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伐明》第32章 苦鬥
  第32章 苦鬥
  劉宣讓張虎成等三個步兵哨,排成三個十五丈寬的陣列,每一個陣列都有四排士兵,第一排士兵使用木盾腰刀,第二排第三排士卒使用簡單的長矛,最後一排士兵使用雜兵。

  三個步兵哨分成扇形,每一個陣列之間,還空著一個五丈多寬的通道。這種通道,既能使炮隊跟上步卒的腳步上前支援,也為騎兵隊,敢死隊等突陣人員留下了道路。

  顧世虎見賊軍排成陣型,一板一眼的朝官軍攻來,心中也有些慌亂。上一次他攻打董家堡,面對張虎成之時,盡管張虎成部也能拚命死戰,給他造成了一些麻煩。

  但是顧世虎知道,張虎成手下的流賊,就像拚死掙扎的野獸。盡管也能拚命,但是並沒有多好的組織,也不會列成軍陣,只能算是垂死掙命的賤民螻蟻。

  如今短短幾個月過去,流賊已經學會了列陣而戰,看起來軍紀士氣還遠遠超過官軍。盡管官軍還佔據居高臨下,兵甲堅利的優勢,但是一會兒接陣之後,生死勝敗只怕還難以說清。顧世虎心中突然傳來一種預感,仿佛預見了官軍兵敗如山倒,自己好像喪家之犬逃命的結局。

  顧世虎壓下了這種不祥的感覺,眼見雙方的距離不足百步,急令手下的弓手,火銃手準備射擊。

  一時間幾百發鉛彈飛射而出,彈如下雨,箭如飛蝗。

  劉宣也命令鳥銃隊,三眼銃隊,弓箭隊全部從隊列間的通道上去增援,劉宣的麾下,這種遠程投射部隊數量很少,只有弓手五十人,三眼銃手五十人,鳥銃手二十人。

  這一百多士卒,相當於劉宣一千多大軍的規模來說,數量遠遠不夠。

  顧世虎的麾下,弓手、火銃手的規模遠遠超過劉宣。但是官軍的火銃,弓箭粗製濫造,用料克扣成風,幾乎沒有多少合格的兵器。弓箭弓弦松軟,火銃經常炸膛,盡管有種種缺點弊病,但是憑借著人多勢眾的優勢,顧世虎官軍一時間還是大佔上風。

  兩邊三輪對射,劉宣麾下又多傷亡了三四十人,而官軍隻傷亡了不到二十人。

  這二十人中,有七八人還是李旭升,張虎成,張五鬥,劉武等神射手造成的。

  其中張五鬥箭術超群,算是千裡挑一打的神射手,張五鬥連開三弓,每矢必中,連續射到三人。

  李旭升,張虎成,劉武三人,箭術雖然還比不上張五鬥,但是也算百裡挑一的射手,開弓三箭,各自射倒一二人。

  眼見對射不佔上風,繼續對射下去,如果傷亡繼續增大,劉宣這支新軍恐怕還有潰散的危險。劉宣連忙揮動令旗,命令士兵加快腳步,迅速與官軍肉搏作戰。

  鼓聲越加急促,在嘈雜慌亂的戰場之上仿佛一顆顆定心丸,劉宣親冒箭矢,越過通道,帶領親衛哨到了第一線督戰。

  在劉宣這個薄薄的陣型中,不停地有士卒被鉛彈擊中,被流失射倒。但是只要前面之人倒下,後面一排士兵馬上會舉起盾牌,補充上去。

  明末大部分官軍之中,幾乎有一個大毛病就是不能肉搏。除了早已經被建奴殲滅的白杆兵,戚家軍精銳外,哪怕是精銳的關寧軍,也沒有例外。

  尤其是激烈的肉搏戰,哪怕是精銳的邊軍,在與女真人野戰之時,只能憑借車陣銃炮禦敵。一旦八旗軍衝了上來,開始肉搏作戰,明軍往往就會潰散而逃,寧願被追殺射死,被河水淹死,被抓為奴隸,也不願參加肉搏作戰。

  明軍這個毛病顧世虎軍中也有,對於這個毛病顧世虎也一清二楚。眼見兩軍距離越來越近,已經不足六十步,只怕再過上三兩分鍾,就到了殘酷的肉搏作戰時間,從劉宣這支軍隊的紀律,能承受的傷亡來看,到時候官軍幾乎肯定不是對手,大潰而逃已經算是好的結果了。

  顧世虎心中越來越著急,脾氣也越來越暴躁,他嚴肅軍令,殺死了兩個潰亂陣腳的士卒,將頭顱用長木杆挑起,用來威嚇軍心。

  箭矢越來越密,彈丸越來越急,劉宣親自處在第一線,才知道慈不掌兵的道理。面對越來越多的傷亡,劉宣的麾下傷亡很快接近了百人,士卒的心裡仿佛快過了臨界線。

  古代一般軍隊,承受傷亡的能力很低,常常在傷亡超過百分之十就會潰散,大部分戰爭中的殺傷,幾乎都是追殺潰兵得來的。

  盡管兩軍距離越來越近,但是相對於承受的傷亡,卻都有了潰散的危險。

  現在比的,其實就是誰能承受更多傷亡的能力,哪一方能堅持到最後,就必定能夠取得勝利。

  眼見軍心浮動,士氣騷亂,劉宣當機立斷,采用了和顧世虎一樣的方法,劉宣大手一揮,對楊四寶說道:“四寶兄弟,現在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生死存廢,在此一舉,你帶兵向前,將擾亂軍心,衝亂陣腳的逃兵全部斬殺,用逃兵的頭顱穩住陣腳。”

  楊四寶接過了令旗,雙手一拱,開口說道:“劉頭領,斬殺逃兵之後,待兄弟我上前衝殺一陣,必能擊潰敵軍。”

  劉宣也見識過楊四寶的勇武,知道他的確是一名衝鋒陷陣的勇將。現在也正是利用他的勇武打開局面的時候,於是點了點頭,開口說道:“四寶兄弟,衝陣之時千萬小心,兄弟身上有一領文山甲,算是軍中最珍貴的鎧甲。今日就交給兄弟,希望兄弟穿上此甲,旗開得勝。”

  劉宣脫下鎧甲,在親兵幫助下,迅速為楊四寶套上。

  在戰場之上,鎧甲是最寶貴的東西。而大明律中,百姓可以任意使用刀劍,但是不得私造弓弩,而私藏鎧甲,更是謀逆的大罪。

  從古至今,鎧甲都是軍國重器,漢代周亞夫名震天下,威壓三軍,只是因為私藏五百件鎧甲陪葬,就被景帝論罪處死。由此可見,鎧甲對於古代朝廷的重要性。

  劉宣在戰陣之上,寧願甘冒風險,將自己的保命之物交給楊四寶。這份氣度,已經讓楊四寶萬分佩服,感激萬分,從此心甘情願的降服於劉宣麾下。

  楊四寶穿上笨重的文山甲,帶上鐵手套,手中握著一根粗一寸多出的包鐵棍。鐵棍長達一丈四尺,裡面的木料使用的是堅而不硬、柔而不折白蠟杆。外麵包有密密麻麻的鐵線,這一根包鐵棍,重量不下於二十六七斤。

  也只有楊四寶這種力拔千鈞的猛將,在戰陣之上才能使用如此重量的兵刃。

  古代的戰爭,軍陣中使用的兵器通常重量不重,無論中外,這個情況幾乎一樣。

  鉤鐮槍,長槍這種長兵器,也就三斤。藤牌盾牌,狼筅這類重兵器,也就五六斤,戚家刀也就一斤十兩,哪怕是巨斧,狼牙棒這種超重兵,也很少超過二十斤。

  至於關雲長八十二斤的青龍月牙刀,花和尚魯智深六十二斤水磨镔鐵禪杖,都是小說家言,多誇大其詞,不能當真。

  漢代之時,以當時的技術也製造不出青龍月牙刀,僅僅能製造出簡單的環首刀。況且從三國志等史料記載,關羽使用的兵器也應該是長矛,馬槊這種長兵。

  反倒是明末史載,有晚明第一勇將之稱的劉綎,能使用一百二十斤重的大刀,在馬上也能輪轉如飛,被人稱為劉大刀。但是即便是劉綎,在真正的戰陣之上,也不會使用這種中看不中用的大刀。

  即便是以劉綎之勇猛,在薩爾滸之戰中,也被八旗軍冷箭射殺,他身中十七支重箭,當場身死。

  楊四寶帶上督戰隊,將動搖的幾個士卒全部殺死,腦袋割下來掛在腰間,來威懾慌亂的士卒。

  眼見楊四寶如此威猛凶惡,眾人再也不敢隨意後退。

  楊四寶眼見情況不利,知道這支軍隊的承受力快要到頂,於是抓起木盾,奮力奔跑幾步,在短短的一瞬之間,就越過了兩軍陣前,一馬當先的朝官軍陣列殺來。

  楊四寶一手揮盾,擋開了兩根長矛的穿刺,單手用力揮舞包鐵棍,朝著前面的官軍士卒打去。

  一棍之下,幾乎人仰馬翻,官軍馬上被砸倒了二人,楊四寶奮起余勇,接連打翻六七人,將官軍大陣打開了一個小小的缺口。

  這時督戰隊的二十多個勇士也蜂擁而上,朝著這個缺口一股腦衝來。

  張五鬥,李旭升,張虎成三人,也紛紛張弓搭箭,射擊大陣缺口處的敵人,盡力支援楊四寶破陣。

  就在楊四寶奮力破陣之際,兩軍之間終於拉近了距離,開始了激烈的肉搏戰,李旭升前哨率先接戰,張虎成,李旭中兩哨也奮勇趕上。

  在很短的功夫之內,官軍陣型已經有了搖搖欲墜之象,看來距離崩潰已經為時不遠。

  顧世虎登高一望,見自己的軍隊已露敗相,知道大軍潰亂已經不能避免,對身邊的家丁把總石勇恨恨的說道:“今日敗局已定,本將也回天乏力,無可奈何了。”

  “流賊之中的主將頗有本事,短短時間之內,就練就了一支精兵,如果放任下去,只怕成為朝廷的大禍。”

  “今日本將不計生死,決定親冒矢石,衝擊敵人的中軍,斬殺敵將,挽救敗局,爾等誰敢追隨本將殺敵。”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