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唯有神》第567章 給皇帝一耳光
  第567章 給皇帝一耳光
  千百年來,各種各樣的思想在教會內不勝枚舉。

  大到宣稱諸神是主的分身的,小到經文裡用詞的差別,教士們關於信仰的爭論總是層出不窮的,有的人一心向善、大公無私,而有的人卻假借信仰之名,有的人無意間壞心辦好事,有的人卻是好心辦壞事。

  這都印了那句俗語,信仰足以讓人喪心病狂、為非作歹,也足以讓人超脫凡俗,成為聖人。

  維爾多看到,有一個教士大聲為一種疑似異端或異教思想辯護著。

  那個疑似異端或異教思想聲稱,他們聽聞了一個預言,世界遲早有一天要重臨末日,毀滅終將再度降臨,一如邏各斯人所經歷那一般,又如天國降臨前夜的景象,而在那時,世界將會出現一位救世主,他被神所揀選,是為神的救世主。

  放在平時,這種傳言不過危言聳聽,自從天國降臨之後,世界再也沒有迎來大地罹難的險境,太陽照常落下、太陽照常升起,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行進著,神的國度已經來臨了,世人們好像再也不需要,一位千年先知,吹響拯救的號角。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當一隻羔羊飽腹之後,再多麽甜美的青草,也不願再吃了,照樣,當一個世界重歸寧靜之後,再多麽宏大的拯救,也不再急迫了。

  只有當羔羊饑渴難耐的時候,它才會萬分渴求果腹的青草,只有當世界重臨末日的時候,世人才會萬般地期望神的拯救。

  因此,教會內部,有不少人對世界是否要重臨末日表示懷疑。

  對於未曾遭受磨難的人、對於未曾陷入末日的人,神的拯救是否到來,何時到來,他們並不急迫,即便那個所謂的預言是真的,在這大公會議裡,人們也並不急於拯救的到來,甚至並不希望救世主降臨。

  為什麽?因為救世主是為了末日的緣故而到來的,有末日才有救世主,如果救世主要降臨了,那豈不是在說,末日已經不遠了?

  維爾多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他看著那一位教士言辭激烈地為那個預言辯護著,承受著不知其數的追問與質疑。

  對於各種各樣裁定異端或異教思想的議題,除了特別離譜的,維爾多一般都投下棄權票。

  這一次,也同樣。

  到了最後表決階段,維爾多投下了棄權票,因為他無法確定預言的真實性,也無法確定自己是否應該讚同或是反對。

  對於自己不理解的事,維爾多往往習慣於交給別人來決定。

  投票結果出來了,由於裁定票數沒有超過三分之二,所以該思想並沒有被劃定為異端或異教思想,但由於裁定票數超過二分之一,所以該思想仍然被列為疑似異端或異教思想,到了下一次大公會議,仍要接受裁定投票。

  看到這樣的結果,維爾多覺得這樣複雜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應了如今教會的窘境。

  面對神創道途,面對即將到來的新時代,沒有人會質疑神的恩典,但幾乎每個人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動搖,這種動搖,造就了教會的搖擺不定。

  不管怎麽樣,大公會議的第一日結束了,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還有成百上千個議題等待裁定。

  很快,一連十幾日過去,面對幾百個的議題,維爾多總共投了十張讚成票,六張反對票,至於棄權票,簡直數不勝數,以至於他夢裡面都是棄權票。

  而今天,整個大公會議的重頭戲來了。

  關於提高丹斯切爾大牧首地位的議題。

  當教士大聲念完議題時,整個會場便頃刻炸開了鍋,他們就像一個個爆開的板栗,整個會場變得烏煙瘴氣起來。

  之前裁定異端或異教思想的景象與現在的景象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喧嘩聲、吵鬧聲不絕於耳,維爾多整個人都在聲浪裡顫抖不停,他一遍遍慶幸還好自己是矮人,如果是高個子的人類的話,早就被聲浪給衝垮了。

  不知多少人反對這議題,也不知多少人讚成這議題,兩種聲浪在會場裡面衝撞,無論是反對者還是讚成者,都爆發出了遠勝之前的力量。

  “多麽烏煙瘴氣。”

  維爾多感慨道,

  “之前裁定異端時,他們可沒這麽憤恨過。”

  一旁的主教轉過頭來,開口道:

  “這是當然的,這可關乎到各大牧首的切身利益,也關乎到各大教士。

  如果有危害到神,危害到教會的信仰危機,那麽肯定是裁定異端時更憤恨,可現在不是,現在是皇帝要拔高大牧首的身份,讓他成為教士們的‘皇帝’。”

  維爾多聳了聳肩,表示自己能夠理解。

  這個議題從一提出來,就吵了三天,期間一共經過了五次表決,均未能達成通過或是否決的條件,整個大公會議好像一顆齒輪遭遇了故障,僵在了這裡,一動不動。

  而無論是哪一次表決,維爾多都投了棄權票。

  他認為,無論哪一方都說得很有道理,而投棄權票,是一個普通人該做的事。

  僵持的情況一直持續到第五天,這一天,帝國的最高統治者再也按捺不住了,他打了一個時間差,提前一小時開始了一天的大公會議,並隻將消息告知支持議題的教士們。

  由於時間差的緣故,當時在場的教士們大部分都是支持議題的教士,當否定議題的教士們匆匆趕往現場時,議題已經被經由表決並通過了,丹斯切爾大牧首即刻起,享有超然於其他牧首們的地位。

  這一消息讓一眾教士們又驚又怒,不知多少人大罵皇帝的無恥,更公開詛咒皇帝,可無論如何,神聖的大公會議仍要繼續,人們只能吞下苦果,繼續表決接下來的每一個議題。

  得知此事的維爾多感到震驚,但很快他就松了一口氣,無論如何,原本僵持不動的大公會議,終於要繼續召開了。

  而今天的最後一個議題是——《真教世界的守護者——皇帝康斯坦丁六世的神跡認定。》

  “……介於皇帝陛下經歷的種種奇遇,我們有理由認為,這是神眷的證據,許多人都為此做了見證,毫無疑問,皇帝陛下是被賜福的皇帝陛下。”

  丹斯切爾大牧首朗聲宣告著議題的內容,而眼前的會場卻隨著他的聲音逐漸陷入到喧嘩之中。

  議題的內容說起來也簡單,就是認定丹斯切爾皇帝所遭遇的神跡。

  據說,當今皇帝康斯坦丁六世,曾於三年前遭遇了一次神跡,當時有一位眼瞎又腿瘸的殘疾人在路上衝撞了皇帝的馬車,按照帝國法律,這原本這是要入獄三四個月的罪,可康斯坦丁六世寬宏大量,寬恕了這人的罪行,不僅如此,皇帝還走下馬車,親吻這人的眼睛。

  而最神奇的地方來了,在皇帝的親吻之後,那殘疾人的眼睛突然就得見光明了,他大喜過望,跪在地上乞求尊貴的皇帝親吻他的膝蓋,同樣,在皇帝的親吻過後,這瘸子的腳就爛肉生新肉,轉瞬間完好如初。

  當時在場眾人紛紛為之驚奇,並吟誦經文,口呼神跡,有傳言稱,當時的天空露出一道金色的霞光。
    而眼下大公會議的議題,就是正式認定皇帝所遭遇的神跡。

  按照教會的規定,未被審批、核實、確認的“神跡”都不能被稱為“神跡”,而只能被稱為“奇跡”。

  無論是在真教,還是在其他宗教信仰裡,奇跡是奇跡,神跡是神跡,兩者都分得很清楚,前者可以指代凡人通過古言、恩典、神創道途顯現奇異的跡象,而後者,則明確規定是出自於神靈的權能和跡象。

  維爾多聽說,對於這個議題,康斯坦丁六世格外重視,他不僅讓大牧首為這議題站台,還鼓動了很多貴族與市民事前造勢。

  如果沒有通過大公會議的認定,他所遭遇的“神跡”就不能被稱為“神跡”,只能被稱為奇跡。

  在真教世界之中,奇跡的數量數都數不過來,隨隨便便一個地方,都有很多奇跡的傳聞,幾乎每一個有頭有臉的家族,都曾使用或見識過奇跡,粗俗點來說,奇跡很廉價。

  可神跡就不一樣。

  按教會規定,每一個神跡都應該被記載,被寫在神聖經典或是信經之中,以供萬世傳揚。

  正因如此,康斯坦丁六世才會如此重視,對於這位皇帝來說,這或許是前三重要的議題。

  在大牧首發言之後,康斯坦丁六世親自上台作了一番簡短的宣告與演講,並以神的名義發誓,此事絕無虛假。

  “神的名義…神的名義很廉價。”

  維爾多聽到,旁邊的主教在小聲嘀咕著。

  那主教大概覺得,這麽小的聲音,不會有人聽見。

  可維爾多偏偏就聽見,他轉過頭去,笑了笑道:

  “正因為廉價,才凸顯了神的慈愛…祂的光輝是多麽普世,普世到誰都可以用來發誓。”

  那位主教聽到之後,尷尬地郝顏一笑,他連忙發出幾聲懺悔,隨後看向維爾多,跟他交流道:
  “皇帝陛下的‘神跡’,未免有些…太刻意了。”

  維爾多點點頭道:
  “是太刻意了…”

  一切發生得太恰巧了,剛剛好一個瞎子兼瘸子衝撞了皇帝的馬車,又剛剛好皇帝寬恕了他,並親吻他的眼睛,最後還剛剛好的,神跡在這個時候顯現了。

  真的見過神跡的維爾多,覺得這裡滿是漏洞。

  “估計是一場作秀…也有可能是吸引火力的靶子。”

  主教說道。

  “吸引火力的靶子?”

  維爾多困惑道。

  很快,眼前的景象就解決了他的困惑。

  即便皇帝親自出面演講,即便有大牧首站台,可教士們顯然不買皇帝的帳,今天通過《提高丹斯切爾牧首地位》議題的憤怒此刻全部迸發出來,大半個大公會議都投下了反對票,教士們不僅投票反對,還站起身來斥責皇帝。

  而在第一天,皇帝的出席時,還受到了排山倒海的鼓掌歡迎。

  座位上的康斯坦丁六世臉色青一陣白一陣,共同出席的皇室成員也紛紛臉色慘白。

  自康斯坦丁六世登基以來,他從未經歷過這樣山崩海嘯的反對浪潮。

  “人人都有了宣泄口,大家宣泄過後,也就接受了提高大牧首地位的事實。”

  那位主教看透一切般說道。

  維爾多點了點頭,他不禁感歎皇帝的手段。

  眼下,皇帝的窘迫面色,究竟有幾分是真實的,又有幾分是裝出來的?

  估計誰也不清楚。

  維爾多慢慢垂下眼睛,他準備又一次投下棄權票,反正有沒有他的反對,事情都一樣發生,他身為見過先知的人,也因此受到教士們尊重,有不大不小的威望,可他從未試過用這份威望來做什麽。

  就在這時,在群情激憤的環境中,有一個年輕教士,在穿過半個會場,緩緩靠近皇帝的禦座。

  會場喧嘩至極,吵鬧的聲音不絕於耳,往日彬彬有禮的神職們此刻撕下了所有的文雅,聲浪一重接一重。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分散了,沒有人注意到那一個年輕教士,正像是沒有人會注意到風暴裡穿梭的海魚。

  有幾位衛兵注意到了那個教士,但他們以為,這位教士是皇帝的人,有什麽要去跟皇帝商量,所以沒有出手阻止。

  忽然之間,那位教士摸到了禦座前面,皇后率先注意到他,但是她搞不清楚情況,所以沒有出聲製止,而皇帝剛剛好看向了另一個方向。

  很快,那位教士走到了皇帝跟前,這個時候,出聲喝止已經來不及了,察覺到身前被投下高大的陰影,康斯坦丁六世困惑地轉過頭來。

  那教士臉上顯露出了不容妥協的憤怒,眼裡仿佛迸發出火光,兩人之間出現了一刹那的肅靜,教士慢慢抬起右手,像是在拉扯著重物。

  片刻,由左到右,由上到下,那教士一巴掌扇了過去。

  啪!
  喧鬧的會場裡,響起了一聲響亮的耳光。

  他挺起胸膛,大聲罵道:

  “你這撒謊的人!冒用神的名義!魔鬼的代言人!”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