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嶽父是李世民》第877章 二十四縣
  一直走到東宮外牆,狄仁傑扶著外牆提著衣領,停下腳步道:“晉王,歇會兒。”

  李治回頭看了一眼,東宮侍衛還好好站在遠處。

  “都說了,不來見太子,非要拉著在下。”

  “本王一個人來見太子才嚇人,有你在便覺得好多了。”

  李治乾脆坐了下來,也在不停擦著額頭的汗水。

  狄仁傑不解道:“明知太子是在試探,晉王為何還要接下官學署的差事。”

  李治不斷深呼吸,平緩著心情,“你看皇兄那態度能拒絕嗎?明日一起去官學署任職。”

  狄仁傑的胖臉又是一抽,“啊?”

  “啊什麽?我們是不是朋友。”

  狄仁傑苦著臉,“在下沒空,在下要讀書。”

  李治冷哼道:“好呀,你往李義府酒碗中放東西,害得他如廁一整日……”

  “慢著。”狄仁傑急忙道:“去!與殿下一起去官學署任職。”

  李治笑道:“這才是朋友。”

  狄仁傑欲言又止,繼續往宮外走著,又道:“其實就是想試試那大夫賣的是不是真藥,本來是給許侍郎用的,沒想到放多了。”

  “哈哈哈。”

  李治一邊走一邊笑著。

  就連公孫小娘子也憋著笑。

  狄仁傑又道:“還有,平康坊的事可不能讓許侍郎知曉,不然他又讓在下抄錄漢書。”

  與晉王殿下在宮門前分別,狄仁傑越想越不對,這件事被太子知曉了。

  難道太子會熟視無睹,狄仁傑心頭大叫不好,抬頭一看不知不覺走到了許侍郎的家門口,便要回頭走去,心中打算好今天去張柬之家中住。

  還沒走多遠,一個身影攔在了面前。

  狄仁傑緩緩抬起頭,勉強擠出笑臉,“許侍郎。”

  他又回頭看去,再看看眼前的人,又道:“這是剛回來?”

  “你這是去做什麽?”

  “小子……張柬之欠小子銀錢,小子這就去要回來。”說罷,狄仁傑就要跑。

  卻發現不論怎麽跑,都在原地。

  再一看衣領已被黑著臉的許敬宗拉住。

  狄仁傑乾笑著,“許侍郎好氣力。”

  “年紀輕輕就敢去平康坊,還帶著晉王一起?”

  “那都是張柬之的主意,小子是被脅迫的,他不是好人,小子這就去和他割袍斷義。”

  “先回來,代你父親好好教導你。”

  “哎。”狄仁傑跟在後頭,滿臉的委屈,又道:“小子能不寫字嗎?”

  “不行,漢書第三卷,抄錄十遍。”

  “能換一卷嗎?”

  “不行,就這卷。”

  自從晉王回了長安城,狄仁傑感覺自己的生活越來越難了,平日裡自己闖禍了自己認。

  跟著晉王殿下闖禍了,許侍郎就會變本加厲來處罰。

  狄仁傑寫了一晚上的字,眼看天就要亮了,他提筆繼續寫著,高皇后呂氏,生惠帝。佐高祖定天下,父兄及高祖而侯者三人……

  寫著寫著天就亮了,現在有些明白當初縣侯為何在長安城沒有朋友了。

  每到早晨,長安城最熱鬧的地方便是東市,每到午後最熱鬧的地方便是崇德坊。

  宵禁之前的晚上,最熱鬧的地方就是平康坊。

  李治站在官學署前,“孔穎達老夫子,因皇兄安排,小子也來這裡任職。”

  孔穎達拄著拐杖,點頭道:“這裡缺一個編撰。”

  “多謝老夫子安排。”

  “殿下不用多禮,若有空閑可來尋老朽。”

  “不敢打擾老夫子。”

  李治躬身行禮。

  孔穎達笑著走入官學署,一邊道:“驪山學識,驪山學識甚有意思……”

  老夫子剛走入,岑文本就來了。

  李治再次行禮,“見過岑中丞。”

  “晉王殿下在這裡作何?”

  李治回道:“因為皇兄……”

  岑文本打斷道:“螺絲是什麽?”

  “螺絲是……”

  “罷了,老夫改天親自去驪山詢問。”

  這官學署的人行色匆匆,岑文本說不了兩句話,就開始主持這裡的事宜。

  李治看著這個場面,隻覺得頭大,“這裡太忙碌了。”

  不多時,狄仁傑姍姍來遲。

  李治皺眉道:“仁傑,你是昨晚沒睡好?”

  狄仁傑回道:“晉王殿下睡得可好?”

  “很好,一夜無夢。”

  ……

  京兆府內,自從上官儀來了這裡,裴行儉感覺到自己身上的壓力小了不少。

  上官儀隻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將長安城十二縣的事擺平了,而且安排得有理有序。

  牛朝來報,“裴府尹,江夏郡王來了。”

  想起與李道宗的約定,裴行儉整了整衣衫,面帶笑容地走出京兆府。

  “哎呀,江夏郡王,派人知會一聲便好,何必親自前來。”

  李道宗笑著,“車駕已備好了。”

  裴行儉一路走著放松肩膀,“娘的,這些天累得透不過氣。”

  梁建方是一個很有感染力的人,他的口頭不知不覺會帶動別人,也跟著學了過來。

  坐上前往驪山的車駕,裴行儉還在想著現在的西征戰事。

  從去年開始梁建方的西征步伐就放緩了,這些年一直都在整頓波斯內部,要安排人口,要治理商路往來。

  大戰之後必有大治,只有把波斯境內治理好了才能再一次發兵。

  當初自己在波斯時,就是這麽做的。

  現在梁建方還在保持著當初的作風。
    這麽做是對的,波斯人並不可靠,如果沒有唐人的隊伍管著,不用大食人來打,這大後方說不定自己就亂起來了。

  前些天剛剛送來的戰報,穆斯阿布屯兵在一個叫做巴比倫的地方。

  巴比倫是個很古老的所在,據傳聞一千多年它就屹立在波斯灣,出現在幾個強大的國度,它位於大食境內的最後方,也是大食為數不多的堅城,從巴比倫南下就是當年縣侯囑咐過的波斯灣。

  那是一片富饒的地帶,裴行儉皺眉思量著,如果大唐與大食有一場決戰。

  那決戰的地點就只能是巴比倫。

  “你在想什麽?”

  聽到李道宗的問話,裴行儉回過神道:“在想西征的戰事。”

  “你都不是都護了,還想這些做什麽?”

  “在下與梁建方將軍乃是生死之交。”

  “生死之間?”李道宗沉聲道:“戰場的同袍都是生死之間,但也不能優柔寡斷。”

  “江夏郡王教誨,在下銘記在心。”

  馬車終於停下了,李道宗站起躬身下了馬車,“到了。”

  驪山就立在眼前,龍武軍分為三隊在這裡值守,村子裡有不少村民走動,這個村子總有很多孩子,吵吵嚷嚷地跑過,這些孩子從來不會畏懼官兵。

  迎接李道宗是李孝恭。

  “王兄。”

  李孝恭也看了眼裴行儉,正色道:“張陽知道你們來了,已備好酒菜。”

  李道宗看著眼前的村子,這個村子與外界的不同,看著幾個工匠正在鋪設類似管道的東西,就鋪在各家各戶的後方。

  走入村子裡還能看到幾頭熊嗮著太陽。

  這些熊從來不會避諱村民,反而相處得很和諧。

  在一處平地上放著一張圓桌,圓桌上是一疊疊的飯菜,張陽就站在桌旁手裡捧著一卷書。

  “見過老師。”裴行儉先一步行禮。

  “坐吧。”

  “喏。”裴行儉一臉嚴肅地坐在一旁,剛剛差點脫口而出喚他縣侯,幸好反應及時。

  李孝恭也拉著李道宗坐下,他解釋道:“也不知道張陽這小子哪裡來的習慣,喜歡在飯桌上談事,這嘴裡吃著飯菜,怎麽談?”

  李道宗顯得有些拘束,坐下之後也沒有開口。

  裴行儉好奇問道:“老師這是在看什麽書?”

  張陽收起書卷,“這是西方送來的古籍,我安排了幾個高昌人,讓他們但凡有西方的古籍就保存好,送到驪山。”

  “西方的古籍對驪山也有用?”

  張陽給幾人倒上酒水,“沒什麽用,我就是好奇看一眼,與印象中比較還是有出入的,用來消磨時光。”

  裴行儉目光落在這卷書上,也沒有去拿,只是這麽坐著。

  “這卷書講的就是巴比倫的故事,有西方人管這卷書叫做舊約,講述著他們的歷史,還有巴比倫人和大食人的過往。”

  “在書中看到古巴比倫的故事,那是一千年的事跡,現在都成了傳說,像是大洪水,還有他們的崇拜,或者是他們對巴比倫王的頌歌。”

  “這是我們驪山做的譯本,你拿去看看吧。”

  裴行儉接過書卷,作揖道:“謝老師。”

  張陽看了眾人一眼,又道:“吃吧。”

  李道宗早就餓了,便拿起筷子狼吞虎咽。

  李孝恭卻沒什麽胃口,喝著放了冰塊的葡萄釀,“現在的葡萄越來越便宜,關中種出了葡萄後,一串葡萄賣五十錢。”

  李道宗嚼著口中的飯菜,腮幫子鼓鼓的,才咽下,“老夫下轄二十四縣也要種葡萄。”

  李孝恭一拍桌案,“老匹夫,葡萄不值錢了你還種。”

  “不能光看著長安城十二縣富裕。”

  “老匹夫,你會讓葡萄不值錢的。”

  張陽解釋道:“其實不用太過憂慮,葡萄很挑地,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適合種葡萄,再者說栽培的成本很高,再便宜也不會便宜到哪兒去。”

  驪山的初衷就是想讓葡萄成為家家戶戶都能吃得起的水果,葡萄便宜些也好。

  張陽頷首道:“左輔二十四縣,驪山還未了解過,驪山會派人去查看,適合種什麽,有多少人口,能夠開設什麽作坊,都要了解。”

  見如此爽快,李道宗作揖道:“能辦好這些事,老夫這府令也心滿意足了。”

  “此事徐徐圖之,現在是秋季,要是在冬季之前完成調查,來年開春就能安排。”

  裴行儉歎道:“因此事高陵與臨潼兩縣的縣民時常鬧事。”

  長安城以東,左馮翊轄區,也就是李道宗這位左府令的下轄二十四縣,在萬年縣以東。

  從萬年縣向東一直到夏陽,關中平原東部的涇河以東、渭河以北、黃河以西的那片地區。

  從長安城的角度來看東北角一片平原,以東直到黃河西岸,在當年漢武帝時期,才有了明顯的劃分。

  那二十四縣人口沒有長安十二縣多,因長安城乃是京兆府所在,自然是人口匯聚之地。

  而李道宗的二十四縣地界大了許多,可要說人口稠密度,卻不如裴行儉下轄十二縣。

  裴行儉遲疑道:“既然如此,可否由長安城十二縣的作坊發放生產。”

  張陽看了他一眼,不知道是不是上官儀與他說的,還是他自己看出來的。

  驪山佔據生產線的上遊,能夠發放勞動任務,將較為簡單又繁重的勞動交給下面的村縣。

  裴行儉也想將繁重的作業拿到二十四縣。

  其實這麽做是有弊端的,一旦產業鏈鋪設得太廣,上方一個環節出錯了,會有許多工坊停工停產。

  張陽搖頭道:“二十四縣的作用與長安城十二縣相同,地位也是一樣的,將來不論哪一方有了變故,都能及時找到替補。”

  再給幾人倒上酒水,張陽又道:“這是經營數十萬貫的大事業,兩位叔伯當該舉杯痛飲才是。”

  李道宗因這句話,心頭正喜,又道:“你怎麽不喝酒?”

  “在下最近戒酒來著。”

  正說話,就看到一個身影很是自然地坐在飯桌上,他嘴裡說著,“煩死了!”

  “太難造了,那東西根本就不是人能夠造出來。”

  這個不請自來的,正是魏王李泰,他身上髒兮兮的,頭髮也很凌亂。

  張陽皺眉道:“魏王殿下是被電了嗎?”

  李泰惡狠狠地吃下一口羊肉,“本王倒想被電,造都沒造出來,哪有電?除非老天降雷劈了這驪山。”

  裴行儉一口酒水灌下,被嗆在喉嚨口,不停地咳嗽著。

  “半個月了!”李泰一拍桌案,“知道我這半個月都經歷了什麽嗎?”

  張陽勸道:“當初蒸汽機都造出來,這有什麽難的。”

  李泰拿過李孝恭的酒碗,他給自己倒了一碗酒水,再放入冰塊,酒水入口入喉,冰塊就在嘴裡嚼著。

  飯桌上很安靜,甚至能聽到李泰咬著冰塊的咯嘣聲,“嘎嘣……咯嘣……”

  一桌人沉默地看著他。

  又覺不過癮,李泰抓起一把冰塊放入口中,繼續嚼著。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