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身為法師的我隻想追求真理》第382章 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第382章 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獅城從去年梅林上任以來,就一直都是世界關注的焦點。

  不管是政務類的人工智能還是發布的人工智能編程語言,又或者是在整個獅城范圍內正在構建的生物矽基芯片。

  我們可以看出,在梅林的帶領下,獅城在技術上對於藍星來說有著很明顯的優勢。

  我個人推測對於大馬來說,出讓一些微不足道的土地,來換取和獅城交好的契機,是很劃算的一件事。

  柔佛州在大馬內部算經濟發展緩慢的一個州,這還是建立在和獅城有著緊密的貿易往來前提下。

  對於大馬來說,柔佛州一塊現在未來都大概率不會進行開發的土地,同時也沒有什麽礦產資源,出讓該土地給獅城,對大馬來說不算是損失。

  只要梅林不會表現出進一步對土地的需求,那麽對大馬來說是完全能夠接受的。

  至於為什麽我執政的時候,我們會就一個島嶼,一個港口,會發生持續的糾紛。

  因為跟梅林相比,我執政時期,大馬並不指望從獅城身上獲得一些額外的利益。

  他們妥協與否,獅城該從大馬購買的基礎資源都會照樣購買。

  不會說大馬和獅城衝突,獅城就拒絕采購大馬的淡水。”

  李的解釋有所保留。

  其實他能猜到梅林給了大馬什麽作為交易標的,他對延壽藥劑有所耳聞。

  但是這只是猜測,他沒有證據。

  即便他有證據,也不敢隨便往外說。

  另外關於之前他執政的時候,大馬和獅城關於一丁點的領土糾紛都會寸步不讓。

  還有一個原因在於,之前老李執政的時候就表現出了對大馬兼並的意圖。

  大馬方面擔心,在國土上面讓步,會被獅城方面得寸進尺。

  這也是地緣政治屢見不鮮的現象,從古代到近代再到現代類似的案例比比皆是。

  “李先生,我還有一點想請教您,獅城方面維持一個無政府狀態,或者說人工智能政府有很長一段時間了。

  您這半年來也一直生活在獅城,您是如何看待獅城的這種變化?

  您覺得是良性的還是說惡性的?”

  李停頓了片刻後回答道: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我這段時間來,在各大電視節目上都有或多或少的提到過。

  然後最近正好我又有了一點新的見解可以跟大家做一個分享。

  毫無疑問,人工智能來處理幾乎所有的政務服務,不管是從效率還是說服務的準確性上,都比人來做這些事好得多。

  之前即便是以獅城的效率,進行公司注冊,從遞交注冊公司相關資料,到獲得ACRA頒發的注冊證書,整個流程需要花費一天時間。

  現在這個時間我有跟朋友打聽過,五分鍾。

  只要你提供的資料準確,五分鍾注冊證書就頒發下來了。

  不僅僅是效率上有一個質的飛躍,而且從準確率上,計算機處理肯定比人會準確得多。

  從這個角度出發,無疑都節約了時間,事情全部在移動終端的app或者是PC網頁就能一次性全部搞定。

  另外就是節約成本,獅城的全體公務員薪酬是一筆很大的開支。

  然後這筆開支完全節約了下來,能夠作為國民福利發放給大家。

  大家最近應該也有感受,政府動不動就發錢給大家。

  還有就是由於政務服務全部都電子化,線上化了,所以線下的政府辦公地點也好,政務服務中心也好,全部都沒有實體建築存在的必要。

  這些建築我也有看到,是在售賣的狀態。

  從成本上來說,同樣節約了大量的成本。

  但是我個人有幾點對立面的思考,那就是如果沒有梅林的技術優勢,靠人工去開發類似的政務服務型人工智能,然後人工智能所需的硬件設施。

  這些成本疊加起來,應該不會比靠人來維持政府運轉,成本低多少。

  當然這只是我的推測,可以有專業人士來測算一下這個成本。

  因此成本上的優勢是梅林免費贈送給獅城用的技術帶來的。

  對於其他國家來說,這一套的適配程度可能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麽高。

  因為我看新聞說北歐那邊也想這麽做,我想他們不一定能夠實現獅城的效果。

  還有一點就是,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過去七十年的時間裡,獅城靠著高薪養廉,服務型政府,建成了以金融業和服務業為支柱產業的發達國家。

  人工智能已經實質性的接管了政務服務,後續如果梅林開放人工智能使用的話,金融業和其他服務業都會一定程度上被人工智能取代。

  這樣的話,造成的失業問題將全部由政府兜底,但是還是會有需要工作的人群。

  如何在這之間達到一個很好的平衡?

  當然這個問題還是有解決方案的,因為在獅城前面有很多發達國家都遇到過相似的問題,我們可以借鑒他們的經驗探索出適合獅城的方案。

  另外就是,服務業和金融業都大規模采用人工智能,那麽這種人和人溝通交流的溫度,將不複存在。

  這是我認為另外的一個弊端。

  之前我們在辦完事之後政府的工作人員可能會給你一個微笑,現在辦完把手機一關。

  這可能是我一個老人的多愁善感。”

  他此時已經快八十歲了,還有著清晰的頭腦和自己的思考,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他的意思裡同時還包含試水,試試看大家是不是真的支持政務服務都由人工智能來接管。

  這是一個契機,他的采訪被放出來之後,他背後的調查機構就可以針對去做一個意見收集。

  如果有比較多的人對人工智能表示擔憂和反感,說不定有機會把現在的這種管理模式給推翻。

  他的想法只是想法,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他們拿到的福利待遇更好了。

  至少現在是直接發錢,沒有任何限制條件得把錢打到你的卡裡。

  並且官方的通知稱是政府人力資源優化後節約下來的開支,作為福利發給大家。

  而且服務態度算什麽?除了孤獨的老人以外,是沒有誰會在意服務人員的微笑這些。

  想靠這些,跟實實在在的福利待遇、效率提升相比,太虛了。

  再者人都是會有陰暗心理的,伱們這些公務人員之前待遇又好工作又穩定上升通道清晰明了。

  之前羨慕壞了,現在看你失業,對於非既得利益者來說,心裡暗爽還來不及呢。

  要知道獅城所有的公務人員收入待遇,都可以對標姑蘇園區的公務人員。

  這裡不是指薪酬一致,而是指在當地就業市場中的收入所處位置幾乎對等。

  “獅城將在最新從柔佛州獲得的土地上新建一座科學城。

  這座城市的整體規劃已經出來了,科學城將作為純學術研究型城市,是藍星歷史上第一個以城市形態存在的研究機構。

  目前獅城方面向全世界有資質的建築商邀約,將以公開招標的方式確定城市規劃方案和具體建設方。”

  在這個全球資本都在收縮的年代,獅城的大手筆建成計劃對全世界的建築公司和設計公司來說都是一塊蛋糕。

  是一塊吃下來足夠滿足企業未來五年至十年發展的蛋糕。

  其中華國企業是最為熱切的,本來東盟也算是華國的傳統勢力能夠影響到的范圍。

  華國企業去東南亞做生意,最怕的就是利潤帶不走,被以各種理由吞了。

  跟當地政府做生意,則擔心對方不按合同付款,或者按合同付款隻付個百分之三四十,剩下的就一直拖著。

  這是絕大多數華國出海建築企業共同面對的難題。

  絕對不僅僅存在東南亞,同時存在非洲、南美、東歐等地。

  但是幫獅城乾活就不用擔心這一點,特別梅林的信譽,光是梅林這兩個字就足夠了。

  華國方面甚至願意由亞投行提供一筆低息貸款給獅城,然後由這筆貸款來進行城市建設。

  只要華國企業能夠接到這個單子,華國不介意提供無息貸款,或者直接由進出口銀行提供這筆無息貸款。

  華國看重的從來都不是錢,而是帶來的就業崗位、沿途產生的影響力以及帶動的GDP增長。

  要知道給獅城發放無息貸款,獅城是肯定會還的,對華國來說絕對有的賺。

  有的國家借了華國的錢,都是低息貸款變無息貸款,無息貸款變貼息貸款,然後最後直接給他們免了,本金都不要了。

  “還是獅城財大氣粗,一千五百平方公裡的科學城,號稱要從全球招募人才。

  在這個時代,這是不折不扣的大手筆。”

  “我還是好奇,這種純研究機構的經費哪裡來?

  獅城要承擔一個這麽大的研究機構,靠他們本身的財政是會很吃力的。

  而你如果不提供優渥的條件,很難吸引到足夠優秀的人才。”

  “不知道五年時間能建好嗎?正好我今年博一,希望博士畢業的時候能夠直接去獅城當研究員。”

  “獅城的變化用日新月異來形容絲毫不過分,我之前NTU上學,我入學的時候獅城的移民門檻是八千萬rmb。

  現在這個門檻好像提高到了一億五千萬rmb。

  就這門檻,我身邊的朋友陸續移民過去的絡繹不絕。”

  “之前是華潤萬家,現在變成華潤獅城了。

  不過也好,獅城好歹是以華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

  跟李家相比,現在梅林管理之後任何故意要去華化的行為都不存在了。”

  “是啊,之前老李在的時候,為了削減華國的影響力,搞各種去華國化的運動。

  比如將英語強製作為獅城的通用語言,大力推廣英語,要求路牌招牌等只能使用純英文等等。

  將華人股東掌握的媒體通過強製措施合並之後變成獅城官方控股的媒體。

  現在梅林雖然沒有從政策上動手,但是官方層面從來沒有任何去華國化的動作。”

  之前老李在的時候,獅城並不是想騎牆,而是單純的想倒向阿美利肯。

  一直到八十年代之後,獅城為了在華國獲得經濟利益,而且看到阿美利肯跟華國的關系好轉,獅城才開始逐漸跟華國友好往來。

  但是這麽多年來,獅城作為主體民族是漢族的國家,和華國的友好程度還比不上大馬。

  即便大馬各種歧視華人,但是大馬對華國友好得多。

  “我一直在想科學城有沒有可能是一座魔法城市,類似倫敦的魔法城市?”

  獅城全球招標,要在新獲得的土地上建造城市,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其中在華國的討論是最多的,也是參與社會階層最廣的。

  因為對華國人來說,你很容易就聽到周邊的誰誰誰移民去了獅城。

  今年來隨著門檻的提高,幾乎沒有聽到身邊誰能移民去獅城的。

  只在新聞裡看到一些富豪移民去了獅城。

  “你知道最後是哪些企業中標嗎?”李姝瑤一般每個月都會到姑蘇住上幾天。

  她對此很好奇,因為這很重要,誰能獲得這個單子,即便是國字頭的央企,也能靠著這個利好拉幾個漲停板出來。

  李姝瑤掌管的基金規模,限制是很多的,幾乎只能買大盤股。

  基金規模越大,基金經理受到的限制也就越多。

  以張坤為例,千億規模的公募基金,能買的企業大概只有一百個左右。

  因為以他們的基金規模,如果不加以限制,他們能比遊資玩的瘋狂得多。

  李姝瑤現在管理的規模同樣在千億。

  她能買的企業裡就包含建築行業的上市央企。

  李渺渺搖頭:“這次的招標全程由人工智能進行決策。

  別說我,連鄭理也不知道最後誰會中標。

  不過這不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嗎?
  讓人工智能來決策,華國的這些建築企業裡到底誰是資質最優越的。

  也算是幫你們篩選出了一個好企業來。”

  “問題是等到人工智能篩選出來,它的價格已經讓我不想買了。

  優質的企業、合適的價格、良好的行業環境,這些缺一不可。”李姝瑤無奈道。

  “我估計設計公司不會是國內的企業中標,但是建築企業肯定是國內的企業中標。”

  在基建領域,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