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伐明》第35章 清點
  第35章 清點
  天色已經徹底黑暗,寒氣也越加襲人,在小冰河時期,氣候極度嚴寒,而在苦寒的陝北高原,到了冬天的夜間,氣溫最低能達到零下三十多度。

  今日的夜空烏雲遮蓋,嚴嚴實實的將月亮擋在後面,看不見一點兒光亮,盡管天氣惡寒,漆黑一片,但是劉宣並沒有馬上收兵回營,而是在漆黑寒冷的夜空中打掃戰場。

  如今的陝北之地,早已經遍地流民,因為山西巡撫封鎖黃河渡口,陝北的流民過不了黃河,只能困守在陝北之地。

  一些饑民西入甘北,但是甘肅北部比起陝北之地也好不了多少,同樣是饑荒遍地,民不聊生。

  因為饑民逃離不了貧困的陝北,導致了陝北之地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流民團夥。這些流民團夥,因為沒有糧食,常常爭鬥不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還用活人充當兩腳羊食用,哪怕是路邊的死屍,也從來不會放過。

  一些弱小的流民團夥,因為生存艱難,常常在夜間活動,這些吃人肉的饑民,仿佛食腐肉的禿鷹,在黃土高原的北部地區,幾乎遍地都是。

  劉宣和他的隊伍,也是這種大大小小的流民團夥一員,畢竟他現在還沒有攻打州縣,不算是在朝廷掛號的強賊大盜。

  如果劉宣不能快速打掃戰場,這些寶貴的棉衣,兵器,鎧甲等等戰備物資。恐怕很快就會被附近流浪的饑民發現。一夜之間,這些珍貴的兵甲,就會被流浪的饑民搶奪乾淨。

  在如今的陝北之地,盡管劉宣心中不願意承認,但是一件棉衣,一領鎧甲,一石糧食,遠遠比一條人命值錢。

  如今的陝北之人,人命遠遠不值一錢,現在到處都是活不下去的饑民,只要有糧食,劉宣可以輕易的召集十萬青壯。

  而棉衣,鎧甲卻不容易製造。尤其是陝北生產力落後,除了城市之外,鄉間的社會秩序也幾乎蕩然無存,這每一件棉衣,每一領鎧甲,對於劉宣都是價值萬分。

  在今日之戰前,劉宣的麾下,陳鐵牛後哨,李昭雲預備哨都還沒有棉衣。如今打了一個大大的勝仗,自然要將繳獲的戰利品全部清點清楚,運回董家堡,才能讓劉宣放下心來。

  劉宣將戰死的士兵紛紛火化,用一個個陶罐將骨灰收起來,全部帶回了董家堡,而戰死的官軍,和受軍法而死的士卒,屍體全部扔在荒野之上,成為饑民口中的糧食。

  等劉宣清點的戰利品,帶隊回到董家堡之時,已經是深夜子時了。

  遠遠的,董家堡之內閃爍著一盞盞燈火,讓人心中不住的感覺到一絲溫暖熱情。

  等劉宣他們一進入城門,只見城門口砌著二十多個土灶,每一個土灶上面都煮著一大鍋滾燙的肉湯。

  一些火工,廚娘身穿單衣,瘦弱的身體緊緊靠在灶台上,眼睛狠狠的盯著鍋裡,嘴裡的唾沫不由自主的從嘴角滴下。

  但是這些廚娘火工,卻沒有一人向鍋中撈肉吃,這是因為劉宣軍中規矩森嚴,稍微有一點兒違反紀律,都會受到嚴厲的處罰。

  這三個月來,劉宣不僅勤於練兵,還常常為部眾講一些大道理,。並且親自教導一些機靈的士兵識文斷字,培養後備骨乾,這樣的工作,不僅劉宣親自乾,就連李昭雲,李旭通,孫登等識字之人,也常常為士兵充當老師,教導他們讀書認字。

  通過三個月時間,劉宣還在學生中普及了阿拉伯數字,這種數字簡單易學,易於傳播。中國古代的算籌盡管也非常方便,但是劉宣的麾下,幾乎沒有多少會使用算籌的手下,就連劉宣自己,也沒有見過古代的算籌。

  劉宣挑選一些聰明伶俐的士兵,親自教導他們阿拉伯數字,經過三個多月學習,劉宣已經教出二十多個徒弟。

  這些徒弟,已經能熟練的使用阿拉伯數字計數,也能嫻熟的背會乘法口訣,勉強能夠使用豎式加減運算,至於三位數以上的乘除法,就愛莫能助了。

  這些能夠熟練使用簡單數學的士兵,被劉宣全部充當書記官,負責清點管理後勤糧草。有了這些會使用簡單數學的書記官,一時間,後勤營的效率也大大增加了不少。

  劉宣將隊伍整頓好,排成隊列,按照規矩排隊打飯。

  劉宣見後勤老弱已經三個多月沒有見過肉味,今日又打了一個大大的勝仗,決定宰殺耕牛,犒賞三軍,提振士氣。

  劉宣從董家堡搶來的十一頭耕牛,如今已經只有三頭,剩下的耕牛,除了為劉宣成親宰殺一頭之外,其余都被營中士卒食用,畢竟營中的士卒操練辛苦,急需要大量的營養肉食,所以每隔半月二十天,劉宣都要宰殺耕牛,為麾下的士卒改善夥食,補充營養。

  在古代,耕牛是最重要的生產工具,凡是古代封建王朝,宰殺耕牛都是大罪。大明律規定“故意殺死他人馬牛的,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己馬牛的,杖一百;耕牛傷病死亡的,不報官府,私自開剝,笞四十。”而上古的漢唐時代,宰殺耕牛的處罰就更加嚴重。

  耕牛這種寶貴的牲畜,哪怕是一般的鄉紳大戶,也不見舍不得隨意宰殺,一年能吃上一兩頓牛肉,已經非常難得了。

  鄉紳大戶尚且如此,更不要說普通的平民百姓了,老百姓一生之中能吃上幾頓牛肉,恐怕都值得吹噓一生一世了。

  劉宣連續宰殺耕牛,給士兵改善夥食,盡管得到了士兵的擁戴,還是讓一些長者議論紛紛。

  在這些長者看來,劉宣的行為也太過奢侈,不是長久之計。就連劉宣的嶽父李昭雲,也對這種行為有些埋怨。

  畢竟耕牛這種寶貴的財產,殺一頭就少一頭,耕牛長大也很不容易,如果全部殺了,以後開墾田地,也很不容易。

  但是劉宣心中清楚,陝北之地,不是善地,很快就會殘破不堪,不適合長時間停留落腳。加上這裡邊軍雲集,敵強我弱,也不可能成為劉宣的根基之地。

  歷史上的農民軍,也在崇禎二年冬天,趁著清軍入侵,晉陝二省勤王,山西總兵張鴻功率兵出省,山西延河渡口空虛之際渡過黃河渡口,攻入山西,在山西境內進一步發展壯大。

  劉宣狠下心來,一次宰殺兩頭耕牛犒賞三軍。這兩頭耕牛,都是年齡在十歲以上的老牛,盡管冬天糧食不足,有些瘦弱掉膘,但是連骨帶肉,每一頭都有四五百斤。

  劉宣規定凡是參加剛才作戰的士卒,,每人分一斤熟牛肉,獎勵美酒一升。戰死的士卒,家人分三斤牛肉,糧食三十斤。他將所有的麵粉一次性拿出來,全部做成面條,讓士兵敞開了吃。

  後勤營的老弱,每人可以分一碗牛雜湯,一碗白面面條,牛骨湯可以敞開喝。

  這一頓在現代人看來異常簡陋的晚餐,卻能極大地收攏人心,哪怕是剛剛投降的俘虜,也能吃一碗白面面條。

  就在眾人歡歡喜喜,殺牛吃酒之際,劉宣卻站在一處角落中,默默的盤算著這次戰役的勝敗得失。

  這一次戰役,劉宣麾下的士兵戰死五十八人,死於軍法之下的士卒八人,受傷七十一人,其中重傷二十三人。

  戰死的士卒,死於火炮之下的就有二十一人,火銃弓箭十一人,兩軍陣前二十六人。由此可見,哪怕這個時代的火炮有著許多的缺點,但是也有了戰爭之神的崢嶸。

  而官軍大約戰死一百余人,受傷的超過一百,其中重傷四十六人,俘虜四百二十八人。剩下的士卒幾乎全部潰散而去,值得一提的是三十個騎兵成建制的投降,如果能讓這股騎兵徹底歸心,劉宣麾下的騎兵隊也會實力大增。

  軍器之中,最重要的就是盔甲,這次戰鬥,因為潰兵為了逃命,幾乎扔下了全部兵器甲胄。除了顧世虎身邊的家丁外,官軍的鎧甲幾乎全部便宜了劉宣。

  此戰劉宣共繳獲棉甲三十六件,齊腰甲三十四件,鎖子甲二十二件,罩甲十一件,山紋甲八件。加上劉宣以前的三十多件鎧甲,劉宣麾下的甲兵第一次超過百人,達到一百五十人左右。

  其次繳獲鳥銃一百杆,三眼銃二百杆,虎蹲炮六門,佛郎機四門,弓箭三百六十張。長矛,長刀,夾刀棍等長兵器四百件,雁翎刀,戚家刀等短兵器六百多件。

  這一次戰役,對於劉宣來說毫無疑問是一場大勝仗。此戰之後,延長縣城幾乎像一個脫光衣服的少女暴露在劉宣面前,只要劉宣願意,就可以任意欺凌。

  這一戰,首先鍛煉了部隊。此戰劉宣傷亡一百四十人左右,超過全軍百分之十。但是劉宣的軍隊卻沒有潰敗,這樣的表現,在古代來說,已經算是一支合格的軍隊了,應該超過了大部分的明軍。

  通過這一戰,官軍充當了一次運輸大隊長。劉宣麾下士兵的武器也大大的改善,此戰之後,劉宣這支軍隊的戰鬥力無疑有了較大的提升。

  就在劉宣仔細思量之時,卻見金娘穿著一件青色圓領襖裙,外面罩著大紅色外罩,手中拿著一個大海碗,盛了滿滿一碗紅燒牛肉,端到劉宣面前。

  金娘輕聲開口說道:“夫君,今日打了勝仗,而你卻愁眉不展。還是吃上一碗牛肉,好好休息一晚吧,睡上一個好覺,明日再想吧。”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