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真不是老不死》第392章 誰家好人學儒啊?
  第392章 誰家好人學儒啊?
  薑祁眨了眨眼睛沒有說話,這是被驚的。

  再造功體,說起來簡單,但實際上是近乎不可能的事。

  因為這違反了陰陽之道,違背了天地規則。

  鬼,只有三個選擇,要麽轉世,要麽魂飛魄散,要麽,修行。

  趙瑩兒現在就是第三條路,但也不算是真正的鬼修。

  因為想要正兒八經的鬼修,要依托地府,要得到地府的一縷加持,說白了就是一張被天地承認的“鬼修”資格證。

  但現在陰間亂的一匹,別說地府在不在了,就算在,也是門都找不到往哪裡開。

  不用承認倒是也能“修行”,但那是吞噬,吞噬其他鬼魂的陰氣煞氣濁氣,也就是所謂的厲鬼。

  趙瑩兒自然不會選擇這條路,所以諸葛亮最後取了一個巧。

  以南鬥生機灌注,用星辰之力滌淨了趙瑩兒的魂靈,成為了“鬼修”。

  雖說有星辰之力打底,趙瑩兒這個鬼修也算是得到了天地認可,但終究不是地府的認可。

  是以,只能維持現狀,不能夠主動增強實力。

  畢竟這是取了一個巧。

  但現在不一樣了。

  莊子給了趙瑩兒一個功體。

  一個真真切切的,實實在在的身軀。

  這已經不是違背陰陽之道這麽簡單了,這是在天地規則的警戒線上大鵬展翅。

  但莊子有話說的。

  你說這個功體是真實存在的?你怎麽確定她是真實存在的?
  你說真實存在,那你是這個功體嗎?不是?不是你怎麽知道存在於否?

  什麽?我說她是真實的?
  我是她嗎?

  也不是,那我的認知重要嗎?不重要。

  什麽?你問我她到底是不是真實的?

  如真。

  什麽叫如真?嗯這個詞很厲害!

  她是真的嗎?如真
  這個問題,可以這樣無限的循環下去。

  除非莊子認清了自己和蝴蝶誰真誰假,但那不可能,那是莊子自己的道。

  而只要蝴蝶似真似幻,那麽在蝴蝶的加持之下,趙瑩兒的功體也是如真似幻。

  那麽,只要天地規則確定不了真與幻,就沒有辦法對趙瑩兒做出限制。

  哪怕趙瑩兒已經頂著真實的功體撲進了薑祁的懷裡。

  因為天地規則依舊沒有辦法確定這是真是假。

  簡單來說,這波啊,這波是莊子給天地規則來了一出“太極”。

  不管天地規則如何反應,莊子都有辦法應對。

  至於根子上到底是真是假,就只有趙瑩兒自己知道了。

  但趙瑩兒不可能說出去。

  這就形成了邏輯閉環。

  莊子完勝。

  “多謝前輩。”

  薑祁深深地朝著莊子躬身行禮。

  這是一份大禮,毋庸置疑。

  趙瑩兒原本的鬼軀讓她十分的尷尬,完完全全就是一個局外人。

  而現在,至少趙瑩兒能夠以“人”的身份,堂堂正正的享受新時代。

  而不是做一個天天窩在十八子中的金絲雀。

  “去休去休。”

  莊子頭也不回的擺擺手,專心致志的釣魚。

  薑祁看向了剛剛認下的老師。

  “去吧,不要著急,不要思慮,一切都會順利的。”

  荀子微笑著點點頭,笑道:“這是為師給你的保證,也是拜師禮。”

  話說的很輕松,但薑祁聽得出話裡的堅定意味。

  那不容辯駁的聲調隻代表著一個意思。

  就算是有障礙,也有為師幫你鏟除。

  “多謝老師。”

  “那,弟子這便告退了。”

  薑祁也笑著點點頭,伴隨著躬身行禮,整個人變的淡薄,最終化作一道青煙嫋嫋的消失不見。

  荀子將自己的弟子送出了這一方執念世界。

  而後,荀子坐在了莊子的旁邊,是很沒有姿態禮儀的“箕坐”。

  “老夫的弟子,不能出任何意外。”

  荀子雙手往後撐著,仰頭看天,似乎是在對著某些人說。

  聲音很輕,也沒有什麽情緒。

  “否則,便是老夫聖道之敵。”

  此話一出,即便是莊子也動容了。

  驚異的扭頭看了一眼將禮儀姿態完全拋棄的荀子。

  到了他們這個境界,能力的強弱和玄炁的多寡已經沒有了意義。

  因為想要多少玄炁,就有多少玄炁。

  決定高低的,是“道”。

  而所謂的聖道之敵,更加的好理解。

  拿荀子舉例子,孟子有一個學說,叫做“性善論”,而荀子則提出了“性惡論”。

  完全相悖的理念,這就是一種爭端。

  但跟聖道之爭比起來,性善論和性惡論之爭,完全就是兩位大佬閑來無事的辯論。

  荀子的聖道,是“天行有常”,是“人定勝天”,是“製天道而用之”。

  如果這時候有人跳出來說“天道不可違,荀子之道悖逆天地”。

  那麽,這就是聖道之爭,因為如果成了,那麽荀子的道就沒有了意義。

  “荀子”也就沒有了意義。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那麽,就是不死不休。

  現在,荀子的態度也是這樣,誰要是攔著他的弟子,也是不死不休。

  說起來簡單,但如果真的有人要動手,那就意味著荀子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都會阻攔,哪怕因此導致聖道不穩也在所不惜!

  “值得嗎?”

  莊子輕聲問道。

  “那是老夫的徒弟。”

  荀子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嘴角也綻放了一抹笑容。

  “其實,老夫也不知道,我和這孩子的師徒緣分是什麽時候開始的。”

  “歷史是一個輪回,若是沒有老夫今日引領,那孩子就參與不進歷史,也就不會拜我為師,可如果當時沒有拜我為師,今時今日,就沒有方才的一場對話。”

  “這個輪回沒有開始和結尾,一飲一啄,都是緣分。”

  荀子輕聲感歎。

  “我以為你會說,一飲一啄,皆是天定。”

  莊子輕笑道。

  “哈,你們道家的那一套,可別放在我的頭上。”

  荀子也回以笑容。

  “但你們儒家不是也有類似的思想?”

  莊子杠精一般的說道:“如果老夫沒有記錯,孔夫子便是如此。”

  這話不算錯,夫子是儒道正統,也有類似順天體道的思想在裡面。

  “誰告訴你我是儒家的?”

  荀子看傻子一樣看著莊子。

  “誰家的儒生,能教出來三個法家弟子?”

  “老夫是法家的祖師爺。”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