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侯夫人揣著辭職信》第五十六章 秋收稅
  第五十六章 秋收稅

  新稅規推行出去後,效果十分顯著,蜀州的各個縣城熱鬧程度一下子翻了番,就連鄧家村的人都跑去胡滄縣趕了幾次集買新村子裡要用的東西——新規定不單單放松了對賣家的條律,還徹底取消了對買家的限額,盡管村民們攏共也買不了那麽多錢的東西,但沒有規矩壓在身上就是舒服。

  大概唯一覺得不舒服的,就是各個縣城的稅官了。

  新規則一出來,他們工作量大增,卡點是沒有撤的,因為還要從散戶手裡收錢,在此之外還額外增加了一項查帳的工作,因為店鋪的稅錢跟利潤掛鉤,為了防止有的店鋪做假帳少繳稅,他們不得不定時查帳,從前悠閑的日子一去不複返。

  這局面岑永貞早就有所預見,也是她所樂見的,就該叫這些天天作威作福好吃懶做的稅官做點實事兒。

  半個月後,盡管她當初說過下半年的商稅還是歸知府,牛興田仍派人往黑虎鏢局的宅子裡送來兩口黃銅封邊的樟木箱,裡面一水兒白花花的銀錠,與此同時,收取秋收稅的日子也一天天臨近了。

  收秋收稅的場子歷來都是設在各個縣城外圍,岑永貞把這活兒交給陸韶白,叫他安排幾組人分別去各地開場收稅。

  “蜀州的秋收稅基本就是三種,粟米,生絲,還有素色絲綢。”

  岑永貞歪在書桌邊兒,一手撐頭一手不住翻著從金家搜來的秋收稅記錄冊,金全勇一般不要生絲,只收素色絲綢跟粟米,其中粟米要得最多,因為運出去後能賣個好價錢,而生絲跟素色絲綢只能當做原料與半成品,價值就上不去,“今年粟米收成估計不會太好,等把場子設好就放出消息去,咱們重點要素色絲綢,生絲次之,兩者交完湊不夠稅的可以交粟米。”

  這段時間她又陸續進了兩次糧食與糧種,除了玉米,她還發現了紅薯這種救命糧,現在明霞山莊的倉庫裡面堆滿了糧食與可留種的作物,即便秋收稅一粒粟米不收,將士們也不用發愁吃不上飯。

  “嘿嘿,那是您讓我直說的啊。”

  染料試驗的成功,叫岑永貞看到了新的來錢路子。

  稅場不光是周邊兒人來交秋收稅的場地,還要起到臨時倉庫的作用,粟米生絲跟素色絲綢都怕水,蜀州天氣又多變,收來的東西不能露天放置,若是不征用民房,就得找個合適的地方給東西遮風擋雨才成。

  岑永貞合上稅收記錄,看向一旁正在練字的陸韶白,“我看金全勇從前都是征用民房的,咱們可不能這麽乾。”

  石哲笑得賊兮兮的,抬手指著士兵們正在搬運的帳篷,“這些帳篷真是好用啊,不透風不透水,結實又輕巧,好東西啊。”

  “不不,不想誇啥了。”

  來蜀州這段時間,她把古頌賢方從頭到尾整理了一遍,謄抄整理成“醫藥、織染、釀製、香典”四個別冊,因蜀州盛產布料,她便找來一名開過染坊的寡婦娘子,跟她簽訂系統契約後委托她改良試驗染料,到目前已經成功染出蒲桃青、燕尾青、松花、檀香幾種很稀有的色調。

  “……有話直說。”

  陸韶白橫他一眼,“跟誰學得這開口先拍馬屁的臭毛病。”

  從前蜀州的絲綢雖好,但當地沒有大規模染坊,因此只能將上等的素色絲綢運到明州或湖州那邊,大額的利潤都被明州湖州的染坊布坊賺走,所以才不如粟米賺錢,可對手握染料配方的岑永貞來說,生絲跟素色絲綢的價值就比粟米高多了。

  但真正促使她放棄收粟米的原因,不是糧食儲備充足,而是古頌賢方這本書。

  “想要帳篷啊?”

  “對了,設場的地方還得另外想辦法。”

  “正好鄧家村把帳篷都還回來了。”

  說完,見陸韶白只是眯著眼朝前看一點兒接話的意思都沒有,石哲硬著頭皮繼續道,“真的好用,比從前在西北那會兒住的軍帳都好。”

  搭設場子的問題就這麽定下來,到了下午,石哲跟萬裡風就帶著人從倉庫裡朝外拉帳篷,岑永貞去了染坊那邊兒,負責監工的是因為被留下而滿腹怨氣的陸侯爺。

  石哲撓頭,“老大,我跟老萬就是想問問,這種帳篷還能再買著不?”

  陸韶白嗤笑一聲,斜眼看著石哲,“還想誇啥?一口氣誇完。”

  陸韶白寫完“君”字最後一筆,將毛筆擱到筆洗裡涮掉墨汁,“就叫他們拿帳篷過去搭場子吧。”

  “老大。”七八中文首發www.7*8zw.com m.7*8zw.com
  石哲搓著手湊到陸韶白跟前兒,賠著笑道,“老大您站這麽久辛苦了。”

  於是她乾脆出錢在胡滄縣建了一座染坊,只等秋收稅的絲綢收進來,就可以送去染色。

  陸韶白蹲下來,順手從手邊扯根草塞到嘴裡,這種草葉最下端有一點甜味,算是他小時候最喜歡的零嘴之一。

  “誒!”

  石哲也跟著蹲下,憨笑著點頭,甚至還薅了一大把草送到陸韶白嘴邊兒,“想要帳篷!”

  “把草扔了,我又不是你養的那些牛。”

  陸韶白叫石哲的動作整笑了,吐掉那根草,“想要多少帳篷?”

  “兩千頂!”
    石哲眼睛一亮,脫口回答道,結果發現陸韶白衝他冷冷一瞥,立刻改口,“一千也成。”

  岑永貞這次進的帳篷完全撐開後內部空間很大,一次住二十個兵綽綽有余,石哲報這個數字本身就是漫天要價,就看陸韶白那邊兒能給他砍多少。

  “去給我把秋收稅盯好了,別出岔子。”

  陸韶白撐著膝蓋站起身,“做得好,就有帳篷,要是做不好——我把你揍成帳篷。”

  石哲開心地一蹦三尺高,連聲喊著“您瞧好吧”。

  兩天之後,蜀州所有縣城郊外,全都設好了用帳篷搭建的臨時稅場,一車車絲綢與生絲從四面八方運過來,在這兒登記上冊。

  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現實總是如此,不管提前做好了多少準備,當一件事情真正進行時,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意外,好比這群大頭兵,這會兒就被稅收比例給難住了。

  同樣是生絲,分一等二等三等,同樣是絲綢,也分甲等乙等丙等,一份秋收稅,若是交二等生絲,需要上繳的數量就是一等生絲的三倍,絲綢也是一個道理,畢竟這些絲綢布匹都是農戶自家織造的,不是工廠統一生產,質量參差不齊。

  之前這群大頭兵們哪裡乾過分辨生絲布匹等級的活啊,一時間個個頭大如鬥,紛紛用快馬送信回山莊求援,岑永貞看到信歎了口氣,坐上馬車又去了一趟知府衙門——第二天,各個縣城的稅官們就被臨時抽丁,開始來幫買撲大人收稅。

  雞飛狗跳的七天過去,秋收稅終於收完。

  往年秋收稅前後,蜀州隨處可見賣兒典女生活無以為繼的平民,如今卻氣象一新,大部分人家裡還留著夠吃到明年的余糧,少部分糧食不足的,也沒到活不下去的地步,茶樓酒館裡又開始出現討論新買撲老爺的聲音,這一次不再有人質疑,一水兒的都在誇新買撲仁義,是菩薩再世,下凡來修功德的。七八中文天才一秒記住ωωω.78zω.còмм.⒎8zщ.cóм
  岑永貞照例無視了這些聲音,她向來不在意別人的話語。

  如今染坊倉庫裡已經堆滿各地收上來的素色絲綢,一不做二不休,她乾脆出錢在染坊旁邊又買下塊地皮,在那裡蓋了一座紡織作坊來消耗收上來的生絲。

  時間來到九月底,染坊的第一批布,終於可以出倉面世了。

  **
  秋末的白水河,水流比往日平緩了不少,夏日裡瘋狂抽條的水草與青荇隨著躁動的水虱一起潛伏回河底,自船上看去,河水清澈得宛如最上等的琉璃。

  一隻瘦削而骨節分明的手自船舷探下,手中合攏了一半的絹扇劃開水面,同時劃碎了水面倒映著的那張溫文爾雅的臉。

  在這秋高氣爽的時節,乘一條小舟自上流順水而下的,是一名看起來只有十七八歲的青年書生,書生身著鴉青色直綴,頭束布巾,眉若遠山目似晨星,不管誰看了,大抵都要在心裡暗歎一句好一個翩翩少年郎。

  年輕書生抽回扇子丟到一旁小桌上,自腰間解下酒葫蘆拔開塞子飲了兩口,朗聲問道,“船家,還有多久到榕城?”

  “小郎君莫急,過了前頭那道彎就是榕城的水域,不用半日就到渡口了。”

  船家是個四十來歲的黑臉乾瘦漢子,這會兒只顧悶著頭撐船,是他的娘子開口給了回答,說話間還從船尾拎了一鍋剛煸好的河蝦走來,用瓷盤盛了放到男子手邊小桌上,“小郎君嘗嘗,這米蝦可是白水河裡的上三鮮。”

  “謝謝阿姐了。”

  書生笑得很討巧,等河蝦放定立刻拿起筷子嘗了一口,一雙眼登時滿足地眯成一條縫,“香!鮮美酥脆,回味甘甜,不愧是能被稱為‘上三鮮’的白水河米蝦,妙極,妙極,這趟出來真是不虛此行。”

  “小郎君是個好吃之人啊。”

  船家娘子大笑著將手中竹籠拋下船去,“等你到了榕城,有機會一定要去一品閣嘗嘗,那裡的菜實惠又好吃,我們當地人都愛吃咧。”

  “哦?阿姐也去一品閣吃過東西,可見您說的實惠是真的。”

  書生一邊吃著煸河蝦一邊點頭,“若不然,就我兜裡那幾錢銀子,怕是吃不起酒樓。”

  “一品閣的東家善心得很,天天都用上好的材料做門板飯給我們這些尋常老百姓吃,只要幾文錢就能吃個飽,小郎君萬不可錯過。”

  船家娘子熱情推薦道。

  “聽你這般說,這一品閣我是必然要去一趟了。”

  書生笑著轉頭看向前方,又往嘴裡倒了一口酒。

  等船到了渡口,書生拍拍衣服起身,作別船家後信步沿著碼頭朝城內走去,剛走了兩條街,就見一頂轎子匆匆到眼前停下,轎簾一掀,岑知縣自內誠惶誠恐走下來,到書生跟前兒拱手行了一個大禮。

  “不知鍾離大人來此,有失遠迎,還請大人恕罪。”

  “岑大人太客氣,是青冒昧至此。”

  鍾離青轉了轉手中折扇,抬眼衝岑知縣微微一笑,“岑大人,你餓不餓?”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