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成流放罪妃後的發家生活》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三章

  朝廷派的欽差是帶著密折一起來的, 欽差是刑部尚書,姓葉名敬,刑部是掌司法刑獄,對處理這種事情也比其他官員更加狠心些, 新帝這才點了刑部尚書為欽差即可前往饒州。

  見到是刑部尚書來, 祝太守心中不免忐忑。

  祝太守行禮。

  葉尚書揮手, “太守還是先瞧瞧皇上給你的密折吧。”

  兩人進到書房,葉尚書不苟言笑,被祝太守請到上首位坐下, 其屬下把懷中密折雙手捧著遞祝太守,祝太守拆開折子, 瞧見裡頭的內容,越看臉色越白,看完後,他對刑部尚書道:“大人, 其實下官昨日又寫了封折子, 讓人快馬加鞭送去京城,大人有所不知,源寶鎮的腹瀉病得到了控制,腹瀉病患也都已經痊愈, 所以腹瀉病並不是不可控制不可治愈,源寶鎮的縣令想出了一些防腹瀉病擴散的法子, 效果極好,源寶鎮的病人就是用這法子沒有擴散, 病人也已經治愈。”

  這密信上的內容和他想的一樣, 新帝命他把源寶鎮外的災民全部屠殺, 就地焚燒。

  不僅如此, 西南這邊凡是有災民出現,也就地殺掉,防止腹瀉病外溢,若是災民已經進了鎮或者村,將鎮或村封閉,整個村和鎮直接放火焚燒盡,甚至不用等整個村或者鎮的百姓傳染上,而且連著沒有染病的也一並給殺掉。

  這種事情,祝太守又如何下得去手,更何況現在他知道腹瀉病是可以得到控制的,更加不可能按照密信上所言,去屠殺百姓和災民。

  祝太守甚至有一種兔死狐悲的感受。

  祝太守沒有瞞著老娘,把事情同她說了說,祝老太夫人忍不住跺了跺拐杖,想罵新帝昏庸,又怕連累兒子,隻得連歎幾口氣,“文議,你可萬萬不能做下此等糊塗之事,病患都已治愈,腹瀉病也並無繼續蔓延,當然不能去聽皇上的話屠殺百姓災民,這是要遭天譴的。”

  祝太守顫聲道:“大人,可是那些人都已經治愈,他們是活生生的人,即便還有三個村子因災民受到牽連,但此刻也都有好轉,再過不久應該也都能傳來好消息,還請大人三思啊,大人不可再等上幾日嗎?再等幾日,下官的折子應該也已經送去了京城,皇上看過折子亦說不定會改變決策,能否請太守再緩上幾日。”

  葉尚書沒想到災民口中的許小娘子就是個廚子,他倒沒太大感想,應該是小廚娘心善,負責了他們這些日子的夥食,他覺得一個鄉野出身的小娘子廚藝再好還能比得過宮中禦廚不成?無非是這些災民沒吃過好東西,又一路食不果腹逃荒來到此地,自然吃什麽都覺美味。

  老太夫人也很擔心災民跟病患們的狀況,如今整個饒州城都差不多知曉西南出現災民,災民中有人染上腹瀉病,因為饒州城即便沒有出現腹瀉病,也在用楊縣令給的法子來防護著。

  祝老太夫人聽聞兒子言,苦笑了聲,“我怕是等不到那一日了。”

  祝太守不知災民去往京城後具體是如何發現腹瀉病,新帝又是如何決策,但猜測應該是跟現在差不多,新帝和太后治都沒想過治療這些災民和病人,選擇直接屠殺乾淨罷。

  葉尚書知道是源寶鎮縣令立了大功,但災民們說的許小娘子又是誰?
  葉尚書自然就問了問,災民們說,“許小娘子是許記食府的東家,咱們生病時就是許小娘子給咱們張羅吃食,許小娘子做的吃食就跟神仙吃的一樣,咱們從來沒吃過那麽美味的東西,我婆娘就是吃了許小娘子做的吃食,才想要繼續活下去,她不想病死在這裡。”

  兒子自然是祝太守,祝太守還有個姐姐,比祝太守大三歲多,年幼時,大概就是祝太守一歲多那會被拐子給拐走了。

  祝太守急忙上前攙扶著老母親,溫聲道:“娘,您怎地出來了,您在屋裡好好歇息著。”

  而祝太守自幼就被祝老太夫人叮囑,希望他日後可以尋到祝家長姐。

  這會兒聽見外頭傳來兒子的腳步聲,立刻讓丫鬟攙扶著她出了房門。

  祝太守怔了怔,這才哽咽道:“多謝大人。”

  葉尚書並沒有進源寶鎮內,見過災民們的情況就回了饒州城。

  祝老太夫人這一生就生了兩個孩子,一兒一女。

  她自己的身體狀況,她還是清楚的,已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至多半年罷了。

  葉尚書並未穿官服,特意過去問了問。

  祝老太夫人已經七十出頭,算是高壽,但近幾年身子骨已經每況愈下,這兩年眼睛更是已經看不清,出門都得丫鬟扶著。

  所以祝老太夫人也很擔心京城裡派了的欽差大人不顧百姓跟災民的死活。

  祝太守的那封書信三日後被送到京城進了宮,這會兒還在早朝,朝堂上的朝臣們正在為災民跟瘟疫頭疼著,有些朝臣上書皇上當初不該直接派人去屠殺災民,應當先圈禁起來,尋了郎中太醫去給腹瀉病人治病,若實在無法控制住,再做其他打算不遲,哪有直接上來就屠殺災民,不然也不會讓災民害怕,讓他們四處逃竄,其他各地也出現腹瀉病的情況。

  祝太守也松了口氣,回到後宅時,祝老太夫人微顫顫過來了,喊了兩聲太守的名字。

  祝家只是普通的市井門戶,祝老太夫人那會又要照顧小的,家裡也買不起丫鬟奴仆,祝太守的爹又在外賺銀錢,那會兒祝太守的姐姐也就四五歲的模樣,偶爾會在自家門前玩耍,結果那天就被拐子給抱走了,這也是祝老太夫人這輩子最大的遺憾,自從女兒被拐子抱走,祝老太夫人日日夜夜的哭,現在想起來,都還忍不住落淚,眼睛早就哭瞎了。

  回到饒州城後,葉尚書也寫了折子讓人送回京城。

  祝大人把這事兒給放在心裡頭,也想著祝家普通門戶想要尋人何其困難,所以他努力讀書,科舉中了進士後下放到地方上做縣令,慢慢升遷到太守,這些年也一直打聽長姐的下落,但是半點消息都沒有。

  他害怕就算第二封折子遞去京城,新帝和太后也不相信腹瀉病可以得到控制和治愈,依舊讓他把人都給殺了。

  自古以來,即便是瘟疫發生,帝王派人封村封鎮,但也會派遣太醫前往治療,若實在無法醫治和控制,才會徹底圈禁,但也不會立即對被圈禁的百姓屠殺,只是等到他們自生自滅罷了。

  本身前幾年大皇子領兵已經把西南邊上的邘國給打得傷了元氣,西南軍營要真因為腹瀉病淪陷,西南也會成為邘國的囊中之物,邊陲都沒了,邘國傷的元氣也會恢復過來,只怕會繼續起兵攻打大盛朝,倒是又該兵荒馬亂世道大亂了。

  其實這些災民一開始就沒想過去京城那邊,他們都是同個村子的,走錯了方向,一路逃難到了西南這邊,並不知原先過去京城的那些災民被發現染上腹瀉病後,直接被下令屠殺,不少災民嚇得逃走又流竄到其他地方,又被新帝跟太后派人去追殺,總之就是京城那邊也不安生。

  祝老太夫人擔憂問,“文議,欽差大人可是來了,皇上打算如何安置這些災民和腹瀉病的病患?”

  葉尚書聽聞後,面無表情,“新帝派本官過來也只是監督太守。”

  “娘放心。”祝太守扶著老娘進屋,“兒子省得,欽差大人也是好人,並未逼著兒子去屠殺災民,封鎖村鎮,還寫了折子遞回京城,事情應該有轉圜的余地,所以娘別擔心,隻管養好身子,以後還不定還能尋到姐姐,娘跟姐姐還有見面的機會。”

  即便是他們,吃過這樣的美味,也生出一種繼續活下去的念頭,覺得哪怕眼下日子艱難,但以後肯定都會好起來的。

  災民告訴他,說源寶鎮的縣令是大好人,想了防護法子,還讓郎中來給他們治病,所以他們福氣好,碰見這麽好的縣令,又說源寶鎮的許小娘子也是好人。

  之後幾日,葉尚書暫且在太守府住了下來。

  他們吃了許小娘子半個月的吃食,早就從衙役跟郎中們口中知道這位許小娘子了。

  葉尚書還是那副面無表情的模樣,說出來的話卻是,“本官年歲漸大,舟車勞頓的,一路很是辛苦,來到饒州後身體不適,突生疾病,還請祝太守先尋個住的地方和郎中過來為本官瞧瞧吧。”

  葉尚書既是欽差,自然也不會憑著太守一句話就信了,所以‘養病’前還特意去了源寶鎮一趟,看著那些災民住在源寶鎮的一片樹林邊,搭著油布棚,在裡面生活得還挺好,有吃有喝,氣色也比他兩個月在京城外瞧見的災民氣色好多了,不過有幾個災民還是太瘦了些,臉頰凹陷,精神但也不錯,面上帶著紅暈,那幾人應當是之前染上腹瀉病的病患,已經痊愈。

  折子裡寫明災民跟腹瀉病人的情況,的確是病愈,腹瀉病得到了控制不在蔓延,希望皇上可以三思改變決策。

  現在又聽聞有些災民已經到了西南那邊,朝臣越發心慌,西南是邊陲,有重兵鎮守著,就怕腹瀉病也傳到軍營裡,倒時整個軍營都要不攻自破。

  總之就是許小娘子做的吃食給了他們盼頭。

  祝太守其實心裡頭也清楚得很,心中不免難受。

  饒州城的百姓們也都已經知道源寶鎮的腹瀉病患已經治愈,是祝太守貼了告示告知城中百姓,也是為了讓百姓們安心。

  朝臣們說不埋怨新帝,那是假的,都覺得新帝太過心狠手辣。

  即便是已經對新帝俯首稱臣的朝臣們,他們也更希望跟著的是個明君,當初先帝死得蹊蹺,大皇子又直接被斬殺,都不給他們調查的機會新帝登上皇位,又殺了幾個鬧得最厲害的大臣們,他們這才不敢再說甚,只是就算後來新帝順利登基,諫官們也一直責怪新帝流放皇族皇子公主和皇后,罵得還很難聽,總之那段時間是鬧得不可開交。

  要不是災民裡出現了腹瀉病,諫官們還能繼續罵,當初罵的時候,朝臣們都能感覺新帝的焦躁,真真是深怕又把諫官們也給砍了。

  現在出現腹瀉病,看到新帝的處理手法,朝臣們也覺新帝不成,要是先帝或者大皇子,處理起來肯定不會鬧成這樣的。

  就在這會兒,從饒州城送來的書信快馬加鞭送進宮。

  新帝立刻說,“趕緊呈上來給朕瞧瞧。”

  內臣急忙從滿頭大汗的官兵手中接過密信,是饒州城的太守寫來的,看完後,新帝有點不相信,腹瀉病還能治好?莫不是饒州城太守為了功勞誆騙他的?
    下面朝臣有些急了,“皇上,可是饒州城太守送來的密信,腹瀉病可有傳到軍營裡頭?”

  新帝揮揮手,讓內臣把這封書信讀給朝臣們聽聽。

  聽完宦官念完,新帝忍不住說,“這祝太守莫不是哄朕的?自古以來,腹瀉病都是直接封鎖住掐斷源頭,哪還有可以治愈的情況?”

  朝臣們面面相覷,有人忍不住說,“皇上,說不定源寶鎮的腹瀉病人當真已經痊愈,祝太守送來的第一封密信不是說了腹瀉病的防護法子嗎?微臣以為可以試試,若真有用也是大功德一件,可以讓人去往災民出現的地方貼上告示和派往太醫郎中前往救治,且微臣不覺祝太守敢欺瞞這種事情。”

  對於祝太守的品行,在朝的官員們還是聽聞過幾分的。

  新帝不說話了,要真按照祝太守說得那些法子治好了腹瀉病,那豈不是說他真是昏君,什麽法子都不想,直接把災民給屠了?
  見新帝不說話,朝臣們勸得勸跪得跪。

  這些朝臣,有些還是大皇子一脈的,有些是新帝跟伏太后一脈的,也有真正愛民的,自然也有私心較重的。

  他們都很清楚,真讓新帝不顧一切殺了災民和受牽連的百姓,那真真是名聲都沒了。

  再說沒了百姓,他們這些當官的又算什麽。

  百姓既是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最後新帝也煩了,說等欽差大人的密信。

  過了三日,欽差大人的密信也送來了京城。

  欽差大人亦說源寶鎮的病患都已痊愈,只有一例病患病得太重身故,其他三個村鎮雖有災民跟病患出現,但都得以控制,病患也在慢慢治愈,還說源寶鎮呈現上來的防護法子的確起到主要作用。

  新帝沒法子,自然不能繼續讓太守跟欽差去屠殺治好的災民,只能派人前往災民去的地方賑災宣布防護法子跟救治病人。

  朝堂上鬧得沸沸揚揚,京城裡各家各戶也是人人自危。

  特別是許沁玉的母親薛氏,知曉源寶鎮也有災民過去,擔憂得不行,就連娘家兄弟薛良也過來尋她,說是想給外甥女送封信再送點銀子,擔心外甥女在邊城受到災民的影響。

  之前許沁玉給薛良的配方,他的小茶攤即便沒有擴大,每個月也有差不多六七十兩的純利。

  他做的烤肉串跟奶茶在京城也算小有名氣,不缺人吃,好多人寧願排隊等著,都想買上幾串了來吃,這一個月入了夏,天氣漸漸炎熱,他多烤了些素菜,還加了一些酸梅飲子,也都賣得很好,生意比之前還火熱。

  他這幾個月賺了不少,想再給外甥女送點銀子,但一時半會兒也托不到人走這一趟,最近京城沒有犯人和罪臣流放,馬六他也沒機會去邊城。

  說起馬六,他得了許沁玉木桶乳腐的配方,讓家中妻子跟老娘做了不少,抽空就讓老爹或者他自己挑著木桶大街小巷的叫賣,一個開始每個月能多上二三兩銀子的進項,到了後面,他家的木桶腐乳賣出去些名氣來,吃的街坊領居多起來,每月能賺個五六兩銀子。

  再後來,有家酒樓用他家的木桶腐乳來炒菜調料用,味道極好,就每月同他定木桶腐乳。

  所以現在他家因著這個木桶腐乳,每月隨隨便便都有十幾兩銀子的進項了。

  馬六別提多感激許沁玉。

  但這段時間一直沒再跑西南那邊,他也沒辦法親自給許小娘子道謝。

  薛良還是準備了二百兩銀票,還有一封書信都交給薛氏,讓她以後給馬六,等什麽時候馬六在跑西南時一並交給外甥女。

  薛氏擔憂女兒,把這幾個月兄長給她紅封也都添上,全準備給女兒送過去,她倒也聽了女兒和兄長的話,沒繼續做繡活了。

  只是邊城湧過去的災民讓她近來都不得安心,京城裡前兩個月過來的災民出現腹瀉病都被新帝下令殺了,邊城那邊又出現,她肯定擔心玉娘受牽連,新帝再下令把邊城湧過去的災民和受牽連的百姓都給殺了,玉娘可如何是好?
  薛氏這些日子根本睡不著,好在這日突然就張貼告示,說是源寶鎮的腹瀉病已經治愈,現在會派人前往其他地方賑災救病患。

  薛氏這下安心下來,還打算過幾日就去上香拜拜,謝謝菩薩保佑她家玉娘。

  三房的許沁慧她前幾個月聽丫鬟說起這群災民時就知他們的命運如何,還沒等到進城就發現染上腹瀉病,最後被新帝下令給殺了,卻有不少給逃了,然後就是朝臣鬧,邊城那邊又有幾處出現災民,新帝繼續下令屠殺,朝臣繼續鬧,覺得把人都給殺了太過殘忍,新帝被鬧得頭昏腦漲,不知如何是好。

  新帝猶豫,伏太后那個瘋子可沒猶豫,直接派人前往災民逃竄的地方,把災民跟受牽連的村鎮殺了個精光。

  就連邊城那邊三個村子跟源寶鎮都沒留活口,一夜給屠得乾淨。

  許沁慧的確沒太在意這事兒,因為上輩子這些災民也沒影響到她,何況也就是鬧到差不多這個時候就解決了。

  不過最近一個月,她還是很猶豫,因為她一個月前才知道二姐跟豎王的家眷都住在源寶鎮。

  上輩子,豎王一脈就剩豎王跟聞氏,應該是豎王和聞氏兩人上輩子根本就沒落戶在源寶鎮逃過一劫。

  但這輩子,豎王一脈都活得好好的,所以接下來的命運也發生了變化,讓她們選在源寶鎮落籍。

  她也是一個多月前才從二伯母口中知曉二姐跟豎王一脈是在源寶鎮落籍的,知曉後,她心中猶豫要不要給二姐遞個信,可又不知找什麽理由,總不能直接告訴二姐跟豎王一脈接下來源寶鎮會被災民和腹瀉病的牽連被屠鎮吧。

  而且她還是有點私心,她不清楚這個時候豎王是否離家,她希望豎王能夠活下來,畢竟進宮肯定是沒了希望,幾個月前為了不進宮選秀她摔瘸了腿破了相,肯定是沒法入宮了。

  她覺得豎王是將來繼承大統的帝王,這次腹瀉病他應該死不了,恐怕還是和上輩子一樣,二姐跟六公主七皇子和大皇子留下的唯一血脈都會延續上輩子的命運,上輩子二姐病死在路上,其他人死在泥石流中,這輩子不知為何一開始避開這個命運,但恐怕他們的命運還是不會改變,只是死法不同,會死在這次的瘟病之中。

  這樣的話,這輩子依舊只有豎王跟聞氏活下來。

  如此的話,她是不是還是有機會嫁給豎王?最後登上後位?
  就這樣猶豫了一個月,事情快要塵埃落定,她也只能接受。

  只是到了快晚膳時,丫鬟平兒突然進來,歡喜地告訴她,“姑娘,姑娘,太好了,方才外頭張貼了告示,說是邊城源寶鎮的腹瀉病人都被治愈了,也找到防止腹瀉病蔓延的法子,現在朝廷派人前往各處賑災和救人了。”

  許沁慧就傻了。

  怎會如此?

  明明上輩子源寶鎮都被屠了,腹瀉病也沒有什麽防止蔓延的法子,怎地這輩子又不一樣了?她們又避開了這次的死局。

  許沁慧被這一刺激,又給病倒了。

  京城裡各人各樣的心思且不提,源寶鎮這幾日恢復了往常的生活,小商販都已經出來擺攤,各個商鋪也都開了業。

  許記食府自然也開門了,賀老伯那邊距離另外三個受災民影響的村子比較遠,沒甚影響,照例又開始給許沁玉這邊送水產和牛奶。

  許沁玉知曉這次能順利治好腹瀉病,還是因為腹瀉病雖是瘟疫,但跟真正的霍亂有些不太一樣的,它其實比她身處那個世界的各種瘟疫是要輕上一些的,主要是因為災民們不懂得病從口入,不愛乾淨才導致腹瀉病嚴重蔓延開,只要做好防護,不讓病情蔓延,它比霍亂這些瘟病好治療一些的。

  許記食府一開業,來吃朝食暮食的客人就又多了不少,都是之前聽聞她的善舉後過來的,可以說許記已經在整個源寶鎮裡出名了。

  說起這點,許沁玉當初的確是怕食材浪費,後來源寶鎮的百姓也開始給她送食材送柴火,她也沒甚損失,加上她清楚自己的善舉也能為許記帶來好的名聲。

  所以,她也的確有點私心的。

  她也只是個廚藝很好的普通人,普通人誰都會有點私心的,沒人可以例外。

  她也不覺有點私心就怎樣了,她又不乾壞事,還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大部分人不正是如此嗎?

  另外就是許沁玉也能猜出一些新帝的舉動,新帝跟太后都能乾出毒殺自己父親和丈夫的事兒,心腸歹毒,腹瀉病在這裡又是很可怕很容易傳染的瘟疫,這個時代對待瘟疫那就是封閉起來,讓人自身自滅。

  災民又已經蔓延到源寶鎮來,到時候新帝會覺得災民都來到鎮子口,肯定跟鎮裡面的百姓接觸過,直接把源寶鎮也圈禁起來,讓他們自身自滅,再狠上一點,直接把鎮民都給屠殺了怎麽辦?
  所以算起來,她這也算是自救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