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嶽父是李世民》第886章 創造力才是稀缺的寶物
  渭南縣的縣丞離開了,他吃著兔腿一路走,走了三兩步咬下一口,再繼續走著。

  張陽又坐回了孩子堆中。

  “姐夫,發電機很厲害嗎?”小兕子好奇問道。

  她與小清清一般大,正是對什麽都好奇的年紀。

  “現在的驪山,離要發電還有點遠,眼下只是驗證了電力存在,等到電力應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小兕子又問道:“以後的日子什麽樣的。”

  聽著晉陽公主的問題,嬸嬸滿臉的笑容,幫著往兔肉上撒鹽。

  孩子們好奇的目光都匯集在這位姐夫身上。

  張陽搖著扇子道:“以後呀,我打算在驪山上也放一台蒸汽機,讓它沒日沒夜地運轉,再用銅線來輸電,等我們有了電燈就不需要燭台與油燈了。”

  “以後我們在驪山裝滿了電燈,讓我們的村子在夜裡如身在繁星中一般都是一盞盞的亮光,以後我們能夠有電扇,夏天的時候不用搖扇子了,還可以用來驅動車床,我們還能造很多很多的蒸汽機器,然後再賣出去,賺很多很多錢。”

  聽著姐夫的講述,孩子們的目光向往。

  “姐夫的家鄉也有這些嗎?”高陽忽然問道。

  “有呀。”張陽笑著。

  高陽又失落道:“可惜姐夫的故鄉不在了。”

  張陽一臉無所謂地搖頭,“沒關系,其實我一直都在故鄉,只是它換了一副面孔。”

  李玥又看到了夫君的傻笑。

  有些秘密一直藏在心底,沒有人與任何人說過。

  在孩子們的議論中那個故鄉被戰亂毀了,她們天真無暇,也沒有多想。

  她們覺得姐夫是在重建家鄉。

  姐夫的故鄉是一個如仙境一般的地方,現在驪山也要變成一個人如仙境一般的存在。

  他們都說姐夫是仙人,從仙境出來的人不是仙人又是什麽人。

  夕陽下,孩子們的臉頰通紅,她們圍在一起玩起了丟手絹的遊戲。

  張陽與李玥靠在一起,看著孩子們的玩鬧也會跟著笑起來。

  今年的夏收結束了,收成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壞。

  朝中緊張有序地布置著一切安排。

  驪山現在的技術院能夠收容的學子不多,但當得知驪山要建設一座更大的技術院。

  這個消息立刻就在長安城炸開了鍋。

  如果一年招收三千個學子,會有更多人掌握驪山的手藝,能夠謀生的技藝也有了。

  前兩年但凡從驪山出來的弟子,他們憑借著自己的手藝,能夠在長安城內立足,能夠養活一家人。

  現在驪山打算招收更多的人,許多前來參加科舉的年輕人動搖了,往後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不將科舉當作第一選擇。

  這種議論在長安城愈演愈烈,好像很多人都覺得驪山的這個書院肯定能夠建成。

  從當初的三縣談話之後,第一次找到驪山的是渭南縣的縣丞。

  只不過這一次接見他們的不是驪山縣侯,而是河間郡王李孝恭。

  張陽坐在山腳下,正在看著一個個燒製出來的琉璃瓶,“唉,媳婦還是不願意用琉璃來裝窗戶。”

  這些琉璃瓶的質地很差,表面灰蒙蒙的,而且很厚,用來做鎢絲燈泡就總覺得差點意思。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為了不讓自家的工匠們在危險的環境下工作,粗糙一些就粗糙一些。

  畢竟在這個年代沒有很好的防毒面具,有些化學物質太過致命了。

  李孝恭快步走來,“談完了。”

  張陽還在觀察著琉璃瓶,低聲道:“他們各家都是怎麽說的。”

  “他們都願意拿出各縣的土地來給驪山建設書院,但若朝中有非議,還請你去分說,至於要動多少土地,只要驪山的條件不過分,不佔用耕田,他們都能夠應允。”

  張陽站起身舒坦地伸腰,長出一口氣,“嗯,我們驪山又解決一個大難題。”

  李孝恭的神色還有擔憂,“當初李君羨奔走關中各地要求各縣不將土地交給驪山建設,這是陛下的意思。”

  “陛下下旨了嗎?”

  “沒有。”

  張陽將這些嗮好的瓶子一個個放入竹筐中,也遞給李孝恭一個,笑道:“既然陛下沒有下旨嚴禁驪山用各縣土地來建設,那就沒有這個嚴令。”

  李孝恭手裡拿著瓶子,又道:“可……”

  張陽抬起竹筐,“沒有文書,更沒有旨意,那就是李君羨一意孤行,那是他自己的行為,與陛下無關。”

  李孝恭的手裡拿著這個琉璃,愣在原地許久沒有言語。

  李君羨的嚴令警告驪山不在乎,也不用去在乎。

  皇帝不會下旨的,朝中也不會下正式的文書。

  如果這件事讓長安城的坊民欣喜,這位天可汗不會逆著民心來阻撓驪山的計劃。

  只要驪山的計劃有利於社稷,有利於收攬民心,這位皇帝是樂見其成的。

  因李世民的個人魅力,他會成全這件事。

  張陽回身又對站在原地的李孝恭道:“過不了多久,朝中就會允許我們建設技術院,並且朝中也會給予幫扶。”

  “當真?”

  “嗯。”

  李孝恭心中還帶著疑惑。

  驪山還未規劃好要動三縣多少土地時,半月後,朝中就送來了文書,送文書而來的是岑文本。

  接文書的人還是李孝恭。

  “縣侯人呢?”岑文本看了看四下。

  “最近他挺忙的,有很多事要做。”李孝恭看著文書漫不經心地回話。

  文書上不僅僅寫著允許驪山建設技術院,並且還加以催促,朝中可以派出一千工匠來幫助修建,並且還讓戶部,吏部與國子監參與。

  並且由天可汗親自命名,貞觀學城。

  驪山不僅僅要建設幾間屋子,而是要建設一座供人學習的大城,此城西靠長安,佔地兩千畝。

  “老夫有件事不明白。”

  岑文本帶著和善的笑容,“河間郡王可有不解之處?”

  李孝恭收好文書問道:“為何,張陽料定朝中不僅不會嚴令禁止,還會給予幫扶?”

  “是呀,他怎麽知道的。”岑文本思量片刻,揣著手道:“縣侯在長安城為官也有數載,他見過很多人的起起落落,他太了解天可汗,也太了解朝堂了。”
    “而且朝中也很了解驪山,現在驪山要建設技術院,那是一個利於社稷的建設,當陛下下達了這個文書,坊間萬民稱賀,民心所歸是如此,陛下又為何要否決。”

  “對了。”岑文本又道:“讓下官不明白的縣侯是如何說服三縣的縣丞,他們竟然接連遞交奏章,請問陛下為何不將土地用於驪山建設。”

  “老夫也不明白他到底用了何種手段,聽青雀說他隻用了一天,見了他們兩次,這件事就辦好了。”

  “嗯,這麽多年過去了,縣侯還是這麽的有手段,既能讓三縣縣丞信服,又能得到驪山想要的,還能讓民心所歸。”岑文本點頭道:“這一次縣侯又成全了很多人。”

  李孝恭問道:“陛下,對此有過多追問嗎?”

  “沒有,只是叮囑驪山早日建城,早日接納學子。”

  “老夫就知道。”李孝恭的臉上帶著驕傲的笑容,“這麽多年過去了,他的手段一點都沒少,反而更多了。”

  “既然縣侯無暇接見,下官就告辭了。”

  “老夫不送了。”

  張陽正站在山頭,手中拿著一根竹管,竹管可以看到遠處的岑文本與李孝恭交談的場面。

  小清清雙手懷抱胸前,有些替岑文本覺得委屈,“若是文本伯伯知道爹爹是為了要用望遠鏡不去見他,他會生氣的。”

  張陽將望遠鏡遞給她,“這是大唐的第一個望遠鏡,意義重大。”

  “爹爹就不能造個更大的嗎?”

  “造這麽大做什麽?”

  “女兒要看月亮。”

  “月亮上什麽都沒有,有何好看的。”

  小清清跟上腳步,“那爹爹每天看夜空是在看什麽?”

  張陽雙手背負走在山道上,“我在看未來,未來就在汪洋的星海。”

  “娘說得沒錯,爹爹想上天想瘋了。”

  自驪山縣侯住在驪山,不再過問政事,驪山詩篇出世之後便再也沒有寫過任何的詩篇。

  那位縣侯在走下坡路,他的文采韜略,治國方略都已用盡了。

  甚至開始向各縣變賣家業。

  這世上難得是走下坡路的從容。

  當走到下坡路的低谷之後,再次攀爬又是另外一番場景,便會站得更高。

  當驪山再一次用能力擺平了各縣的議論,掃平了各縣非議,甚至得到皇帝的認可。

  人們這才明白,那位驪山縣侯的手段還在,他能夠從容地在各縣遊說。

  恍然回神,人們這才發現驪山沉澱了這麽多年,這才開始要厚積薄發了。

  狄仁傑問道:“晉王殿下,驪山為何執意要開設這座佔地兩千畝的學城?”

  李治輕笑道:“姐夫與皇姐向來不出手,一出手便是如此大手筆。”

  張柬之還是一副懶散模樣,自從他進入國子監也沒有任何的變化。

  他覺得自己滿腹才華,只是沒有得到指點。

  至今還是懷才不遇的作派。

  眼看曲江裡這座坊市就要建成了,李治又想到小清清想要炸了長安城的事。

  “殿下,以後科舉的人會越來越少?”

  李治搖頭道:“不會的,科舉的人只會越來越多。”

  再想起張玄弼的約定,李治冷哼道:“柬之告訴你家老貨,他要輸了。”

  張柬之喝著酒水道:“晉王殿下何出此言?”

  李治道:“關中不會人才凋零,驪山所作所為便是讓更多的人有了更多的選擇,驪山傳授的學識能夠給人無與倫比的創造力。”

  “創造力才是這個時代最稀缺的寶物,士林名儒活在一個腐朽的年代,他們早已失去了創造力,關中人不會失去生氣,他們不會成為那失了魂的軀殼。”

  “智慧能讓人有創造力,這創造力便是造福關中的所在,是他們執迷不悟。”

  貞觀十四年到了十月,驪山終於開始了對這座學城的建設。

  上千名工匠開始夯實地基。

  三縣的縣丞與戶部交代著這一次土地交割事宜,交割出去的土地歸於驪山。

  建設這座城所需要的錢財人力,糧食全部由驪山來提供。

  此刻的驪山響起了鍾響,那是驪山縣侯的鍾樓建成了。

  這座鍾樓立在山腰處,高有五丈。

  鍾樓建設很粗糙,甚至還能看到磚石拚湊的縫隙,它的頂部有一個巨大的圓盤,這個圓盤上有兩根針,如果站在官道上仔細看,就會發現那根長針每轉動一圈,那短針便會跟著移動。

  這就是這個縣侯忙碌大半年建設而成的鍾樓。

  只要明白驪山的二十四小時製,官道上的行人只要遠遠看一眼,就可以明白現在是什麽時辰,精確地知道現在幾時幾刻。

  會有更多人去了解二十四小時製,不用驪山主動去做什麽,縣侯只是建設了一個鍾樓,便能夠讓關中人主動去學習。

  小時製的分,秒,時是不是驪山為了奴役關中的工具?
  這件事的議論從來沒有停歇過。

  面對這種非議,驪山從來沒有解釋過來由。

  縣侯用一種行動,讓關中人主動去學習小時製,哪怕是遠道而來的商客,經過官道上行人講解,也會覺得這是一種更方便的計時工具。

  這成了一道景觀,也成了便民的所在。

  為了建設這座貞觀學城,驪山要花很多錢,但同時驪山又發財了。

  想要來買擺鍾的人在村外排起了長隊。

  一邊不斷地往外面送錢,一邊有錢源源不斷地進入驪山,驪山的車間忙碌運作著。

  又半月之後,張陽看著洋洋灑灑的訂單,足足有六千個擺鍾的訂單,每個擺鍾造價一貫錢。

  還僅僅只是這半月的,驪山村外還有源源不斷的訂單送來,眼看就要過萬了。

  “這程咬金家是怎麽回事。”張陽怒地拍著桌案,“你一家要五十個擺鍾,你程咬金是要在家裡每個房間,每個角落都放上鍾嗎?豈有此理!”

  “啊!老子的驪山根本造不過來,欺人太甚!”

  書房內不斷傳來張陽怒罵的聲音。

  小清清坐在麗質姨姨身邊,“姨啊。”

  李麗質應聲道:“嗯。”

  “花錢的時候爹爹會生氣,賺錢的時候怎麽還生氣呢?”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