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嶽父是李世民》第547章 貞觀十年
  從池塘冰面下漆黑的池水移開目光,張陽看向殿內正在和孩子們玩鬧的女兒,還在與皇后噓寒問暖的媳婦。

  張陽斜靠著柱子揣著手道:“當一個人有了良心,他就很容易陷入兩難。”

  “你的良心?”李世民冷哼一聲,“你有這個東西嗎?”

  “嗯,我有!”張陽很認真的點頭。

  古人都是講良心的,你要是沒了良心名聲就會不好。

  被皇帝用一種看混帳的眼神盯著,張陽又清了清嗓子,“臣冒昧問一句,朝中打算如何限制商人。”

  “商人沒有口分田,若不是農戶將來也不能取仕,加重商人入市稅錢。”

  以現在長安城的規矩,你是個商人你想要去東市或者西市賣東西,在進入西市之時就需要繳納一定的稅錢。

  一般這種稅錢與貨物的種類有關。

  如果是較為貴重的貨物,所交的稅錢就會越多。

  反倒是交易稅,相對來說就比較寬松。

  長安城的東市是一塊肥地,加上東市的流通人群越多稅收也就越多。

  各地州府也有這種規定。

  張陽小聲道:“我覺得可以按照貨物的交易量交賦稅,比如說十成抽三,我打算在河西走廊加重更多的商稅。”

  “朕會與中書省好好商議。”

  皇帝就覺得商人就該接受盤剝,尤其是對付那些大商人。

  對此皇帝盤剝之後,更不會有心理愧疚。

  借由洛陽的事情,皇帝有了對付商人的理由。

  名正言順,更加符合聖明天可汗的形象。

  這就讓天可汗更加樂意這麽做了。

  沉默良久,李世民歎道:“朝中都知道尚書省不容易,也知道你很為難,可你也不用將沒錢二字貼在尚書省門上。”

  話語說著,李世民再是一聲歎息,“朝中官吏看到也就罷了,除夕夜朕宴請賓客,聽到了關於這件事的笑談,朕覺得丟人。”

  “那我下次寫得委婉一些。”

  現在就盼著糧食賣出去之後,可以解決朝中用度緊張的情況。

  殺了張陽可惜,應該將他價值利用乾淨,讓他成為大唐的財富,為社稷添磚加瓦。

  李世民重新走回殿內,抱了一會兒這個外孫女。

  這個小孫女長得很壯。

  小胖臉上那雙眼睛和張陽一模一樣,眼神中時常帶著思考與警惕。

  她很乖巧,也不活潑,可眼神打量著許多事物。

  這才一歲大的孩子,就懂得想事了。

  李世民抱著她突然笑出聲,當初下旨讓這個孩子五歲之後成為皇后的弟子,是一個很有先見的決定。

  這個女兒就是張陽的軟肋。

  也是將來可以控制驪山的重要人物。

  張陽向皇后問安,又看向李承乾,“太子殿下,官學開辦如何了?”

  “岑侍郎與孔穎達老夫子都已經在安排了。”

  “上一次勝光寺塌了之後,到現在也沒有修繕,朝中有打算了嗎?”

  “倒是一直閑置著。”

  張陽拱手道:“臣以為可以將其利用,改建之後另作他用。”

  “孤會考慮的。”

  李承乾依言點頭。

  勝光寺在長安城很有名氣,在佛門中也很有話語權。

  李世民是個不喜和尚的皇帝,或者說對社稷無用的存在,皇帝都不喜歡。

  更不要說佛門的壯大對社稷無用。

  只是現在還沒下手而已。

  與洛陽的事情一樣,皇帝需要一個下手的理由。

  如果沒有理由,那就製造一個理由。

  今天是來拜年的,不好說太多國事。

  到了午時便準備離開。

  張陽對李治道:“等驪山的新家建設好之後,都可以來驪山住一段時日。”

  “好。”

  李治不住點頭答應。

  孩子們依依不舍地看著皇姐與姐夫帶著小清清離開
  離開驪山,留在宮中對孩子們來說,就像是離開了快樂。

  跟著皇姐與姐夫在驪山很快樂,這種快樂來自在驪山時的自由。

  而在宮裡,沒有玩樂的同伴,也沒有驪山那樣廣闊的田地,更不會有這麽多新奇的玩具。

  張陽與李玥已經走遠了。

  李治還看著夫妻倆的背影,李世民低聲道:“你就這麽舍不得嗎?”

  “父皇,兒臣還有許多不解之事想要問姐夫與皇姐。”

  “你不要什麽事情都相信你的姐夫,平時自己也要多看書,多去國子監聽課。”

  李世民低聲說著看著這個孩子,神色擔憂,“別對你的姐夫太過信任。”

  李治很是不解,問道:“父皇將姐夫安排在尚書省管著朝中用度,難道父皇不信任嗎?”

  李世民笑道:“當初也有人相信你姐夫,吐谷渾亡了,再者高昌王父子也很信任你的姐夫,後來高昌王父子被自己的子民吊在城門活活嗮死,信你姐夫的人都沒有好下場。”

  李治沉默良久。

  張陽的罪行罄竹難書,還有洛陽的事情,讓那些世家子弟散盡家財,身陷囹圄。

  種種事跡都說明了,相信張陽的下場很慘。

  別人或許都沒有看透。

  但李世民心裡很清楚,那張人畜無害的面容下,藏著一張非常險惡的臉。

  而且這張臉下藏著另外一張惡魔的臉,還有一顆發黑的心。

  作為天可汗,自然不會允許這個三張臉,兩顆心的妖人作亂。

  但不僅僅要利用他為社稷作出貢獻,還要讓他成為大唐富強的乾柴讓他燃燒,用乾淨他的價值。

  至於張陽與李承乾說了那倒塌已久的勝光寺,他多半是希望可以在勝光寺的廢墟上另起門第。

  讓勝光寺再無起複的可能。

  足以可見,其心歹毒,用心險惡。

  夫妻倆帶著孩子回到了驪山,嬸嬸今天做了甑糕,是用黃米與江米混合,再加上紅棗。

  李玥拿著一塊甑糕,再給女兒分一口吃。

  把朝中的事情放在腦後,接下來的日子,張陽就可以專心來給自己的新家做家具。

  村子裡依舊停工。

  整個驪山過了除夕,村子裡進入了最清閑的時光。

  閑來無事,木工活做起來也費力,為了讓新床更加結實一些,張陽用鐵做的鉚釘來固定床架。

  李玥將剩余的甑糕放在桌案上,“夫君吃甑糕。”

  甑糕是關中一種很傳統的吃食,其來由是用一種叫做甑的廚具做出來的糕點。

  一塊甑糕就能吃飽,而且營養很好。

  年過十五,各國使節向禮部奏報了各自新年對天可汗的忠心以及來年的期盼。

  除了每天做家具抱女兒,聽著女兒叫兩聲爹,張陽閑來無事也會聽李泰講一些朝中的事情。

  洛陽城依舊看守很嚴,各地門閥依舊沒有放棄救出自家的子弟。

  手段軟的硬的都用了。

  奈何孫伏伽與馬周皆是軟硬不吃,罪名一項接著一項被坐實。

  被關在地牢中,日複一日的拷問,這麽久這些世家子弟早就快崩潰了。

  張陽對這些事情並不是太感興趣,驪山的利益已經達到了,接下來交給李世民去收場。

  朝中很樂意在這個時候做一回裁判,並且開始琢磨如何以此來挾製各地門閥。

  還要對行商的商人加以更重的賦稅與控制。

  倒是有一件事,李績帶兵攻打了薛延陀,而高昌與西域的歸附更是讓天可汗越加聖明。

  突厥小可汗再一次送國書入長安城,希望天可汗拜突厥大可汗,以此突厥百余部族皆歸附大唐。

  賀邏鶻小可汗經歷了這些年的成長,他越加明白頡利與父汗突利可汗的下場。

  他不敢忤逆大唐,大唐兵鋒強大得無人能擋,昔日欺負突厥的薛延陀夷男可汗複位。

  小可汗到如今還記得夷男可汗在突厥牧場上殺燒劫掠。

  那時候心中的陰影再次浮現。

  軟弱的他以保平安,無力抵抗現在複位的夷男可汗,擔心會不會再來攻打突厥,在外交院人手遊說給予許多陰山的南北的牧場之後,這位小可汗願意將突厥的所有疆土獻給大唐,希望天可汗可以一直庇佑突厥。

  有了突厥的歸附臣服,高昌與西域諸國還有薛延陀決議,在天山南北瀚海以東修建一條天可汗大道。

  這是諸國對李世民的敬意,也是一種臣服大唐的決心。

  薛延陀的夷男可汗能夠答應也是因為去年唐軍幫他複位,並且還希望大唐馳援他,攻打回鶻。

  這位被人賣了還在給別人數錢的可汗,此刻就算是回過神來也只能屈服大唐。

  天可汗威嚴下,當初也有不可一世時光的薛延陀可汗也只能低下頭。

  漠北漠南各部相繼歸附,天可汗大道也是各國使者朝拜大唐皇帝的主要道路。

  這條享譽史冊的天可汗大道終究還是來了。

  李泰來回踱步,一邊講述著,“其設驛站五十余處,以助各國商旅往來,讓各族人皆可以放下刀兵與仇怨,言語交談,共同朝拜天可汗。”

  “姐夫,如今西域各族與漠北漠南諸部皆臣服大唐,父皇是天可汗,諸多臣服的部落也皆是父皇的子民,而諸國各地的首領每年都要向父皇稟報民生與賦稅之況。”

  張陽喝著茶水一臉犯難,“是呀,一個個都搶著認你父皇做爹。”

  諸國皆愛戴,在中原君父概念中,叫父皇一聲爹好像沒什麽不妥的。

  李泰稍稍點頭。

  這條天可汗大道,加快中原對各族的一統,也讓李世民能夠號令諸國的權力更加穩固,這位登基十年的皇帝,他的千秋功業正在閃閃發光。

  貞觀十年,一月中旬,天可汗大道之名傳遍各地。

  吐蕃又發生了一次內亂,這一次內亂是因為松讚乾布打算充備兵馬,這兩年以來吐蕃早就被外交院的說客滲透得百孔千瘡。

  隨著天可汗之名越發如日中天,松讚乾布這個吐蕃的讚普也越發式微。

  也終於有了人向這個吐蕃讚普進言,將吐蕃所有部族疆域都獻於天可汗,以保吐蕃平安。

  如今大唐已經建設西域都護府,假以時日,若吐蕃不臣服,天可汗一聲令下,西域諸國便會攻打吐蕃。

  松讚乾布沒有采納這個說法,很果斷的拒絕了。

  貞觀十年還未開朝,一道道旨意便離開長安城。

  李泰繼續道:“父皇,將各衛府兵馬改為折衝府,各府統軍改為都尉,設六百三十四府,光關內就有二百六十府,各入軍子弟改為二十歲才能從軍,每年冬季,折衝都尉率自己所屬人馬教戰,每五月一次輪換,且舉國兵馬達六十萬!”

  大唐讓入軍子弟的年齡門檻改到了二十歲。

  古往今來參軍者,年幼有十三歲,十二歲。

  而現在大唐敢有底氣改為二十歲。

  這是天可汗抖威風的時刻,這等舉措無非是向世人彰顯著大唐兵鋒的強大。

  將入軍門檻提高至二十歲,也說明了大唐不缺兵員,這種底氣也讓軍中有了絕對的自信。

  無不在彰顯著此刻大唐國力的強大。

  自前隋以來至今三十年過去了,李世民從李淵手中接手了那個剛剛學會站立的大唐。

  從登基初的隱忍到一步步走到現在的貞觀十年,在今朝李世民拿出了積蓄多年的實力。

  此刻這位天可汗鋒芒畢露。

  張陽皺眉思索著,種種舉措也是有原因的,而如此做也是為了穩固皇帝的權力,以及震懾自去年以來牢騷不安的各地門閥。

  李泰的胖臉上寫滿了驕傲與自豪。

  現在正是這位皇帝達到權力頂峰的時候,正值壯年的李世民也迎來了他人生中最巔峰的時刻。

  張陽發愁著,“這得花多少錢呀。”

  “姐夫,莫要掃興。”

  李泰現在很高興,他也知道現在朝中很缺錢,但不能提。

  張陽看著眼前的景色,過了年關已有半月,天氣終於有了轉暖的跡象。

  田地中的野草最先長了出來。

  牛闖急匆匆而來,“縣侯外交院急報。”

  張陽接過奏報,打開來仔細看著,大食攻打西面的海峽一帶撞了一回牆。

  大食這一次攻打那座希臘的古城失敗,不過往後還會再次進攻。

  心中那種古怪的感覺再一次浮現,若是大唐不出手,希臘會落在大食人的手中。

  而波斯也會滅亡在大食人手裡。

  距離這一天已經不遠了。

  李世民這位天可汗站在了權力的巔峰時刻,大唐的國力還會繼續攀升。

  而這個時期中原以西,中亞地帶也在發生著劇變。

  當初孱弱的大食初步掌握了權力體系的架構之後,擴張的腳步還在繼續。

  即便在西方眼中大食人被妖魔化。

  但古羅馬乃至希臘人主導的議會製終究沒有集權製來得先進,這種權力結構的差別,也往往體現在戰爭上。

  “爹爹。”小清清邁著小短腿而來,“娘說……數錢。”

  她的話語還口齒不清,說話斷斷續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