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伐明》第47章 結盟之意
  第47章 結盟之意
  劉宣攻破延長縣城後,麾下的將士也不在缺乏冬衣。每日清晨,劉宣就帶領麾下的士卒繞延長縣城跑一圈,這樣跑一圈,大約有五裡地,距離也剛好不遠不近。

  劉宣麾下的士卒,畢竟不是營養充足的現代士兵。不可能像解放軍一樣每日跑一個十公裡,如果距離太短,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劉宣之所以每日訓練士卒列隊晨跑,就是為了能夠在戰鬥中迅速撤退下來。即便是打不過官軍,也能憑借長時間的跑步訓練快速撤退,以免損失慘重。

  就在劉宣剛剛帶隊繞城跑完一圈時,張獻忠已經早早的醒來。自從參加王嘉胤隊伍之後,張獻忠幾乎沒有睡過一個懶覺,昨日也是喝多了美酒,才醒來的有些晚。

  張獻忠醒來之後,走上了延長縣城頭,卻發現一隊隊劉宣麾下的士卒正在參加晨練。

  這些士卒,都是按照隊哨列成縱隊,每一隊正好五十人,在隊官率領下,按先後順序繞城跑圈。

  張獻忠看著操練的士卒,眼神中也帶著幾分鄭重。在明末的軍隊中,哪怕是名震天下的戚家軍,也只是五日一操練,尋常的邊軍,也是半月一操,或者十日一操。

  古代軍隊之所以不能日日操練,除了巡邏、守城、緝私、解送、等差役外,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營養缺乏。尤其在明末之時,士兵不打仗的時候,還吃不飽餓肚子,那裡能負擔得起長時間的訓練。

  而劉宣的麾下,幾乎沒有任何差役,在城門、城頭、府庫等重要的地方,隻留下值哨的士卒就可以了。

  而連續兩個月的敞開肚子吃飯,瘦弱的士卒也補充了營養,加上劉宣等首領也能起帶頭作用,與士卒同甘共苦,所以才能做到日日操練。

  ———————————————————————。

  見到劉宣的麾下,能做到號令統一、兵甲齊整。張獻忠臉上一片複雜,既有幾分不能完成任務的憂慮,也有幾分發自內心的羨慕,還有一些誠心實意的高興。

  “陝北的情況現在是明顯的敵強我弱,劉砍頭也是陝北義軍,即便現在兵強馬壯、實力強橫,卻能牽製不少的官軍,減輕我們的壓力。”

  “如今這世道,還需要大家互相配合才能抵抗官軍,闖出一條生路,這個道理,也不知道劉砍頭明不明白?”

  張獻忠臉上五味雜陳,眼見劉宣率隊進入了縣城,才飛快的從城牆上跑了下來。追上劉宣說道:“劉頭領且慢走,小人身擔重任,也不好在這裡多做停留,明日就要回黃龍山,劉頭領可有什麽話帶給我家大王。”

  王嘉胤此時雖然還沒有佔據城池,只能在山野間活動,但是卻已經稱王建號,還設立的三省六部,左丞相為臂膀紫金梁(王自用),右丞相為親信白玉柱。

  劉宣聽了張獻忠的話,猜想他應該認為事不可為,想要盡快的回去交令,於是開門見山的說道:“張兄弟,你家王首領是不是派你來招降在下。”

  “如今你也將要離去,有什麽話也好敞開說,我們大夥兒都是義軍,當然應該合起夥兒來打官軍。我劉宣本人,是一定不願意與王首領鬧意見的。”

  劉宣穿越以來,現在成為一方首領,遇到的危險、經歷的磨難也算是數不勝數。盡管遇到了還沒有嶄露頭角的黃虎張獻忠,但是卻並沒有穿越者見到歷史上大boss的激動心情,更不會失了禮數、讓人非議。

  因為張獻忠在歷史上大名鼎鼎,劉宣也沒有輕視之意,接待他的禮數也很周到,這反倒讓張獻忠有些受寵若驚。

  畢竟劉宣盡管有些刻意低調,從不在外面宣揚自己,現在的名氣還比不上王嘉胤。但是從實力上來說,除了清澗王左掛,偌大的陝北,劉宣的力量已經獨佔鼇頭了。

  對上陝北綠林老前輩王嘉胤,劉宣在禮節上也能不落下風,更不要說王嘉胤麾下小小的親兵張獻忠了。

  ———————————————————————。

  在張獻忠看來,盡管接觸的時間還短,但是劉宣此人卻有幾個優點。

  第一自律甚嚴,盡管已經是義軍首領,但是卻能每日與士卒一同操練。

  第二能服人心,麾下的將校張虎成、李旭升、楊四寶、石勇都是桀驁不馴的勇士,但是在劉宣名下都是恭恭敬敬,不敢有絲毫逾越。

  第三性格恢宏大度、平易近人,不管是默默無聞的自己,還是劉宣麾下的普通士卒。他都能發自內心的尊重,沒有一點盛氣凌人。

  第四就是善於識人,劉宣麾下的這些骨乾,李家兄弟算是姻親,張虎成、楊四寶身為盜賊囚徒,石勇、白旺都是官軍降將。在與這些人交談的過程中,張獻忠知道這些人都算是草莽英豪。

  “能識人,簡拔英豪於草莽之中,能服人,讓麾下的豪傑猛士歸心,能自律,身先士卒與士卒同甘共苦,有了這些優點,劉宣的能力已經不下於自己的首領王嘉胤了。”

  張獻忠看著劉宣真誠的眼神,收回了心中的想法,決定不再欺瞞。他誠實的說道:“劉首領猜的不錯,我家大王,不清楚延長的根底,派我前來招降,我進入延長之後,見劉首領兵強馬壯,知道事不可為,才早早想要回去報信。”

  劉宣探出了張獻忠的實話,也決定以誠待人,實話實說的將自己決定的戰略與張獻忠交了底,他拍了拍張獻忠的肩膀說道:“秉忠,今日我也與你說了實話,我也有聯絡義軍,離開陝北的想法,也不知道王首領到底怎麽看?”⑴
  “是招降小股義軍壯大自己,在陝北這個窮地方稱王稱霸,還是大家集合力量,打出陝北開創一個新天地。”

  “我現在人馬眾多,麾下的兄弟也成分繁雜,肯定是不可能投效王首領屈居人下的。即便我自己願意,麾下的上萬兄弟也不能同意。”

  “你只是一個信使,王首領以後的戰略肯定也不清楚。不過我雖然不可能投效王首領,但是大家結為盟友,共同抵抗官軍還是可行的。”

  “如果王首領也有離開陝北之意,為了陝北義軍的大局,我也不與王首領相爭,甘願讓出盟主之位。”

  “你這次回去,將我的意見一字不差的告訴王首領,看看他到底是什麽想法。如果王首領有結盟之意,還請他派出一個左膀右臂,來我這裡共同商討對策。”

  “如果過一段時間官軍前來圍剿,我肯定不會死守延長縣城。你們下次前來,如果縣城落到冠軍手裡,就去附近的延川、宜川二縣找我。”

  張獻忠點了點頭,記住了劉宣的交代,幾人道了一聲珍重,張獻忠就騎上戰馬,策馬離去,向王嘉胤報信去了。

  等張獻忠徹底走遠,隨侍在劉宣跟前的楊四寶低聲說道:“劉大哥,我們如今與張秉忠交了底,如果他被官軍俘獲,泄露了我們的底細該當如何?”⑵
  “萬一到時候被官軍察覺了根底,設計與我,我們沒有察覺,中了圈套,只怕會傷筋動骨、損失慘重。這樣做,會不會有些冒險?”

  劉宣看著張獻忠離去的方向久久不語,過了很久才開口說道:“楊兄弟,你看張秉忠此人如何?”

  楊四寶思慮了片刻說道:“我們大家給他灌酒,想從他口中套些話出來,沒想到此人來者不拒,吃飽喝足之後就一醉不起。此人行事看上去天衣無縫,不像是故意假裝。”

  “從這一點來看,張秉忠此人一定熟悉自己的生活習慣,他能不露馬腳,定是一個非常精細之人。”

  “另外現在陝北地方騷亂、饑民遍地、盜匪橫行,就連來往的商旅也早已經絕跡。張秉忠能穿越幾百裡找到延長縣,不是驍勇善戰的豪傑之士,也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劉宣點了點頭,認可了楊四寶的判斷說道:“四寶兄弟說的不錯,我之所以看出這一點,才將根底告訴了張秉忠。”

  “畢竟現在急需要大家合力,我麾下的眾多兄弟,能充當信使,將消息傳遞給王嘉胤的人手,也不會有很多。像這樣的兄弟,都是軍中的骨乾,不好輕易折損。”

  “如今張秉忠前來,正好將這個消息傳遞過去,哪怕冒一些風險,也算不得什麽。”

  “況且成大事者,怎麽可能一帆風順,不冒一點風險。我向來自認為有些識人之明,張秉忠此人有鷹視狼顧,有梟雄之態,不像是早夭之人。”

  對於劉宣的眼光,楊四寶向來敬服,認為比起以前的大哥張虎成,還要勝出許多。畢竟這支隊伍,從弱小到壯大,幾乎也是憑借著劉宣的一己之力。

  如果不是劉宣連續兩次抓住機會,先破董家堡,後破延長縣,奪取了大量的糧食,這支隊伍也不可能發展壯大。

  楊四寶點點頭,認可了劉宣的判斷,於是將話題轉了過來問道:“劉大哥,轉移的準備還要不要繼續做。如果現在轉移,我們的損失還是不小,積攢下如今的家底也實在不易,大家的心裡都有些心疼。”

  劉宣擺了擺手說道:“大家的心情我也全都理解,畢竟歷經不少挫折才打下一個城池,都不想離開,去荒郊野外受苦。但是延長縣城人口稀少,土地貧瘠,不是大家能安穩種田的地方,還是早作準備轉移吧,免得到時候事情來臨,損失更大。”

  注釋⑴:張獻忠,字秉忠,號敬軒。

  注釋⑵:古人稱呼首領大哥,並不是非要年齡最大,歷史上劉關張三人,關羽歲數最大,但是還要稱呼劉備大哥,放在這裡也一樣,楊四寶雖然年歲更大,但是因為劉宣是首領,所以稱呼劉宣為大哥。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