蛋糕給民間航天企業的時候,這些老牌航天企業依舊試圖聯合起來壟斷航天領域的蛋糕。

  這事做的,就有些不地道了。

  吃蛋糕很正常,也允許。

  但是你全吃了或者說吃掉了大部分,那發展民航企業和引領民航企業投資的任務怎麽辦?
  而且更關鍵的是,拋開民航來說,這次競爭的對手中還有那位的存在,以及上面極其看好的小型化可控核聚變技術和電推進技術。

  前者就不用多說了,小型化可控核聚變反應堆放到任何國家都是戰略級的寶藏,重中之重的核心。

  而電推進技術對於航天航空、國防等領域等改變和發展來說,也同樣相當的重要。

  尤其是上面提議過的空天戰機和空天母艦計劃,其本身就是建立在小型化可控核聚變反應堆技術上的。

  如果配合上電推進技術,形成的戰略威懾力更是值得投入
  辦公室中,鄔遠康正襟危坐的坐在沙發上,聽到老人的輕語後讚同附和的點了點頭,開口說:

  “支持民航企業的進入和發展是早就定下來的基調,我們也需要鼓勵國內出現SpaceX、軌道科學、藍色起源等民營商業化航天企業。”

  “老牌航天集團的做法,的確有些不太合適。”

  辦公桌後面,老人笑了笑,開口道:“關於航天領域的發展,你比我更加的熟悉,相關的任務分配,你那邊看著辦就好了。”

  頓了頓,老人抬頭看向鄔遠康,帶著些語重心長的意味開口道:“不過要注意的是,我們現在在參與航天領域的競賽和發展,這是當前的任務和基調。可控核聚變工程期間出現過的事情,不要再出現在航天領域了,你務必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

  聞言,鄔遠康頓時身體一震,快速的回道:“是,我知道了。”

  老人點了點頭,道:“去吧。”

  鄔遠康站起身,應了聲後穩步的走了出去。

  走出辦公室後才微微回頭看了一眼自己帶上的大門,深吸了口氣,整理下衣服後朝著大廈外走去。

  關於老人話語中的意思,可控核聚變工程中出現的事情,他自然知道是什麽。

  當初廬陽科學島作為國內可控核聚變領域的代表,和那位徐院士帶領的棲霞可控核聚變工程鬧得行業內人盡皆知不歡而散。

  最終雖然那位諶明繼院士主動退讓了一步,但毫無疑問是引起了高層的注意和一些不滿的。

  如今在航天領域,這種事情要是再發生一次,那就是他領導無能了。

  PS:今天去醫院檢查了一下,折騰了一天,晚上回來後趕出來了一章,求個月票。

  初步的判斷結果是脊柱上存在核桃大(3cm*3cm)的囊腫包塊,已經發炎,需要進行炎症消除處理並進行手術摘除。(我一開始以為是脂肪瘤來著,沒想到不是)

  醫生的意思是手術可能還比較麻煩,因為囊腫的位置在脊柱上,神經很多。

  慶幸的是不是什麽惡性腫瘤之類的東西,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