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伐明》第51章 浴血二
  第51章 浴血二

  雲梯是古人用於攀越城牆攻城的用具,這種攻城利器在發明兩千年後,依然是必備的一種攻城裝備,它並不是長得像一個竹梯的東西。

  這種器具其下帶有六到八個輪子,可以推動行駛,故也被稱為雲梯車,配備有防盾,絞車,抓鉤等器具,底部裹有浸濕的毛氈牛皮,還附帶有滑輪升降設備。

  雲梯的打造不是非常容易的,哪怕劉宣早有準備,將這些大型攻城裝備製作成標準的零件,在攻城時在組合起來,也僅僅積攢下二十多架雲梯。

  因為王登高的潰逃,歸他指揮的兩輛雲梯車也遺落在城池下,被城頭的守軍用狼牙拍砸斷,而另外兩架雲梯車,也被城頭上不斷噴火的猛火油櫃燒毀。

  少了這四架雲梯車,李旭中麾下的雲梯車已經只有兩架,其中一架還被城頭守軍用叉杆推翻在地。

  少了雲梯車這種登城利器,李旭中馬上就感覺到後援不濟,隨他登上城池的勇士越來越少。他自己的壓力也漸漸增大,盡管他奮起余勇,斬殺了五六位守城的士卒。

  眼見李旭中陷入危機之中,他麾下的另外兩個哨長張九仁、史太歲愈加惶恐不安。

  劉宣軍中軍法嚴厲,像這種失陷長官,自己卻苟活下來的例子,其麾下的哨長隊長都要受到嚴厲的處罰,就連家人也要受到牽累。

  張九仁、史太歲二人是劉宣從小兵中簡拔的勇士,跟隨劉宣之後,已經經歷過幾次戰鬥。尤其是與顧世虎官軍在董家堡外的那一戰,兩人身為小兵卻奮勇爭先,跟隨楊四寶率先突破陣型,斬殺了四五位官軍,受到全軍表彰。

  在劉宣麾下的十幾位哨長中,兩人雖然勇武,但是卻算是資歷最淺之人。如今見李旭升遇險,二人對視了一眼,咬了咬牙,率領麾下的親兵奮力殺上城頭。

  城頭的守軍手持叉杆,想要奮力推到雲梯車,城下的士卒護持在雲梯車周圍,兩方你來我往的較勁,弄得雲梯車左搖右晃的站立不穩。

  張九仁、史太歲二人身披鐵甲,騰騰幾步踏上了城頭,只見一股金黃色的汙臭從二人當頭澆來。

  張九仁反應極快,將身上的罩袍拽了下來,擋在自己頭上,然後猛地一揮,扔掉了罩袍,率先登上了城頭。

  史太歲雖然更加驍勇,但是反應遠沒有張九仁敏捷,被這一鍋金汁當頭澆下,身上頓時皮開肉綻,冒出一股股汙臭。

  史太歲痛苦的哀嚎一聲,卻沒有從雲梯車上摔了下來,反而手持關刀跳上城頭。

  被這種燒開的糞汁澆中,在這個時代幾乎很難幸存下來,畢竟這個時代沒有任何抗生素,面對屎尿中的各種細菌感染,幾乎沒有任何辦法。

  史太歲能成為哨長,多多少少也有些見識,盡管他知道自己就要命不久矣,但是卻並沒有多少害怕,反而下定了拚死的決心。

  這是因為劉宣極重軍功,如果他戰死沙場,他上面的老父,下面那四歲的孩兒,都會有人撫養照顧。

  史太歲身體高壯、力大超群,他瘋狂的揮舞著手中十二斤重的加長關刀,憤怒的殺入城頭守軍的陣型之中。

  史太歲借著身穿鐵甲、防護良好的有利條件,瘋狂的殺戮著城頭上的守兵。他毫不顧惜自己的安危,率先攻入守軍陣型之中,他每一招每一式,都沒有任何防護之意,只求能多殺傷城頭的守軍。

  史太歲這樣毫不顧惜生死,他麾下的士卒也奮起余勇,尤其是跟隨他自己的幾名親兵,更是驍勇銳利,在史太歲這種同歸於盡的攻擊下,城頭上守軍的陣型頃刻間就有些動搖散亂。

  延川縣丞王瓊帶著十多位勇士,本來想登上城頭圍殺李旭中,沒想到片刻功夫,城頭上已經到處吃緊,尤其是新登城的兩員驍將,更是英武敢戰,上城之後竟然連殺十余人。

  王瓊臉上大怒,帶著這些城中勇士,反向史太歲殺來,王瓊一馬當先,手中的長矛仿佛閃電,飛快的刺中了史太歲。

  史太歲身上盡管身披鐵甲,但是這件鐵甲卻是劉宣軍中最多的鎖子甲,這種鎖子甲善於防備劈砍與箭矢,對於長矛的攛刺,防護能力就大大的減弱。

  史太歲一時的疏忽大意,被王瓊的長矛刺中。他萬萬沒想到穿著文官服飾的王瓊居然如此武勇,王瓊手中長矛這一刺,最少也下過七八年苦工。

  史太歲被王瓊長矛刺中,臉上沒有半分懼色,反而用力抓住了矛柄,單手持關刀向王瓊斬去。

  王瓊臉上大驚,沒想到賊將如此狠歷梟猛,他慌亂之下只能丟開了長矛向後面閃去,王瓊剛剛躲過了這一擊,卻見一片巨大的陰影向自己撲來。

  王瓊還來不及反應,就被心懷死志的史萬歲一把抱住,從城頭猛地撲了下來。

  延川城頭高二丈四尺,再加上史萬歲連人帶甲超過兩百斤的重量,王瓊隻覺得腦袋一黑,就被摔得腦漿迸裂,當場死於非命。

  縣令沈振逃走,延川縣中的靈魂人物就是王瓊,王瓊一死,守軍的士氣馬上一衰。

  就在這時,攻擊東南兩堵城牆的李旭升,張虎成兩個步卒營紛紛登城。

  延川縣城中守軍,主要精力已經被李旭中營吸引,沒想到李旭升、張虎成兩營更加善戰,一時輕敵之下,被李張二營全力一擊,登上城頭。

  眼見登上城頭的士卒越來越多,守城的士兵抵抗越來越弱,劉宣臉上終於露出幾分笑意,神色也輕松了幾分。

  在李旭升、張虎成、張五鬥、白旺等勇將攻擊之下,延川縣城終於低下高昂的頭顱,李旭升第一營最為精銳,第一個打開了延川縣的城門。

  眼見城門洞開、大局已定,劉宣即刻傳令,讓早已經準備多時的騎兵營迅速進城,肅清抵抗的殘兵。

  身處硝煙彌漫的戰場,眼中到處都是折斷的長矛刀劍,隨處可見的屍首散落在城牆內外,這些屍首,穿著各種破爛不堪的衣服,幾乎很難一一分辨。

  從這些屍首的分布規模上看,就能大致知道戰場的各種情況,城牆外的屍體,幾乎絕大部分都是劉宣麾下的士卒,而城頭上則是犬牙交錯、互有傷亡,到了縣城裡面,沿路上倒斃的屍身,幾乎都是城中的守軍,傷口之處也大部分都在背後,可以肯定是殺傷的潰兵。

  劉宣下令讓各營把守四門,騎兵營全部出去,以隊為單位,分散的探查延川縣四周的的軍情,附帶追擊那些逃出城外的延川士紳。

  劉宣吩咐後備營結合老弱,讓他們辨認屍首、照顧傷兵,將己方戰死的士卒全部尋一處密地掩埋,墓地不立牌位,不做標記,以免官軍破壞。

  然後讓隨行的書記官,將戰死的士卒登記在冊,將墓地的位置記錄在案,以備以後查詢祭奠。

  等安排好這些雜事,劉宣帶領著他麾下的中軍,壓著那些潰逃的士卒,進入延川縣城。

  隨著劉宣進城,延川縣內的抵抗已經結束,城池內的守軍早已經丟下兵器,小心的藏在家中。

  劉宣讓書記官張貼告示,將入城的軍紀一一貼在上面,以備延川父老隨時隨地監督。

  入城的軍紀主要有這麽幾條:

  第一,不傷及無辜,凡是沒有抵抗劉宣的平民百姓,不得傷及無辜,違令處斬。

  第二,不準**婦孺,如果一旦發現,違令者斬。

  第三,不得在城中放火燒房,誰敢放火,一律處斬。

  第四,不得殺降,如果發現有殺降現象,重打三十軍棍。

  第五,不得搶掠,不得私入民宅,違反者重打十軍棍。

  第六,城中的百姓無令不得出城,盡量不要隨便出門,要配合義軍的清點搜查,如果誰敢抗拒,定斬不饒。

  劉宣這支軍隊的通告一向通俗易懂,用大白話書寫,讓老百姓全部能聽明白。他讓幾個伶牙俐齒的士兵,在城中敲鑼打鼓,宣傳義軍的主張,避免他們被城中的官紳蒙蔽。

  然後劉宣率領中軍,直入延川縣衙。延川縣衙與延長縣衙相差不大,布局幾乎一某一樣,都是坐北朝南,佔地大約二十畝,依次是大堂、二堂、三堂以及周圍的廂房。

  大堂是縣令審理案件,處理大事的地方,被劉宣暫時充當中軍大帳,二堂是縣中官吏辦公的地方,也被劉宣佔用,讓麾下的書記官在此辦公,三堂是縣令老爺居住的房間,裡面的陳設非常華麗,被劉宣用來照顧傷病員。

  至於劉宣與麾下士卒的住房,暫時安排在各個廂房中間,這樣處理,與延長縣時幾乎一模一樣。

  劉宣自從起兵以來,一直能保持艱苦的工作作風,無論吃飯睡覺,都不搞任何特殊化,與士卒有飯同吃,有衣同穿。正是因為他這種與士卒同甘苦共患難的表現,獲得了麾下將校的真心擁戴。

  等先安頓好了傷員,劉宣麾下的中軍將校才開始分配自己的房間。

  因為劉宣的妻子金娘已經懷胎七個月,身子已經非常不方便,所以劉宣難得徇私了一回,給自己安排了兩個寬敞明亮的大房間。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