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組建了最強劍客集團》第599章 青登,你又花心了哦?休息一下吧!
  翌日——

  文久三年(1863),2月24日,清晨——

  京都,壬生鄉,毗鄰新選組駐所的某條街道——

  天氣晴好。

  抬頭一看,蒼穹頂端淌下淡淡的金光,這金光一半兒透明,一半兒熠熠生輝。

  “唔……天氣真好!”

  木下舞迎著陽光,用力地伸了個懶腰,她的那身紅衣在暖陽的照耀下更顯鮮豔。

  “阿舞,你似乎很高興啊?”

  木下舞側過螓首,一臉興奮地看著與她並肩同行的青登:
  “那當然了,我好久沒有與你一起外出了!”

  說著,她輕移蓮足,站得離青登更近了一些,她的肩頭都快挨上青登的臂膀了——20cm+的身高差,使得木下舞即使是踮起腳尖,也很難與青登互碰肩頭。

  只有在與青登獨處的時候,她才會暫時擺脫內向、怕生、易怯的困擾,展現出天真爛漫、乖順可人的模樣。

  望著木下舞的燦爛笑顏,青登先是莞爾,然後換上嚴肅的表情:
  “阿舞,我有點後悔帶你出來了。”

  木下舞愣住了。

  “為什麽?”

  “有這麽漂亮的少女相隨,很受矚目啊,我們搞不好前腳剛進鬧市,後腳就因太受關注而暴露身份了。”

  說實話,此話剛一出口,青登便感到衣裳下的肌膚爭相隆起雞皮疙瘩。

  真的是太肉麻了啊!

  這種尬得人頭皮發麻的土味情話,真虧我能說出口啊。

  這句話若是對著總司說,肯定會先聽見“哈哈哈”的用來緩解尷尬氛圍的乾笑聲,然後再聽見總司的相當禮貌的道謝聲。

  若是對著佐那子說,她會送你一股“不知該說些什麽”的無語眼神。

  可若是對著木下舞說……

  “唔唔……!”

  受到“特攻”的木下舞嚶嚀一聲,下意識地垂低螓首,藏起發紅的臉蛋,頭頂處似有若隱若現的熱氣飄出……久違的“蒸汽姬”。

  青登今日本計劃著獨自上街。

  然而……昨夜,在得知青登要再巡一趟京都市井,找尋可以賺大錢的商機後,木下舞不由分說地強行要求同行,大有一副“你不答應我,我就要與你斷絕情誼”的架勢。

  青登怎麽也拗不過她,只能無奈答應。

  今日的天空剛翻魚肚白的時候,二人便迅速地做好了外出準備。

  青登的穿扮沒啥好說的,非常普通的一身行頭——酒紅色的羽織、黑色的圍巾、白色的裡衣、黑色的袴,腰間僅佩著毗盧遮那和脅差。

  憑著“剿滅楠木組”的豐碩功績,青登在京都的知名度和威望大漲。

  然而,礙於信息傳播渠道有限,京都的絕大多數士民仍不知道青登的長相。

  盡管京都的市井間已廣泛散布青登的畫像,但是……恕本尊直言:這些畫像實在是太醜了!完全沒有繪出應有的神韻!
  日本的傳統美術始終沒有點亮“人物畫”的技能樹。

  因此以日本畫的技法繪出的人物像,壓根兒就不能看。

  若能憑著這種嚴重失真的畫像來認出青登,那可真是活見鬼了。

  只不過,“仁王的腰間總佩著兩柄打刀”的這一信息,倒是廣為流傳開來。

  這個特征實在太明顯了。出於此故,為了避免被人認出,徒惹不必要的麻煩,青登只能暫時委屈定鬼神,將它擱在冷冰冰的刀架上,隻帶毗盧遮那出門。

  反觀木下舞……她則是好生地打扮了一番。

  俏臉上略施粉黛;身穿一襲繡有精致花紋的大紅色振袖;鵝黃色的腰帶包住沒有半點贅肉的柳腰,撐起沉甸甸的南半球;裹著雪白布襪的一雙玲瓏玉足輕踩精致的紅紐木屐。

  看樣子,她似乎是把今日的外出視作是與青登的久違的約會了。

  雖然今日的出行並非是去玩耍的,而是來做調研、辦正事的……但順便陪木下舞遊玩片刻,亦為不錯的選擇。

  數天前與佐那子同行,今日有木下舞相伴……這不正是青登所期盼的“大家庭式生活”嗎?

  在暫且按捺住被青登的“土味情話”激起的害羞情緒後,木下舞開口問道:
  “青登,我們現在先去哪兒呢?”

  青登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洛中’沒有什麽好逛的,舉目望去,不是富商的豪宅就是貴人的深院,所以直接去‘洛外’吧。”

  在京都,人們常用“洛中”與“洛外”區分京都的區域。

  這二者並非正式的行政區域,沒有明確的區域界限,只是民間的慣用稱謂。

  恆武天皇(737—806)遷都平安京(即現在的京都)後,參照唐朝的長安與洛陽,開始建設新都城。

  右京借鑒長安城的設計,稱為“長安”。左京借鑒洛陽城的設計,稱為“洛陽”。

  後來,“長安”逐漸衰落,人們紛紛遷往“洛陽”。由此,“洛陽”稱為京都的中心。

  隨著“長安”被“洛陽”替代,人們便用“洛陽”稱呼整座京都城,左京改稱“洛中”,“洛中”以外的京都地區則稱“洛外”。

  到了戰國時代末期,豐臣秀吉(1537—1598)掌握政權後,為重振京都,開始大力改造都城。

  他命人修築城牆“禦土居”,環繞整個京都,將禦土居以內的區域命名為“洛中”,以外的則為“洛外”——這便是今日京都的“洛中”與“洛外”。

  “洛中”北起上賀茂,南至東寺,西臨紙屋川,東達鴨川。

  在京都有這樣的說法:只有“洛中”才是真正的京都,“洛外”不能代表京都。

  從中可看出:京都人真的很愛搞地域歧視!

  不僅歧視外地人,就連本地人也要劃分出個高低貴賤、三六九等出來。

  壬生鄉恰好位處“洛中”,從此地出發前往“洛外”,需要走上一段不短的距離。

  多虧了數天前的古牧夫婦的熱心帶路和詳細介紹,青登對京都及其周邊地帶的境況,已有一個大體的認知。

  因此,在拔足啟程後,他便毫不躊躇地領著木下舞筆直南下。

  他的目標很明確——人煙阜盛、商貿業業發達的伏見!

  伏見:位於京都的南部,此地對德川家族來說有著極其特殊的意義。

  在平安時代,伏見地區乃京都貴族的別莊。

  到了16世紀末,豐臣秀吉晚年在此建立了伏見城,此後開始以城下町的形勢發展。

  伏見因豐臣秀吉而興盛,而其也見證了他的末路——豐臣秀吉最終過世於伏見城內。

  此後,伏見城成為德川家康監視大阪的豐臣家族的據點。

  發生在關原之戰前夕的伏見城之戰,西軍先進攻了德川家康所擁有的伏見城,造成伏見城的毀滅。

  但德川家康為了繼續監視豐臣家,再次迅速的完成重建。

  最終,德川家康在此就任征夷大將軍,不久後建立了江戶幕府。

  小小的一座城,既見證了上一代霸主的消亡,也見證了新霸主的即位……時也,命也!

  在江戶時代初期,伏見城遭到廢除,改建澱城,並成為澱藩的領地。

  因為位處京都與大阪之間,所以此地借由澱川的水上運輸成為港口“伏見港”及宿場町“伏見宿”。

  古代也好,今時也罷,但凡是毗鄰河流、能夠利用水運的地區,其發展程度都不會差。

  時至今日,伏見已成人口眾多、八街九陌、欣欣向榮的重要商阜。

  要想研究能夠賺大錢的商機,此地乃最佳的選擇!

  青登走沒兩步便感到左腕一緊——木下舞伸手扯住他的左袖口。

  “青登,走這邊。”

  木下舞翹起右手的拇指,朝其右手邊的一座辻子口比了比。
    “這裡是離開壬生鄉的捷徑!”

  青登挑了下眉,面露訝色。

  未等他提出質疑,木下舞便故作高深地輕笑幾聲,俏臉上現出得意洋洋的色彩。

  “哼哼哼~~青登,你別忘了,我可是‘貓小僧’哦!”

  “‘調查街町布局’是我的職業習慣。”

  “自進駐京都以來,我從未閑著,一直在努力收集京都的各處街町的具體詳情。”

  “雖然現在還不能說是將整個京都都記在腦海裡了,但壬生鄉附近的布局,我都已是了然於胸!”

  青登聽罷,啞然失笑:
  “阿舞,乾得漂亮。既如此,便勞煩你帶路了。”

  二人的位置發生互換。

  木下舞走在前邊領路,青登緊跟其後。

  在少女的帶領下,他們時而走上大道,時而拐進不知名的辻子。

  青登頻仍地掃動視線,有意地觀察周圍的路況,心中暗忖:
  ——京都的路況實在是太複雜了啊……

  因為京都是仿照唐朝的長安和洛陽修建而成的城市,所以其街區布局也采用“條坊製”。

  豐臣秀吉除了修築“禦土居”之外,也對京都區劃作出了進一步的調整。

  他下令增建了南北向的道路,街區被進一步劃分成多個矩形小片區,奠定了如今京都街町的模樣。

  從16世紀起,京都工商業蓬勃發展,城市人口急劇增長。

  人們開始在閑置的土地上建起房屋,為方便同行,又在自家門前鋪設小道。

  “路地”與“辻子”由此誕生。

  辻子:有2個及以上的出入口,連接兩條主路的小道。

  路地:只有1個出入口的巷道。路地一般是私人區域,道路入口常掛有所屬戶主的名牌。有兩種比較特殊的路地:“裡路地”與“袋小路”。

  前者類似中文所說的“暗巷”。

  後者是一種狹窄的路地,位置較為隱蔽,居民能放心讓孩子在在袋小路上玩耍,大人可在家中專心整理家務。

  在感慨完京都的路況之複雜後,他緊接著又在心裡補充道:
  ——必須得投入大量的兵力,才能對盤踞在京都的賊徒們造成有效的震懾……

  京都是日本的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

  因此,它存在著大量的、猶如“屎山代碼”一般的、想整改都不知該從何處下手的道路網、建築群。

  這對於目前肩負著守護京都之重任的新選組來說,是極大的不利。

  反過來說,在賊徒們的眼裡,此乃極大的利好。

  只要熟悉路況,隨便拐進哪條辻子,就能輕輕松松地甩開追兵。

  新選組一方必須得派出大量人馬,進行地毯式的圍追堵截,才能將逃跑的賊人繩之以法。

  ——我們的兵力還是太少了啊……

  青登在心裡重重地長歎了一口氣。

  就憑新選組目前這百來號人的兵力……莫說是保衛京都了,光是守住一個“洛中”就夠嗆的。

  若想征兵,就需要花錢,而且是花上大量的錢!
  一念至此,青登更加堅定了“必須得盡快找到賺大錢的門路”的想法。

  ……

  ……

  青登和木下舞都是不缺腳力的人。

  他們僅用了不到1個小時的時間,便順利抵達伏見。

  出於離京都極近的緣故,伏見深受京都文化的影響。

  伏見人一張嘴就是一口標準的京言葉,穿衣打扮也是很經典,的京都風情,至於建築樣式就更是別無二致了。

  因為伏見與京都的風土人情幾乎一樣,所有常有人戲稱:反正也沒有區別,伏見應該早日與京都合並。

  青登和木下舞都是首次來到伏見。

  他們一邊不緊不慢地往前走,一邊饒有興趣地觀察四周。

  街道兩側的建築是非常經典的京町家。

  京町家指京都的傳統商住兩用民居,按照傳統木造軸組構法修築。樓高兩層,格局狹長,前店後家,附帶庭院。

  京町家的最顯著特點,便是會在一層屋頂處防止瓦製鍾馗像,作辟邪用。

  同時在二樓面向街道一側安裝蟲籠窗——一種條欄窗戶——古代京都時有動蕩暴亂,設置這種窗戶便於屋內的人觀察屋外情形,同時防止屋外人窺探。

  此外,在屋頂兩側還會建有名為“卯建”的小屋頂結構,既起裝飾作用,又有防火牆的功能。

  就跟京都人一樣,伏見人也有屋前灑掃的習慣。

  向街邊看去,總能見到有人手拿清掃工具,一絲不苟地灑水除塵,打掃自家門院,順便也清掃了街面。

  伏見是因水運而興的商阜,所以自然是缺少不了船隻的影子。

  越是靠近澱川,人流就越是密集。

  等抵達港口後,那繁榮昌盛的景象,饒是見慣世面的青登和木下舞見了,也不禁感到驚訝。

  不可勝數的民夫在大大小小的船隻上奔走,搬運著各式貨物。

  “好熱鬧啊……”

  木下舞輕聲嘟囔。

  青登輕輕點頭,以示附和。

  “阿舞,走吧,我們去港口裡看看……嗯?”

  冷不丁的,青登像是發現了什麽珍奇動物似的,側過腦袋,目光筆直地望向某地。

  “青登,怎麽了?”

  木下舞一邊問,一邊循著青登的視線望去——只見他所注視的物事,乃是一家船宿。

  所謂的“船宿”,即建在港口附近,專供旅人們投宿的旅店。

  “寺……田……屋……?”

  木下舞輕聲念出青登所注視的這家船宿的店名。

  “……阿舞,在視察港口之前……我想先見一個人。”

  說罷,青登邁開大步,快速走向這家寺田屋。

  木下舞雖不明所以,但還是緊跟上來。

  嘩——青登前腳剛以輕柔的動作推開寺田屋的鋪門,後腳就朗聲問道:

  “登勢小姐是哪一位?”

  他的話音剛落,店鋪深處就傳來一道好聽的成熟女聲:

  “嗯?哪位?”

  緊接著,一名風韻猶存的美麗少婦,施施然地來到玄關、來到青登和木下舞的面前。

  “我就是登勢,您是?”

  青登張了張口,正想說些什麽時……他驀然感到身後有銳利的視線刺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