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嶽父是李世民》第543章 宮裡孩子的童年
  在鐵匠坊與江師傅仔細講著玻璃的燒製計劃,等年後村子裡再開工,燒製鐵料後爐子還沒熄滅時就用來燒製琉璃。

  傍晚時分,雪粒子不再下了。

  張陽走在村子裡的小道上,從洛陽送來的信上來看,那些銀錢很順利地出了潼關。

  而潼關的守將也問起了洛陽的事情,甚至在抓拿李悻。

  好在提前就有布置,換了一批人護送。

  不然這些銀錢運到驪山都是一件大難題。

  且不說洛陽的事情怎麽傳到潼關的,潼關的守將這麽盤問確實不對。

  洛陽事發之時第一時間封城拿人,而李悻提前了三天離開洛陽,運送著這麽多銀錢就算是腳程再慢,洛陽的消息送到潼關,潼關的守將如此快就響應。

  可見對於地方官吏的控制程度。

  還借口說是洛陽縣丞的吩咐,當時屈突壽下令直接封城了,就連洛陽周邊的村縣的縣丞也被第一時間拿下。

  馬周與孫伏伽的動作很快,在屈突壽配合下,根本不會再有消息在這三天傳出洛陽。

  而且李世民還暗中在洛陽附近安排了一支兵馬,是左驍衛的飛騎營,這支兵馬很有可能是來保護這位大理寺少卿和馬周的。

  李世民從一開始就做好了應對洛陽生變的準備。

  世家的勢力覆蓋之廣,令人怎舌。

  而李悻離開護送隊伍之後也沒有說要去何方,他有兩個身份,現在還要有第三個身份。

  這一次白糖的買賣的事情,他從頭到尾都在參與,知道得太多了。

  張陽覺得要控制好這個人,並且要盯著,以免以後多生周折。

  冰粒子停了,張陽抬頭看了看天空,陰沉沉的烏雲沒有要退散的意思。

  不遠處傳來馬兒的嘶鳴聲,側目看去牛闖正費勁地牽著一匹馬兒。

  這才想起來那時候去領軍衛查探情況,他們將這匹三河馬送給了自己。

  家裡沒有養馬的地方,只能讓人送到驪山。

  看牛闖費勁牽著韁繩,這匹馬兒扭著頭,不住後退。

  一人一馬,僵持住去了。

  張陽走上前撫著它脖頸處的毛發,它才安靜下來。

  牛闖吃驚地看著這一幕,“這馬兒認識縣侯?”

  馬兒低下它的腦袋,撞了撞張陽的胳膊。

  從牛闖手中拿過韁繩,張陽解釋道:“我與動物比較親近。”

  “也對,縣侯家裡還有一頭熊,連那等凶殘的猛獸都能馴服,何況是這馬。”

  牛闖憨厚地笑著。

  三河馬很漂亮,這是一種活在天山下的戰馬,也就三歲口。

  張陽牽著它繼續走著,“牛大哥,今年除夕再放煙花吧。”

  牛闖點頭道:“之前倒是還留下了一些。”

  “現在要準備確實是來不及了,就將前兩年留下來的煙花拿出來放,不過這一次要離驪山遠一些。”

  “某家明白。”

  張陽稍稍停下腳步,用力拍了拍馬兒的脖子,拿下了套在它身上的韁繩,“你自己走走,我就不牽著你了。”

  像是聽懂了話語,它揚起前蹄朝著村子裡而去。

  牛闖瞧著它奔跑起來的樣子,頗有千裡駒的風采,等再過兩年長高大了,會顯露出它真正的樣子。

  “這馬就養在村子裡,平時讓村民們照顧一下。”張陽遲疑了片刻又道:“開春之後,等我將新家建設好了,搬到驪山來住,它來新家,我也時常可以照顧它。”

  牛闖算著日子,“若是縣侯開春後再來驪山住,那就是芒種時節。”

  不一會兒已經看不到這匹馬了,它跑得很快,在村子裡可以自在馳騁,畢竟不會有人將它綁在馬廄中。

  村民們看到這麽一匹馬知道這是縣侯的坐騎也會拿出一些自家的東西來喂它。

  縣侯與公主是整個驪山的主人。

  對他們來說縣侯早就該有一個坐騎了,直到現在才有,是一件不像話的事情。

  村民們還會主動給這匹馬洗梳毛發。

  鄉民都是淳樸的,他們會覺得此刻的豐衣足食都是縣侯給他們帶來的,甚至村民還會讓自己的孩子們時刻銘記縣侯與公主的大恩大德。

  張陽並不喜歡他們這種方式,村民們的豐衣足食那都是他們自己的勞動所得,與自己沒有太大的關系。

  經過後世的精細教育,張陽更明白勞動的重要性,不論外界什麽大風大浪都不能破壞驪山的勞動環境。

  在這個農耕文明的巔峰時期,人們的生活簡單,不勞作,不種田就會挨餓,他們越是勤勞就越質樸。

  在村子裡的庫房確認今年的庫存,張陽這才回到驪山山腳下的宅院,李玥剛給孩子們教完課。

  張陽瞧著她們,“今天想要吃什麽?”

  “炸雞!”

  “蔥油雞!”

  高陽和李治的意見相左。

  李麗質回頭看向倆人,“姐夫做什麽飯食,我們吃什麽,誰也不許挑剔。”

  一群孩子低下頭,面對皇姐這般的威信,她們連提意見的勇氣都沒有了。

  十四歲的李麗質是這群孩子們的主心骨。

  李世民一家這麽多孩子們,懂事的就這麽幾個。

  能夠照顧弟弟妹妹的也就只有李麗質了,李承乾是太子在東宮要辦許多事。

  李泰更不要說照顧弟弟妹妹們了。

  平時長孫皇后要看著后宮一大堆事情,還要照顧一群皇子公主。

  可見這些孩子們需要一個好好帶著她們的人。

  新家準備了專門用來做菜的廚房,這裡則是一個灶台,為了遮風蔽雨,也不過在上方搭了一個棚。

  張陽仔細數了數,一共十一個孩子,女孩子居多。

  因為男孩子們多數是宮中的妃子自己養著,就像是蜀王李恪,其他宮女或者婢女所出的孩子,都由長孫皇后帶著。

  這麽大一個家,要沒了自己該怎麽辦?張陽一聲歎息,就像是媳婦說過的,隨著孩子們越長越大,往後需要自己操勞的事情有很多。

  王嬸拿出一堆玩具,有積木,有木馬,還有風車。

  院子裡頓時也熱鬧了起來。

  張陽切著菜,李治端著水盆過來幫忙。

  “晉王殿下,去將你皇爺爺請來一起用飯。”

  “喏。”李治腳步匆匆又離開了。

  這孩子還是和之前在尚書省一樣,說話有模有樣,中氣十足。

  熱鍋開始做菜的時候,李淵才到院子裡。

  他老人家看到孩子們臉上滿是笑容,到了這般年紀最幸福的事情便是孩子們繞膝。

  宮中親情淡薄,也就孩子們在驪山的時候,他老人家才能感受這份親情。

  皇宮確實不是一個適合養孩子的地方。

  孩子們最需要的是和同齡人一起玩耍。

  飯菜上桌,張陽對李淵道:“我想把孩子們都留在驪山。”

  李淵看著孫兒們很是喜愛,“二郎不見得會答應你。”

  孩子們吃飯的時候都很安靜,這是家裡的規矩,吃飯的時候不能說話。

  張陽給他盛了一碗湯,“太上皇也很清楚,在宮裡這種冷冰冰的環境不適合養孩子,孩子們需要有人帶著他們。”

  “此事還是要二郎自己考慮。”

  李淵沒有正面回答,他用完飯之後便離開了。

  孩子們吃完飯,便一個個在家門口玩耍,有時候還能和村子裡的其他孩子玩鬧。

  正是童年的好時光,處於童年的孩子們很需要夥伴,等他們長大之後,兒時的玩伴也一起長大了,他們以後也能有幾個交心的朋友。

  交了朋友以後還能互幫互助,要讓宮裡的孩子們從太監與宮女身邊離開,這樣孩子們才能體會到友情和互幫互助。

  這都是童年階段最關鍵的心理狀態。

  夫妻倆一起洗著碗筷,小熊和嬸嬸們帶著這群孩子們玩鬧著,這頭熊越來越萬能了,特別擅長帶孩子與孩子們做遊戲。

  李玥小聲道:“夫君希望孩子們留下來?”

  “嗯,孩子們成長的關鍵階段不能耽誤。”

  “皇爺爺說父皇不會輕易答應的,宮裡孩子怎麽能長時間留在驪山?”

  張陽將碗筷洗好,整理好放在櫃子上,再給自己泡上一碗茶水,看著一卷書,補充著自己有所缺漏的知識。

  上輩子所學的知識現在要重新拿起來多少有些吃力,更不要說諸多細節也想不起來了。

  就像現在驪山正在燒製的鐵料,那都是經過反覆試驗,經歷了幾次錯誤,幾次失敗,這才找到了方向。

  還要考慮下一個技術攻關的方向。

  以現在驪山生產力,用鐵匠坊的鑄造工藝來修造一些農具綽綽有余。

  驪山鐵匠坊最重要的作用便是為驪山工廠提供技術支持。

  從木製流水線,慢慢換成以鐵器為主的流水線,更加地耐用也更加地方便。

  孩子們睡前要將玩具都放入一個木箱子中,然後將院子裡打掃乾淨,這樣才能洗漱休息。

  以前在宮裡管不著她們,現在在驪山,每日早晚的洗漱都是必要的。

  至少在這裡要給孩子們養成好習慣。

  李玥在一旁坐下,她放松著自己的手臂,“女兒越來越黏人了,吃了飯便一直要抱著她,到現在她才睡下。”

  聽著媳婦的些許煩惱,張陽又道:“其實可以讓小熊來帶著她。”

  李玥看了一眼正在用爪子撥動藤球,在自娛自樂的這頭熊,“那也不能一直讓它帶著孩子,不然孩子也跟熊一樣了。”

  孩子出生與什麽為伴,長大了就會與相伴的人一樣。

  動物也是一樣,李玥對自己的女兒考慮得周全,本就是父母都在身邊,只是讓小熊帶一會兒也沒什麽。

  她可以輕松一些。

  做母親的總是為孩子考慮多一些,也可能是媳婦覺得那頭熊遲早把女兒給寵壞了。

  這才讓她減少與熊相處的時間。

  若是孩子們長大了,也由著她了。

  這頭熊還能保護她。

  張陽翻看手中的書卷,古人喜歡用紅松木來做家具,因為它能防蟲,防濕特別好。

  經驗之談都是寶貴的財富,有時候看起來收獲頗豐。

  不過書卷上不可能將每一件事都寫仔細,只是寥寥幾句話就帶過了鑄造過程,這讓人很不好受。

  想要從別的典籍中找到相關的知識點就更難了。

  驪山的紅松木還有不少,可以用來給家裡鋪設地板。

  張陽低聲道:“讓孩子們留在驪山吧,以後她就有許多哥哥姐姐。”

  “嗯,以後有這麽多的舅舅姨姨可以照顧她,她一定會很滿足的。”

  李玥拿過夫君準備喝的茶水,她捧在自己的手裡,喝下一口感受著夜風吹在身上的涼意,“將孩子們留在驪山,恐怕很難,父皇多半不會答應。”

  張陽伸手去拿茶杯,因為看書專心,茶杯此刻已經落在了媳婦手中。

  隻好拿起一旁的水壺再給自己泡上一杯,張陽低聲道:“我們可以驪山建造一個書院,既然不能讓他們一直住在驪山,那就給她們一個來驪山的理由。”

  “書院?”

  “我們驪山自己的書院,給她們教一些簡單的物理知識,或者數術上的知識,讓孩子們每個月至少拿出十天,來驪山上課,念完六年。”

  夫君為將來考慮也是,經過這兩年的上課,孩子們已經有了物理和數術方面的知識。

  這些基礎知識將來對她們來說也是很受用的。

  李玥點頭,“那恐怕夫君以後要分出不少精力來教孩子們上課。”

  “我都教了你這麽多年了,再給孩子們多教幾年書,也沒什麽。”

  李玥莞爾一笑,這些年來確實一直聽著夫君講課,數術,物理,甚至是天象星象。

  抱著能學一些是一些,盡可能跟上夫君,與他拉近距離的心思學習。

  到了現在夫妻之間有了共同的話題,還能共同探討學問。

  可惜現在夜空上看不到星星,又是一陣風吹過,幾滴雨水落下,夫妻倆急急忙忙回到屋中。

  可以在驪山上再多修建一間屋子,來給這些宮裡的孩子們當作課堂。

  在宮中孩子們有自己的學習任務,不過都是偏向文科。

  在驪山孩子們便可以學習數理化。

  時間到了這個冬季的二十九,除夕的前一天,李泰派出去的人總算是將洛陽送來的銀錢給帶到了。

  滿滿當當的十輛馬車,都裝滿了銅錢與銀餅。

  看著喜人,李泰的侍衛也稟報這一路來的情況,以及洛陽的最新進展。

  這些侍衛也一直在驪山,本來他們就在負責造紙和白糖,驪山停工之後,李泰便將他們派出去接應。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