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宋潑皮》333.第332章 0329【有貨麽?】
  第332章 0329【有貨麽?】

  東京城。

  西大街的一處胡同巷子中。

  一隻瘦弱的野狗在巷子口徘徊,企圖尋找一切能吃的食物。

  忽地,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響起。

  受到驚嚇的野狗,立刻機警的跑開。

  一名仆役打扮的人,快步走進巷子。

  沿著巷子走了十多步,來到一間門前,仆役神色警惕的四下看了看,見左右無人,這才伸手在門上敲了敲。

  兩長兩短的敲門聲後,木門被從內打開。

  開門的是個小廝打扮的少年郎,模樣機靈。

  仆役壓低聲音問道:“今日可有貨?”

  “有!”

  少年郎點點頭:“昨日傍晚剛到的,保新保真!”

  聞言,那仆役雙眼一亮,趕忙催促道:“快,給俺來三……五份!”

  說著,仆役從懷中掏出五十文錢遞過去。

  接過銅錢,少年郎迅速數了數,而後從褡褳中取出一遝厚厚的報紙遞過去。

  只見報紙封面上,赫然印著四個大字。

  青州日報!

  仆役接過後,立刻藏進懷中,匆匆離去。

  不多時,敲門聲再度響起。

  “可有貨?”

  “有!”

  “俺要二十份!”

  “……”

  ……

  卻說那仆役出了胡同後,直奔對街的一間茶肆而去。

  上了二樓,推門走進包間,還不待他落座,便有兩人焦急的問道:“怎樣,可買到了?”

  這二人身穿綾羅綢緞,富貴打扮,一看便知非富即貴。

  “阿郎,買到了。”

  那仆役點點頭,反身關上門後,來到桌前坐下,這才從懷中一遝紙。

  見到報紙,兩人雙眼一亮,立刻伸手奪過一份,一邊品著茶,一邊優哉遊哉的品閱。

  年初時,宋徽宗便下令禁絕小報。

  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看慣了小報的人,忽然讓他不看了,哪裡能忍得住麽。

  貧苦百姓本身就逛不起瓦市子,更別提青樓、賭坊這等銷金窟了,湊錢買一份小報,已是他們一天中難得的娛樂活動,也是他們接觸外界信息的唯一渠道。

  至於商人和讀書人,那就更離不開了。

  尋常百姓看小報,可能隻圖一樂,但商人卻能在蛛絲馬跡中,尋得一絲商機。

  讀書人原本看小報只是消磨時光,可自打青州日報橫空出世後,便成為趙宋讀書人必不可少的日常了。

  只因青州日報特意開辟了一個專欄,刊登各個學派的文章。

  不管你是秀才也好,大儒也罷,只要文章有新意,夠尖銳,便有機會刊登,一旦成功刊登,還會有一筆稿費。

  這等於是給了五湖四海的讀書人,一個隔空交流的平台。

  此專欄一出,立刻讓天下讀書人炸開了鍋。

  一時間,各地投稿無數。

  有些人想借此揚名立萬,有些則單純是為了反駁上一篇文章。

  為此,進奏院特意成立了一個審稿部,專門審核從各路州縣投來的文章。

  有時審稿部拿不定主意,還會去尋謝鼎、徐存、劉勉之等大儒過目。

  本來,各地小報繁多,僅是東京城中便有二三十類小報。

  算上其他州府的小報,不下百余。

  但如今,這些小報幾乎已經銷聲匿跡了,徹底被青州日報搶佔了市場。

  沒法子啊,青州日報質量好,版面精美,內容也更加豐富。

  花同樣的錢,為啥要買其他小報?

  除此之外,宋徽宗下旨禁絕小報,反倒間接幫了青州日報。

  小報被打擊後,銷量大不如前,加上市場份額被青州日報擠佔,不少小報紛紛倒閉。

  本身小報就是朝中重臣搞出來賺錢的工具而已,如今賺不到錢了,自然也就停了,轉頭去搞其他賺錢的買賣。

  而青州日報呢,則有韓楨雄厚的財力支撐,賺不賺錢根本無所謂,前半年每個月虧損都在上萬貫。

  此消彼長之下,導致趙宋的小報市場,幾乎被青州日報壟斷。

  搶佔了市場後,麻允迪開始想辦法賺錢了。

  首先是漲價,由最初的七文錢,漲到了十文錢。

  同時,廣告費也上漲了三成。

  如今,進奏院從原先的每月虧損上萬貫,變成了盈利數萬貫。

  ……

  包間中的兩人,其中一人名喚呂大甫,乃是東京城內有名的富商,經營皮草和東珠生意。

  手上三支商隊,每年往返遼國兩次,獲利不下百萬貫。
    只是自打前兩年,金人大舉攻遼後,生意就不行了,一落千丈。

  雖說年初時,商貿恢復了一陣子,可隨著金人悍然出兵,攻下應、蔚二州,宋金的關系變得無比緊張,商道自然也就斷了。

  而且,明眼人都看的出來,宋金兩國必有一戰,局勢只會越來越惡劣。

  因此,呂大甫已經在琢磨著換個行當了。

  只是隔行如隔山,況且貿然經營其他行當,必定會觸及其他人的利益,所以呂大甫很是謹慎。

  說句不好聽的話,如今這個世道,哪個大商人沒點背景?

  保不齊就是朝堂上某個相公的白手套。

  將青州日報攤開,呂大甫目光最先落在廣告欄上。

  【南山居玉坊】

  碩大醒目的店名之下,是一篇軟文。

  店鋪歷史有多悠久,匠人技藝有多高超,玉石選材有多精美……

  “嘖!”

  呂大甫嘖嘖稱奇道:“南山居真是大手筆啊,連續刊登了八期招幌,花費怕是不下五萬貫。”

  隨著青州日報的名氣愈來愈大,廣告費也隨之水漲船高。

  廣告費根據版面大小收費,一千貫打底,最高五千貫。

  聞言,坐在對面的富商笑道:“這錢花的值啊,連續八期招幌,整個趙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此人名喚嚴玉財,主營藥材生意,利潤雖不如皮草、東珠那般大,但攤子卻鋪的極大,整個京畿路,包括京東、京西的醫館,都由他供貨,薄利多銷。

  端起茶水抿了一口,嚴玉財繼續翻看著時聞版面,同時口中說道:“這韓賊倒是有趣,搞出個甚麽高速公路,據說一旦建成後,百裡路馬車半日便可抵達,也不知是真是假。”

  如今這個世道,馬車一日走五十裡,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一日百裡,足足提升了一倍。

  呂大甫說道:“或許有誇大,但應當比之官道更為快捷,否則豈不糟蹋了高速二字。”

  “呂兄言之有理。”

  嚴玉財讚同的點了點頭,旋即深吸了口氣:“海錯真有壯陽之效?”

  呂大甫搖頭失笑:“這……俺倒是不曉得。”

  忽地,他面色一滯,腦中迅速閃過幾個信息。

  即墨、膠州灣、高速公路、海錯……

  將這些信息組合在一起,呂大甫頓時明白了韓楨的意圖,以及新的商機。

  海錯生意!

  青州日報的雜談專欄,向來是山東之地的風向標。

  至於能不能看懂,就全靠個人領悟了。

  比如前陣子的開海以及重建膠州灣,便衍生出了一大堆商機。

  開海要重建碼頭,要造商船、貨船,需要大量的木材。

  這個時候,運一批質量上乘的木材前往即墨,絕對可以大賺一筆。

  木材,還只是眾多商機中的一項。

  可惜當他得知的時候,已經晚了一步,山東富商們已經將即墨縣能做的買賣,全給搶佔了。

  眼下,青州日報突然開始吹噓起了海錯,甚至就連華佗、孫思邈的後人都搬出來,實際上就是在透露一個訊息。

  海錯生意要興起了。

  以如今青州日報的銷量,用不了多久,整個大宋的人都會知道,海錯味道鮮美,且具有壯陽駐顏的功效。

  甭管是不是真的,只要攤上壯陽這兩個字,大把人搶著買。

  三人成虎,等過幾年時間,只要一提到壯陽,人們便會本能的想到海錯。

  這,就是輿論宣傳的威力。

  聯想到方才的高速公路,呂大甫在心中默默計算。

  高速公路,顯然不會隻修這麽一段。

  往後等益都到歷城也修通了後,按照一日百裡的速度,萊州灣產出的海錯,只需兩日便可送達歷城,再經濟水乘坐直達開封府,最多只需五日時間。

  五日時間,若全程用海水養著,大概率不會死。

  一旦活著達到東京城,海錯的價格,立刻就能翻上十倍。

  最關鍵的是,海錯生意目前基本沒人做,完全是一片空白的市場,且不用擔心會得罪誰。

  念及此處,呂大甫起身道:“嚴兄且坐,俺忽然想起家中還有要事。”

  “嗯?”

  嚴玉財一愣。

  不過很快,他就反應過來了,似笑非笑道:“呂兄莫不是發現了甚麽財路?”

  見小心思被戳破,呂大甫打了個哈哈:“嚴兄想多了。”

  一路出了茶肆,嚴玉財回到家中,準備一番後,立刻趕忙外城的濟水渡口,乘船前往山東。

  對商人來說,時間就是金錢。

  慢慢悠悠,怕是吃屎都趕不上熱乎的。

  就在呂大甫動身前往山東之時,山東本地的不少富商,已經趕往各處海港,提前布局,與當地漁民洽談收購價格。

  現在不下手,更待何時?

  等到高速公路修好時,再去洽談已經晚嘍。

  最開心的當屬漁民們,原本無人問津的海錯,忽然就變成了香餑餑。

  這邊剛來了一撥商人,說五文錢一斤采購,下一撥商人就說七文收。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