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嶽父是李世民》第709章 洗乾淨的承天門
  外界確實對這些事情有很多說法,河間郡王一直都護著驪山,久居驪山連家都不回了。

  李崇義長歎一口氣,坐在一旁的李泰也歎息一聲。

  “魏王殿下為何歎氣?”

  “崇義哥,你說為何成婚之後,感覺沒有以前自在了呢?”

  李崇義也年過二十了,他尷尬一笑,“我也沒有成婚,如何知曉。”

  李泰再是惆悵一歎。

  院內的吵架聲依舊,李孝恭拍案道:“崇義已經是禮部侍郎了,如此足矣,你個婆娘還想如何?”

  “老娘想如何?老娘還不是我們一家想好好的。”

  李崇義聽著爹娘吵架,痛苦地捂住了臉。

  李泰拍了拍他的肩膀,“崇義哥很是為難吧。”

  用手捂著臉,李崇義點頭道:“禮部多半近日還有不少事要忙,就先告辭了。”

  院內,李孝恭的妻子朗聲道:“婆娘我今日開始也住在這裡了。”

  夫妻倆吵個不休,說著話,她就要去找李淵訴苦,要李淵主持公道。

  李孝恭實在是受不住,隻好將人留下。

  站在院外聽著夫妻倆吵鬧,李泰覺得這是一種成婚後的經驗,以及皇叔面對妻子種種周旋的話語該好好聽之,說不定將來可以用得上。

  說起皇叔為何會留在驪山,李泰想到了當時父皇與姐夫之間的爭吵,當然是為了保住驪山,也是希望張陽和父皇之間能夠和睦一些。

  這麽多年過去了,細細數著這幾年發生的種種事情,如今想起來很是有意思。

  李泰走回家中,低聲道:“人生在世,總是有這麽多的悲歡,他們的悲歡與本王有何關系呢?”

  侍衛跟在一旁講道:“魏王殿下說得在理。”

  李泰走到家門口,就看到自己的妻子閻氏正在收拾家裡,與姐夫家一樣,自己家裡也沒有下人。

  而身邊的侍衛都是看管驪山,他們並不做下人的事。

  閻氏是閻立本的女兒,出身工匠世家,也是名門女子。

  她現在還能做著雜活,心裡多少有些佩服她,她應當是嬌貴的。

  “魏王殿下。”她行禮道。

  “你父親除夕會來驪山嗎?”

  “妾身已經派人去送口信了,家父這些天一直都在監造太液池。”

  李泰稍稍點頭,幫著收拾屋子。

  新婚之後,閻氏的生活很不錯,能夠嫁給魏王對閻家也是有益處的。

  而且魏王殿下不像外界說的這般不堪。

  本來閻氏就很文靜,在驪山也很少出門。

  此刻長安城,李世民皺眉看著驪山送來的信件,上面羅列了需要做煙花的一應所需。

  “其他的也就算了,三百尺絲綢也是用作煙花的嗎?”

  李世民自言自語,眉頭直跳,看到最後一千貫銀錢,便感覺到圖窮匕見的意思,“這小子就想借此事向朕獅子大開口!好個張陽,別以為朕會上你的惡當。”

  長孫皇后看著手中的書卷,側目瞧了眼陛下的神情,低聲道:“這孩子也真是……”

  “朕若將這一千貫給了他,這太液池還修不修。”

  見陛下惱怒,長孫皇后也是無話可說,這翁婿關系從來沒有變過,她歎息道:“還真是和以前一模一樣呀。”

  皇帝不想放下身段,又要張陽為社稷立功,還要他臣服與效忠。

  張陽又是個硬骨頭,軟硬不吃,還非要拿著秘方漫天要價。

  坐在甘露殿內,長孫皇后又沉思,照理說陛下想要看那夜空中的絢麗景色,張陽應該照辦。

  可如今張陽要求這麽多。

  也覺得張陽有些過分了。

  長孫皇后喝下一口溫熱的茶水,就算是張陽過分,陛下想要天空異象也不該什麽都不給驪山。

  所以說翁婿倆人還真是同類人。

  有些惆悵又覺得無可奈何。

  長孫皇后低聲道:“張陽是個很精明的孩子,他能夠將一錢用出十錢的效用,當初為了幫朝中解決錢財的事,這孩子總是能從牙縫中擠出銀錢,來給各部使用。”

  “當初聽麗質說過張陽的方式,他將七月的銀錢用在三月,而不去動四五月,等三月的錢用出去之後,再用這三個月的時間將錢回攏,如此周轉,一個將帳目與銀錢算計到牙縫的人……如此人物陛下與他談錢財多半不到好處。”

  皇后的話沒錯,與張陽談錢,從來沒有得到過好處,要這小子吃虧太難了。

  皇后又放下手中的書卷,“陛下不如將一應物料給他,朝中用度需要用到實處,先承諾事後給他一千貫。”

  “皇后所言甚善。”

  李世民揮袖讓身邊的太監去籌辦這件事。

  等宮裡的物料都送往驪山,李世民自己還留了一份,在眼前放著的有硫磺,硝石,木炭……

  一盒盒的石粉放在眼前,李世民用手捏起一些,“這小子就是用這些離開製火器的嗎?”

  閻立本不解道:“陛下,這些石粉看不出有什麽特別的。”

  李世民沉聲道:“若是看得出特別,那小子就不會將這些交給朕了,他一定還留有別的配方沒有交出來。”

  聞言,閻立本又道:“陛下,魏王殿下讓人送來口信,臣除夕要走一趟驪山,屆時可以幫助陛下查問。”

  無論是火器還是煙花,李世民都想要,還包括驪山的一切。

  至於張陽其人,將來將他吊死在承天門前就行。

  對李世民來說,這個女婿的本事造福社稷就可以了,他這個人的死活不重要。

  “逆子!都是有兩個孩子的人了!行事作風還是和以前一樣。”

  李世民作出這個決定的時候,還不忘罵一句話。

  隨後這位陛下端著茶水喝下一口,因為怒火上心頭,臉色鐵青,喝著茶水試圖壓低自己的火氣。

  茶葉是好,紅糖也好,就是張陽這小子不好。
    賊老天不開眼,將這些本事都給了一個混帳。

  這種人應該將他活活吊死,在承天門隨風晃蕩,那場面對李世民來說也是很美麗的,嗯!就很美。

  李世民甚至覺得可以早點安排,又對一旁的太監道:“朕最近看承天門有點髒了,派人去洗洗。”

  “陛下,這冬日裡寒冷,用水洗過之後到了夜裡就會凝結成冰。”

  小太監本著好意提醒,見陛下瞪了一眼,便急匆匆去安排。

  朝中今日休沐了,官吏三五成群走出朱雀門,李義府放松著腰背,“以前記得朝中臘月初就休沐了,怎麽如今要到年關?”

  許敬宗低聲道:“陛下勤勉為社稷,我等怎能早早休沐。”

  目光看了看四下的官吏,許敬宗又道:“他們可以歇息了,我們禮部還不能歇下來,諸國使者的事要安排,大象大素大安三兄弟還在忙著。”

  這和原本想的不一樣,不想禮部是個如此繁忙的官衙。

  朝中各部都歇息了,禮部還要為了今年的大朝會做準備。

  早兩年的時候,禮部還有空閑,不過現在要忙的事情越來越多,漠北的瀚海都護府剛剛落成需要派官吏,吐蕃的都護府建設還要說服松讚乾布。

  遼東要建設安東都護府,安西都護府又要增派兵馬。

  天可汗大道的修繕事宜還要問過諸國使者。

  這一樁樁一樣樣的事情,都要在來年開朝之前辦完。

  倆人正走著,就撞見了趙國公長孫無忌。

  見到趙國公攔在朱雀門前,李義府先是心中陡然一驚。

  先是開口道:“趙國公遼東之策當下已經有了定論,中書省複議過,陛下也已批複了。”

  聽李義府講話,長孫無忌頷首看向許敬宗。

  放在當年李義府面對趙國公是畏懼也是敬重的。

  可眼下,這一身官服是自己出走遼東,在高句麗苦熬三年換來的,沒有欠誰的人情。

  長孫無忌蹙眉,神情多有懷疑,“許敬宗,聽說那玄奘和尚屢屢罵你,你到底做什麽了?”

  這是怎麽了,怎麽了?李義府心中多有不解,先是看了看趙國公,又看了看許尚書。

  玄奘和尚?玄奘是誰?
  李義府並不知道佛門與驪山的恩怨,當然也不知道玄奘和尚是誰,只是偶爾在平康坊喝酒時聽人說起有個西行的和尚入不得關。

  許敬宗頷首,神色淡然道:“趙國公,下官並不認識玄奘和尚。”

  “嗯……老夫也是聽他人隨口一說,便過來問問。”

  話語說完,趙國公便離開了,朝中今日休沐,許多官吏陸陸續續離開。

  站在原地許久不動,安靜半晌,許敬宗長歎一口氣,“這世道總有人要害我們禮部。”

  李義府想問又不知道從何問起,這個趙國公非常不合時宜地說了一件關於玄奘和尚的事。

  平日裡善於猜人心思的李義府很迷茫,面對長孫無忌與許敬宗這兩位比自己還狐狸的人,越發不明白了。

  回頭看去就見幾個宮裡的太監,他們提著水桶在承天門潑水,隨後又拿掃帚掃了一遍。

  再是幾個太監手拿著布使勁擦拭著承天門前的地,再將門和門框也仔細擦了一番。

  在大冬天的也不怕地面的水跡結冰,踩了一滑?
  李義府抬頭看了看陰沉的天空,這皇城中的門就數承天門最乾淨了,乾淨得有些不正常。

  長安城近日妖風陣陣,隨後承天門緩緩關上了,自此宣告著今年休沐開始。

  李義府也走出了朱雀門,既然許侍郎說了還有這麽多事情要忙,自己也落不得清閑。

  驪山,張陽看著宮裡的物料很是滿意,讓上官儀安排人手卸貨。

  “縣侯,這一次陛下又發脾氣了。”

  空氣還是很冷,張陽雙手揣在袖子裡,“是嗎?陛下為何生氣?”

  王公公責難的看了一眼,“縣侯明知故問,要了如此多物料,還要一千貫錢。”

  張陽咳了咳嗓子,“那我這人工費用陛下總要給的吧。”

  王公公又道:“當然的,陛下與皇后說了,只要驪山能夠將事情辦好,等除夕之後定會將一千貫送上。”

  聞言,張陽拿出自己的小冊子,撕下一張紙寫下字條,“這是一千貫的欠條,麻煩您回去的時候,讓陛下畫押,一共兩份,我們各執一份。”

  拿過字條的王公公欲言又止,“縣侯還真是……”

  張陽笑道:“一家人就要明算帳,我這人向來實在,口頭的承諾不行,還要有畫押。”

  “縣侯放心,老奴會交給陛下的。”

  王公公鄭重其事地接過欠條,又順手接過遞來的兩顆卷心菜,帶著宮裡的人離開了。

  縣侯要這些石料當真是為了那夜空異象嗎?

  絕對不是的,王公公心中斷定,甚至還覺得驪山要一千貫錢還少了。

  縣侯應該要更多才對。

  做煙花是很枯燥的一件事,張陽將幾塊布疊在一起,做了一副防塵的口罩,開始調配煙花。

  今天玄奘和尚又來信了,秋季的時候這和尚就來信說他在敦煌看見一片葉子落下有了覺悟,這寒冬時節又讓人送來的書信,還有一卷佛經。

  也不知道這和尚安的是什麽心,總是寫信送到驪山,好似自己和他很熟一樣,明明就沒有見過面。

  帶著批判與質疑的目光打開這卷信,張陽看著信中的內容,信上說著這位玄奘和尚問:為何現在沒有人來打擾他了?為何當初的手段不繼續使用了?

  之後又講了他的心如何堅定,如何慈悲等等。

  還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驪山的手段是他的磨煉,如此一來只會讓他的心境更加清明。

  言語姿態囂張,像極了得勝之後跳腳挑釁!
  若爾等也覺得這些手段下作,應當多看典籍詩經,提高心境,送上涅槃經一卷,還望驪山縣侯一觀,若縣侯也能如貧僧一般明悟,不妨也去天竺走一遭。

  這玄奘和尚勸人遁入空門之心不死。

  自從那天竺高僧波頗過世之前來過一次驪山,這玄奘和尚就覺得他的因果與驪山有關。

  張陽甚至都沒有看涅槃經,直接放入了一旁的爐子中,任其燃燒。

  “去你的皈依!去你的因果!某家一身正氣!你的漫天神佛全來我也不懼,玄奘和尚休得猖狂,早晚掃平天竺!再將你化成舍利!”

  張陽大聲叫罵著,將這卷信撕了,丟入爐子中,讓它的火焰燒得更旺一些。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