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嶽父是李世民》第707章 小慧的手藝
  小清清點著頭,便爬到了熊背上無精打采,好似她今天想的問題太多,思緒很是疲憊。

  張陽回頭看了一眼院子裡的老師與師母,夫妻倆老還能說著話。

  這院子裡只有兩老生活難免冷清了一些,老師的三個兒子都在長安城,忙著禮部的事情也多半沒有閑心來驪山。

  等老師一家團聚也要等到今年的除夕。

  當臨近年關的時候,就會將很多事情都安排在年後。

  李玥收拾著晾曬的衣服,“倒是少見夫君與青雀走動。”

  這些天確實沒有見李泰和處默。

  主要是成婚之後,這兩人的聊天內容越來越古怪。

  張陽實在受不了她們的言語,這些天都躲著他們,怕被這倆人抓到,然後問個沒完沒了。

  回到山上之後,小清清這才恢復了精神,她好奇的目光看著小慧的雙手很是柔和的撫著一些黑色的黏土。

  “小慧姨姨的手真好看。”她咧嘴笑著道。

  “你今天聽課如何?”小慧說著話,一邊將這些黏土放在一個轉盤上,雙手撫著兩邊,踩著下方的踏板羅盤便能轉起來了。

  纖細的手指扶著兩端,拉起一個弧形。

  小清清看了看自己的粗短的手指,還有些胖乎乎的手掌,再對比小慧姨姨,那白皙的手掌,纖細的手指。

  她無地自容地將自己的手藏在背後,問道:“小慧姨姨,我的手也想要這麽好看。”

  徐慧耐心道:“姨姨的手是書寫與針織養出的,往後你也可以將手養得好看一些。”

  自小出身江南望族,又是書香門第,徐慧身上處處有著文墨氣,談吐舉止也很有禮數。

  這些是小武與李麗質都沒有的氣質。

  “小慧姨姨這是在做什麽?”

  “想做個茶壺。”徐慧的手很穩,做壺嘴之後再戳出幾個出水口。

  瞧見這一幕,張陽這才想起來,女兒正是玩泥的年紀,果然自古以來的孩子都沒有變過,都喜歡用泥捏小人或者動物玩。

  不過徐慧正在做著茶壺,手法很是嫻熟。

  徐慧笑道:“姨姨的家鄉叫作吳興郡,那裡的許多婦人都會做這種水壺,用來煮茶,用來喝梅酒。”

  一邊講著話,徐慧手把手教著小清清做水壺。

  雖然她的手還很笨,沒有這麽沉穩,徐慧海慧寺教得很有耐心。

  一個茶壺用了一個時辰便成型了,徐慧用盤子托著這個泥水壺,將它放入已經燒好的灶台下,耐心的等著水壺燒製而成。

  兩個時辰之後,徐慧便將水壺從灶台內取了出來,取出來的過程她的神情很嚴肅,動作也很鄭重。

  等燒製好之後,才發現這水壺用的正是上好的紫陶。

  徐慧用一塊石頭打磨著水壺,在小清清驚喜的目光下,一個樸素的水壺便做好了。

  打開水壺的蓋子,看著這個棕紅色的陶土水壺,再將蓋子蓋上前音很清脆,後音很長。

  水壺不大,與徐慧的手掌相當,她小聲道:“師父喜歡喝茶,卻一直沒有一個好茶壺,將這個送給你爹爹去。”

  小清清接過這個水壺,如獲至寶,她嬉笑道:“爹爹,這是小慧姨姨做的。”

  製作的流程都看到了,張陽看著這個水壺,沒有任何的裝點,也沒有刻字與印記,看著很是乾淨。

  徐慧在華清池邊洗著手,笑著道:“這是吳興郡的手藝,陶土也是家裡人從江南帶來了,想著今年要結束,也不知道送點什麽交給師父,聊表心意。”

  她仔細的挑去指甲縫中的陶泥,一雙手又恢復了白皙,指甲也是白裡透紅的好看,纖細的手掌好似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在李玥的三個關門弟子中,徐慧是最懂事也是最放心的一個。

  張陽點著頭,感受著水壺的質感,“你有心了,光是這陶土就價值不菲吧。”

  “吳興郡當地就有不少這樣的陶土,每年除了筆墨,水壺或者玉石,都會送往關中或是河北河東各地,江南望族就是靠著這些地產與得天獨厚的水土起家的,如今江南望族幾家都盤踞著最好的土地。”

  說起吳興郡,也就是後世的湖洲。

  那裡是典型的南方氣候,雨熱同期,四季分明。

  水系充沛,自古從戰國開始便是富裕之地,更是絲綢,湖筆的重要產地。

  地處江南中心,也造就了它得天獨厚的位置。

  張陽看著這個水壺,便覺得徐慧這是想家了。

  “小慧姨姨,我也想要一個。”

  “好,我們一起再做一個。”徐慧牽著她朝著之前的輪盤走去,一旁的籃子中還放著不少的陶土。

  張陽翻看著手中的卷宗,心中不免覺得徐慧太過寵溺這孩子,不僅僅是太上皇寵著她,家裡還有徐慧和小武對她很是照顧。

  這孩子以後會養成什麽性格,確實有些擔憂。

  不過想來也好,女兒有手工課了。

  小清清與小慧正在做著陶器,小兕子也好奇湊上前看。

  張陽喝下一口茶水,又看完了一冊卷宗,這是太府寺根據宗室提供的田產記錄。

  記錄了土壤質地與附近水源的情況,以及土壤肥力和灌溉所需。

  這些都是上官儀在安排,其實他完全可以交給宗室中人。

  為了記錄水土更加詳細一些,這些事情也都是親力親為。

  高陵那片地適合種蘿卜和白菜,這是上官儀最先得出來的結論,至於李孝恭那片地適不適合種葡萄,來年還要燒地重新養一養土。

  看完了卷宗,張陽松了松胳膊,皺眉正想要接著看,就看到李治匆匆跑了過來。

  這小子跑得如此慌張,張陽不解道:“晉王殿下,你們這是在玩賽跑嗎?”

  弟弟妹妹在家裡,閑暇時候她們都挺自在的,時不時要去山林裡探險,要不就是去村子裡當孩子王。

  他指著山門處大聲道:“高陽皇姐要去藍田縣打人,說是藍田縣的大孩子說驪山的壞話。”

  “是嗎?她帶了多少人?”張陽問道。

  且聽夫君的話語,先不說高陽這件事多少有些過分了,就問她帶了多少人,實在是不合適,李玥不住搖頭,就怕助紂為虐。

  李治又道:“小武姐姐和王嬸也去了。”
    聽到是小武與王嬸也去了,張陽倒是放心了不少,不過一群孩子們吵架而已。

  童年嘛,少不了打架,不然這童年多麽索然無味。

  但看李玥沉著臉,多半高陽她們回來要受罰了。

  果不其然,她從屋內拿出一卷卷紙張,放在桌案上,並且準備好了筆墨。

  是李麗質和小武帶著弟弟妹妹回來的,看到皇姐已經坐在了華清池邊。

  高陽抬眼一看,皇姐她嚴肅的神情,她委屈的低下頭,後頭的清河,高陽,李福,李明也紛紛低頭委屈著。

  李麗質上前將事情說了一遍,說是藍田縣的孩子笑話驪山的男人娶不到媳婦,她們才會與之發生口角。

  張陽心中暗歎,李世民的兒子與女兒沒一個是省心的,也難怪媳婦會說以後會更操勞。

  以前她們都很聽話,現在長大兩三歲越發能鬧。

  嬸嬸準備了一大桶的飯食,家裡的鍋鏟都大了好幾號,還分小鍋大鍋,張陽暗自點頭,嗯!也更能吃了。

  李玥沉聲道:“為何要去欺負藍田縣的孩子?”

  高陽委屈道:“皇姐,我們沒有去欺負他們,是他們先說驪山的壞話,我……”

  越說越委屈,聲音越來越低。

  李治坐在一旁像是在看戲,倒是他沒有去參與這場孩子吵架,第一個跑來告狀。

  李玥閉眼深吸一口氣,像是在平複自己的情緒,“每個人將吾日三省吾身寫十遍,寫完吃飯,飯後再罰你們打掃車間去。”

  高陽委屈地點頭,“明白了。”

  孩子們像是知道錯了,尤其是東陽,她都愣是流了兩滴眼淚。

  飯菜已經上桌了,高陽她們只能看著,等寫完了十遍吾日三省吾身,才能去吃飯。

  李福,李明很快就寫完了,抓緊上桌吃飯。

  高陽與清河對視一眼,兩丫頭心中有了算計,這兩個先去飯桌的叛徒。

  反倒是平時怯弱的東陽很懂事,她已經寫完了,也沒有上交,而是坐著等大家一起寫完。

  當兄弟姐妹齊心的時候,總會有一兩個叛徒,稚奴這個告狀的,李福,李明這兩個吃裡扒外的。

  張陽對媳婦給出的處罰很滿意,收拾車間一直都是個大難題,太累人。

  高陽,清河,東陽三人也寫完十遍,便在李玥這位皇姐的準許下,上桌狼吞虎咽吃了起來,一手拿著一張餅,一手拿筷子往嘴裡塞著肉菜。

  嬸嬸叮囑道:“吃慢點,不要咽著。”

  弟弟妹妹正是長身體最關鍵的時候,平時最是玩鬧,吃的也是最多。

  飯後休息一個時辰,她們就走入車間苦哈哈的去收拾。

  這些孩子身子板還瘦弱,張陽也隻好搭把手,入夜的時候,車間內的地面打掃乾淨了,車間內的物件也都擺放整齊了,看著很舒心。

  高陽她們還不能冬泳,只能在宮人的陪同下用熱水洗澡。

  張陽跳入華清池中冬泳洗澡,晚上的夜色還算是明亮,月亮的周圍肉眼可見一些厚重的雲朵。

  “今晚要起風了,明日不是雨就是雪。”

  聽聞話語,張陽將身體靠在華清池的岸邊,側目一看是李麗質,詫異道:“你是如何看出來的?”

  李麗質在池邊走了兩步,雙手背負抬眼看著夜空,“閑暇之余,幫皇姐收拾書房,就多看一眼姐夫的氣象說。”

  那卷氣象說確實是自己寫的,本來想著用氣象學這個名字,在大唐當下只能靠著風向與空氣濕度,或者雲層來推斷來日天氣。

  頂多只能算是一些經驗之談,與真正的氣象學還差很遠,便用了氣象說這個名字做成了一個冊子,現在還沒補全,只寫零星幾頁。

  李麗質在華清池坐下來,“姐夫的神臂弓在軍中一時間成了寶貝,很多人都搶著要,只是軍器監來不及打造,父皇命他們在春季之前打造三千神臂弩送去西域。”

  三千神臂弩?人手一把,也就是有三千個弓兵?
  按照大唐軍中的常用戰陣,三千弓兵至少需五千騎兵衝陣,平原作戰還需三兩萬的步卒。

  考慮到波斯與西域的氣候,以及水土不服,朝中在兵員安排上一定會減少人數。

  這就不好推斷朝中為馳援波斯安排了多少兵馬。

  “今天小武與藍田縣的一些半大孩子發生了口角,看她似乎不想罷休的樣子,姐夫以為如何是好。”

  在三個弟子中,李麗質算是最持重的,小慧是最讓人放心的,小武則是最剛直的。

  “以小武的心情,多半要那些孩子賠罪才會罷休。”

  張陽用冷水撲了撲臉,聽著身後的話語聲,也看不見李麗質的神情與目光,仰頭看向夜空,皺眉道:“我會讓武士彠去一趟藍田縣,本著兩縣友好合作的基礎上,讓那些孩子罰去種樹。”

  “姐夫放心,我會勸著小武的。”

  說罷,聽到她起身時衣衫的窸窣聲,後方的屋子傳來吱呀的關門聲,知道她已經回屋了。

  張陽這才從池子中起身回到屋中,換了一身乾淨的衣衫,還要準備寫一些做煙花所需要的材料名目。

  屋子裡溫暖很多,兒子已經睡著了,李玥只是看了一眼就知道所寫的這些就是用來做煙花的。

  再看夫君寫下了一千貫所需的銀錢,她不解道:“夫君當初做煙花用錢了嗎?”

  “一文錢沒花。”

  那這一千貫錢……李玥頓時明白了,嬌聲道:“又要父皇出材料,還要父皇出錢。”

  張陽繼續書寫著,“你父皇花錢沒個打算,驪山多要一些就能讓父皇省一些,就當是我們保管,來日借給他。”

  “夫君盤算得當真聰明,如此一來不僅給錢給物,父皇還要感謝驪山?”

  李玥有些不滿,若是父皇以後知道了這些事,怕不是還要吵架。

  “我還打算多要一些木料與石料,燒琉璃的岩砂就讓你父皇提供,還要一些銅鐵,這多好的事情,我當然能多要就多要。”

  這就是掌握技術的好處,在皇帝還沒掌握關鍵技術之前,驪山可以漫天要價。

  “好久沒吃餃子了。”

  聽媳婦這麽說才發覺夜色已深,正是用宵夜的時辰,張陽擱下手中的筆,“我去剁肉。”

  李玥幸福一笑,“我來包。”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