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嶽父是李世民》第646章 李治的好奇心
  地上放著一堆碎片,李治幫著小清清拚圖小聲問道:“姐夫,大食人在哪裡?”

  “大食啊。”張陽苦惱一歎,“在西面,安西四鎮以西。”

  李治現在對地理位置的觀念沒有一個模糊的,張陽鋪開一張地圖,“這裡是關中,那麽這裡是大食。”

  一張拚圖還剩下十來塊,就交給小清清自己去拚,李治湊上前看著地圖,“是在這嗎?”

  “大致是這個位置吧。”張陽在地圖上畫了一個圈,“現在大食的邊界應該有這麽大。”

  好奇的李治換了一個位置,仔細看了許久,“嗯,看起來與我們大唐的疆域一樣大。”

  張陽笑道:“以後我們大唐的疆域會更大的。”

  這話像是給了李治新的方向,他小聲道:“如果大食人的疆域都是我們大唐的那該多好。”

  張陽重重點頭,“是呀,那該多好。”

  俯下身,又低聲對他講著,“晉王殿下,以後你就多與你父皇說,要開疆拓土將大食人的疆域全部打下來,成為我們的疆域。”

  “嗯,姐夫放心,我一定會與父皇說的。”

  有時候奶皇帝不行,也可以奶皇帝的孩子,讓孩子去影響皇帝,說不定也是新思路。

  此刻波斯,去年的時候張陽又送了一批廚具到了安西都護府,現在也終於到了波斯王都。

  裴行儉與薛仁貴都被嗮黑了不少。

  為了不讓關口的人查閱時發現古怪,縣侯將土雷內部所用的石粉與機械分開來存放。

  組裝土雷的事情只能自己來,裴行儉將自己關在一間小屋中,打開土雷的蓋子,裝入一包石粉,再扣住土雷的蓋子,如此便做好了。

  按照縣侯的吩咐,這些事情都只能自己一個人來做,此等大殺器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因此裴行儉在軍報上根本沒有寫這件事。

  但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

  朝中早晚會知道此物,這也是縣侯防備的一個後手,任何時候,任何人都不能知道此物秘方。

  裴行儉也只是知道如何組裝,更不懂是如何鑄造出來的。

  也不知道那一包石粉的秘方是什麽。

  這些東西都是驪山,裴行儉不清楚此物是如何造出來,只是知曉這東西能夠炸開的核心秘方就是這些由麻布包著的石粉。

  只要將其裝入之後,便可以引爆。

  君子本無罪,懷璧其罪,裴行儉很清楚對這個東西了解越少越好。

  將其組裝好之前,裴行儉面前放著百來顆土雷,天色也入夜了,在縣侯送來的使用方法也有叮囑,此物不能在明火下組裝。

  他起身走出這間土屋,守在門前的十來個官兵便是從關中一路跟隨而來的,也是這座波斯王都中最信任的人。

  薛大哥還在王都中修建城防,王玄策帶著自己所部的兵馬在波斯城十裡外修築土城。

  裴行儉走入自己的房間,這裡是距離波斯王都的王宮最近的屋子。

  是現在的波斯國王卑路斯安排的,不好拒絕,更不可以去侵佔他人的王宮,不能給大唐的官兵與禮部抹黑。

  這點底線,裴行儉很清楚,也不願意去犯。

  波斯人很少使用油燈,他們到了夜裡就喜歡在地上挖出一個洞,而後在洞中生活在夜裡給自己帶來火光和溫暖,甚至飯食都在這個坑中做。

  裴行儉並不喜歡波斯人的生活方式,在這裡的唐人還保留著自己的生活習慣。

  裴行儉的房間內就沒有坑洞,之前是有的,不過填平了。

  難道波斯人夜晚在房間內走動,就不怕被自己挖的這個坑踩空摔了嗎?

  裴行儉點亮油燈,剛坐下就有人捧著幾卷羊皮而來。

  對方將一卷卷羊皮放下,回道:“裴都護,這都是王玄策將軍讓卑職送來的。”

  能夠往來傳送軍報,安排事宜的都是關中來的衛府官兵才能參與。

  如今大半個波斯都在唐人的掌控中,現在卑路斯已經有了自己的臣子,而且這些臣子多是波斯以前的貴族。

  讓貴族來做波斯的大臣,並且讓他們掌握波斯的民生,裴行儉很鄙夷這種行為,當卑路斯有了手中自己的臣子,也有人向卑路斯進言,唐人掌握了波斯的一切事宜。

  有人與卑路斯說要防備唐人。

  不過裴行儉不在乎這些傳聞,因為卑路斯根本沒有底氣反唐。

  卑路斯是個很軟弱的人,他不敢忤逆大唐。

  在長安城住了這麽久,卑路斯都快成為半個唐人。

  王都內不僅僅有唐人,還有安延偃與高昌人在,若卑路斯真有異心,他會死得很慘。

  就算現在波斯王都內三方人馬發生了內訌,對裴行儉來說再扶持一個波斯國王不是什麽難事。

  對波斯來說唐人一旦走了,波斯王都再也沒有自保的能力了。

  打開一份份羊皮卷,裴行儉看著上面的內容,以波斯王都為中心,外圍十裡范圍內要建設十座土城。

  如此一來就算是波斯王都出現了內亂,外面十座土城的兵馬就能在半天時間殺到波斯王都。

  如果大食人來犯,那十座土城就是屏障,王都內也可以給那些土城源源不斷地輸送糧食與兵馬。

  大食人退兵已經有四個月了,這四個月裴行儉一直都在囤積物資。

  有了安延偃的人脈,波斯終於聯系上了天竺,並且用波斯貴族的錢,向他們買了很多糧食。

  倒有些意外,天竺比預想的還要富裕得多。

  裴行儉把玩著手中的玉石,心裡盤算良久,天竺這般富裕不該就這麽放著,也該攻打下才是。

  這都是以後的事了,裴行儉以為沒有徹底解決大食人的隱患之前,暫時沒有去考慮天竺的心力。

  要不是聽說大食人又準備了六十萬兵馬,當下要全力以赴應對大食人,暫時分不出心力去聲討天竺。

  天竺人給大食人這麽多的戰象,這件事沒這麽輕易可以揭過去。

  波斯人的飯食很不好吃,裴行儉很想念關中的黍米飯,早知道出關前應該多吃幾碗。

  也不知道現在朝中形勢如何,裴行儉繼續看著手中的地圖,還有各種地形圖需要測繪,這些事情都是王玄策在做。

  所謂地形圖是現在的禮部在編撰地理志時會用到的一種畫圖手法。

  裴行儉在禮部任職的那些日子,熟悉了地形圖的畫圖手法,這是每個禮部官吏都要掌握的技能。

  科舉入仕之後,在禮部半年時間是裴行儉自懂事以來收獲最多的半年,不論是地形圖的繪製,還是指南針,還有各類地志與外交之策,這都是收獲。

  如今關中,正值春季四月。

  驪山人都很聰明,他們會在田埂邊種下菜與一些瓜果,如此便可以自給自足,就算是關中其他地方出現了糧食欠收,或者出現了災荒,也有人覺得就算是這樣驪山也可以自給自足。

  這裡的人會做鹹鴨蛋和茶葉蛋,更會做肉包子。

  田地裡種著糧食,田埂種著韭菜,菠菜與蘿卜。

  上官儀一手拿著書卷,一手拿著筆,走在田埂邊記錄著作物的生長情況,他意外地發現小白菜長得是最好的,這才不到半月田埂那一片白菜都已經長了出來。

  他重重點頭,“往後關中可以多種一些白菜,收獲快,不挑地,只要能種出青菜的地一樣可以種出白菜。”

  去年冬季的時候,驪山時常會送蔬菜下山,別人家的飯桌看不到綠菜的時候,驪山人每天都能吃到青菜。

  傳聞,縣侯在驪山上開辟了一片地,那片地叫作溫室,在冬日裡種出來的蔬菜吃都吃不完,還要分給村民們。

  如此一來驪山的村民也在冬天有菜吃。

  人不能不吃蔬菜,不吃蔬菜就會營養不良。

  上官儀懷疑突厥人多數都是禿子,是不是與他們長年不吃菜的生活習慣有關。

  驪山的孩子是最壯實的,健康又強壯的孩子從村外回來了,這群孩子說不定又去和別的村子的小娃娃打架。

  再看看田地中的蒜與蔥長勢,生薑這個東西倒是不缺。

  春季是種菜的好時候,到了夏季的時候這些蔬菜會長得更好,入夏之後會有許多南方的水果送來,還有西域的葡萄乾,葡萄釀。

  從現在開始就要準備瓜果的培植,上官儀希望在夏天能夠種出一些葡萄與胡瓜。

  記錄完這些,上官儀長出一口氣,今天要忙碌的事情都忙完了,自從成為了太府寺少卿,原本村子裡許多事務都交給了武士彠去安排。

  這樣一來,上官儀感覺身上的擔子輕松許多。

  “上官先生,朝中的人來了,送來了很多卷宗。”一個十來歲的孩子匆匆跑來。

  這個孩子也很有天分,上官儀便將他留在了身邊,讓他幫忙收拾書卷,也能打一打下手。

  這孩子將這些卷宗全部放在一輛小推車上,一路拉了過來。

  這些卷宗都是各地耕種的情況奏報,上官儀整理完這些卷宗便放到了驪山的山下,一個時辰後山上的嬸嬸下來,將這些卷宗全部送了上去。

  張陽在車間忙碌著,兩個對稱的半弧形鐵片總算是打磨好了。

  黝黑的布手套拿著倆光亮的鐵片,放入槍膛的底部,試了試尺寸。

  好在之前留了余量,再切削去一些邊沿就行了。

  還需要將鐵片打出孔洞,這樣才能固定在槍膛的底部。

  張陽拿下自己的圖紙,對照著圖紙琢磨了半晌,拿出鐵杵敲打出四個孔洞。

  還需要合適的鐵釘固定。

  “晉王殿下!”

  正在車間外玩著滑板的李治探頭進來,“姐夫,怎麽了?”

  張陽脫下自己的布手套,打開車間的窗戶通風,“晉王殿下,來打掃車間。”

  李治打量著偌大的車間,欲言又止,一臉犯難。

  老師的車間很寬敞,可雜物很多,尤其是那一堆的鐵料,這要收拾到什麽時候。

  要知道從這個車間落成到現在,這還是第一次要收拾,看著那如小山一般的各類鐵料,李泰就覺得一陣發暈。

  張陽又道:“把清河,高陽,東陽,李福李明都叫來。”

  “好!”

  李治踩著滑板離開,片刻後又踩著滑板而來。

  隨後一群公主皇子也到了,張陽先給他們布置任務,帶著一群小娃娃,開始收拾車間。

  東陽與高陽在地上撲水,再將地面好好打掃一遍,地面上的一些油汙多半是洗不乾淨了。

  車間也要保持乾淨整潔,張陽發現自己還需要一個大櫃子,還需要擺放自己的工具。

  張陽挑揀著這裡的鐵料,有些鐵料可以留下來繼續用,有些鐵料要拿回鐵匠坊重鑄。

  將這些分類後,又裝了一車鐵料,能留下來的鐵料並不多。

  孩子們還是很有組織能力的,這是一直以來鍛煉出來的能力。

  半個時辰之後,整個車間就收拾好了。

  張陽拉著一車的廢鐵料去鐵匠坊,李治一直跟在身後,他現在很喜歡跟著姐夫,因為姐夫能夠給他做玩具,就像是這個滑板,他特別喜歡。

  滑板下有幾個鐵輪子,張陽低頭看了他一眼,原本設計上輪子沒有這麽大,不過做不到後世這種精細製造技術,尺寸只能往大的去做,如此一來就顯得這個滑板很怪異,輪子尺寸偏大,整個滑板也很高。

  村子裡的道路還算是平整,李治踩著滑板一踩,就滑出了老遠。

  張陽又道:“下次給你做個護具,別滑得太快了不然又要壞了。”

  出於安全考慮,其實在輪子上做了手腳,這個滑板根本滑不快,一旦速度太快輪子上的彈簧一旦收緊就會卡住。

  當然了若是將輪子上的彈簧取下,這個滑板就會恢復到正常水平。

  若是驪山的製造精度可以再抬高一些,張陽也想將自行車造出來。

  通常來說若是蒸汽機的鑄造順利的話,製造精度應該也達到了,造個自行車也沒有問題。

  但現在驪山的鑄造精度依舊造不出自行車的鏈條,張陽很懷疑是不是自己的科技樹發展歪了。

  還是驪山製造在理解上出問題了。

  如今鐵匠坊很忙碌,一鍋銅水倒出來,這些都是精銅燒鑄的。

  江師傅帶著笑容走出來,“許久不見了,你小子今日怎麽有空來這裡的。”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