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唯有神》第568章 宣稱救世主預言的異端
  第568章 宣稱救世主預言的異端

  他挺起胸膛,大聲罵道:

  “你這撒謊的人!冒用神的名義!魔鬼的代言人!”

  話音落下,整個會場不知是誰先閉起了嘴,刹時之間,會場紛紛聽下喧嘩,教士們陡然安靜下來,看著這不可置信的一幕。

  這教士竟然當著幾千人的面,打了皇帝一耳光?!
  不僅如此,他還大聲地辱罵皇帝陛下,侮辱皇帝是魔鬼的代言人。

  會場倏然安靜,盡管教士之中,不乏有人辱罵皇帝,但都是嘴上說說,沒有人會去給皇帝動手動腳,幾個遠遠看著的仆從,瞬間就被這一幕給嚇暈了,他怎敢這樣做,那可是帝國的統治者啊!

  維爾多目瞪口呆地看著這一幕,他發現,那位教士正是那位宣稱救世主預言的教士。

  那教士曾以激烈的辯護在他心裡留下了印象,現在,又以激烈的行為讓那印象變得不可磨滅。

  康斯坦丁六世被這一巴掌打懵了,那個“神跡”他自然清楚是怎麽回事,也是他故意跑出來讓不滿的教士們宣泄,可他事前無論如何都想不到,竟然會有人來打他,給他來上了一耳光。

  那位教士轉過身去,面向丹斯切爾大牧首,指著皇帝道:
  “大牧首,絕罰他,他撒了謊!他以神的名義撒了謊!”

  丹斯切爾大牧首懵然地看著這一幕,老人的面色倏地蒼白了,張了張嘴,不知道該說什麽。

  一旁皇帝終於回過神來,馬上因憤怒而渾身戰栗起來,朝衛兵們喝令道:
  “還不拿下他!拿下他!拿下這該死的東西!”

  衛兵們終於後知後覺地反應過來,他們衝到禦座前,兩三下便將教士按倒在地,隨後拖曳著他離開會場。

  教士拚命掙扎著,被拖曳的時候,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牧首絕罰皇帝,並不斷地朝著皇帝吐唾沫。

  “一場鬧劇、一場鬧劇!”

  待教士離場後,康斯坦丁六世憤憤道。

  皇后愣在原地,好半天才回過神來,叫侍女拿出手帕,擦拭走皇帝身上的唾沫。

  隨著會場的氣氛緩和下來,皇帝趁勢宣布今日的大公會議就此結束,但待到教士們走得七七八八時,維爾多還有些發愣地坐在原位。

  “他瘋了嗎?”

  維爾多喃喃道。

  “以天使們做證,我覺得他或許瘋了。”

  一旁的主教說道,他的嗓音裡還帶著詫異。

  維爾多大口大口地喘起粗氣,蒼老的軀體激動起來,那位年輕教士的行為給予了他極大的震撼。

  人生短暫,不值得去為一番大事業犧牲。

  他是這麽想的,也是這麽做的,因此,大公會議上,他投的大多數是棄權票。

  然而,那位年輕教士的舉動,不知為何,動搖了他一直以來的價值觀。

  就好像,一個心灰意冷的老人,看到了熱血沸騰的青年,不顧一切地堅持真理,反對強權。

  “他叫什麽名字,他叫什麽名字?”

  維爾多一連重複了好幾次,矮人冗長的胡須在顫抖,

  “我要找他,我想要找他。”

  他想要找到那個教士,這種衝動不斷上湧著。

  主教驚訝道:
  “你要找他?神啊!你為什麽要找他?”

  自己為什麽要找他?維爾多也說不清楚,可他覺得,自己一定要找到他。

  熱血湧了上來,維爾多顫顫巍巍地從座位上站起,一種不容推說的力量,讓這蒼老的軀殼隱隱發出哢哢的響聲。

  這響聲多麽非比尋常,就好像老化的齒輪在賣力轉動。

  ………………………………………

  “陛下!蒙神賜福的陛下!現在都成了,我們大獲全勝了,等大公會議結束之後,一切就都會像靜置的橄欖油一樣平靜……”

  丹斯切爾大牧首正在耐心地寬慰這帝國的皇帝,他一邊說著,蒼老的手臂一邊在顫抖。

  他親眼見到,康斯坦丁六世究竟受了多大的屈辱。

  這份屈辱,放在一位皇帝身上,簡直比十場敗仗加起來還要刺痛人心。

  康斯坦丁六世面露陰翳,此刻一言不發,身旁的侍女不停拿冰毛巾擦拭皇帝紅腫的臉龐,可以看出,那位年輕教士下了狠手。

  “那該死的東西,全世界的主啊,詛咒他!讓他不得好死!”

  一旁的大總管扯著閹人的尖嗓子,咒罵著那個當眾抽打皇帝的教士。

  丹斯切爾大牧首想要盡力緩和皇帝的憤怒,於是,他再度強調起勝利道:

  “陛下,我們已經得勝了,最關鍵的議題被通過了,在主的見證下,我們將被授予統合真教世界的最高權威,從前我們散如沙礫,以後卻可以如麻繩般擰在一起。

  偉大的榮譽、勝利的桂冠都將落在陛下的手上,假以時日,當帝國再度壯大,連天體國度的諸神都會將陛下當作貴賓來招待。”

  說著說著,丹斯切爾大牧首停住了話,他看見皇帝臉上的神色越來越憤怒,越來越多的陰翳堆積在臉龐上,大牧首的嘴唇便不由抖動起來。

  嘗試回想起那一巴掌,丹斯切爾大牧首都覺得一陣頭昏腦脹。

  那是何等的冒犯…

  大牧首明白年輕教士們並不穩重,許多人都有一腔熱血,也因此常常因一時衝動而犯下蠢事,就比如說他自己,當年也當面駁斥過皇帝,把皇帝說得啞口無言,但誰又能想到,那年輕教士會給皇帝來上一耳光。

  康斯坦丁六世,這位帝國的最高統治者自登基掌權三十年來,何嘗受過這樣的屈辱?

  那一個來歷不明的年輕教士,竟敢在眾目睽睽之下,給自己來上一巴掌。

  臉龐上的微痛刺激著康斯坦丁六世的神經,讓那份屈辱愈演愈烈,甚至比待在會場時更屈辱了。

  這簡直比殺了他還難受。

  皇帝用眼睛朝四周打量了一下,強壓著胸中的惱忽和恥辱,故作平靜道:

  “治他的罪,還要治那些叫好的人的罪。”

  丹斯切爾大牧首的神經立即緊張起來。

  治那年輕教士的罪當然沒問題,可關鍵在於,治那些叫好的人的罪。
    由於強行通過拔高丹斯切爾牧首地位的議題,大公會議的教士們對皇帝懷有極大的不滿,因此,可以預見的是,大公會議將有不知其數的教士們都會為那位年輕教士叫好。

  難道皇帝要治那麽多人的罪?一下就將上千個教士都投入大牢?
  將上千個教士投入大牢,無疑會造成一起可怕的教案,那位年輕教士也將一夜間搖身一變,化身為光榮的殉道者,而身為丹斯切爾大牧首的自己將遺臭萬年,靈魂也將墮入到地獄之中,接受漫長的刑罰。

  “陛下,你是英明的,這萬萬不可。

  那些教士裡,不僅有帝國的主教,還有外國的神職人員,若執意如此,不僅冒犯了神,更會讓給帝國帶來劇烈的動蕩。

  現在的帝國,經不起太多的動蕩了。”

  大牧首的這一番話好像起了作用,康斯坦丁六世終於冷靜下來,他冷冷掃了眼總管,示意其閉嘴,而後推開了身旁的侍女。

  大牧首說得不錯,現在的帝國,經不起太多的動蕩了。

  自從幾百年前,共治皇帝艾諾絲失蹤之後,丹斯切爾帝國的皇室便就此絕嗣,皇帝也因此鬱鬱寡歡、一蹶不振,待其壽終正寢之中,帝國便陷入到爭奪皇位的三十年分裂之中。

  三十年分裂,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不過半代人的時間,然而,分裂所造成的影響,帝國直至今日都還沒有緩過來。

  在那三十年裡,諾大的帝國被分裂成大大小小七份,一共有十二位皇帝接連登基,一位皇帝倒台,另一位皇帝便粉墨登場,最長的一位在位時間不過十年。

  皇帝的神聖性在這動亂之中近乎被摧毀殆盡,幾個爭奪皇位的大家族要麽就此衰落、要麽化為塵埃,帝國日薄西下,在不斷收縮的邊界下,維持著徒有其表的強大。

  無可置疑的是,帝國正在沒落。

  也正因為帝國的沒落,康斯坦丁六世才急於推動提高大牧首地位的議題。

  面對這樣重大的歷史事件,後世的歷史學家是這樣總結的:帝國強盛之時,皇帝們更青睞於遠離政治的教會、分散的教權,因此長期以來,牧首們的地位平等,但當帝國衰落之時,皇帝們便更青睞於深入政治的教會,統一的教權,而這,正是教宗製的根基。

  康斯坦丁六世思索了片刻,最終緩緩開口道:

  “誰若公開為那教士叫好的,誰聲量最大,就投誰到牢獄之中,關上一個月,注意他們的飲食和人身安全,必要的時候,提前釋放也不無不可。

  但那位教士,先剜去他的眼睛,拔掉他的舌頭,將他丟入皇家修道院中,等大公會議過後,再讓他自殺吧,願主寬恕他的靈魂。”

  在一眾親信面前,康斯坦丁六世冷冰冰地做出了決定。

  大總管聽到之後,便繼續道:
  “陛下,我將為您殫精竭慮。

  請陛下稍作等待,我將為您呈上一份詔書,願您在詔書上彰顯您的仁慈和寬宏。”

  康斯坦丁六世滿意地點了點頭。

  剛才的決定,是一份口諭,既然是口諭,便當然不會出現在書面上。

  在書面的詔書中,康斯坦丁六世將寬恕教士的罪過,以此向大公會議的眾教士們彰顯君王的仁德。

  這樣一來,即便教士們發現那位年輕教士遭受了虐待,康斯坦丁六世也可以表示自己並不知情,將責任推脫到手下身上,這樣,他就依然是一位賢明仁慈的好君王。

  丹斯切爾大牧首對皇帝的處理沒有異議,因此當皇帝看過來時,大牧首什麽話也沒說,以點頭表示了讚同。

  “對了,他叫什麽名字。”

  直到這時,皇帝才問起那人的名字來。

  丹斯切爾大牧首努力回想了一下,
  “好像叫…伊登,那個宣稱救世主預言的異端…”

  伊登…

  這個名字,可以用於男人,也可以用於女人。

  ……………………………………

  維爾多費了好一番力氣,才打聽到,那個給皇帝來上一耳光的人叫做伊登。

  “伊登…樂園、光輝、歡樂…”

  維爾多念叨著這個教名的含義。

  那位名叫伊登的年輕教士已經被壓到牢獄之中了,如今的情況可謂是凶多吉少,維爾多不敢想象有怎麽樣的折磨在等候著他。

  “神啊,這真是分秒必爭啊!”

  維爾多感歎一句,他急急忙忙地找更多的知情人們了解情況。

  據說那位名叫伊登的教士,出身既不貧寒,也不算富裕,他是一位被寄養到修道院的孤兒,從小跟著副院長修習神學,因其天資聰慧,加上對於古言的天賦,早早地便被推免為正式的神職人員,到了二十三歲時,便當上了神甫。

  這樣的晉升速度,快得跟寒風之神格拉曼吹出的風一樣。

  可就是這樣一位前途無量的人,竟然扇了皇帝一個耳光,不僅闖下滔天大禍,無量的前途也就此斷絕。

  “見過先知的人,你這麽急著了解他做什麽?”

  一位神甫詢問道。

  “我…我想為他做些什麽,或許,神在我心裡顯了靈。”

  維爾多含混地解釋道。

  其實,他自己也不能將原因完全說清楚,但他就是有種強烈的衝動,想要救下這個年輕教士。

  “神在你心裡顯了靈?這可不一般…”

  那位神甫嚴肅起來。

  看到他的神色,維爾多立即意識到什麽——他沒有將這句話當作一句空口無憑的借口。

  是啊,自己是見過先知的人…

  因此,當自己說“神在我心裡顯了靈。”,教士們都會予以重視。

  察覺到這一點後,維爾多立即激動道:

  “這是神的安排、這一定是神的安排…

  我得救他,我得救他,主已經為我預備好了!”

  那位神甫思索了片刻,他立即壓低聲音,湊到維爾多耳畔道:
  “我聽說,羅倫多的牧首巴德很同情教士伊登,您或許能去跟他見上一面,他應該能給你一些幫助。”

  聽到這話,維爾多連連點頭,一刻也不遲疑的,立即行動了起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