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嶽父是李世民》第489章 皇帝看不透的驪山
  張公瑾當年跟隨過王世充,他帶著一百多人就敢去平叛,有驚無險地收回河南十五州。

  運籌帷幄,為人果決。

  是陛下極為信任之謀士,卻顯山不露水,房杜二人亦不敢輕視他。

  “說來當年還是老夫領著他向張公瑾拜師的。”

  這話一出在座的幾個士子紛紛交頭接耳。

  長孫無忌又道:“諸位也不必擔憂,張公瑾不過是個垂死之人,只要他一死張陽便再無依仗。”

  幾個士子又是低聲議論一番,這才起身離開。

  長孫無忌送別他們,這些門閥士族子弟都要好好扶著,就怕他們作亂。

  為了社稷,長孫無忌自認一直以來都不懈怠。

  科舉要繼續開,士族還是繼續安撫。

  尤其是連開兩年的科舉。

  他們說的是張陽嗎?這些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實他們更想要阻撓科舉與官學的開辦。

  在朝中要處理朝政,還要照顧著這些大族的心情。

  長孫無忌重新坐下來,看著關隴那些老門閥送來的書信,低聲囑咐道:“帶話給關隴就說,朝中一定不會忘了他們當年的扶持,子弟入仕之事可從長計議。”

  “喏。”

  大唐初立,李淵創立武德一朝,那時候就欠下了不少的人情。

  有些人情到現在未還。

  長孫無忌此刻的心情很不好,還要幫著陛下處理這些瑣事,還有一個張陽在朝堂胡作非為。

  “報!家主,灞上出事了。”

  長孫無忌沉聲道:“講。”

  部曲回道:“今日,公子帶著幾個大食商客前往灞上商議以後往來事宜,許敬宗就帶著禦史台的人前來拿人,現在灞上的幾個大食人都被拿下了。”

  長孫無忌沉默半晌,又拍案道:“好你個許敬宗,爾等鼠輩敢來老夫的封地拿人!”

  “報!”又是一個部曲匆匆而來,“趙國公,這是外交院裴行儉送來的信件。”

  聽到裴行儉這個名字,長孫無忌眉頭直跳,接過書信看著其中內容,年紀輕輕書法倒是不錯,寫著這一次的事情是一場誤會,大食商人受禮部看管,私自結交朝中勳貴之後,長孫衝也是被他們的話語蠱惑。

  看著落款是裴行儉的名字,長孫無忌反倒是不惱怒了,又笑道:“衝兒可無礙?”

  “公子無礙。”

  長孫無忌臉上帶著笑容看著這份書信越看越是喜歡,“老夫惜才,此事罷了,就當是給裴行儉一個人情,你帶話給許敬宗就說老夫是看在年輕一輩的面子上,如有下次沒有老夫應允敢去灞上拿人,定不輕饒他。”

  “那……”

  “又怎麽了?”

  “那些大食商客如何安排?”

  “大食人的死活與老夫何乾,抓了就抓了,這是他們禮部的事。”

  “喏,這就去安排。”部曲腳步匆匆離開。

  此刻的外交院,裴行儉等在門前,“薛大哥,這些書卷你能看懂嗎?”

  薛仁貴坐在門前手捧書卷一臉嚴肅地點頭,“看得懂。”

  裴行儉皺眉往朱雀大街北面看了看,見到許敬宗帶著禮部的人馬回來這才放心。

  “薛大哥,以你的身手何必再去看這些書籍。”

  薛仁貴的目光依舊在書卷上,“男子定要文武雙全,科舉是我文章策略不行,光有一身武力有何用,不能辜負張尚書的安排。”

  裴行儉苦澀一笑,“我們連張尚書長什麽樣都不知道,見都沒有見過。”

  片刻後,坐得有些累薛仁貴便捧著書卷站著看。

  許敬宗帶著人到了近前,裴行儉上前道:“按照許侍郎安排的已經送信過去。”

  “你們把這些人帶到大理寺先關押著。”

  “喏。”一眾官吏回應。

  裴行儉狐疑道:“許侍郎,這些大食商客也歸大理寺管嗎?”

  許敬宗摘下官帽又撓了撓後背,“不妨事,我們尚書與大理寺的少卿還是有些交情的。”

  “我們尚書還真是……”

  “真是什麽都不管?”

  “下官沒有這個意思。”

  看裴行儉行禮的模樣,許敬宗笑道:“其實在這裡的人一樣,我們禮部五個侍郎,對這位尚書都頗有言辭,更不用說你們了。”

  一個小吏匆匆而來,“許侍郎,這是張尚書讓人送來的信件。”

  許敬宗愁眉不展地接過,打開封蠟看著其中內容。

  在這個地方能夠時常見到尚書的也只有許敬宗,裴行儉稍稍挪了兩步,想要去看信中的內容。

  這不看還好,站在他背後,裴行儉翹首看著,看著信中的內容更是困惑,字裡行間都形不成這一句話。

  “許侍郎,這信為何……”

  許敬宗笑著收起信,“這是我們外交院的密信,還有譯本可以對照著看。”

  “許侍郎不用譯本也能如此看譯文嗎?”

  許敬宗了然一笑,“閑著無事,背下來了。”

  裴行儉又是一陣無言,這外交院還真是奇人輩出。

  許敬宗正要邁步走入,又回首問道:“認識一個叫王玄策的人?”

  裴行儉回想片刻,“聽說他將吐蕃使者打了一頓,後來被大理寺拿下了。”

  “對!就是他。”

  “可是下官不認識……”

  許敬宗將信紙收入懷中,又拿下一卷書,“你去見一趟戶部,就說將往年的田畝糧冊送到禮部。”

  “喏。”

  看著許侍郎又要開始忙碌別的事情。

  在外交院任職也算是清閑。

  裴行儉看向薛仁貴,他還捧著一卷書看著,“薛大哥?與我走一趟?”

  薛仁貴點頭還捧著書卷一路走著。

  科舉兩次落第,原本薛大哥已是灰心,峰回路轉下竟被外交院招攬。

  此刻的薛大哥正奮發圖強,努力讀書想要將本就不好的明經策論都學起來。

  看薛大哥這般努力,裴行儉心中感慨,低聲道:“將來薛大哥一定會出人頭地的。”

  “嗯。”薛仁貴點頭應了一聲,撓了撓頭又道:“這七略中的兵陰陽是何意思。”

  裴行儉一路走著解釋道:“七略兵書略所言的兵陰陽乃是諸子百家中,兵家一脈所用的,其中要領有順時,刑德鬥擊,講究其中順勢,順時,分辨形勢抓住時機,古來范增,李傕,皆是學於此道。”

  這些書都是自己借給薛大哥看的,也不知道薛大哥能夠看懂其中幾分。

  來長安城所帶最多除了吃住用的細軟,便是這等書籍。

  還是家中長輩教導溫故知新,時常拿來看。

  這些文章只要說出其中一句,就能答上一大篇,對此都已厭倦了。

  “不過要戶部的田畝糧冊做什麽?”

  裴行儉走在一側,薛仁貴長得高大,與他站在一起就能幫忙擋住陽光,這樣走在街道上還能舒服一些。

  朱雀大街很是熱鬧,有三五壯士成群,還有文人士子辯論當下。

  弘文館的學子還在為了生門死門爭辯,裴行儉搖頭苦笑,都是一群癡人。

  長安城的風光看不盡,偶有新鮮事也能打發時間。

  朱雀門就在眼前,裴行儉拿出自己的腰牌,看守的官兵放行。

  “薛大哥一定能成為大將軍。”

  薛仁貴點頭道:“你呢?”

  裴行儉笑道:“天地很大,想到處看看,我想做個征戰四方的將軍。”

  薛仁貴看了看裴行儉瘦弱的身板,眼神多了幾分嫌棄。

  張陽的一封信送到了長安城,禮部幾位侍郎又開始為了接下來的事宜開始安排。

  商議一番後,許敬宗便帶著張大素去見波斯王子。

  這一次大唐第一次對波斯的援助。

  所援助的只是糧食。

  至於看上了什麽,無非就是波斯的金銀。

  而這天松讚乾布和西突厥的使者泥孰離開了長安城。

  “此番來長安城,讚普的收獲一定不少。”泥孰帶著一隊西突厥兵馬出了長安城。

  當初他來時是獨自一人,現在有了自己的兵馬,在西突厥能夠與葉護可汗抗衡。

  松讚乾布騎著馬,身邊跟著祿東讚和一群吐蕃人,“此次來大唐何來收獲,只是受盡了屈辱。”

  祿東讚低著頭道:“以往每年來長安,每一次來都能發現這長安城比往年更繁華,中原正在一步步變得強大。”

  此刻的祿東讚早已沒了往日的鬥志,河湟一戰打斷了他作為吐蕃大相的氣節。

  “中原人說屈居人下,或者臥薪嘗膽,大唐不會一直強大,吐蕃也早晚會有起複的一天。”

  西突厥與吐蕃之間隔著安西四鎮,更隔著天山。

  雖說不是一路人,泥孰此刻與松讚乾布感同身受,切莫將現在的大唐想得太過良善。

  張陽手中的禮部就是一頭餓虎,只要他找到了機會,他就會咬住獵物身上最肥的一塊肉,再將其慢慢蠶食。

  吐谷渾,高昌,安西四鎮……

  “那禮部的尚書是一個惡人,上蒼會降罪予他。”泥孰抬頭看著天低聲道。

  松讚乾布沉默不語,策馬一路朝著隴西方向而去。

  張陽在驪山的山頂修建著新家,一邊向李泰講述著買賣糧食的策略。

  “既然說是互市,西域人肯定有東西也會賣給我們,怎麽隻說流入呢?”

  “魏王殿下,大宗貨物都是由驪山主持,往後交易隻用金銀,貿易的主動權在我們,並不在他們手中,我廉價傾銷,不怕他們不買。”

  這些話語一次次刷新著李泰對於貿易與商人這個身份的認知。

  “既然商人也能做出與社稷有益之事,為何朝中屢次提出重農抑商。”

  張陽又道:“魏王殿下,農業是中原的根基,這點是亙古不變的,古語有雲民以食為天,一切與農業相悖皆是需控制,商人越是強大就說明法治越弱,進而動搖國本。”

  李泰拿著木板將石灰泥抹在外牆上,小熊坐在樹影下,脖子上掛著一隻籃子,小武和徐慧將摘來的野花野果都放在這個籃子中。

  它呆滯的看著眼前一大一少兩人,時而側目觀察,倆人抹牆的動作出奇地一致。

  上官儀急匆匆而來,他帶著一卷圖紙,將驪山現在的產業劃分成九處作坊,其中就有墨水,洗棉,織布,嗮紙,石灰,鍛鐵,鐵礦分揀,肥皂,以及紅白糖作坊。

  這九處作坊便是驪山的生產核心。

  張陽和李泰的衣衫上都是白色的石灰泥,倆人合坐在一張板凳上,正注目看著。

  正巧李世民也從林中走來。

  “真是巧了,每一次我們有重要的重要的事宜安排,陛下總能恰逢其會地出現。”

  避暑這些天,李世民的氣色好了不少。

  他看著眼前的圖紙,“這就是以後驪山所要興建的所在?”

  張陽點頭,“都要重建一遍。”

  “所有的工廠都要重建豈不是很費事?”

  上官儀回道:“如此安排是為了讓工坊與農田分開,整齊一排也是為了往後的管理與調度,我們還要新建二十余處庫房。”

  本來和上官儀要談建造事宜,這皇帝此刻問東問西,要將驪山的每個細節都了解清楚。

  生怕有他不知道的事情。

  整個驪山此刻都在他的眼皮底下,想知道的事情都能知道。

  至於不知道的,就算是將炭和硝石放在皇帝面前,他也不知道火藥要如何製作。

  所謂借雞生蛋,用皇帝的資源和特權設計出來的工廠,再將工廠拆分成幾座。

  趁著這個皇帝還沒醒悟過來,以為驪山都在他的眼中,再將這些資源悄悄整合,暗中做出火器。

  掃興地站起身,張陽繼續糊牆。

  新家內又傳來的孩子們的啼哭聲。

  張陽探頭看了看,就聽到了媳婦的話語。

  “夫君做的這個尿褲也不合用,孩子比以前哭得更凶了,換起來也不方便。”

  張陽撓著頭走近一看有些苦惱,“我下次再換個樣式做。”

  李玥執拗道:“孩子的衣裳我來安排吧。”

  “要不我給你換個圖紙?”

  “也好。”

  孩子終於不哭鬧了,只是過了片刻她又沉沉睡去。

  張陽拿出一個盆栽,之前將橄欖種在這個這個盆中,現在它的根系也足夠壯實,可以移栽到土中了。

  這樹長得慢,養兩年了,到現在連半米都沒有。

  還是水土不服的緣故,長勢不算好。

  早在齊民要術中,就有對橄欖的記載,中原培植橄欖的記載可以追溯到漢代。

  平時自己在家裡栽培倒也尚可,這要是種在外面也不知道它能否熬住關中的氣候。

  “夫君,我在典籍上看過,據說這種樹種出來的果實有清熱解毒之功效。”

  張陽放低自己的聲音,“橄欖的品種有很多,你說的那個品種和我們家的一樣嗎?”

  李玥的神情多了幾分凝重,也小聲道:“典籍上沒有細說。”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