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唯有神》第205章 決定歷史的大公會議
  第205章 決定歷史的大公會議

  信眾的增多,原來的新規律園漸漸難以容納這麽多人,混亂也隨之而起。

  最初的混亂,出自於表象,信眾的增多,導致新規律園擁擠不堪,西蘭不得不懇請卡薩斯派出工匠來擴建新規律園。

  在能工巧匠們的支撐之下,新規律園得到了大規模擴建,原本單一的神廟,開始分成了多段式的建築,信眾規模的問題得到了暫時的解決,西蘭對此很是滿意。

  但更讓西蘭感到棘手的混亂不是出自於表象上。

  而是在於信仰之上。

  新規律園裡,隨著信眾的增多,不同的人開始分化出不同的方向,對於先知的故事,提出了不同的理解。

  有的人說:先知並非是與神同行,而是升上了天空,成為了一顆星辰。

  又有人說:他見到先知與神站在雲上,輕輕一吹,那原本高飛的暴君就跌倒了。

  更有人提出顛覆的言論,公然宣稱:所有先知,都是神創造出來的幻象,是神在籍由這些幻象來引領我們。

  ………………

  種種不同的言論,在原本一切平等的新規律園中,漸漸形成了不同的派別,而且各自有各自的擁磊。

  思想上的混亂,西蘭為此深感憂慮。

  他不由地開始擔心,不同派別的互相攻訐,會讓新規律園日後將出現大規模的分裂。

  先知還在的時候,新規律園的規模不大,再加上人們對於先知的尊崇,思想上的混亂往往剛剛產生苗頭,就在先知的布道下化作灰燼。

  但西蘭並非先知。

  縱使他是新規律園的首領,但他的影響力遠遠不及諾恩。

  西蘭擁有堅定的信仰,卻不敢隨意地偏離先知的道路。

  為此,他更加頻繁地講道,企圖以此來遏製信仰上的混亂。

  可這實在收效甚微。

  信仰上的混亂沒有被遏製,反而因為更多人的深入了解,出現了更多的分歧。

  某一日,有信徒問西蘭,

  “您接過了這座新規律園,我們以後該怎麽稱呼您?
  我們應該把你叫做大人嗎?”

  那話語讓西蘭瞪大了眼睛,他反問道:

  “你為什麽這麽問?”

  那信徒畢恭畢敬道:

  “有人說,信仰的道路就像是王公貴族,有各自的階層之分,按理來說,你是先知的追隨者,應該把伱稱作西蘭大人。”

  “不,別叫我大人,我不過是個布道人。

  你應該叫我…司鐸,或是門徒。”

  司鐸,那是阿加王國,對於掌管文書之人的稱呼,而門徒,自然指的是先知的門徒之意。

  信徒微微頷首,接受了這個稱呼。

  在那信徒離去之後,西蘭的憂慮更加沉重。

  他開始寄希望於祈禱,盼望神顯現神跡,引領信徒們走上正確的道路。

  可他的祈禱沒有作用,什麽也沒有發生。

  西蘭深吸一口氣,或許神在借此考驗自己。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腦海裡逐漸出現了一個大概的想法。

  那個想法不過是雛形,可西蘭越是思考,越是覺得這個想法極為可行。

  而某一日,一位信徒的講說,徹底堅定了西蘭的想法。

  那位信徒在新規律園中較有威望,被人們視為一位智者,卻常常口出驚人。

  那一日,他在祈禱之後,公然向擁護他的信眾們宣稱:
  “卡加烏斯,與我們的主,祂們是同一位神!

  我聽一位卡加烏斯的祭司說,在遠古時代,卡加烏斯就被荒漠中的三眼猿人視為造物主。

  只是我們來到阿加之地,原來的思想失散了,沒有被傳承下來。

  還有一點至關重要,我們的主,曾經造出了邏各斯人,也就是貨真價實的精靈。

  而被卡加烏斯曾經創造出的我們,身上竟然擁有一部分的精靈血統。

  這不是巧合,卡加烏斯與主,就是同一位神!”

  在西蘭看來,這位所謂的智者,他的論證簡直漏洞百出,可對於大多數理不清二者之間關系的信徒們來說,這個論證是多麽有說服力。

  縱使西蘭嚴厲地駁斥了智者的言論之後,仍有人默默支撐卡加烏斯與主,就是同一位神的觀念。

  這種情況太過可怕,西蘭感到深深的危機。

  若縱容思想的混亂,新規律園不僅僅面臨分裂的問題,更面臨對主的信仰,被卡加烏斯或是其他神祗所取代的問題。

  再不加以約束,必將招致大患。

  在這種情況下,西蘭徹底完善了他的想法。

  那就是召開一場大會,尋找、並確立信仰上的共識。

  共識要與三部神聖經典的言語相符,作為信眾們集體思想的體現,而過度違背共識的言論,將不可在新規律園中傳播。

  在與多方討論之後,西蘭決心在三十日之後召開大會。

  這是新規律園建成的首次大會,它將齊聚近乎整個阿加王城的信徒,隻為尋求一個信仰上的共識,尋找到真正通往天上之城的道路。

  因其規模龐大、且公開進行、廣而告之,時人將其稱之為——大公會議。

  …………………………………………

  大公會議,這要影響深遠,甚至將左右後世無數王國興衰的大會,在阿加的新規律園中誕生了,它頭一次現世,便伴隨著唇槍舌劍。

  與會的,不僅僅有阿加之地的頗有名望的信徒們,亦有從遙遠的精靈古王國而來的精靈祭司們。

  在齊齊做過禱告之後,大公會議便正式到來。

  首先發難的,是一位名為瑪利瑞的女信徒,她首先宣稱,先知並非純粹的石奴人,而是一位從神的國度中到來的天使。

  她說:

  “倘若先知並非天使,又怎能解釋他所行的奇跡,倘若他不是天使,神又何以將傳播古言的重任交予一位凡人?”

  那話音落下,便驚起一片歡呼和稱讚。

  持有類似於瑪利瑞的思想的信徒們不在少數,既有平民奴隸,也有貴族,他們認為,先知諾恩的低賤出身僅僅只是表象。

  為此,瑪利瑞引用三部神聖經典的記載作為論據:
  “天使曾化作巴澤爾來到地上,遭人迫害,神施展大能,將他救贖。

  而先知諾恩,他的行事與巴澤爾多有類似,先知諾恩曾在少年時飽受迫害,做奴隸的一員,最後卻憑借著神與自己,成為了先知,這無疑就是神的救贖。

  要我說,那是對先知的揀選,也是救贖。

  天使在地上曾警告世人,而先知也曾預言四十次日食,試問一下,這般相似之處,除了神的天使,誰又能有如此能耐呢?

  而我們看看先知亞爾,在《王與先知書》的記載裡,同樣身為先知,先知亞爾卻從未有過警告或是預言。

  要我說,先知諾恩即是神的天使,他從神的國那裡來。”

  瑪利瑞雖是女子,但那一番激昂的聲音下來,震蕩著新規律園的廊柱,任在場的眾人誰都不能小覷。

  精靈西蘭卻首先站起身,提出了自己的駁斥。

  “瑪利瑞,我的瑪利瑞,我不得不駁斥你,願你不要記恨我。

  我跟隨著先知多年,從未聽他提及過自己是神的天使。

  諾恩從不在我們面前作假。”

  瑪利瑞聽到後,欲言又止。

  可做足事前準備的西蘭,看出了她想說什麽,
  “我知道你想說什麽,你想說,先知雖然不在我們面前作假,但不代表不隱瞞。”

  見到瑪利瑞微微點頭,西蘭繼續問道:

  “你認為先知諾恩是天使,而先知亞爾不是嗎?”

  瑪利瑞又點了點頭,那正是她的觀念。

  西蘭便提出了自己的反駁,那聲音平淡,
  “但是,你的論證顯然彼此衝突,

  首先,先知諾恩如亞爾那般攀登高山,他的行事與先知亞爾的行事幾乎一致,既然如此,為什麽先知亞爾得到的僅僅只是揀選,而非救贖呢?為什麽先知諾恩得到的既是揀選,又是救贖呢?
  其次,你說先知諾恩在少年時遭迫害,可在那時,先知並未皈依,他明確地說過,自己是在一位老祭司的引領下皈依的。

  而天使巴澤爾,自小便是虔誠的信徒。

  倘若先知諾恩是天使,那麽為何天使曾經不信神呢?”

  西蘭的反駁讓瑪利瑞頓時啞口無言,她那潔白的臉龐漲紅了,呆呆地站了半響後,隻好規規矩矩地坐下。

  顯而易見的是,瑪利瑞的思想不能成為共識。

  而瑪利瑞,不過是大公會議的一個縮影。

  大公會議的第二日,安卡加烏,一位來自於三眼猿人的貴族的信徒,他的名字寓意,是“卡加烏斯使其平安。”

  他出身自一個信仰虔誠的貴族家庭,自小便走遍王城中各大卡加烏斯的神廟,縱使他在戰爭期間選擇皈依,但信仰上,仍有很深的卡加烏斯烙印。

  安卡加烏對某些狂妄的智者,宣稱卡加烏斯就是主的言論嗤之以鼻,在大會的一開始,他便激烈批駁了這種言論。

  但到了批駁的最後,安卡加烏話鋒一轉,他覺得,應該論證出卡加烏斯與主的真正關系。

  “主創造了邏各斯人,也即是精靈,而卡加烏斯創造了三眼猿人。

  當年偉大的拉姆王在位時,精靈與三眼猿人通婚,誕生出了石奴人。

  我認為,精靈與三眼猿人的通婚,在這之中,一定隱藏著主與卡加烏斯的真正關系。

  而根據精靈們的記述,他們曾經與三眼猿人宣布友誼,作彼此的弟兄,我想,或許卡加烏斯是主的兄弟,主為長,他為幼。

  而作為精靈與三眼猿人通婚的石奴人先知,諾恩則是兩位神祗關系的明證。”

  安卡加烏的聲音落下,遭到了遠道而來的精靈祭司們的駁斥。

  精靈祭司們先是以雙王書中的記載舉例,指出卡加烏斯不過是諸神的一員,甚至並非諸神遵奉的王。

  而後,又從《王與先知書》中尋找論據,表明在造物之初,只有主這一位至高神存在。

  精靈祭司們駁斥了安卡加烏的言論,畢竟那雖然頗為煽動,卻漏洞百出。

  但在兩日之後,大公會議將引來最為嚴肅的爭端。

  事情是這樣發生的。

  一位名作丹尼爾的石奴人自由民站了出來,他淵博的學識、對神聖經典的倒背如流,曾讓西蘭印象深刻。

  丹尼爾主動挑起一場論戰,而論戰的焦點在於:先知究竟是凡人成為先知,還是被神早已預定的先知?

  相較於此前幾日煽動性十足,卻漏洞百出的言論,丹尼爾挑起的論戰,格外棘手,同時也充滿了神學的哲思。

  問題的棘手之處在於,
  倘若先知是從凡人成為先知,那是否意味著,他只是足夠幸運,才成為先知,是否只要他人足夠幸運,同樣能成為先知?
  而倘若先知是被神早已預定,那麽是否先知什麽都不做,依然會成為先知。先知自我的努力,究竟有何意義?
  而西蘭在深思之後,驚愕地察覺到,在這個問題的表象之下,隱含著一個關於自由意志的問題。

  若支持前者,那麽自由意志是否取代了神的位置,成為整個世界的實質統治者。

  若支持後者,那麽我們是否根本不存在自由意志?我們的思想和命運是否從來就沒有自由?

   大概四千字,下午還有。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