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嶽父是李世民》第546章 天可汗要聖明
  王公公比不過張陽的怪力,又見到了正和村子裡的老人笑談的太上皇。

  張陽笑道:“我想讓王公公留下來用飯,難得除夕宴。”

  李淵抬頭看了一眼,“那便用下來了用飯。”

  老王不再掙扎,眼神中多了一些迷茫與掙扎。

  張陽笑道:“您看,太上皇他老人家都這麽說了,向陛下複命重要,可太上皇的意思也不能忤逆吧。”

  “縣侯實在是……”

  “我們村子裡殺了三頭豬,一年也就這麽幾天開辦大宴。”

  老王長歎一口氣,“縣侯,老奴用完飯食便要回宮。”

  張陽給他在村子裡的大長桌上安排位置,一盆盆香噴噴熱氣騰騰的飯菜,端上來。

  “您老今天晚上一定要吃好喝好,吃飽了再回宮向陛下複命。”

  “縣侯好意,老奴愧受了。”

  張陽笑著對牛闖道:“牛大哥,告訴大家可以入席開宴了。”

  牛闖笑著點頭,朝著鄉民們吆喝了一聲,最快入席的是村子裡的孩子們。

  李淵,張公瑾,還有歐陽詢,孫思邈坐在上座。

  之後便是武士彠和上官儀,還有牛闖等人。

  寒冬的夜裡很冷,但此刻的除夕夜村子裡很是熱鬧,好像天又不這麽冷了。

  張陽回到驪山腳下的家中,這裡也有一場宴席,孩子們都已經入座。

  兩位嬸嬸親手下廚做的飯食,一個個大大的蛋糕放在桌案上。

  張陽拿出兩隻醃製好的雞,放入鍋中油炸。

  李泰聞著味就來了,“果然!就知道你今天會做炸雞吃。”

  兩隻炸雞出鍋,這胖子便大快朵頤吃了起來。

  張陽喝著喝著茶水,“此刻宮中也在進行著宴席吧。”

  李泰撕下一隻雞腿吃著,“先前吃這炸雞口味倒是獨特,現在一嘗,確實沒有蔥油雞與烤鴨好吃。”

  這胖子吃完擦了擦嘴便離開了,好像他此行的目的就是為了吃。

  張陽瞧了一眼院子裡的幾隻小奶熊,它們一個勁往小熊身上爬,每一次小熊都會把它們撥開。

  奈何這些小奶熊,將它當作了唯一的親人般。

  最後小熊也放棄了,任由它們往身上爬,只要不影響它吃這隻炸雞。

  當村子裡的宴席散去,老王正要打算離開,卻見太上皇就站在村口。

  他躬身行禮,“老奴,這便回宮向陛下複命。”

  李淵沉聲道:“二郎,讓你來驪山做什麽?”

  老王將事情前因後果講了一遍,從洛陽的事情到朝中商議,再到現在來驪山傳口諭。

  “張陽是個好孩子,二郎不該這麽防著他的,你也帶話給他,就說他膽敢對驪山動手,朕也不過了。”

  “喏!”

  王公公腳步匆匆走出驪山,坐上了一輛回宮的馬車。

  孩子們還在玩鬧,本是過節,也暫時由著她們。

  高陽和李治正在為了一頭小奶熊爭吵,清河與蘭陵公主也在因為積木爭執。

  院子裡吵鬧,小清清也活潑,她在一群舅舅與姨姨中間走動,時不時做點搗蛋的事情。

  她推翻剛剛搭好的積木房子,又將風車給撕開,讓一群姨姨們對這個小侄女又是惱,又舍不得對她生氣。

  一歲大的小清清就開始搗蛋為了可見往後她該是多麽地調皮。

  兩位嬸嬸對這位小郡主的溺愛,都在眼中。

  夜空中傳來一聲炸響,巨大的煙花綻放在夜空中。

  小清清指著夜空咿呀咿呀說著話,她還在呀呀學語,只能用這種方式表達她歡快的情緒。

  院子裡和村子裡此刻都安靜了下來,所有人都看著在驪山山頂上綻放的煙花。

  老態龍鍾的王公公坐在馬車中,煙花在夜空中炸開的動靜,讓馬兒受了驚嚇。

  車夫拉著韁繩控制馬兒。

  老王扶著馬車的門邊,探出身子回首向驪山看去,煙花的光芒照應在渾濁的雙眼中,他顫顫巍巍道:“就該是驪山,就該是他所為。”

  五朵煙花綻放完,慶賀著貞觀十年的到來。

  此刻宮中,宴席剛剛散去,驪山的夜空祥瑞長安城卻看不到。

  或許明日一早,會有驪山附近的鄉民將這件事傳入長安城中。

  太極殿賓客皆數散去,李世民還看著手中的奏章,這是李承乾對官學之策的準備,他準備了一千個夫子,這些夫子有些是科舉落第的人,也有人是科舉入仕後不滿意現在的處境,打算做個夫子。

  許多人認為能夠做夫子的都是年邁之輩,但岑文本與李承乾的決策中他們選擇了,四十歲以內的臣子。

  這些人年輕,在偏遠地方支教之後,將來還能夠再入朝為官。

  若是換成年邁的老人家,怕是到不了偏遠地方。

  李世民又想到了原本要奔赴遼東任郡守的王珪,半道上生病了,又去了太原老家養病。

  李君羨走入殿中,“陛下,驪山方向出現了祥瑞,與往年一樣。”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奏章沉聲道:“朕知道了,你派人去驪山查問一番。”

  “喏。”

  王公公走入殿中行禮,“陛下,驪山的口諭送到了,太上皇留了老奴兩個時辰。”

  李世民沉聲道:“驪山可有祥瑞出現。”

  甘露殿內很安靜,王公公的眼神帶著倦色,他已經很年邁了,長時間以來侍奉陛下的左右。

  他這個年紀的精力早已不能應付。

  王公公低聲道:“陛下,老奴來時並沒有看見夜空中的祥瑞。”

  這是第一次,王公公向陛下說了謊話,當時距離驪山並不是太遠,若說這等祥瑞是怎麽回事,當時在驪山的縣侯一定是最清楚的。

  就算是說了又能如何,此事李君羨查了四年,這四年以來一直都沒有找到幕後之人。

  陛下有所懷疑也不能斷定是誰所為。

  李世民皺眉看了他一眼,得到這個回復有些意外,也沒多想只是淡淡道:“口諭送到之後,張陽是如何說的。”

  “縣侯說不想欠陛下人情。”

  “人情?朕沒想讓他欠人情。”

  看他還站在眼前,李世民擺手道:“你也去休息吧。”

  王公公躬身點頭,“喏。”

  等長孫皇后回來,李世民低聲道:“年複一年,朕覺得這宮裡越發冷清了。”

  長孫皇后讓宮人帶著帶火盆走入殿中,“天氣還這般寒冷,陛下也要注意禦寒。”

  李世民稍稍點頭,“那祥瑞又出現了。”

  長孫皇后倒上一杯茶水,“這件事困擾陛下許久了,可有查出些許眉目?”

  “朕懷疑驪山。”

  “以前從未聽說過有人能夠在夜空中製造異樣,若說是人為,陛下懷疑張陽?”

  “又無證據,又如何說是張陽所為。”一邊說著話語,李世民聲聲歎息。

  “正是年關過年,陛下不該這般歎氣。”

  李世民笑道:“來年朝中有許多事,朕萬不敢有松懈。”

  天剛剛亮的時候,長安城的鍾樓上就有官吏拿著陛下新年的旨意,在大聲朗誦著。

  張陽和李玥帶著一群弟弟妹妹,還有女兒來給陛下拜年。

  馬車走到春明門,王公公得到消息一早就在城門前等候了。

  “老奴見過公主殿下,見過縣侯。”

  昨晚孩子玩鬧到很晚才睡下,這群孩子此刻都睡眼惺忪。

  張陽拿出肥皂,“今天是新年,這塊肥皂您且收著,也不是什麽值錢的事物,還望不要嫌棄。”

  這麽一塊肥皂現在也不過二十文。

  王公公收下肥皂笑道:“縣侯,公主殿下,隨老奴來。”

  這新年第一天,長安城很是熱鬧。

  帶著一群公主與皇子從春明門走入,再走向國子監,從國子監路過便是朱雀門。

  朱雀大街熱鬧不休,走入朱雀門的皇城中,這裡顯得冷清,顯得空曠。

  好像這片小天地頓時安靜了下來,高陽與李治一路上為了爭搶一塊小蛋糕,嬉鬧著。

  在這片皇城中可以聽到回音。

  從皇城走過走入承天門,李承乾便等在這裡。

  夫妻倆一起行禮,“太子殿下。”

  李承乾回頭看了一眼孩子們。

  張陽朗聲道:“報數!”

  “一!二!三……六……十一。”

  報數的聲音雖然稀稀落落,張陽笑道:“太子殿下,請看,這些孩子一個都沒少。”

  李承乾尷尬笑著,“倒是新奇好用的方式。”

  李世民孩子多,一個個叫名字不如報數方便。

  張陽揣著手道:“其實在下以為這個方法也可以用在軍中。”

  “孤屆時會向父皇進諫,此刻領軍衛與左右千牛衛也在治軍,倒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張陽和李承乾走在前頭,孩子們李玥身後趕著一排孩子們,從高到矮又排起了一條隊伍。

  一直走到了興慶殿,孩子們見到了父皇與母后這才走入殿內紛紛行禮。

  菜肴已經端上了桌,君臣倆人相見,一時間無話,默契地無聲一笑。

  “你隨朕來。”

  “喏。”

  張陽跟著皇帝的腳步一路走向興慶殿的後院,這裡的池子還結著一層薄冰,這冰面冒著絲絲寒氣。

  後院只有君臣倆人,在這裡還能聽到殿內,孩子們的嬉笑的話語聲。

  “照顧她們讓你與玥兒都費心了。”

  張陽聞言在池邊坐下來,“也沒有費心的,都是自家弟弟妹妹,我這個做姐夫也該看著他們。”

  “洛陽的事情鬧這麽大,門下省堆積了各地發來的奏章,朕與中書省商議,如何平息這件事。”

  “所以陛下想要限制商人?”

  李世民沉聲道:“大唐需要商人,但大唐不能有第二個驪山。”

  光是一個驪山,就已經足夠讓朝中頭疼了,更不要說再出一個驪山。

  中書省經過商議將這件事界定為商人的騙局。

  如此一來朝中也可以將這件事影響降到最低。

  見張陽不答話,李世民又道:“朕希望你能信守當年的諾言,答應過朝中驪山的一應技術絕對不外流。”

  “臣明白。”張陽看著池塘,池水泛黑,就像是皇帝的心一樣黑。

  “洛陽的五十萬貫,驪山全部收下了?”

  “收下了。”

  “你打算如何來安排這筆銀錢。”

  這一次張陽又陷入了沉默,李世民笑道:“這世上許多人都愛銀錢,但朕以為你是大唐臣子,更是朝中重臣也該為社稷考慮。”

  皇帝就差沒說將這筆錢,全部交給朝中,為社稷作出貢獻。

  不要覺得皇帝是個會知足的人,尤其是李世民這樣的皇帝,他的胃口很大。

  就算是這一次將這五十萬貫全部交給朝中,李世民想要的只會更多,這五十萬貫也不能滿足他的胃口。

  “陛下,他們都說驪山富裕,其實他們只是看到表面,驪山生產都是需要成本的,拋卻給朝中的賦稅,算上人工,還有巨量的資源,這些成本都讓驪山不堪重負。”

  走到皇帝的身邊,張陽小聲道:“薛延陀有一批煤礦要送往長安城,我希望到時候朝中可以給我一個公道的價格。”

  “趙國公辦事得體,你且放寬心。”

  “說起趙國公,當初他主張將那些世家子弟輕拿輕放,甚至要將他們放了,陛下此刻有何打算?”

  “你希望朕如何做?”

  張陽躬身道:“陛下,洛陽兩位士子被他們活活打死,他們想要讓讀書人閉嘴,但在下以為正義是殺不完的,往後還會有更多這樣的人站出來,不僅僅是士子,或許還有許多鄉民。”

  “還望陛下能夠站在群眾這一邊,堅持心中理想不要放棄,大唐盛世就在眼前了。”

  “盛世……”

  李世民的目光看著遠方,緩緩道:“大唐立足中原不過三十年,這三十年休養生息,各郡戶籍也在增加,可這盛世朕能看到嗎?”

  前隋大亂,打得中原元氣大傷,損失的人口不計其數。

  自大唐立國以來,一直都奉行著輕徭薄賦,鼓勵人口增長的國策。

  有了人口才有生產力,有了生產力才能提振國力。

  商人不事農耕,不事生產,這與朝政是相悖的,也是這一次洛陽之事後,朝堂再一次堅定了限制商人的舉措。

  或許要達到盛世的水準不是一代人可以完成的事。

  可能要兩代人,三代人。

  皇帝有事業心是好事,但皇帝的胃口太大又不算是好事。

  此事多半可以猜到皇帝心裡所想,這五十萬貫如何厚臉皮地分一杯羹給朝中,而且還要名正言順。

  天可汗是聖明的,也是仁德的,但凡壞事都是和他沒有關系的,就算是洛陽騙局皇帝也算是半個同夥,他也不會承認的。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