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身為法師的我隻想追求真理》第26章 供不應求
  第26章 供不應求
  疫情期間,內啡肽在重症患者的鎮痛效果表現優異,α-內啡肽不僅在鎮痛效果上表現優異,而且能讓患者的心態輕松愉悅。

  科創生物在疫情期間的大額捐贈,以及內啡肽在江城的優良表現,讓內啡肽在國內市場發展迅猛。

  也正是由於疫情表現良好,阿美利肯疫情飆升的時候,FDA加快了對內啡肽的審批,內啡肽獲批後在阿美利肯開售。

  “不是我不供貨,是我們的產能實在有限,我們一年的產能就只有8000L,國內要穩定供貨,阿美利肯也要供貨,我們沒有余貨提供給獅城。”程鋼解釋道。

  “歐羅巴的駐申海代表處的代表前兩天才來科創生物,他們希望我們能提供一批藥物給歐羅巴,說可以以兩倍的價格購買。”

  “我們依然拒絕了,產能不夠是我們現在發展的最大限制。”

  從2月底獅城確診人數突破一百後,現在是五月份,獅城每天的確診病例都在兩位數以上。

  疫情隨時有可能擊穿獅城的醫療防線,對在疫情期間表現優秀的內啡肽,獅城方面很想購買一批藥物。

  內啡肽現在相當於壟斷性質,只有科創生物能提供。

  但是由於鎮痛劑市場並不是壟斷,還有嗎啡、芬太尼等一系列藥物和它競爭,所以無法以壟斷名義起訴科創生物。

  淡馬錫關於科創生物項目的負責人何晶說道:
  “我們作為科創生物的股東,拿到一部分產能很正常吧?而且產能不足就擴產,現在全球疫情發展迅猛,內啡肽的市場是非常廣闊的。”

  “我們當時估值按的是內啡肽可以佔到全球鎮痛劑市場份額的百分之四十,現在來看佔到市場份額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現在市場前景如此光明,我們應該去佔領市場。”

  “不說這麽多,至少保證給我產能的百分之五,我股份佔比百分之五,給我百分之五的產能。”

  淡馬錫是獅城的主權基金,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國家意志,疫情在全球范圍內爆發的時間點,藥品比黃金更加珍貴。

  “我們獅城願意按三倍的價格來購買內啡肽。”

  在黑市市場,內啡肽屬於有價無市的硬通貨,比起科創生物的出廠價,黑市價格至少翻了三倍。

  因為這玩意屬於新冠晚期打一劑能起到強心劑的效果,有可能打了一針內啡肽就活下來了。

  程鋼:“我也想擴大產能,問題是擴大產能需要時間,內啡肽的工業化生產對操作員的要求很高,我們現在的操作員都是經過了半年培訓才逐漸上崗。”

  “他們上崗後的良品率前期不足百分之八十,現在才慢慢提上來。”

  “內啡肽的全自動化生產線,現在還在招標階段,還沒確定由哪家廠商來做。”

  “現在科創生物帳面上還躺著五十億美元的現金,我們現在不缺錢,擴張產能不只是錢的問題,需要尊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由於疫情,我們為了擴張產能,最近招的碩士甚至博士都開始上生產一線了。”

  “至於分百分之五的份額給獅城,科創生物未來八個月的產能都被阿美利肯和華國的企業提前鎖定了,我們已經簽訂了合同,騰不出產量給獅城。”

  “今天別說您,就算鄭董問我,我也沒辦法提供產量給獅城。”

  何晶問道:“那科創生物能不能給獅城的生物醫藥企業授權,讓他們生產內啡肽?”

  程鋼:“授權是可以授權的,但是有幾個問題,授權費用怎麽收?”

  “如果給獅城的生物醫藥企業授權那是不是也要給其他國際的醫藥企業授權?”

  “另外從授權,到你們開始生產,至少還要半年,半年時間疫情發展情況如何?”

  “如果沒有科創生物的技術人員提供支持,你們正式生產的時間不止半年,但是我們現在抽調不出人手來幫助你們建廠,我們自己擴大產能還來不及呢。”

  “而且是否將內啡肽的合成路徑授權給其他醫藥企業,這件事需要鄭董來拍板,我已經至少有三個月沒見過鄭董了。”

  “每個月只有科創生物的李總能見鄭董一次匯報工作,她下一次見鄭董是三天后,我能讓她去問問鄭董的意見。”

  “我現在無法在這種關鍵問題上擅自做決定。”

  “獅城的生物醫藥企業很多,可以讓他們先通過實驗室製法制造一批內啡肽備用。”

  “或者你們可以跟麥克森商量,讓他們騰一部分產能給你們。”

  麥克森是提前鎖定部分內啡肽產能的阿美利肯醫藥銷售企業。

  何晶知道自己的施壓失效了:“希望盡快得到鄭董的答覆,另外麻煩問下鄭董能不能優化工業生產流程。”

  “提前擴大產能。”

  科創生物的現狀就是不差錢,帳面上躺著錢花不出去,產品還供不應求。

  國內證券市場一直有聲音,意思是科創生物應該在科創板上市,科創生物在科創板上市必然是科創板的龍頭。

  股民更是戲稱科創生物名字天生就是為科創板準備的,科創板成立以來之所以沒什麽起色,就是因為科創生物沒登陸科創板。

  以至於證監局的領導來姑蘇時都考察調研了科創生物,並且問了科創生物打算什麽時候上市以及上市有沒有考慮在科創板上市。

  國內的互聯網公司一般去納斯達克或者港股上市,國內的醫藥公司要上市一般是選擇國內或者港股。

  因為阿美利肯不缺優秀的醫藥企業,國內的醫藥企業去阿美利肯上市獲得不到一個好的估值。

  現在市場情況屬於,外界都在期待科創生物什麽時候上市,科創生物自己不急,他們根本不缺錢。

  一般企業上市是因為要募集資金來讓企業有更好的發展,屬於發展中需要的階段。

  連交銀國際都不急著讓科創生物上市,更別說其他幾家投資機構了。

  他們希望科創生物再發展一段時間,有更好的估值再上市。

  最好是2021年上市,因為受到2020年疫情的影響,科創生物2020年的財報肯定會特別好看。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