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成流放罪妃後的發家生活》第一百二十六章
  第一百二十六章

  今年是許沁玉穿過來的第四個年頭, 她已經在這個時代活了四個年頭,說習慣倒也算習慣了,跟她後世過的日子沒甚太大的區別,也是整日做做菜。

  說要不習慣, 肯定也是有的, 各種生活便利, 所處環境,風俗習性有所不同,還有就是封建環境帶來的一些影響跟見聞, 但許沁玉目前倒也還算好,除了剛穿過來那段時間的苦日子, 現在不光婆母疼惜她,連寧姐兒也護著她,有什麽好看的首飾衣裳好玩的,最先想到的都是她, 更加不用說鳳哥兒跟芫姐兒兩個孩子, 反而更粘著她一些,四哥待她也很好,穿過來的唯一好處,大概也是有了家人, 家人包括裴家,還有原身的家人。

  在這裡的第四個年頭, 雖就開了第二家分店,不過有兩家鋪子, 許沁玉倒也心滿意足, 她暫時也沒打算去西南以外的地方開分店了。

  畢竟是皇族流放的王妃, 還是得低調一些, 她在西南怎樣都成,去了其他州城就不好說。

  今年飯莊過年時也沒歇業,本來許沁玉是想歇業,但前兩個月開始就有人陸陸續續問,希望過年時候,飯莊莫要歇業,他們都想在飯莊這邊定年夜飯,過年想拖家帶口來飯莊遊玩吃喝。

  許沁玉想了想,打算往後許記年關時候都不關門,多些盈利也是好的。

  至於員工們想不想放年假,就看他們自己,要是這幾日也願意留在許記上工,這幾日的工錢都是三倍。

  而且等到年後,也會陸陸續續安排員工們放年假。

  夥計們一聽只要過年這幾日繼續上工,每日就有三倍的工錢,等到年後也會陸陸續續安排他們放假,哪兒還有甚不樂意的地方。

  許沁玉用飯食時嘴巴也沒停過,一直跟四哥說著家裡的事兒,還有最近發生的事情,連著她參加廚藝比試,還有跟醉仙樓之恩的恩怨,孔松康買凶殺她的事情,都跟四哥說了說。

  吃過飯食後,裴危玄本想就在宅子裡頭洗漱,但許沁玉讓他過去溫泉那邊,泡泡溫泉,能夠緩身上的疲勞,他這才過去。

  許沁玉沒注意到四哥異常,她絮絮叨叨跟四哥說著家常。

  因為員工們過年時都願意留下工作,許沁玉就開始安排過年時年飯的預定。

  兩人這一睡就是一個多時辰,醒來時已經到了暮食的時候。

  裴危玄站在門口,定定看了玉娘幾眼,這才過去榻上,把她擁入懷中。

  至於明面上的頭領,自然還是霍江。

  許沁玉這一腳睡得舒服極了,睜開眼就感受到一個硬邦邦的胸膛,還有熟悉的一種檀香味,她就知是四哥的懷抱。

  她漸漸已經習慣這種親密的接觸。

  許記酒樓那邊有成哥兒跟東來居原來的廚子們,許沁玉也還算放心,她平時也會隔大半年過去許記酒樓那邊待上幾日。

  不僅如此,等到過年那日,許沁玉還給所有員工都發放了跟他們一年工錢差不多的紅封,讓所有員工又驚又喜。

  這件事情,他已經知曉,那些匪盜也是他讓霍江找了人去剿匪的。

  許沁玉選了個舒服的姿勢,窩在裴危玄懷中沉沉睡去。

  所以今年過年時,許沁玉也忙得腳不沾地。

  裴危玄也有些餓,他連夜騎馬快馬加鞭趕回來,夜裡也未曾歇息。

  他沒法在這些私兵面前露面,因為不能預料所有人是否忠誠,自然不能讓他們見到自己的真面目,所以僅是以另外的容貌跟身份來操練這些私兵。

  不然傳到京城去,會連累裴家聞家還有玉娘,恐怕連京城裡頭玉娘的娘家人都會受到牽連。

  裴危玄都是靜靜聽著,只是聽見玉娘說起孔松康買凶殺她那件事情後,他微微頓了頓。

  這會兒剛晌午,許沁玉吃完朝食沒多久,自然還不餓,她知道四哥肯定沒吃,不過也陪著四哥吃了些,都是飯莊那邊現成的飯食。

  許沁玉也安排自己歇息了三日。

  當初看到霍江給他的飛鴿傳書,那一刻,他臉色都是煞白,霍葉在旁邊都有些愣住,連連喊了好幾聲殿下,他才抬眸。

  他想到自己最近觀天象看到的一些東西,沉思下,還是決定告訴玉娘,“玉娘,正好有些事情,我想同你交代下,最近觀天象,我瞧著天有異象,再過不久,恐怕會有天災發生。”

  見四哥沉思著什麽,許沁玉也就不多問,讓四哥先回屋洗漱,她過去飯莊那邊端了些吃食過來。

  四哥這次回來,之前好不容易養了些肉,竟又消瘦下去。

  不大會兒,許沁玉呼吸有些不順暢,才跟四哥分開。

  許沁玉瞧見,很是心疼,還問道:“四哥這趟又跟著商隊跑了很遠嗎?”

  不過幾日時間,飯莊年飯預約已經滿了,其他不少人得知許記飯莊過年也可以預定年飯,卻已經沒位置,很是後悔。

  她穿了件湖色梅蘭鑲金線的寬邊小襖,下`身是件玉色刺繡長裙,一頭髮絲只是用跟綢子簡單的束在身後,不施脂粉卻膚如凝脂,臉頰雪白,正閉眼躺在他房間的榻上小憩,手上還捏著個畫本子,大概是這段時間太累,連著畫本子都未放下,人已經已經睡下。

  即便知曉玉娘不會有事,霍江他們會護著玉娘,但那一刻,他還是後怕起來,他擔心任何玉娘身上出任何一點意外。

  半個多時辰後就回了,玉娘已經躺在她房屋的榻上午睡起來。

  其實不然,裴危玄這段時間倒沒去管琉璃的事情,琉璃有周晏的商隊幫著跑,他跟霍葉都不用管,只是他跟霍葉最近忙著私兵的事情。

  就連源寶鎮的許記酒樓,今年也是跟飯莊這邊同步,過年都沒有歇業,同樣,許記酒樓的年飯也都訂滿了。

  正好初八剛過,四哥就回了。

  只是此刻,他只要想起,心中還會顫悸。

  裴危玄坐起來,靠在榻上,讓玉娘也靠在她懷中,兩人都難得如此悠閑,只是裴危玄心中還記掛著其他事情。

  她喊了聲四哥,湊過去親了親四哥的唇。

  等到年後初八,飯莊這邊才稍微清閑了那麽點,聞氏跟飯莊其他管事們開始安排著飯莊的夥計們歇息。

  玉娘面上一凌,忍不住坐起身子,“四哥,哪裡會有天災?”

  她埋頭在四哥懷中,慵慵懶懶,也不想起來,抬頭見四哥也睜開了眼眸。

  島嶼上養了些私兵,他平日裡都是易了容貌來操練這些私兵。

  所以除了霍江跟蓮花他們那些侍衛,他又讓霍江連夜派了些暗衛到飯莊這邊,去保護飯莊,保護玉娘,不管玉娘去何處,暗地裡都要跟上。

  她還記得穿來第一年,北方那邊發生雪災,連著西南這邊天都冷了不少,雪災凍死不少人,還有很多北邊的人開始逃荒,又是死傷無數,甚至逃到了西南這邊,發生了腹瀉病傳染病。

  “應當是中州那邊。”

  許沁玉知道這個地方跟她所身處的歷史朝代都不用,但大概地理位置也對應的上。

  大盛朝一共有十六個州,中州也算大州,州城都有幾座。

  許沁玉擔憂道:“四哥,能觀出是什麽天災嗎?能不能防范?”

  “恐是旱災。”

  裴危玄的聲音也低沉了些,他雖然觀天象能觀出一些什麽,但天災這樣的事情,以他一己之力,還有島嶼上那些人,根本沒有任何法子可以幫到中州,即便有土豆紅薯這些農作物,遠水救不了近火,這些農作物他讓島上的居民種了兩年,也不過剛剛夠一個州城的種子罷了,想要去救濟中州,還不夠全部中州人一天的口糧。

  想要救中州百姓,只有朝廷。

  只是現在是伏太后跟新帝把持朝政,就伏太后的性子,當初北方的雪災,她就沒管過,只怕這次的天災,她依舊放任不管。

  不過裴危玄還是打算為中州的百姓做些什麽,他沒法救中州百姓,只能把消息傳遞給太守。

  許沁玉聽聞,心裡很是擔憂,她也不知道能為中州做些什麽,隻小聲問裴危玄,四哥,“我這幾年也賺了些銀錢,要不到時候給中州那邊買些糧食送過去?”

  之前許記酒樓賺的銀錢都投到飯莊來了,不過飯莊開業半年多點的時間,她現在手頭上也有個二十萬兩的銀票。

  她現在也不怎麽缺錢,中州那邊真要發生旱災,她也願意捐些出去,留給飯莊這邊的開銷采買跟夥計們的工錢就成,畢竟中州離西南還是挺遠,中州真要有天災發生,暫時也影響不到西南這邊。

  既然是旱災,到時候肯定會影響收成,只要能夠挺過旱災那幾個月,大多數人還是能夠活下去。

  但那邊農作物,都是一年一收成,至少要等到來年春上把農作物給種植上,旱災一般都發生在夏天,所以至少得半年多時間,熬過這半年多,就能活下來。

  “不用。”裴危玄拒絕了,“你這些銀子留著傍身,即便真捐了,恐怕也到不了中州百姓手中。”

  朝廷現在上下爛成這幅模樣,朝廷救災的銀子都不一定能到中州,更加不同說其他地方捐過去的,何況現在討論這事兒還有些早。

  許沁玉也知現在談論這事兒的確還早,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裴危玄又告訴玉娘,“應該還有半年的時間,若下次馬六再來,你讓他給家中帶個口信,莫要用書信來往,讓嶽父嶽母那邊悄悄囤些糧食。”

  許沁玉點頭,她記得馬六哥跟她說過,年後還會送一批犯人過來邊城,到時候會給她帶家裡的書信。

  次日,裴危玄就去見了太守一面,同他說了自己會觀天象,知道中州那邊再過幾個月會有天災發生,希望太守幫著給朝廷上封折子,就說從一個雲遊四海的道士口中得知,中州那邊過些日子恐會有天災發生,希望朝廷可以提前預防下。
    想要預防,也就是趁著現在糧食價格正常,多囤些糧,到時候就能救濟災民。

  太守聽聞,果然也是擔憂,這種事情寧可信其有,他給朝廷寫了封折子,讓人快馬加鞭送去京城。

  等這封折子快馬加鞭送到京城,進到伏太后的書桌前,伏太后冷笑一聲,“這饒州城的太守真是好糊塗,連這種江湖術士的話語都相信,真要有如此高人,為何不來宮裡做國師,跑去雲遊四海吃苦受難。”

  伏太后自然沒信這種折子,就給扔在了一邊。

  已經過去四年,她始終沒找到先帝寫的那封立太子的招數,不過都過去四年,這兩年她已經不像之前那麽焦躁不安,想著或許只是自己弄錯了,並沒有那封詔書,不然為何她翻遍整個皇宮都沒有找到。

  她也漸漸沒把聞氏跟四皇子那一脈放在心中。

  豎王如今也就是跟著個小商隊跑商,就是德昌侯府那個二姑娘還算有點本事,開個酒樓賺銀錢養活一家子,她也不差那點銀錢,自然也不在乎,何況還是最低賤的商人罷了。

  只不過最近她也有不少煩心事,禦史一直痛罵她跟漢東王,她又不能讓新帝在朝堂上直接把禦史給殺了。

  好在她最近新得了兩個男寵,也算有所藉慰。

  德昌侯府裡頭。

  許沁慧也焦頭亂額,她依稀還記得今年會有些異象,好像中州那邊有了天災,太后對中州不管不顧,中州百姓死傷無數,天下開始亂了起來,不少地方開始起義,漸漸有氣候的只剩下豎王那一脈。

  之後又過幾年,豎王領著起義的義軍們漸漸多了起來,連著收復不少州城。

  第十年的時候,直逼京城,還拿出先帝寫下立大皇子為太子詔書來。

  所以豎王這也算名正言順的討伐昏君跟妖太后,順利繼承大統。

  就只剩下五六年時間,許沁慧歎了口氣。

  即便她再愁苦,眼下還得先顧著中州的事情。

  她自然不是顧著中州那些百姓,那些百姓的死活跟她又沒什麽關系,而是中州出事後,京城物價也漲了許多,所以她先讓許父去囤了不少糧食,不過都放在娘的陪嫁莊子上,並沒有運來府中,也沒有驚擾到其他人。

  饒州城。

  裴危玄對京城還有朝廷並不報希望,在饒州城待了半月後,朝廷也沒派人回太守的信,他就回了島上。

  許沁玉也專心忙著飯莊的事情。

  又過了一個月,馬六送犯人發配西南,又給許沁玉帶了崔氏的回信。

  等許沁玉拿到爹娘的回信,摸著裡面厚厚一摞,她就知道,肯定是娘把她之前給的那二萬兩的銀票又給她寄了回來。

  許沁玉拆開一看,果不其然,薛氏說自己留二千兩銀票,說她賺錢也不容易,讓她自個存著,自己吃好穿好,家裡不缺銀錢,財也莫要漏給其他人知曉,絮絮叨叨說了不少。

  想到中州會發生的天災,許沁玉擔心家裡那些銀錢不夠用,所以打算再把這銀錢送回去。

  她這次沒寫書信,隻重新用信封把這一萬八千兩的銀票裝了回去,又讓馬六給家裡交代,讓家裡囤點糧食。

  說辭還是太守給京城裡頭遞折子那樣,說是遇見一位雲遊四海的高僧,觀天象得知幾個月後中州將有異象,會有天災發生,所以才讓家裡人囤點糧食。

  許沁玉又讓馬六把此事保密,到時候找個其他借口,讓家中親朋好友囤點糧食。

  她跟馬六也認識四年多,自然知曉馬六為人。

  馬六一聽,立刻跟許沁玉保證,此話絕不會對外亂說。

  等馬六帶著一封隻裝有銀錢的書信回到京城,把信封交給薛氏,又把許小娘子交代他的話說給了薛氏聽。

  聽完馬六口信,薛氏果然沒在拒絕,只是擔心,擔心中州百姓,也擔心玉娘,這些銀票她準備留下多買點糧食,等到中州真發生天災,也能把多余糧食捐過去。

  薛氏也聽了玉娘的話,囤了不少糧食,不過她沒把糧食放在德昌侯府,而是放在了兄弟薛良家中。

  薛良現在從一個小小的茶攤開成了二層樓的小食肆,專門做燒烤,一年能賺個三萬多兩銀子,對他來說,已經很是滿足。

  他還在城外買了處莊子,買了些田地。

  從妹妹口中知曉此事,薛良立刻就信了,她幫著妹妹還有自己囤了不少糧食放在莊子上,這事兒也沒跟家裡孩子們說,只有他跟妻子石氏知道。

  石氏也有點擔心玉娘,問他,“中州要真有天災,西南不會有事吧?”

  薛良道:“應當是不會,中州距離西南三千多裡地,真要有些影響,也該是中州百姓堅持不下去,逃荒過去西南,不過中州距離京城近,逃荒也是先往京城這邊跑,玉娘倒不用太擔心她,咱們自己把糧存好,把妹妹家買的糧也幫著存好。”

  中州距離京城比較近,距離西南還是挺遠。

  石氏點頭,最後還忍不住歎息聲,“玉娘都發配西南四年多,也不知以後能不能有機會見上一面,要不是玉娘,咱家哪能有現在這種日子過。”

  薛良也不吭聲,他也記掛著外甥女。

  饒州城。

  日子轉眼又過去一個月多月,飯莊裡,年前蓋的園子已經弄好,也陸陸續續開始接待客人。

  這邊的園子叫做桃林園,因為這邊每個院子都栽種著不少桃樹。

  多了個園子,就多了二十來個院子,自然又多了不少的客人。

  飯莊一直陸陸續續招人,眼下也終於差不多夠人了。

  許沁玉在饒州城還是跟以往一樣,每日做做菜,跟著家人一起去泡泡溫泉,寧姐兒在城裡的鋪子也已經租好,修葺裝修好開了業,寧姐兒也不用每日都去城裡的鋪子上,她請了個掌櫃幫著照看鋪子,平日大多數時間也是待在宅子裡。

  許沁玉並不知中州那邊開始有個‘謠言’,說是再等不久,中州會有大旱發生,讓大家囤點糧食,有些人信了,就囤了些,有些人壓根不信,還說,“前兩日剛下了場雨,哪裡有半點大旱的跡象,怎地還信這種話,肯定是哪個米鋪想出來的主意吧。”

  可自打這場大雨後,中州之後半個月都未曾在下雨,明明還沒入夏,天氣卻很炎熱,日頭整日曬著,地裡的莊稼都不怎麽長了,青黃不接,也只能從附近的河流運水澆灌一下田地。

  有些人終於開始慌了,買了點糧食。

  這會兒糧食價格已經上漲了點,但漲的也不算離譜。

  等到一個月過去,還是一滴雨水都沒有下,連著大的湖泊水位下降許多,小些的河流已經乾涸沒有一滴水。

  大家這才知曉,原來那並不是‘傳言’,而是真的會有大旱。

  不少農作物都還沒有成熟,因為接連一個月的大旱,農作物也受到影響,有些百姓跟佃戶為了減少損失,直接把農作物收割,這樣至少還有點收成,糧食雖還沒徹底長熟,但煮煮還是能吃,不然再在田地裡曬著,可就真正的顆粒無數。

  也有些人還是不願意相信會有大旱,認為肯定會下雨,不願去收農作物,讓它們繼續生長在田地裡。

  這時代,許許多多的百姓跟佃戶家裡根本沒有存糧。

  特別是一些佃戶,因為是租別人的田地種糧食,通常只能拿到四成,有些周扒皮一樣的地主,隻給佃戶三成,一家子就靠著這點糧食,都還要省著吃,真要有大旱顆粒無收,直接就連吃的糧食都沒了。

  而大旱帶來最大的影響還有飲水問題。

  湖水都乾涸,更加不用說井水。

  即便有糧食,飲水問題也不好解決,好在現在地上井水還沒徹底乾涸,飲水還是有些。

  而中州大旱的消息,也傳到大盛朝的各個州城,自然最先傳到京城。

  伏太后萬萬沒料到,祝太守遞來的折子竟是真的,中州真發生大旱。

  可即便知道,也已經無濟於事。

  現在想要救濟這些災民也簡單,只要朝廷撥款,購買糧食總去賑災。

  可整個中州的人口有幾百萬,一天就得吃掉多少糧食,真要拿國庫的銀錢去買糧食賑災,整個國庫就要徹底空掉。

  之前了為了建行宮,還有她奢靡的生活,國庫裡頭的銀子已經沒多少。

  伏太后一時也沒了法子,而朝廷百官也都在上折子讓新帝賑災。

  新帝半點主意都沒,散了朝就去問伏太后。

  伏太后只能讓新帝先拖延著。

  就這樣拖拖拉拉又是半個月過去,已經入了夏,中州越發炎熱,田地裡的農作物都已經徹底曬死,不少佃戶跟百姓們顆粒無數,勉強用家中剩余的一丁點銀錢買著高價的糧食先吃著。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