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雪中悍刀行(張若昀、李庚希主演)》第154章 徐渭熊執黑不敗,羊皮裘借劍兩千(1
  第154章 徐渭熊執黑不敗,羊皮裘借劍兩千(1)
  這番雄奇瑰麗的異象,緣於一名孤寂江湖太多太多年的獨臂老頭的一句話,『王仙芝!李淳罡來訪東海,借這滿城劍,與你一戰!』

  江湖是什麽,是一張珠簾,女子便是那些珍珠,串出了恩怨情仇,串成了江湖。

  而登船這位被龍宇軒誤以為女俠的女子,無疑是江湖上那顆最璀璨的珠子,幾乎不用後綴“之一”二字。

  她相貌雖只是中人姿色,卻秀氣孤凜。幼時便與堪輿家一同走遍北涼,繪製地理形勢圖,後來進入上陰學宮,同時師從道德林王祭酒與兵家大師,以詩文稱雄。尤其是首創十九道棋盤,天下霸響,棋風平和見韜略。說來奇怪,她與人下棋,極少出現那等讓觀局者倍感晴天霹靂的妙手,既無詭譎,也無煞氣,幾乎手手皆是堅實平穩,看似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往往才入中盤時便有了毫無破綻的完勝氣魄。以字觀人,她自然是稱不上美人,可若說以棋觀人,她無疑是黃三甲不出便天下無雙的存在。棋盤上以理服人,棋盤以外她也不乏做出許多以力服人的舉動,她那柄佩劍可不是一件花哨擺設。她在上陰學宮削取頭顱,這是寫意湖上任稷下學士,那位春秋魔頭黃龍士都不曾做過的壯舉。當今文壇士林對這名年輕女子毀譽參半,唯獨沒有誰說她是庸人。

  可這些都不算什麽,對草包世子來說,連徐驍都敢拿掃帚追著打,之所以這趟出行忌憚著她,還是因為心裡有鬼。擱在以前,講道理講不過二姐徐渭熊,那就撒潑耍賴,惹惱了她,大多也能得過且過,只是這次十有八九要掉一層皮才行。徐渭熊對他好好萬人敵的兵法不碰,廟堂縱橫捭闔學問不學,偏偏去提刀做那莽夫本就十分反感,加上徐鳳年涉險前往那武帝城,當然更是生氣。君子不立危牆,不是君子更應該如此。原本是先去江南道看望大姐徐脂虎還是去上陰學宮找二姐,五五之間,按照行程,若是想節省時間,順序應當是上陰學宮—龍虎山—武帝城,最後歸途中經過湖亭郡,可正是顧忌二姐心思,才繞了許多彎子。如徐脂虎所說,還得掂量二姐肯定計較先去江南道後去學宮的那點小心眼,真心命苦。

  船就那麽大,能讓已是砧板上待宰活魚的世子殿下躲到什麽地方什麽時候?
  橫豎是一剁,徐鳳年不等徐渭熊入船艙搜人,自己便擠出笑臉小跑出來,二話不說,先抱住二姐,不給她拿劍鞘揍人的機會,諂媚喊了一聲“姐”。他心中牢記一事,得喊“姐”而不能是“二姐”,嬉皮笑臉說道:“怎麽來劍州了,這跟那死氣沉沉的上陰學宮可隔得有點遠。”

  慕容雄雌面面相覷,便是那每逢大事頗有城府心機的慕容桐皇都給這一幕弄蒙了。

  被摟住的徐渭熊也不掙扎,平淡說道:“怕你進了武帝城,不小心就連皮帶骨頭給人一鍋煮熟了。就隻好先在這裡守株待兔,這是私。公,則是學宮三年一度的學識考核,其中堪輿一項定在劍州以北的地肺山,考究望氣相地點穴尋龍的本事,王祭酒喝酒誤事,便由我代行考官一職。”

  徐鳳年撇頭望去江岸,才看到站著一大撥襦衫士子模樣的讀書人,年輕者尚未及冠,年長者已花甲古稀,大多各自背負一隻笨重書箱,極少有人錦衣華服,卻應了那句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古話,便是徐鳳年這種最恨讀書人附庸風雅的無良草包也討厭不起來。他半點不奇怪二姐以學子身份承擔稷上先生職責。二姐學問淵博龐雜,融會貫通,辭采蔚然,不管是正統經義道德文章還是那些被誤解的旁門左道與奇巧淫技,都涉獵頗深。尤其是這堪輿,曾著有《望龍經批注校補》與《琢玉斧巒頭歌括》,精妙入微,通篇無一字故作晦澀艱深。因她喜好掛古劍負青笈遊歷山川,故而被心悅誠服的風水師們譽為徐青囊或者青烏先生。徐鳳年松開手,往後退了一步,怔怔凝視著風塵仆仆的二姐,半晌不說話,只是幫她將額角一縷青絲捋順到耳後。

  二姐雅潔大氣,徐家子女中以她最有大將風度,但徐渭熊的鑽牛角尖更著稱於世。曾有文壇高賢寫了傳世名篇,其中有“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這一佳句,廣為流傳,被南北士林倍為推崇。到了上陰學宮評點天下詩文的徐渭熊這裡,卻落得個“不顧細謹何以行千裡,不辭小讓何以稱大禮”的評語,那位既是詩壇巨擘又是棋詔高手的北方名士氣不過,寫信至上陰學宮,言辭鋒利。徐渭熊不加理睬,老頭便一氣接連寫了八封書信,說是書信,其實性質與檄文無異,最後還千裡南行,要與徐渭熊在十九道上一較高低。徐渭熊也不多說,應戰前提出一個賭注,若是她執黑十局連勝不敗,老頭兒便要封筆。後者自信棋力名列前茅,欣然應諾,結果毫無懸念,連輸十場,老學究灰溜溜回到了北方,密信懇求這位十九先生莫要與世人說那賭注一事,然後繼續在北邊首屈一指的大書院裡授課講學。徐渭熊倒也厚道,沒有大肆渲染,只是回信時寫了三句:“人而無信,不死何為?言行相悖,一隻老賊!教甚書文,誤人子弟。”老頭氣得吐血,重病不起,這學宮賭棋一事才水落石出。文壇自然是腹誹這女子得理不饒人,至於天下棋士,猛然驚覺遍數徐渭熊與人對局,執黑必然不敗!雖說座子製本就限制執白先手的優勢,但若說如徐渭熊這般對局盤數早早破百,並且皆是與當時棋壇大家手談相爭,還能執黑不敗,簡直就是個奇跡。

  這些事是大事,徐鳳年更知道一些瑣碎小事。二姐有潔癖,並且閨房中任何一物都擺設講究,幾乎到了死板僵硬的地步,一瓶一筆一硯一椅一榻一爐一書,等等,十幾年如一日不曾變更位置絲毫。年幼時,頑劣的徐鳳年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偷溜進二姐房間,悄悄挪動一些不易瞧見的小物什,無一例外每次總能讓徐渭熊找到蛛絲馬跡,然後就找到徐鳳年往死裡揪耳朵,自恃皮糙肉厚的徐鳳年樂此不疲玩耍了很多年。

  印象中,徐渭熊的衣衫樸素歸樸素,但乾淨得很,從來也不會像今天這般塵土醒目,可見她這一趟走得有多急。

  這般姐弟相逢的脈脈溫情場景,結果被一個色膽包天的小屁孩給攪渾了,“姑娘,抱抱!”

  徐渭熊低頭看去,是一個眉目靈氣的稚童,她只是這一瞥,還沒有開口說話,那小蟲子就縮了縮脖子,約莫察言觀色是這孩子從娘胎裡帶來的本事,立即跑了,躲在捧白貓的魚姐姐身後,探出一顆小腦袋偷窺。武媚娘與他親昵,跳出魚幼薇雙峰間那個天下英雄的溫柔塚,結果被心情不好的孩子一巴掌扇到地上。武媚娘也不生氣,拿頭顱摩挲著這孩子的褲管,讓把它養得白白胖胖卻連抱都不肯讓抱的世子殿下火冒三丈。徐渭熊是第一次見到老劍神李淳罡,羊皮裘老頭兒在那打哈欠,精神萎靡不振,絲毫沒有因為她是北涼郡主或者是徐青囊便刮目相看,徐渭熊卻是執晚輩禮,畢恭畢敬作揖說道:“徐渭熊見過李先生。先生大雪坪‘劍來’二字,振聾發聵。”

  先生,大家,世子,這三個詞匯在春秋大定以後便泛濫成災,如同洪水泛濫一發不可收拾,路邊隨便一隻阿貓阿狗,都可以在互相吹捧中弄一頂大帽子往自己腦門上扣,可要從徐渭熊嘴裡說出,分量就結實到不能再結實了。在天下讀書人視作聖地的上陰學宮,能被她稱呼先生的,連兩位授業恩師與大祭酒都沒這份耳福,只有一名寂寂無名的目盲琴師。顯然徐渭熊有這般鄭重其事,是發自肺腑敬佩老劍神。並非是因為李淳罡的劍仙成就,而是因為他跌出陸地神仙後再入此境的大毅力。若只是一名劍仙,於徐渭熊來說,不過是手中劍更鋒利一些手段更能殺人一些的劍術莽夫,與世何益?
  老頭兒打量了一番徐渭熊,搖頭道:“資質比不得薑丫頭。”

  徐渭熊平靜道:“晚輩習劍,隻為強身健體。”

  李淳罡不客氣地教訓道:“可惜了一柄好劍。在你手上,不得酣暢鳴。”

  徐渭熊微笑道:“晚輩只會些劍術,比不得李先生的劍道。若是先生武帝城一行缺趁手兵器,徐渭熊可以送此劍於先生。”

  徐鳳年怒道:“不行!”

  徐渭熊皺了皺眉頭。

  徐鳳年馬上笑眯眯道:“我這邊不缺劍。”

  李淳罡都不樂意搭理這世子殿下,對行事果決的徐渭熊說道:“劍是好劍,可知你養劍功夫用得極深,隻曉得劍術一說,過謙了。君子成人之美,小人奪人所好。老夫既不是道德君子,也非那見不得別人好的小人,不贈也不搶,再者如今有劍無劍,對老夫而言,已徹底無礙。徐渭熊,你也不需試探老夫,老夫既然答應徐驍保證這小子不缺胳膊少腿地回北涼,不管是東海,還是京城,只要徐小子敢去,老夫就能保證讓他活著離開。”

  徐渭熊從不如女子般彎腰施福,而是再如男子作揖,輕聲道:“謝過李先生一諾。”

  李淳罡一臉無奈,嘖嘖道:“本來聽說薑丫頭被你欺負得可憐,還想與你見面後替那閨女找回些場子,現在你這兩次作揖,老夫實在沒那個臉皮出手了。”

  徐渭熊平靜微笑,真正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緩緩道:“實不相瞞,自古婆媳姑嫂多不合,不見得那些婆婆嫂子便都是惡人,無非是想讓入門女子多惦念自家夫君的好。徐渭熊一直將薑泥當弟媳婦看待,只是她性子活潑,我們姐弟的娘親又去世得早,便隻好由我來當惡人。不過徐渭熊得知曹長卿接走了薑泥,早知如此,那些年便不做這惡人了。”

  於平靜地,起波瀾驚雷。

  李淳罡愣了愣,伸出大拇指,罕見地稱讚道:“徐驍生了你,比生徐小子這無賴貨來得有福氣。”

  徐渭熊對於李淳罡的誇讚,並無異樣,她看著徐鳳年問道:“船上有無飯食?為了在路上堵住你,我趕得有些急,耽誤了午飯,算起來你欠了那幫人一頓。”

  徐鳳年點頭道:“這個沒問題,船裡儲有許多剛捕撈上來的河鮮。”

  才說完,青鳥便去吩咐廚子夥夫勞作起來。徐渭熊轉身下船把二十來號稷下學士帶上甲板,這些老少不一的士子似乎有些拘謹,只有少數幾個兵家學子才主動上前與世子殿下打招呼。百家爭鳴的盛況早已不存,時下帝國鼎盛,諸多學說卻是難掩萬馬齊喑的頹勢,唯有上陰學宮苦苦支撐,大庇天下寒士,為後世留讀書種子。可惜學宮是私學,就財力而言,遠比不得有帝王公卿傾囊相贈的國子監來得闊綽。春秋時學宮尚有豪閥世族資助,如今一個個朱門高牆都變作斷壁殘垣,是越發拮據落魄了,故而除去精研歷朝歷代戰事的兵家子弟,大多稷上先生和稷下學士都對北涼徐家天生惡感。

  午飯時,徐鳳年和二姐徐渭熊有意避開眾人,開了個小灶,徐鳳年狼吞虎咽,徐渭熊細嚼慢咽,兩種性格涇渭分明。徐鳳年知道她吃飯時候不愛說話,就自顧自打開書箱,看到幾袋子土壤,探手捏了捏,嗅了嗅,皺了皺眉頭,小心翼翼放入嘴中嘗了嘗,震驚問道:“這龍砂是那座道教洞天福地地肺山挖來的?是龍砂不假,可味道與姚簡老哥說的不太一樣啊。怎麽感覺路數有點不正?”

  世子殿下少年時代經常與二姐和龍士姚簡一起去北涼山脈尋龍點穴,耳濡目染,對於風水也知道些皮毛。三年尋龍十年點穴,徐鳳年沒那幾十年如一日才能辛苦打熬出來的本事,但基本的辨認龍脈走勢,還算馬馬虎虎,看一條龍怎樣出身、剝換、行走以及開帳過峽,再到束氣、入首、結穴,這些都能勉強認個七七八八、挖龍砂其實與農夫挖冬筍是一個道理,考驗的無非是經驗與竅門。徐渭熊是此道大家,徐鳳年也就只能誤打誤撞才有收獲,不過到手了的龍砂質地品相如何,還是有些眼力見兒的。

  箱內龍砂有大小六七袋,大多已經結印冊焚燒,徐鳳年拿起品嘗的那一袋,還拿黃符丹字的三個印結封存。“三清統禦”“八重冰梅”“出雲鞍馬”,確認無疑,是出自二姐徐渭熊之手。因為這結印冊極有講究,丹符規章,必須與出土人生辰八字相符,再者任何一抔龍砂出土都絕非小事,不管是道門龍士還是青囊師地理家,都不可擅取龍砂,尤其是江山一統後朝廷明令任何龍砂出土都要崇玄署與欽天監兩大批文允許,但近二十年內沒有任何一次獲準的先例。徐渭熊此舉無疑與朝廷法律悖逆,只不過徐鳳年懶得在意這種細枝末節,只是好奇地肺山自古便是凝聚氣運的洞天之冠,如何出得了惡龍?須知洞天福地的排名,連道庭龍虎山都要比地肺山差了無數個名次,只不過數百年來地肺山一直是個沒有大真人結茅修道的不治之地,屈指算來,自前朝封山起,已有五百年。

  徐渭熊放下筷子,輕聲歎息道:“此行考核稷下學士的望氣功夫,不過是個幌子。地肺山新近出了惡龍,王祭酒推算出與地肺山一脈相承的龍虎山有關,只是被天師趙丹坪壓下,欽天監才沒有向朝廷發難。”

  徐鳳年聞言臉色陰晴不定,咬牙道:“肯定是那趙黃巢偷天換日的歹毒手段!姐,要真是如我所猜,這事情欽天監根本不敢管!”

  徐渭熊一臉疑惑。

  徐鳳年笑了笑,起身道:“來來來,姐,幫你洗個頭,一邊洗一邊說。”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