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嶽父是李世民》第800章 事到如今
  朝中對為惡的世家子弟審判很簡單,只是簡單地人頭落地。

  既然范陽盧家被逼得揭竿而起,那麽此間事了,該死的都要死。

  皇帝猙獰的一面,此間表露無遺。

  范陽盧家亡了,這些天也沒有再來刺殺,那都是徒勞了。

  張陽與皇帝坐在山腳下,裴宣機都做什麽了,並沒有消息送來。

  只是今天又有一份奏章送來,有地方火燒范陽盧氏祖宅的學子來了長安城,向皇帝請罪。

  李世民苦惱地拿著這份奏章,“你覺得朕要如何處置他們。”

  “這是陛下的事,與我無關。”

  “以前你總會向朕說一兩句。”

  張陽換了一個坐姿,又道:“我最近鍛煉心性,整日練字,近來除了書法有所精進,還覺得自己的心情好了不少。”

  “也罷,這件事就交給趙國公去辦了。”

  “陛下聖明。”

  “鄭公與你說過什麽嗎?”

  聞言,張陽蹙眉道:“陛下以為鄭公應該與在下說什麽?”

  李世民站起身,笑道:“還有不少奏章等著朕去批複,回行宮了。”

  “陛下慢走。”

  這個冬天死了不少人,尤其是范陽各地,冬天冷得徹骨,張陽收緊自己的衣衫。

  等小清清騎著熊大回來了。

  張陽這才帶著她回家。

  誰沒有想到范陽盧家會倒得這麽快,百裡之堤潰於蟻穴,他們的倒台不是一朝一夕間發生的,而是長久的壓迫才會讓底層人有了這般的怒火。

  張陽看著眼前的一大家子用著晚飯,想到這次范陽盧家的事,皇帝得到了世家隱匿的田產,釋放出來很多為奴為婢的人口。

  而博林一帶的崔氏,也向朝中上交了隱匿的田產,也釋放了近萬人口。

  人口與田產正是朝中需要的,因此在朝中土地人口上,皇帝發了一筆橫財,更不要說收繳收來的金銀又有多少。

  李玥聽著這些消息低聲道:“從當初父皇與世家對峙開始,直到現在的范陽盧家的轟然倒塌,現在形勢不同了,那些世家已經開始斷臂求生了。”

  李麗質,小武與小慧坐在藏書閣中也聽著兩位嬸嬸講述著事情的進展。

  張陽喜歡在飯後喝一杯濃茶,而後開始執筆練書法。

  小武低聲道:“如此一來,他們豈不是任由陛下宰割?”

  李玥點頭道:“為求自保,他們會將自己的財產悉數上繳,這已經不是朝中要怎麽對付他們的事了。”

  見小武不解,小慧幫著解釋道:“小武師姐,是身份。”

  小武低聲道:“范陽的盧家亡了,世人皆惡世家,只要他們還是世家的身份,便會有人唾棄之?”

  小慧道:“是這樣的。”

  其實她們都說錯了,張陽擱下手中的筆,又道:“來看看,為師的書法是否又精進了幾分。”

  小慧抬眼一看,神色犯難。

  小武則是皺眉不語。

  李麗質欲言又止。

  看三人犯難的模樣,李玥捂嘴輕笑著。

  張陽歎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字體,我管這個叫做驪山草書,以後我也出個字帖。”

  小慧低聲道:“世人所推崇的字帖皆內有神韻,筆力厚重,可師父的這書法看起來……”

  張陽試探著問道:“別具一格?”

  小慧終於點頭,“確實別具一格。”

  “字寫得不好就不好,你們也不用這樣,我再練練。”

  練字是表面,其實最重要的是練習心境,一個人的心境如何,可以從書法中看出來。

  夫君所寫的字雖說工整很多,但筆鋒很亂,說明心中還是有焦躁的。

  洗漱完,夫妻倆就早早躺下了。

  李玥雙手抓著被沿,扭頭看向還在坐著看書的夫君,“今日夫君在擔憂什麽?”

  “我在想往後該如何是好。”

  李玥側躺著,一手撐著腦袋好奇道:“以後?”

  張陽合上書卷,“這一卷公羊傳寫得就是退而致仕,還祿位於君。”

  “咦?夫君要致仕了?”

  “我想讓鄭公早日致仕,在對范陽的會審之前與他老人家說過這件事,可話語又是諱莫如深。”

  “鄭公行事有他自己的為人準則。”

  他人家是一個多麽周正的人,對自己,對別人的要求都很高。

  看夫君依舊是眉頭緊鎖,李玥又問道:“可還有事憂心?”

  “有。”

  張陽將書卷放在一旁,低聲道:“當年的支教與官學建設雖已有了成效,可這個成效並不大,各地世家現在都在上繳田畝或者將人口釋放出來,善後又是一件很嚴峻的事情,官學開辦會很順利,但與之而來的人手不足該如何解決。”

  直到夜已深了,張陽躺下來,吹滅了油燈,這才閉眼睡去。

  人生不會一帆風順,總有很多煩惱。

  今天裴宣機回來了。

  這家夥大半年沒有消息,此刻終於又出現在了渭水河邊。

  張陽邁著信步走到渭水河邊,低聲道:“你回來做什麽?”

  裴宣機低聲道:“那個老和尚死了。”

  “哪個老和尚?”

  “賣造紙術的和尚。”

  當年佛門和世家都想要造紙術,和李政藻一起來的就是國清寺的慧曠和尚。

  張陽問道:“他是怎麽死的?”

  裴宣機早已不是當年不著調的模樣,現在他整個人瘦骨嶙峋,眼神也銳利不少。

  “聽說是老死的,一個月前的事了。”

  最近的事情總是讓人開心不起來,范陽盧家亡了,讓人開心不起來。
    慧曠和尚死了,也開心不起來。

  “以後,佛門還買造紙術嗎?”

  “不會了。”裴宣機搖頭緩緩道:“這些年在下走遍了中原各地,知道的事情比縣侯要多,慧曠和尚為了買驪山造紙術聚斂錢財,早已被佛門中人排斥。”

  “可惜可悲啊。”裴宣機語氣帶著一些顫抖,低聲道:“那是百萬貫,他到死都沒有積攢足夠的錢財來買驪山造紙術。”

  寒風吹過時,渭水河又泛起了一些漣漪。

  “現在玄奘和尚回來了,中原的和尚都在期盼玄奘入關的那一天,所以慧曠的堅持不重要,無所謂了,但……”

  話語頓了頓,他聲音低沉,講述著:“在下覺得慧曠和尚的方式是對的,從佛門的興盛來看得到造紙術,才能有足夠多的經書,只要有經書,和尚就會更多,而不是去期盼玄奘入關,縣侯以為呢?”

  張陽深吸一口氣拍了拍他的肩頭,“其實你大可以不回來的。”

  聽到答非所問,裴宣機又道:“縣侯,我這兩年經歷很多。”

  張陽遞給他一個熱乎的肉包子,笑道:“邊吃邊說。”

  裴宣機講述著他拿著狂人日記帶動學子的事跡,從一開始獨自一個人意氣風發,倒是聯合了一些有志之士。

  後來有寒窗苦讀十余年的學子,將刀揮向自己的同伴。

  他最初聯合的人手一度分崩離析。

  再之後,裴宣機遭遇到了人生最困難的逃難階段。

  被七宗五望一路追趕,那時候他一度感覺自己還不如死了算了。

  可能是心裡咽不下這口氣,後來他從河北逃到了太原。

  便開始轉變方向,從底層人開始發展。

  如此一來,不到一年他的聯盟越發壯大,為了團結眾人裴宣機不再自己做盟主。

  而是讓這些底層人自己去組織。

  裴宣機低聲道:“縣侯,在下對不住你,其實後來事情失控了,他們的怒火一旦點起來,就無法說是,才有了范陽的慘事,這都是在下的過錯。”

  他痛苦地捂住了臉頰,呼吸也有些哽咽,低聲道:“我攔不住他們了,我最器重的人死在了世家的鞭子下,他被活活打死了,可他還是對我說,他的死不足道哉。”

  “其實在下……在下一開始沒想做這麽多的。”裴宣機又痛苦地抓著頭皮,“縣侯,在下對不起他們!”

  張陽又遞給他一個包子。

  這一次裴宣機沒有胃口再吃了。

  “你現在的狀態很不好。”

  “在下還有幾分清醒,前來見一見縣侯。”

  張陽又道:“你是河東裴氏望族的子嗣,是裴矩老先生的後人。”

  “除了他的子嗣,在下一無是處。”

  張陽呼吸著寒冷的空氣,目光看向他,又道:“事情都結束了,往後的事情朝堂會做的,你也該散散心了,即便是你做不到裴老先生當年那般的成就,你也不該自甘墮落。”

  當年宇文化及發動江都兵變,殺了很多人。

  而現在不論是許敬宗,還是上官儀,或者是裴宣機,都是當年那場災難的後人。

  張陽低聲道:“你去崇德坊吧。”

  “崇德坊?”

  “奧,你還不知道。”張陽走了兩步繼續道:“崇德坊是太子殿下主持重修的坊市,在那裡有很多的讀書人相聚,也有你這樣的高門子弟,他們都在以科舉為重。”

  “現在你有兩個選擇,一來參加科舉入仕,爭取跟上當年裴老先生的步伐,二來你覺得自己的才學不夠無法通過科舉入仕,便去參加支教。”

  張陽解釋道:“支教是去偏遠的地方,為社稷收攏民心,或者也能治理一方,也能教書育人,取決於你想要做什麽。”

  沉默良久,裴宣機忽然站起身,他眼神堅定了不少,“我去支教!”

  “科舉很困難,你現在的年紀想要重新拿起來是不容易的,支教看起來簡單,但你會在一個窮困的地方留很多很多年。”

  “縣侯不用勸我了。”

  裴宣機消瘦的臉頰帶著堅毅的神色,轉過身背對著,“吾去支教,至少像個高門子弟,不辱沒家父的門風,做一些我該做的事。”

  忽然,他又轉回頭,笑道:“縣侯!你覺得呢?”

  張陽伸手想要再去拍他的肩膀,手還未落下,就猶豫了,隻好將手收了回來,歎道:“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去一趟南詔。”

  “知道縣侯是南詔王,可在下只能謝絕縣侯的好意了,或許在下去了南詔就能享受榮華,可這不是在下心中所想。”

  “都隨你,我們的合作到此為止了,你要想入仕我可以為你想辦法,你要想富貴,我可以讓你去南詔做個侯爵,你想要支教我就什麽都幫不到你了。”

  裴宣機躬身行了一個大禮,又道:“當年在下渾渾噩噩,現在想來也轟轟烈烈過,此生足矣,現在想平平淡淡的。”

  “嗯。”張陽點頭。

  “在下在河東長大,家鄉故地有一個村落,兩月前路過那裡,駐足站了許久,那裡有許多許多孩子,只是近鄉情怯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鄉裡。”

  “此番在下先去崇德發,入官學,去支教,教書育人度過余生。”

  他咽下一口唾沫,行禮道:“告辭了,往後吾與縣侯再也不相見了。”

  張陽看著他的背影,良久說不出話來。

  這世上無沒來由虧欠,站在裴宣機的角度來說,他與驪山誰也不欠誰的。

  范陽盧家倒了,事情也就辦完了,往後的事情不用他去做,朝中會將七宗五望蠶食乾淨。

  慧曠老死了,直到老死,他都沒有足夠的銀錢來買下驪山的造紙術。

  佛門真的沒有這個財力嗎?
  張陽搖頭否定,他們是有的,只不過有人不信他了,不願意將錢財交給這個發了瘋的老和尚。

  這個世道好像就是瘋狂又蠻橫的。

  張陽走到老師家中,張公瑾還在給小清清講課,李玥也正與師母還在包著包子。

  “大象,大素,大安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夠來看看我們這老兩口。”

  師母嘀咕著,心中滿是不悅。

  李玥勸道:“近來朝中很忙碌,許多人都不得休沐。”

  師母又歎了一口氣,低聲道:“還是你們夫妻倆好,老家夥也決定了,打算今年回長安城住,去看看長安城的老宅子,等來年過了春,再回驪山。”

  張公瑾喝著茶水道:“見過他了?”

  “嗯,見過了,他說了很多,講了那些事的前因後果,事情辦得不算好,也有很多遺憾,可事到如今再去彌補也無濟於事。”

  “鄭公這兩日住在驪山,你多與鄭公走動,明日一早我們老兩口回長安。”

  “需要弟子準備什麽嗎?”

  “不用了。”張公瑾笑著擺手道。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